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穆斯林的葬礼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那个时代的书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看这本书的时候想了很多题目,比如:有情尽情矫,再比如: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最后还是决定用一个厚道一点的名字,那个时代的书。本书写成于1987年,时隔20年来看,不得不感慨,中国的这20年不仅是工资从30块涨到3000块的过程,更是从韩新月变到安妮宝贝的过程……
  听说这本书当年是茅盾文学奖的得主,也曾经是大学生风靡一时的流行读物,现如今的我却觉得除了字数够多,其它真是没什么够的着的。
  最喜欢的是韩太太(竟然!)。韩太太一出场,我就觉得是认识的——以前一定在哪儿看过引用这段人物描写,虽然不算最高妙,不过总算达意。缺点在于,对人物评定痕迹过于明显。
  韩太太的许多对话,非常喜欢,不过是些家常里短,用的都是北京的市井语言,透着老式的言词礼节。该怎么安慰人儿,该怎么恭维人儿,该怎么打马虎眼,该怎么步步禁逼寸步不让……全都有股世俗的老到。全书也只有写到韩太太我才觉得这是个可以理解的人。尽管她不识字,没什么文化,许多做法并不高明,也不值得赞扬,可是这个人说着我们都听得懂的话,不矫情;做着自个儿高兴的事儿,遵守着自己以为然的准则,一板一眼,丝丝入扣。隔了20年,当这本书里面其它主人公都沉浸在80年代不知所谓的理想和激*情当中的时候,只有韩太太一人,是为着自己,也不全是为着自己,井井有条地活着。
  韩子奇说:我跟她结婚,但是我们并没有爱情……直到我和你在一起才体会到什么是爱……靠!看得我……现如今这样的话听得不少吧?凡是红杏出墙的男人们大多回过头来说这样的话。你早干嘛去了?没爱情跟人家结什么婚?韩子奇这个男人真得让人匪夷所思阿!丫小的时候倒是挺本事,跟着师傅的时候就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雕刻兔儿爷赚了一小笔,在雕刻宝船的时候又能想到跳过汇远斋直接跟洋人交易的路子,心思多活泛哪!后来师傅过逝了,苦大仇深的他,偏去汇远斋忍受几年耻辱,抖着浑身机灵劲儿偷学人家东西,回来重振奇真斋,这是什么人物?!第一次出场从警察局长手里买宅子的那种从容潇洒的劲头还真让人觉得这个男人十分有魅力……看到最后,就觉得,好嘛!这是前面那个韩子奇吗?既没有能力保证自己心爱的玉与心爱的家两全,又没有魄力在两个女人,两对儿女之间作出一个选择,一味唯唯诺诺,不忍心伤害一个人,结果却是所有的人都被他害苦了,梁君璧,梁冰玉,韩天星,韩新月……这样的男人其实就是自私!不肯放弃他的玉,他的事业,他的根基,他的面子,他的好人形象!看着怎么能让人不生气?你说他是坏人,丫还在那儿使劲惺惺作态,这个不敢惹,那个也不愿伤害,看着就错其!你倒不如做个坏人,痛痛快快爽爽气气。这种天真到可耻,使劲负责任又无所作为,惹人怜爱却软弱的男人,真的比坏人还伤人。女人这辈子如果碰上这样的男人,最好避之三百尺之外

  梁玉冰同样是个矫情的主儿。一会儿杨深,一会儿奥利佛,最后投入姐夫的怀抱。她无疑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对解放的渴求,热情而盲目。她的许多做法,都显得没头脑,缺乏目的。比如和韩子奇在一起,比如带着新月回国,比如把新月留下独自离开——最后一点更是让人难以接受。一个母亲与自己的孩子分开,这是多么不靠谱的事情!也只有梁玉冰这种不靠谱的人才做得出来。

  韩新月和楚雁潮两个人的刻画更加有着时代的特色*,虽然主人公生活在六十年代初,不过这两个人具备的却是八十年代所鼓吹的那些个优良品质。
  韩新月,看得出来作者是要把这个女孩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女神。她青春,美丽,充满朝气与希望;她聪明,努力,不甘人后;她纯洁,善良,有着美好的感情……这些都无可厚非,因为毕竟她只活到19岁,我相信人在19岁之前绝对可以完美。但是,但是,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说话文艺腔得让人起了一身的冷痱子。60年代大学生都这么说话吗?
  楚雁潮,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整个一四有新人。除了好就是好,人家不是说嘛!这世界上,好人都是相似的,坏人却各有各的坏……所以吧,这个好人就让人觉得面目模糊。
  他们之间的爱情模式也让人想起那个时代,那就是:携手共进!共同进步!我记得舒婷有首诗,写橡树的,大约是说要与你并肩站立共同成长啥的,也就这意思了。呵呵,忍不住地想,当前俺们21世纪神州大地的爱情模式是啥泥?大约是: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哈哈~~~
  还有一点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书中反复提到的:爱的权利!“难道我没有权力爱吗?”几乎书里面所有角色*都在心里说过这样的话。如今看来,不禁好笑。现在正常人已经不这么说了,因为这项权力已经普及到成为常识,所以没有挂在嘴上。要真有机会上得台面,我寻思着大概也就第三者说说了。爱的权利不流行了,爱的能力却成为流行话语。20年前,我们还为爱的权利苦苦奋斗,这一转眼,权利有了,能力却丧失掉了,想起来也不是不感慨的。
  当然,题目是穆斯林的葬礼,还得有些穆斯林民族的特色*的东西。关于这点上面,我觉得作者写的有些生硬,像是硬把那些宗教的知识穿插进去似的,并没有将其融入到小说主人公的生活里去。也或许是因为中国的民族融合太好了,回汗两族在生活当中的差异性*已经很小。玉器方面的东西,前半部分比较多,写得比较好(因为我是外行,看着挺热闹),毕竟是主人公的营生,要比民族那部分写得好很多。

  全书人物涉及不多,关系并不复杂。对于每个主人公的刻画来讲,也不是很全面立体。比如韩子奇的心理描写极少,而且不具说服力;而梁玉冰和韩新月的心理刻画则过于矫情。我一直觉得中国传统的教育下,决定了每一个中国人绝对不会听了两句煽动的话,或者遇到点小灾小难,心思一活泛就丢下饭碗投奔征程的那种。老百姓说得好,不管怎么样,这日子不还得照样过嘛!说这些人矫情,就是因为他们动辄就不好好过日子了。唯一正常的,也就韩太太一个。
  这本书最大的缺点在于,作者太乐于出现在书中。用那“饱含深情的笔触”无处不突显其无可取代的地位。好的故事,是自己流淌出来的,这本书里面的作者似乎唯恐别人忘了她,时不时跳出来喊两嗓子:这是美的,这是好的,这是大家都拥戴的,这是……那些个好啊美啊无一不带有时代的特色*和激*情。写着写着景色*就突兀地跳出句唐诗或者宋词,让人不知是谁的口吻,莫名其妙,破坏了文字的整体感觉。总的来说下笔粗枝大叶,技巧单调。
  我觉得写东西的最高境界是不言说,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小说,应该是读着读着体会到真善美,体会到命运的无常不公也体会到生活的美好,而并不是谁跳出来跟你说生活真tmd美好。
或许您还会喜欢:
王小波《红拂夜奔》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2
摘要: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我能记住自己读过的每一本有趣的书,而无趣的书则连书名都不会记得。但是不仅是我,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我以为有趣像一个历史阶段,正在被超越。照我的理解,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在他卓越的著作《单向度的人》里,也表达过相同的看法。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
邵燕祥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心在乌云上面"1979年,在百色,遇到一场突来的暴风雨,使我得到一句诗:"我的心在乌云上面",后来我把它写进《地平线》。这是一句普通的诗,却来自乘飞机的经验。航行在一定高度以上,俯望是一片铅灰的云层,阴沉着,甚或翻滚着,明知它向下面的世界倾注着大雨,而舷窗外是几乎伸手可触、又什么都触摸不到的蓝天,完完整整的,没有涯际的,纤尘不染,碧空如洗,凝重而空茫,那么均匀地充满透明的阳光。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2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
孤独六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写过一篇小说叫「因為孤独的缘故」,后来成為一本小说集的书名。2002年联合文学举办一个活动,以「孤独」為主题,邀我作了六场演讲,分别是:情慾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和暴力孤独。我可以孤独吗?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慾只是无可奈何的佔有。 [点击阅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迄今为止,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智齿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自从梁功辰换了那把硬度偏高的牙刷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有夸张的嫌疑,毕竟梁功辰一天只刷两次牙。但他每次刷牙时,我都极力躲闪,那牙刷分明是砂纸,每当那再硬一点儿就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针”的刷毛接触我时,我都比较痛苦,像受刑。我是一颗智齿,梁功辰的智齿。从你的牙齿中缝往两边数,第8颗是智齿。也许你会说,智齿和盲肠一样,是人身上多余的东西。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