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魔沼 - 13农场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他俩到达那村子的时候,寡妇停下来等他们。她一定要带着她的全班人马一同进去;而热尔曼不肯给她这种满足,离开了莱奥纳老爹,走近几个熟人,从另一个门走进教堂。寡妇十分恼恨。
  做过弥撒,她在跳舞的草坪上得意洋洋地到处露脸,轮流跟她的三个情人跳舞。热尔曼看着她跳,觉得她跳得不错,就是装腔作势。
  “喂,”莱奥纳老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您怎么不同我的女儿跳舞?您未免太胆小了。”
  “打从我女人死后,我就不跳舞了。”农夫回答。
  “嗨!既然您要再找一个,心上的悲哀就该同身上的丧服一起脱掉。”
  “这不是理由,莱奥纳老爹;再说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再喜欢跳舞。”
  “听着,”莱奥纳把他拉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说,“您进了我家,看见宾朋满座,心里有气,我看出您很骄傲;不过这是不理智的,我的孩子。我的女儿习惯了别人献殷勤,尤其是两年来她服丧期满,总也不该她来巴结您呀。”
  “您的女儿要结婚已经有两年了,难道她还没有找到对象吗?”热尔曼问。
  “她不愿匆匆忙忙,她是对的。尽管她外表机灵,您兴许觉得她不够稳重,但她是一个很有见识的女人,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
  “我倒不觉得是这样,”热尔曼直率地说,“在她后面拖着三个情人,如果她明白自己要的是谁的话,她至少觉得两个是多余的,会请他们呆在他们家里。”
  “干吗要这样呢?您一点不懂奥妙,热尔曼。她既不要那个老的,也不要独眼龙和年轻人,我八九不离谱了;而如果她打发走他们的话,人家会以为她还想守寡,以后也就不会有别人来了。”
  “啊!也是的!这些人是用来作招牌的!”
  “您说得不差。如果这对他们倒也合适的话,有什么坏处呢?”
  “各有所好嘛!”热尔曼说。
  “我看出您的所好不是这样。可是,咱们可以谈到一起嘛,假设您被选中了,别人就会让位给您。”
  “是呀,假设一下!但知道被选中之前,要闲呆多少时候呢?”

  “这要看您了,我想,要看您会不会说话和得到她的心。眼下,我女儿很明白,这辈子她最好的光阴是她被人追求的时候,她还能支配几个男人时,她并不急于做人家的奴仆。所以,只要这场游戏叫她开心,她还要乐它一下;而要是您比游戏更叫她喜欢的话,这场游戏就会结束。只要您不灰心气馁就行。每个星期天都来同她跳舞吧,如果她觉得您比别人更可爱,更有教养的话,她迟早有一天准会给您一个好讯的。”
  “对不起,莱奥纳老爹,您的女儿有权利爱怎么做就怎么做,我没有权利来非难她。我要在她的地位的话,我不会这样做;我会做得直率一些,不会让男人耗掉时间,他们不必围着一个耍弄他们的女人团团转,准定有更好的事情可做。总之,即使她感到这里有乐趣和幸福,那也与我无关。只要我要告诉您一句话,打从今天早上起,我就很难向您开口,因为您一开头就误会了我的来意,您又不让我有机会解释,以致您相信了那根本没有的事。您要知道,我来这里不是向您女儿求婚的,而是要买那对牛,就是您准备下星期拉到集上去的,我岳父觉得会中他的意。”
  “我明白,热尔曼,”莱奥纳很平静地回答,“您看到我的女儿同求爱的人在一起,就改变了主意。您请使吧。看来,能吸引这部分人的,却使另一部分人扫兴,既然您还没有开口,您有权退出。如果您真要买我的牛,请到牧场去看看;回头我们来谈谈,这买卖不管做成做不成,您回去之前一定得同我们一起吃中饭。”
  “我不想再多打搅您,”热尔曼说,“兴许您在这儿有事;我呢,我看着跳舞,没事可干,心里闷得慌。我去看看您的牲口,一会儿我到您家去找您。”
  说完,热尔曼便脱身了,他朝牧场走去,莱奥纳已经指给他看远处的一部分牲口。莫里斯老爹当真要买牲口,热尔曼心想,如果他牵回家一对价钱适中的漂亮耕牛的话,他故意错过此行的目的,也就会得到原谅了。
  他走得很快,一会儿便离奥尔莫不远了。他感到要去抱吻儿子,甚至想再见见小玛丽,虽然他已经失望,赶跑了从她那儿得到幸福的想法。他的所见所闻,这个风骚的爱慕虚荣的女人,这个狡猾而又头脑狭窄、怂恿女儿养成自负虚假恶习的父亲,在他看来这种同乡村风俗的庄重相悖的城市奢华,在无聊愚蠢的闲话中消磨掉的时间,这个同他家截然不同的家庭,尤其是庄稼人离开了劳动习惯后所感到的极不自在,这几小时以来他所遭受的一切烦恼窘困,使热尔曼渴望同他的孩子和他的小邻居重逢。即使她没有爱上他,他还是想找她散散心,使他的精神恢复常态。

  但他白白地-望附近的牧场,他既找不到小玛丽,也找不到小皮埃尔:可是,这已经是牧羊人来到田野的时候。在一片休耕地上有一大群牲口;他问一个放牧的小孩,这是不是奥尔莫农场的羊群。
  “是的。”孩子说。
  “你是牧童吗?你们这儿是由男孩子来放羊吗?”
  “不是。我今天放羊是因为牧羊女走了:她得了病。”
  “今天早上你们不是新来一个牧羊女吗?”
  “噢!不假!她也已经走了。”
  “怎么,走了?她不是带着一个小孩吗?”
  “是的,一个老在哭的小孩。两个小时后他俩都走了。”
  “往哪儿走?”
  “看模样是朝来的方向走。我没问他们。”
  “他们干吗走呢?”热尔曼问,越来越不安。
  “嗨!我怎么知道?”
  “难道没有讲好工钱?可是这应该事先商量好的。”
  “我对您什么也说不清。我看到他们来了又走了,就这么回事。”
  热尔曼朝农场走去,询问那些佃农。没有人说得清,但有一件事是确实的:姑娘跟农场主谈过之后,一声不吭,带着哭哭啼啼的孩子就走了。
  “难道有人虐待我的儿子?”热尔曼嚷着说,他的眼睛在冒火。
  “那是您的儿子吗?他怎么会同这个姑娘在一起?您打哪儿来?叫什么名字?”
  热尔曼看到,按照本地的习惯,佃农用别的问题来回答他的问题,便不耐烦地跺着脚,要求见一见农场主。
  农场主不在:他没有整个白天呆在农场的习惯,他骑着马,不知到他的哪一个农场去了。

  “总之,”热尔曼焦急不安地说,“你们不知道这个姑娘走掉的原因吗?”
  佃农和他的女人交换了一个古怪的笑容,然后回答他一无所知,这同他不相干。热尔曼探听到的,只是姑娘和孩子往富尔什那边走了。他跑到富尔什:寡妇和求爱的人还没有回来,莱奥纳老爹也没有回来。女仆告诉他,有个姑娘和一个孩子来找过他,由于不认识他们,她不愿接待,劝他们到梅尔斯去。
  “您干吗不肯接待他们呢?”热尔曼恼火地说,“这地方的人真是多疑,难道连邻居都不肯开门吗?”
  “当然-!”女仆回答,“在这样有钱的人家,自然该多加小心。主人不在的时候,一切我都要负责,我不能对随便什么人都开门。”
  “这风气真丑恶,”热尔曼说,“我宁愿贫穷,也不愿这样提心吊胆地生活。再见,姑娘!再见,你们这个鬼地方!”
  他向附近人家打听,有人看到牧羊女和孩子。因为那孩子是自说自话从伯莱尔跑出来的,没有打扮,穿着有点撕破的罩衫,披着那张小羔羊皮;小玛丽一向穿着很差,所以别人把他们看成乞丐,给了他们一点面包。姑娘要了一片给那饿了的孩子,然后她带着他很快离开了,走到树林那边。
  热尔曼沉吟了一会儿,然后又问奥尔莫的农场主有没有到富尔什来过。
  “来过,”那人回答,“姑娘走后不久,他骑着马经过这儿。”
  “他是不是在追赶她?”
  “啊!那么您了解他了?”和他说话的当地酒店老板笑着说,“当然啦;这个放荡的家伙追逐起姑娘来没个命。但我不信他会追逐这一个;即使他见到了她……”
  “够了,谢谢!”
  他与其说是跑,还不如说是飞到莱奥纳的马厩。他将马鞍扔到小青的背上,腾身上马,朝尚特卢伯树林那边疾驰而去。
  他的心因不安和愤怒噗通噗通地跳着,汗水从脑门上淌下来。他把小青的腹部都刺出了血,而它看出是往回家的路上走,不用催促,也跑得很快
或许您还会喜欢: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
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明明那是别人说过的话,而且我还记得别人说那些话时的情景;可是,我总觉得那才是发自我灵魂深处的话。不过,既然语言得有两个人参与才能成立,也就不能不说是由于我的存在才成为别人的语言的真正的源泉了。有一回,那位核电站的原工程师,也就是和我相互排斥的那个人,他既想让我听见,却又装做自言自语似地说:“没有比选上救场跑垒员①更令人胆战心惊而又最雄心勃勃的了!那是为业余棒球殉难啊。 [点击阅读]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斯塔福特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曾经轰动一时,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兴趣的“斯泰尔斯庄园案”,现在已经有点冷落下来了。然而,由于随之产生的种种流言蜚语广为流传,我的朋友波洛和那一家的人。都要求我把整个故事写出来。我们相信,这将有效地驳倒那些迄今为止仍在流传的耸人听闻的谣言。因此,我决定把我和这一事件有关的一些情况简略地记下来。我是作为伤病员从前线给遣送回家的;在一所令人相当沮丧的疗养院里挨过了几个月之后,总算给了我一个月的病假。 [点击阅读]
新人呵,醒来吧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去国外旅行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经常要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每次做这种旅行时,我都像一棵无根之草,在陌生的国度里设法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为此我都要做一点准备,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我不过是在旅行时带上出发前一直在读的一系列丛书,不久我将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可是一读到在东京时读的这些书,胆战心惊、急躁、沉靡的我就会得到鼓舞。 [点击阅读]
新人来自火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侯维瑞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持并称为本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大师手中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高峰。19世纪末、20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现实主义小说依然发挥着它的批判作用,从道德、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暴露与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