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目的地不明 - 第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
  在圣路易旅馆的小客厅里坐着三位女士,每一位都在做着自己的事。矮小、丰满、头发染成蓝色的卡尔文-贝克夫人正在用她从事任何活动所用的那种旺盛的精力写信。卡尔文-贝克夫人是一位正在旅行的美国人,这是谁都不可能搞错的。她生活优裕,如饥似渴地想准确地知道天地间的一切事物。
  赫瑟林顿小姐坐在一把很不舒服的帝国式椅子里。她是一位正在旅行的英国人,这也是谁都不可能搞错的。她正在编织一件许多英国妇女似乎总在编织的那种式样难看的毛衣。她长得很高且瘦,脖子瘦骨嶙峋,头发乱蓬蓬,而表情呢,似乎在精神上对整个人类都感到失望。
  珍妮-马里科小姐派头十足地坐在一把竖椅上,望着窗外打呵欠。她是一个把黑头发染成金黄色的女人,脸蛋并不好看,但却打扮得十分引人注目。她的衣着入时,对这个客厅里的人毫无兴趣。她从心眼里鄙视她们,认为她们只不过是一些寻求刺激的旅游者。此刻她正在思考着她的性生活的一个重要变化,没有工夫理睬这些像畜生一样的旅游者。
  赫瑟林顿小姐和卡尔文-贝克夫人已经在圣路易旅馆住了两夜,彼此已经熟了。具有美国人的爱交际性格的卡尔文-贝克夫人,她和每一个人都谈得来。赫瑟林顿小姐虽然也同样地急于寻求友谊,却只和她认为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英国人和美国人交谈。至于法国人,除了那些作风正派、在餐厅里和自己的儿女同桌吃饭的过着家庭生活的人以外,她是不与任何其他人交往的。
  一个样子像富裕商人的法国人往客厅里瞥了一眼,被那几个妇女的团结一致的神气吓住了,于是带着对珍妮-马里科小姐留恋和悔恨的脸色走开了。
  赫瑟林顿小姐开始低声地数起针数来:
  “二十八针、二十九钉——我怎么搞的——哦,我明白了。”
  一个长着一头红发、个子高高的女人往客厅里窥视,并且踌躇了一下才又继续沿着走廊往餐厅走去。
  卡尔文-贝克夫人和赫瑟林顿小姐立即活跃起来。贝克夫人从写字台转过身来,用激动的声音说:
  “赫瑟林顿小姐,您注意到那个往客厅里窥视的红头发女人吗?他们说,她是上周那可怕的飞机失事的惟一幸存者。”
  “我看见她是今天下午到达这里的,”赫瑟林顿小姐说,由于激动她又漏织了一针。“坐救护车来的。”
  “旅馆经理说,她直接从医院来。我不知道,她这样快就离开医院是否明智。据了解,她有脑震荡。”
  “她脸上还扎着绷带——也许,那是被玻璃割破的。幸好,她没有被烧伤。据说,飞机失事所引起的烧伤很可怕。”
  “简直不堪设想。这可怜的年轻女人,不知道她丈夫是否和她在一起,他是否也死了?”
  “据说她丈夫没有和她在一起,”赫瑟林顿小姐摇摇她那灰黄色的头,“报上只提到一个妇女乘客。”
  “不错,报上登了她的姓名。一个叫做贝弗利的夫人——不对,是贝特顿夫人。”
  “贝特顿,”赫瑟林顿小姐沉思地说:“这个姓名好像使我想起了什么?贝特顿。对了,我在报上看到过这个姓名。哦,哎呀,我敢肯定就是那个名字。”
  “皮埃尔见鬼去吧,”马里科用法语自言自语地说,“他真叫人受不了。但小朱尔斯,他真可爱。而且他的父亲在社会上有地位。我最后决定了。”

  接着,马里科小姐就迈着优美的大步子走出了客厅,从我们的故事中消失了。
  2
  托马斯-贝特顿夫人在飞机失事后第五天的下午离开医院。一辆救护车把她送到了圣路易旅馆。
  她显得苍白而有病容,脸上贴着膏药和扎着绷带。她立刻就被领到专门为她保留的那个房间里,那位富有同情心的经理紧紧地跟在她周围侍候她。
  “夫人,您经受了多大痛苦啊!”那位经理在亲切地询问了这间为她保留的房间是否中她的意,并且毫无必要地把所有的电灯都打开之后,说:“死里逃生多险啊!真是人间奇迹啊!多幸运啊!据说,只有三个幸存者,而其中一个现在还处于危险状态呢!”
  希拉里困乏地一屁股坐到一把椅子上。
  “是的,的确如此,”她咕哝道,“我自己几乎不能相信这件事。甚至现在我也记不起什么东西。飞机失事前二十四小时的情况现在对我来说,也十分模糊。”
  “哦,是的。那是脑震荡的结果。我的一个妹妹也得过一次脑震荡。战争时期她在伦敦。一颗炸弹落下来,把她震得不省人事。但是,她马上就爬了起来。她在伦敦乱转,在尤斯顿车站搭上一列火车。您想想看,她在利物浦醒来以后,有关炸弹的任何事情她都记不得了,怎样在伦敦乱转也记不得了,搭火车的事或怎样到达利物浦的事也不记得了。她还能记得的惟一的一件事是她把她的裙子挂在伦敦的衣柜里,这些事情都非常奇怪,是不是?”
  希拉里同意经理的意见,认为这些的确很奇怪。那位经理鞠了个躬,就走了。希拉里从椅子站起来,到镜子跟前去照一照自己。她现在是如此浸透着她所扮演的新人的精神,以致于她感到四肢一点劲都没有,这对一个遭受了一番严厉的折磨之后刚从医院出来的人来说,是十分自然的。
  她已经在旅馆服务台查问过,但那里并没有她的电报或信。看来,她扮演这个新角色的头几个步子必须在一无所知中迈出。奥利夫-贝特顿可能被告知,在卡萨布兰卡她应当拨某某个电话号码或同某某人联系。但是,关于这一点却毫无线索。她目前能够据以行事的东西只是奥利夫-贝特顿的护照、信用卡、和库克斯旅行社的票卷本。在这些票卷上注明着她在卡萨布兰卡住两天,在非斯住六天,在马拉喀什住五天。当然,现在这些预定的日期都过时了,需要加以处理。护照、信用卡和随身携带的身份证明信都已经妥善处理过了。护照上现在已经换上希拉里的照片,信用卡上的签名也是希拉里亲笔写的奥利夫-贝特顿几个字。总之,她的凭证已经齐全。她当前的任务就是恰如其分地扮演这个角色并等待指示。她手中掌握的王牌就是飞机失事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记忆力丧失和迷迷糊糊。
  飞机失事是真的,奥利夫-贝特顿也真乘坐了这架飞机。而脑震荡则能恰当地把她未能采取任何措施来获得指示这件事掩盖过去。因此,糊涂、迷惘、虚弱的奥利夫-贝特顿就只好等待命令。
  当前要做的事自然是休息。因此,她就躺在床上。她用两小时的时间把人们教给她的事情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奥利夫的行李已经在飞机上烧毁了,希拉里只带着医院里供应她的很少几件东西。她梳了梳头,在嘴唇上徐点口红,就下楼去旅馆餐厅吃饭了。

  她注意到,某些人带着某种好奇心看着她。有几张餐桌上坐着一些商人,他们几乎是不看希拉里一眼的。但是在另外几张显然是由旅游者占用的餐桌上,她意识到人们正在窃窃私语。
  “哪个女人,那个红头发女人,是这次飞机失事的一个幸存者,亲爱的。她是从医院坐救护车来的。她到达的时候我正好看见。她看起来仍然非常虚弱。我不知道,他们这样快就让她出院是否太早了。多可怕的经历啊!能逃出来多幸运啊!”
  吃完晚饭,希拉里在这个小小的客厅里坐了一会。她不知道会不会有人以某种方式来接近地。客厅里只零零落落地坐着一两个人。突然一个把白发染成蓝色的、小个子的丰满的中年女人转移到希拉里旁边的一把椅子上。她用活泼而令人愉快的美国口音说:
  “我希望您能原谅,我感到非说一两句话不可。您就是那位前几天从那架失事飞机上奇迹般的逃出来的人吗?”
  希拉里把正在阅读着的那本杂志放下。
  “是的。”她说。
  “哎呀!多么可怕!我是说那次坠毁。他们说。只有三个幸存者,对吗?”
  “只有两个,”希拉里说,“三个中有一个在医院里死了。”
  “天哪!是这样的吗!现在,小姐──夫人,您姓……”
  “我姓贝特顿。”
  “喂,如果我这样问,您不反对的话,请告好我,您在飞机上是坐在什么位置?您是坐在飞机头部还是坐在尾部?”
  希拉里知道应当怎样回答这个问题,于是马上就回答说:
  “坐在尾部。”
  “人们总是说,那是最安全的地方,对不对?我每次坐飞机时总是要坚持得到一个靠近后门的位置。您听见没有,赫瑟林顿小姐?”她把头转向另一个中年女士。这是一个态度非常生硬的英国人,具有一张像马一样的长脸。
  “我前几天就这样说过。您每次坐飞机的时候,可千万不要让机上女服务员把您带到机头的地方。”
  “但是总有人必须坐在飞机头部啊。”希拉里说。
  “对,但我不坐。”那个美国人斩钉截铁地说,“顺便说一句,我的名字叫卡尔文-贝克夫人。”
  希拉里表示愿意相识。接着贝克夫人就开始攀谈起来,并且很容易就垄断了整个谈话。
  “我刚从莫加朵到这里,而赫瑟林顿小姐则是从丹吉尔来。我们在这里才认识。您准备游览马拉喀什吧,贝特顿夫人?”
  “我已经作好了游览的安排。”希拉里说,“当然,这次飞机失事把我们的整个计划都打乱了。”
  “那当然啦,这一点我明白。但是您可绝不能不游览马拉喀什呀。赫瑟林顿小姐,您说对不对?”
  “游览马拉喀什花钱太多,”赫瑟林顿小姐说,“这点可怜的旅行津贴使得一切都很难办。”
  “那里有一个非常好的旅馆,叫马穆尼亚旅馆。”贝克夫人继续说。
  “那个旅馆贵得要命,”赫瑟林顿小姐说,“对不起,当然,对您来说,那就不一样了,贝克夫人,您有的是美元。有人给我写了那里的一家小旅馆的名字。那旅馆很好,很干净,而且据说,吃的也挺不错。”
  “另外,您还计划去哪些地方,贝特顿夫人?”卡尔文-贝克夫人问。

  “我还想游览非斯,”希拉里谨慎地说,“当然,我必须重新预订旅馆房间了。”
  “是的,您当然也不应该不游览非斯或拉巴特。”
  “您到过那里吗?”
  “还没有到过。我计划很快就去,赫瑟林顿小姐也一样。”
  “据说,旧城的景色一点也没有破坏。”赫瑟林顿小姐说。
  谈话又东拉西扯地继续了一段时间。希拉里借口说刚从医院出来有些疲倦,就上楼去卧室了。
  这一晚就这样什么决断也没有做出来。跟她谈话的那两个女人是那种人们熟知的旅游者,她几乎不敢想象她们还可能是别的什么。她决定,如果明天还接不到任何电话和文电,就亲自去库克斯旅行社,提出在非斯和马拉喀什重新预订旅馆房间。
  第二天早晨她也没有接到任何信、电报或电话。大约在十一点钟,她动身去旅行社了。那里已经有一些人在排队办理手续,当她终于走到柜台,开始和办事员谈话的时候,突然有人打断了他们的谈话。一个带眼镜的职位高一些的办事员用肘把那个青年人推到一边。他透过眼镜看着希拉里,笑嘻嘻地说:
  “您是贝特顿夫人吧?我已经把您的一切预订手续都办理好了。”
  “我怕,”希拉里说,“那些预订都过时了。我一直住在医院,并且……”
  “是的,这我知道。让我来祝贺您得以还生吧,夫人。但是我接到了您的重新预订旅馆房间的电话。我们已经给您办理好了。”
  希拉里觉得自己的脉搏跳得快起来。据她所知,没有人向旅行社打电话。这肯定是奥利夫-贝特顿的旅行安排已经受到监视的信号。她说:
  “我不敢肯定他们打过电话没有?”
  “但是,的确有人来过电话,夫人。我就拿给你看。”
  他拿出火车票和预订旅馆房间的收据。几分钟后,手续就办理好了。希拉里将于翌日动身去非斯。
  卡尔文-贝克夫人既没有在旅馆吃午饭,也没有在旅馆吃晚饭。赫瑟林顿小姐则午、晚饭都在旅馆吃。当希拉里经过她的餐桌向她点头的时候,她向希拉里还了礼,但是并不想和她谈话。第二天,在买了一些必要的衣服和内衣之后,希拉里就坐火车去非斯了。
  3
  在希拉里离开卡萨布兰卡那天,当卡尔文-贝克夫人像往常一样活泼愉快地走进旅馆时,赫瑟林顿小姐走上前来和她谈话。赫瑟林顿小姐细长的鼻子因激动而轻微地颤动着,她说:
  “我已经记起贝特顿这个名字了——他就是那个失踪的科学家。所有的报纸都登过这件事。大约是两个月前失踪的。”
  “哦,我现在也想起点什么来了。他是一个英国科学家——是的。他去巴黎参加一个什么会议。”
  “对了,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不知道,您是否认为,这个女人可不可能是他的妻子。我查看了登记本,她的通信地址是哈韦尔——您知道,哈韦尔是原子试验站的所在地。我认为,所有的原子弹都非常邪恶的。而钴,——一颜料盒上的钴是多么美啊!我小的时候常用这种颜色。最坏的是,据说,没有一个人能幸存。我们并不应该做这种试验。前几天有人告诉我,她的一个表弟——一他是一个非常机灵的人——说过,整个世界都可能沾染上放射性。”
  “哎呀,哎呀,”卡尔文-贝克夫人叫道。
或许您还会喜欢:
幕后凶手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任何人在重新体验到跟往日相同的经验,或重温跟昔日同样的心情时,可不会不觉为之愕然的吗?“从前也有过这样的事……”这句话总是常常剧烈地震撼心灵。为什么呢?我眺望火车窗外平坦的艾色克斯的风光,自言自语地问向自己。从前,我曾经有过一次一模一样的旅游,但那是几年前的事呢?对我来说,人生的颠峰时代已经结束了……我正在肤浅的这样想着!想当年,我在那次大战中,只是负伤的的份儿。 [点击阅读]
心灵鸡汤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上帝造人因为他喜爱听故事。——爱尼·维赛尔我们满怀欣悦地将这本《心灵鸡汤珍藏本》奉献在读者面前。我们知道,本书中的300多个故事会使你们爱得博大深沉,活得充满激|情;会使你们更有信心地去追求梦想与憧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之时,这本书会给您以力量;在惶惑、痛苦和失落之际,这本书会给您以慰藉。毫无疑问,它会成为您的终生益友,持续不断地为您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深沉的理解和智慧。 [点击阅读]
恐怖的大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雷诺被绑架非洲!我向你致意,你这神秘的大地!让我骑在骏马上穿越你那一望无际的空旷草原;让我骑在矫健的骆驼上穿越你那布满了炙热的石头的沙漠;让我在你的棕榈树下漫步,观看你的海市蜃楼美景;让我在你生机盎然的绿洲上思念你的过去,感叹你的现在,梦想你的未来。 [点击阅读]
恶月之子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仅点燃着烛光的书房里,桌案上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刹那间,我知道我的生活即将面临一场可怕的转变。我不是算命先生,我也不会观看天象,在我眼里,我掌中的手纹完全无法揭露我的未来,我也不像吉普赛人能从湿得的茶叶纹路洞察命理。父亲病在垂危已有数目,昨夜我在他的病榻旁,替他拭去眉毛上的汗珠,听着他吃力的一呼一吸,我心里明白他可能支撑不了多久。我生怕就这样失去他,害怕自己将面临二十八岁生命中首次孤零零的生活。 [点击阅读]
无声告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1977年5月3日早晨6点30分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莉迪亚已经死了,他们只清楚一个无伤大雅的事实:莉迪亚来不及吃早餐了。这个时候,与平常一样,母亲在莉迪亚的粥碗旁边放了一支削好的铅笔,还有莉迪亚的物理作业,作业中六个有问题的地方已经用对勾标了出来。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4:新希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另外一个星系,另外一个时间。“古老的共和国”是传奇的共和国,它的广袤无垠和悠久永恒远非时间和距离所能衡量。不必追溯它的起源,也不必寻求它的方位……它就是宇宙这一方的独一无二的共和国。在参议院的英明治理和杰迪骑土们的保卫下,共和国一度十分兴旺发达。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就是这样:当财富和权力从受人倾慕而膨胀到令人畏惧时,奸邪之徒就会应运而生。他们贪得无厌,渐荫觊觎之心。 [点击阅读]
死亡草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不解之谜。”雷蒙德-韦思特吐出一圈烟云,用一种自我欣赏,不紧不慢的腔调重复道:“不解之谜呀。”他很满意地环顾着四周。这房子已经有些年头了,屋顶的房梁已经变黑。房间里陈设着属于那个年代的家具,做工考究。雷蒙德-韦斯特露出了赞许的目光。作为一名作家,他喜欢完美。他在简姑姑的房间里总能找到那种舒适的感觉,因为她把房间布置得很有个性。他一眼望过去,她直直地坐在壁炉边祖父留下来的那把椅子上。 [点击阅读]
烟囱大厦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君子-周!”“啊,那木是吉米-麦克格拉吗?”佳色游览团的团员是七位面色抑郁的女士和三位汗流泱背的男士。现在,他们都相当注意地从旁观望。他们的导游凯德先生显然碰到一个老朋友了。他们都非常赞美凯德先生。他那瘦高的个儿,晒得黑黑的面孔和轻松愉快的态度,都很令人欣赏。团员当中若有争论,他总能轻轻地为他们排解,并且能够把他们哄得心平气和。现在,他遇见的这个朋友的确是一个样子很奇特的人。 [点击阅读]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砂之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剧本作者:松本清张改编:桥本忍、山田洋次翻译:叶渭渠人物表今西荣太郎新闻记者松崎吉村弘俱乐部女招待和贺英良三森警察局局长本浦秀夫三木的旧同事本浦千代吉桐原小十郎高水理惠子检验处技师田所佐知子伊势扇屋老板田所重喜伊势扇屋女佣三木谦一光座经理三木彰吉山下妙侦察处长世田谷的外科医生侦察科长世田谷的巡警西浦田警察局便衣冷饮店老板警察若叶庄女管理员岩城警察局局长警察朝日屋老板农妇酒吧女招待其他 [点击阅读]
等待戈多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这是一部两幕剧。第一幕,主人公流浪汉爱斯特拉冈(简称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简称狄狄),出现在一条村路上,四野空荡荡的,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他们自称要等待戈多,可是戈多是谁?他们相约何时见面?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他们仍然苦苦地等待着。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