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莫罗博士的岛 - 第六章 面貌邪恶的船夫们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但是,小岛上的人,看到我真的漂泊而去,对我又发了恻隐之心。我缓缓地向东漂去,小船倾斜着向小岛靠去。一会儿,我看到那只载运着货物和人的汽艇调过船头,向我驶来,这时我真是发狂般地舒了口气。这只汽艇满载重荷,当她靠近我时,我清楚地看到,蒙哥马利的那个白头发、宽肩膀的同伴正坐在船尾帆脚索那里,四周围着一群狗和几个包装箱。这位老兄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在船首靠近美洲山豹的那个走路蹒跚的黑脸汉,也是那么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旁边还有另外三个人,长得都象野兽似的那么古怪,那群猎鹿狗正冲着他们狂吠猛嗥。正在掌着舵的蒙哥马利,操纵着汽艇靠近了我,他站起身来,抓住我小船头上的缆蝇,并且把它拴紧在他的舵柄上,以便把我的船拖走,因为汽艇上一点空余地方也没有了。
  那时我已经从发狂的状态下的清醒过来了。当蒙哥马利勇敢地靠近我的时候,我回答着他的召唤。我告诉他,这只小船已经快要沉没了。他递给我一个小木桶。拖拉的缆绳在两船之间一下子绷紧了,我被这猛然的一拉,向后闪动了一下,有好一段时间,我一直忙于用这个木桶把船内的积水戽出去。一直到我把水戽得见了船底——把小船中的积水都给戽出去了,小船完全没有问题了——我才有工夫细看看汽艇上的人们。
  我发觉,那个白头发的人,还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紧盯着我,不过照此时我的揣度,他的表情好象带有某些困窘。当我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遇时,他就俯视着卧在他两膝中间的那些猎鹿狗。正如我说过的那样,他是个敦实有力的人,前额非常漂亮,面容却相当迟钝;但是他的上眼皮,就像上了年纪的人常有的那样,古怪的耷拉着,结果使得眼睛总像是在朝下看。他那大嘴的嘴角向下撇着,总是显出一副刚毅好斗的神气。他和蒙哥马利低声谈着话,声音是那么低,我无法听到。我的目光从他的身上又移到他的另外三个船夫身上,他们真是一群古怪的船夫。我只看得见他们的脸;但就是在他们的脸上,也有一些我说不出来的什么东西,使得我一阵一阵地作呕,厌恶。我紧盯着他们,这种印像并没有消失,尽管我还是没能看到究竟是什么引起了我的这种感觉。在我看来,他们好像是棕色人种,可是他们的胳膊、腿,一直到手和脚,都奇怪地用一些又薄又脏的白色毛呢缠裹着。

  过去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男人有像这样打扮的,只有在东方,女人才有这样的装束。他们还戴着头巾,从头巾下面露出了紧盯着我的小妖精似的脸,下巴都向前突出着,眼睛炯炯发亮。他们的黑头发又长又软,几乎就像马鬃一样。他们坐在那里,看起来那身材高矮超过了我所见到的任何人种。我知道的那个白发男子,是有六英尺高,坐在那里,也比这三个人中间的任何一个都矮一头。
  后来我才发现,其实他们三个人谁也没我高,不过他们的上身格外地长,大腿部分却格外地短,而且还古怪地弯曲着。不管怎么说,他们的确是丑得吓人。隔着他们的脑袋,在前横帆下,在黑影之中,可以看到那个黑脸汉一闪一亮的眼睛。
  就在我紧盯着他们看的时候,他们遇到了我的凝注的目光,一个接一个地都躲开了我的视线,可又都古怪地、偷偷摸摸地看着我。看来,我可能是惹恼了他们,于是我把注意力转向我们越来越接近的小岛。
  小岛地势很低,满岛覆盖着繁茂的草木,主要是一些天然生长的棕榈树。不知是从岛上的什么地方,一缕细细的白色的烟雾,斜刺里冉冉升起,直飘到无边无际的高空,然后又像是一片落下的羽毛那样散开了。我们现在是位于一个宽阔海湾的环抱之中,海湾两边都相连着低低的崎岬。海滩上都是暗灰色的沙土。海滩的坡度很陡,一直延伸到山岭处。山高大约海拔六七十英尺,岭上长着一些树木和灌木丛。通向山岭的半路上,有一座四方的黑白相问的石头围场,后来我发现,这是一半用珊瑚,一半用轻石质的熔岩建造成的。可以看到围场的里面架起的两个茅草屋顶。
  在水边,有一个男子站在那里等候着我们。当我们距岛尚远的时候,我觉得我仿佛看到了另外一些外貌古怪的家伙,一溜烟地钻进了斜坡上的灌木丛中,可是当我们的船靠近岸时,却连一个也看不到了。等候着我们的那个人,中等身材,长着一副黑人似的黑面孔,大嘴巴,几乎没有嘴唇,瘦长得出奇的胳膊,又大又瘦的脚,罗圈腿,站在那里,向前探着那副迟钝的脸,注视着我们。他也同蒙哥马利和他的白发同伴一样,穿着蓝色法兰绒的外套和裤子。
  当我们更靠近海岸时,只见他在海滩上来回奔跑着,动作是那么古怪滑稽。蒙哥马利一声令下,大艇上的四个水手立刻跳了起来,姿势是那么古怪,他们扯下了斜桁用的四角帆。蒙哥马利掌着舵,驾着我们的船转了个圈,把船驶进了一个在海滩上挖掘出来的狭小的船坞。当时海滩上的那个人赶忙向我们跑来。这个船坞,这是我这样称呼它,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水沟,在当时涨潮的情况下,刚刚能容得下这只汽艇。

  船头搁浅在沙滩上了。我用那个小桶挡了一下,以免我的小船撞向大船的船舵,并且解开了缆绳,上了岸。那三个包着围巾的人,以没法再笨的动作爬出船,跳到沙滩上,在沙滩上那个人的帮助下,立刻动手卸货。我特别感到吃惊的是,那三个缠裹着围巾的船夫的腿,活动起来是那么古怪。他们的腿并不僵直,但是却希奇古怪地扭曲着,简直就好像接错了骨头似的。当那个白发人和那群狗上了岸时,那群狗还在那里狂吠着,绷紧着锁着它们的铁链,跟在这些人的后面追逐着。
  那三个大家伙,彼此用奇怪的喉音交谈着。当他们准备搬运堆积在船尾的一些包裹时,曾在沙滩上等候着我们的那个人,开始兴奋地和他们交谈起来。照我猜度,他们说的是某种外国话。以前在什么地方我曾经听到过这种话,可是我想不起是在什么地方了。那个白发人站在那里,在六只狗的纷乱喧嚣声中,紧紧地牵着它们,高声喝斥着。蒙哥马利卸下船舵,也上了岸。大家都一起着手卸起货来。由于很长时间没有进食,再加上没有遮盖的脑袋受到太阳的曝晒,我衰弱得没有力气帮他们一把了。
  一会儿,那个白发人好像是想起了我的存在,走到我的面前。
  “看来,”他说,“好像你还没有吃早餐。”
  在他重重的眉毛下,小小的眼睛炯炯有神,黑黑地闪着光。
  “对此我必须向你致以歉意。现在你是我们的客人了,我们必须使你感到舒适,尽管你知道,你是未经邀请的不速之客。”
  他以锐利的目光,直视着我的脸。
  “蒙哥马利说你是个受过教育的人,普兰迪克先生,他说你懂得一些科学。我可以问一下,这指的是什么吗?”
  我告诉他,我在皇家科学院工作过几年,并且在哈克斯莱的指导下,在生物学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听到这儿时,他轻轻地抬了抬眉毛。
  “这样,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普兰迪克先生,”他说,在他的表情中,稍微带了那么一点敬意。“正巧,这里,我们是一些生物学家。这是一座生物学研究站——某种形式的研究站。”他的目光落在那些缠裹着白布的人们身上,他们正忙于用滚轮把美洲山豹运向围场。“至少我和蒙哥马利可算是生物学家。”他补充道。

  停了一会儿,“我不敢说你什么时候可以离开这里。我们离开了通向任何地方的航道。大约十二个月左右,我们才看得见一次航船。”
  他突然没礼貌地离开了我,走上沙滩,路过那群人,我想,他又走进了围场。另外两个人在帮着蒙哥马利,把一些较小的包裹物品装上一辆低轮子的手推车。那头美洲山豹和那些兔笼还在汽艇上,那群猎鹿狗还在踢撞着船的坐板。装完了货,三个人一起扶起推车,在美洲山豹后,开始推运起这一吨多重的货物。一会儿,蒙哥马利离开他们向我走回来,伸出了他的手。
  “我很高兴,”他说,“就我自己来说,很高兴。那个船长是个蠢货。他会难为你的。”
  “是你,”我说,“又救了我。”
  “这要看具体情况了。我包你会发现这个岛是个非常奇怪的所在。如果我是你的话,我的行动会非常小心谨慎的。我会非常谨慎从事的。他——”他犹豫起来,看来又改变了主意,把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帮我运一运这些兔子好吗?”他说。
  他摆弄这些兔子的动作很奇妙。我也参加了进去,并且帮他把一个兔笼拖到岸了。刚把笼子拖到岸上,他立刻打开笼门,抬起笼子的一头,把里面的乱蹦乱跳的兔子全部倒出在沙地上了。这些兔子争先恐后、一个压着一个、全部堆在了一起。蒙哥马利拍了拍手,这些兔子,我想大约有十五到二十只,立刻一蹦一跳地跑上了沙滩。
  “生儿养女吧,我的朋友们,”蒙哥马利说,“好补充小岛的给养。目前我们这里相当缺乏肉食。”
  当我看着这些兔子跑得无影无踪的时候,那个白发人带着一高颈瓶的白兰地和一些饼干回来了。“先让普兰迪克少吃一点吧,”他以远比以前亲切得多的语调说道。
  我没有多噜苏,立刻开始吃起这些饼干来。这时,那个白发人帮着蒙哥马利把另外二十来只兔子从笼子里放了出来。三个大笼子和那头美洲山豹,被进了围场。我没有动那瓶白兰地,因为我有生以来滴酒不沾。
或许您还会喜欢: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
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明明那是别人说过的话,而且我还记得别人说那些话时的情景;可是,我总觉得那才是发自我灵魂深处的话。不过,既然语言得有两个人参与才能成立,也就不能不说是由于我的存在才成为别人的语言的真正的源泉了。有一回,那位核电站的原工程师,也就是和我相互排斥的那个人,他既想让我听见,却又装做自言自语似地说:“没有比选上救场跑垒员①更令人胆战心惊而又最雄心勃勃的了!那是为业余棒球殉难啊。 [点击阅读]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斯塔福特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曾经轰动一时,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兴趣的“斯泰尔斯庄园案”,现在已经有点冷落下来了。然而,由于随之产生的种种流言蜚语广为流传,我的朋友波洛和那一家的人。都要求我把整个故事写出来。我们相信,这将有效地驳倒那些迄今为止仍在流传的耸人听闻的谣言。因此,我决定把我和这一事件有关的一些情况简略地记下来。我是作为伤病员从前线给遣送回家的;在一所令人相当沮丧的疗养院里挨过了几个月之后,总算给了我一个月的病假。 [点击阅读]
新人呵,醒来吧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去国外旅行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经常要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每次做这种旅行时,我都像一棵无根之草,在陌生的国度里设法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为此我都要做一点准备,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我不过是在旅行时带上出发前一直在读的一系列丛书,不久我将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可是一读到在东京时读的这些书,胆战心惊、急躁、沉靡的我就会得到鼓舞。 [点击阅读]
新人来自火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侯维瑞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持并称为本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大师手中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高峰。19世纪末、20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现实主义小说依然发挥着它的批判作用,从道德、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暴露与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