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魔都 - 第39回 银座的死刑台 撼动政府之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无论四季都喧闹不绝的繁华大都会,有时也会假寐片刻。某个外国作家,称这种时刻为“大都会的时间外”。从凌晨三点开始的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大都会正要入睡。
  时间停下脚步,万象都同时停止了。
  凌晨三点,站在四丁目的十字路口,往新桥方向望去,街灯的光线暗淡朦胧,银座的空隙,也都沉入深深的黑暗当中,四周一片黑暗,万籁俱寂。
  这些之前都被人来人往与交通工具挡住了,现在完全不见人影,因此可以看到很令人惊讶的景象。微微闪着光芒的路面电车轨道,弯弯曲曲地延伸到远处,描绘出 寂寥的透视图后,又渐渐消失。在宽阔的马路上徘徊的,只有从各处小巷里,被吹过来的诸多纸屑而已。这简直就像活生生的东西一样,栩栩如生地动作着。乘着疾 风迅速往旁边移动的、翻着筋斗跑向车道的、爬上路树在树枝上垂吊着的、挽着手开心地团团转着的,一下贴紧一下分离的,又飞又跳的……挤在这没有人烟、静悄 悄的大马路上,当成是自己家似的活蹦乱跳。这些,正是大都会里的魈魅魍魉,在东京的深夜里,尽情嬉戏着。
  就在这个时刻,银座四丁目的十字路口,响起了不寻常的叫声,划破了深夜的寂静。仔细一听,可以听到那凄切的叫声,正口口声声地嘶叫着“杀人啦”、“杀人啦”。
  在东京显眼的十字路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有两个看似计程车司机的人,不断朝服部钟表店回头,嘎嘎作响的脚步声响起,飞也似的往派出所跑去。那之间,还不断发出刺耳的尖锐叫声,令人意外的噪声,传遍这条寂静的大马路。
  此时,四丁目派出所的警察,正配合着大都会的作息,迷迷糊糊地打着瞌睡。这不合宜的尖锐叫声,顿时破坏了他的好梦,他有些不耐烦,毫不客气地走到入口处,对着那个不速之客喝道:“浑蛋!……”
  不顾警察的制止,两位交通劳动者,叫得更加凄惨了,可以说,是跌跌撞撞地来到派出所门口。双眼往额头上吊,语无伦次地说了些什么,又拼命指向耸立在夜空中的钟塔,像是离开水中的脚鱼一样,不断地动着嘴巴,却完全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总算让他冷静下来问清楚重点之后,原来是说服部钟表店的钟塔上,有人被杀吊在上面。
  不可以乱开玩笑。抬头一看,被称为“银座纪念塔”的那座优雅的钟塔,普里尼式淡淡的间接灯光,照在白色的钟面,在上面浮现出三点十五分这个时间。不要说什么上吊的人了,根本就没有任何异样。

  这位警察是刚从教习所出来的年轻警官,对这种事务还不太热悉,他以为这两个低下的人,是故意跑来捉弄自己的,一时光火地捉住离他较近的那个司机手腕,粗鲁地拉进派出所里。
  ”混蛋!……你说什么?什么尸体?……看啊,哪里有那种东西?……你,前一阵子也来闹过吧?……你还真敢来呢。今天,我可不会就这么放过你。”他大发雷霆。
  不过,那两个司机,完全不理会他不成熟的威吓:“我没有开玩笑,就吊在那里啊,在另外一边啦……不要在这里大吼大叫啦,好了,你到这边来看看。大事不好了啦!……”司机一副不容他反驳的样子。看起来不像是开玩笑。
  冷静下来的警察,这下子总算察觉到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开始了,因此他握住佩剑的剑鞘,脚下发出很大的声响,快速地跑过安静的大马路,往那边跑去。
  他跑到三越的转角,好了,用手遮住眼睛,抬头一看……哇!出乎意料的,巍然的钟塔上,果然出现了一副令人意外的景象。
  钟塔上的避雷针尖端,像是花王肥皂商标形状的那抹新月,朦胧地高挂着。根部的地方有个人体,被一条绳子悬挂在灰白色的钟面上,或许是因为空中有风吧,微微地左摇右晃。
  在夜色中还看得出来,那个人体穿着高级的晚礼服,脚上是奢华的漆皮鞋,胸前的纽扣孔里,插着一朵娇艳的花。像是刚从舞会里出来一样,一身雅致,高高地悬挂在空中,随风踏着轻快的舞步。
  如果只是这样,顶多只会说他很稀奇古怪,不过再仔细一看,这可不是那么优哉的事情。也就是说,这位身着晚礼服、高尚优雅的绅士,在银座街角的钟塔上,被处以绞刑。
  眼睛用看似白手帕的东西绑住了,双手双脚跟执行死刑时一样被绑住,淡淡的间接照明,此时成了背景灯光,让这个像是地狱剪影的东西,漆黑地浮现在大大的钟 面上。脚尖正好垂在“VI”的地方,侧转着的头部指向“II”的地方,尸体本身成了指针,好像是想传达死刑执行的时间,是在两点三十分。

  啊 啊,就算如此,每天在此仰望着的某个人,早已预知这座优雅的钟塔,总有一天,会变成残酷的死刑台的吧,在银座街角钟塔上进行绞刑,这真是太过分了。不过, 从另一方面思考,要进行这样优美的死刑,这座典雅的钟塔,确实是个最适合的场所哦。胸前别上一朵花,身上美丽的装扮,摇摇晃晃垂挂的样子,真是一幅飘逸潇 洒的景象哇,令人感觉到一抹诗意。
  到底是谁,想到这种诗情画意的事情呢?还有,这位潇洒的绅士,又因为什么理由,必须被吊在这种奇怪的地方呢?
  这种无益的探索,先丢到以后,再次回到地面上的描写。那位警官目瞪口呆,一动也不动地看着这幅令人意外的景象,他实在是无法相信,现在自己眼里看到的这幅光景。
  他哭丧着脸,一再发出意义不明的叹气声,最后,他渐渐理解,这不是梦境,也不是一幅画,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实,他好像突然从麻醉状态里苏醒了过来,决定要做一些适当的处置。他飞快地回到派出所,冲向局里的电话,发出相当尖锐的声音。
  银座尾张町钟塔上优雅的杀人事件,靠着一条电话线,依序传达到警视厅的神经中枢里去。
  几乎同一时刻,永田町的内相官邸内,接着第三十三回,那六位大人物,也就是,内务、外务两大臣跟两位次长,还有欧亚、警察两位局长,每位都是疲惫到了极 点,黯然地坐在椅子里,额头上刻着皱纹,不断地呻吟着。每一位都穿着金绒大礼服或是燕尾服,像个武士木偶般坐在那里,这肯定不是因为喝醉了酒的关系,而是 显示出他们参贺回来之后,连更换衣服的时间都没有。
  这是个十分紧急的时刻,再怎么说,统治五百六十万人民的一国之君,在东京正遭到暗杀的危 机。不仅如此,搞不好,他的尸体还可能会被丢在东京最为显眼的场所。无论如何,一定要把那个安南国的皇帝,从刺客的攻击中救出,在四点,法国大使搭乘的火 车抵达东京车站之前,安全地把皇帝送回饭店。不过,无视于警视厅拼了命的大搜查,都已经过了三点了,还是完全掌握不到他的消息。
  抬头看向墙上的时钟,正好是三点十分,法国大使所搭乘的火车,现在正经过相模摊,在小田原奔驰着,哪儿还有那个闲功夫,让他们换衣服呢!
  时钟的指针滴答滴答、毫不留情、一分一秒地过去,四处充斥着不知该说是阴郁、还是悲惨的气氛,异常的压力逼迫在每个人胸口上。在座众人正要如此昏死过去 之时,内务大臣缓缓地从躺着的椅子里起身,发出像是怨恨、又像是悲叹的声音:“怎么样啊,各位。我们还可以抱持着希望吗?就算是安慰的话也好,你们说些什 么吧!再这样下去,我快喘不过气了。”

  说完,他转向仰靠在沙发上,正自暴自弃地吞云吐雾的警察局长:“喂,大槻君。那之后,就都没有报告 了,警视厅的人都死光了吗?还是睡得正熟啊?……到现在,还是音讯全无,这实在是怠慢至极啊。到底是怎么回事?……把香烟拿开,赶快说句话吧!……总之, 你窝在那里,真碍眼的。”
  就这样他开始喋喋不休,也因此,一行人都各说各话,数落着警察局长。至少,如果你不要这么做的话,诸如此类,让他焦急得无所遁逃。
  原本警察局长承受众人的指责,如此这般地应付着,不过,看来他的自制力,也已经消失,用格外光火的声音说:“好了好了,请等一下。你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嚷 嚷,我也没有一点办法啊。警视厅没有死光,也不是睡着了。大家都拼了命地在做。你们再怎么逼我,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限。世界上不是每件事情,都靠理论就可以 的。”他板着脸反驳回去。不悦的态度,与平日稳健的局长,不甚相衬。
  一行人仿佛想借故把无处发泄的不满发泄出来,个个摩拳擦掌,又以局长的态度为由,哗啦啦地喧闹了起来。眼看着局长就要被攻陷之时,桌上的电话铃声,贯穿了这场争论,突然尖锐地响了起来。
  这场争论瞬间停止了。是吉报还是凶报?一行人战战兢兢地互相对看。没人有勇气接起这通电话。电话激烈地在桌上,焦急地吵闹着。
  不过,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警察局长用手帕擦了擦脖子上的冷汗,战战兢兢地接了起来。一行人由四面八方挤过来,张大嘴盯着局长的脸。想由他脸上变幻不定的表情,迅速判断出吉凶。
  局长一句、两句,对着那声音的主人,焦躁地大声斥责,之后他手里拿着话简,突然跌坐在椅子上,在茫然失神的状态中,用蚊子般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低声说了这些话:“据报,安南国皇帝的尸体,被吊在服部的钟塔下……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老母塔之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下午,当我和我的随从们听到一个情况后,便决定在将要参加的审判会上采取强硬的态度。我们动身去“法庭”的时候,天色已晚,只见路上人很多。这些人在院子里找不到座位,只好站着,以便能看见我们走过来。我们刚刚走进院子,大门就关了起来。对我们来说,这可不是好兆头。看起来,穆巴拉克施加了影响,而且产生了效果。我们从人群中挤到听众广场上。那里本来只有一张椅子,现在增加了一条长板凳,笞刑刑具还放在那里。 [点击阅读]
老铁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杰斐逊城是密苏里州的州府,同时也是柯洛县的县府,它位于密苏里河右岸一个风景优美的山丘地带,从这里可以俯视到下面奔腾不息的密苏里河和河上热闹繁忙的景象。杰斐逊城的居民那时候比现在少多了,尽管如此,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由于地区法院定期在这里举行会议,这赋予它一个重要的地位。这里有好几家大饭店,这些饭店价格昂贵,住宿条件还过得去,提供的膳食也还可口。 [点击阅读]
背德者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引子天主啊,我颁扬你,是你把我造就成如此卓异之人。[诗篇]①第139篇,14句①亦译《圣咏集》,《圣经·旧约》中的一卷,共一百五十篇。我给予本书以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尽含苦涩渣滓的果实,宛似荒漠中的药西瓜。药西瓜生长在石灰质地带,吃了非但不解渴,口里还会感到火烧火燎,然而在金色的沙上却不乏瑰丽之态。 [点击阅读]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自己所售的商品。我相信我所在的公司。我相信我的同事和助手。我相信美国的商业方式。我相信生产者、创造者、制造者、销售者以及世界上所有正在努力工作的人们。我相信真理就是价值。我相信愉快的心情,也相信健康。我相信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价值。我相信阳光、空气、菠菜、苹果酱、酸-乳-、婴儿、羽绸和雪纺绸。请始终记住,人类语言里最伟大的词汇就是“自信”。 [点击阅读]
舞舞舞
作者:佚名
章节:117 人气:0
摘要:林少华一在日本当代作家中,村上春树的确是个不同凡响的存在,一颗文学奇星。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他的作品便风行东流列岛。出版社为他出了专集,杂志出了专号,书店设了专柜,每出一本书,销量少则10万,多则上百万册。其中1987年的《挪威的森林》上下册销出700余万册(1996年统计)。日本人口为我国的十分之一,就是说此书几乎每15人便拥有一册。以纯文学类小说而言,这绝对不是普通数字。 [点击阅读]
艳阳下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罗吉-安墨林船长于一七八二年在皮梳湾外的小岛上建造一栋大房子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那是他怪异行径的极致。像他这样出身名门的人,应该有一幢华厦,座落在一大片草地上,附近也许有一条小溪流过,还有很好的牧场。可是安墨林船长毕生只爱一样:就是大海。所以他把他的大房子——而且由于必要,是一栋非常坚固的大房子——建在这个有风吹袭,海鸥翱翔的小岛上。每次一涨潮,这里就会和陆地隔开。他没有娶妻,大海就是他唯一的配偶。 [点击阅读]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
苦行记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译序《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 [点击阅读]
茶花女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 [点击阅读]
草叶集
作者:佚名
章节:364 人气:0
摘要:作者:瓦尔特·惠特曼来吧,我的灵魂说,让我们为我的肉体写下这样的诗,(因为我们是一体,)以便我,要是死后无形地回来,或者离此很远很远,在别的天地里,在那里向某些同伙们再继续歌唱时,(合着大地的土壤,树木,天风,和激荡的海水,)我可以永远欣慰地唱下去,永远永远地承认这些是我的诗因为我首先在此时此地,代表肉体和灵魂,给它们签下我的名字。 [点击阅读]
荒原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本书内容是一个我们称之为“荒原粮”的人留下的自述。他之所以有此雅号是因为他多次自称“荒原狼”。他的文稿是否需要加序,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不过,我觉得需要在荒原狼的自述前稍加几笔,记下我对他的回忆。他的事儿我知道得很少;他过去的经历和出身我一概不知。可是,他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不管怎么说,我对他十分同情。荒原狼年近五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