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魔都 - 第06回 幼鹤肥皂 博士诡辩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新的一年初春的早晨,大内山的翠松祥云缭绕。为了祝贺圣寿万岁,这是个连群鹤也要要翩翩起舞的、阳光和煦的好天气。
  装饰有稻草圈、前往朝贺的汽车行列,载着稻草做的帽子跟金绒饰带,轻快地到处乱跑,前方还有乐队行进而来。花哨的旗帜与风幡,随着清晨的微风摇曳,前进到二重桥前,整队遥拜宫城之后,从马场前门穿过十字路口,进入了日比谷公园。
  一行人统一穿着背后印染上“幼鹤肥皂”字样的日式外套。当中也有人很有气势地绑着头巾。新年首卖好像也还太早了点,好奇到底是什么行列,而看看前面的大 旗子,上面用大大的字印着日本第一大晚报——《夕阳晚报》。不过,光这样还是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此时正好有个穿着西装、肩上斜挂着红布条的男子在 发传单,拿了一张一看,上头用牛粪般大的木雕印刷印着:
  今日上午九点十二分
  铜鹤喷泉即将歌唱
  请来现看
  吉兆请到日比谷公园来!
  ——(《夕阳晚报》新年特刊购,读者限定〉
  如同上一回所述,不知为何,日比谷公园喷泉的铜鹤,大约从一星期前开始,会不定时地发出美妙的歌声。
  第一个发现的人是日比谷公园的园艺长,名叫酒月,《夕阳晚报》比其他报社早一步报道这个事实,称之为国人一致期盼、用以庆贺皇室繁盛的国家吉兆。除了各 方名人的贺词,还动员多位学士博士,针对这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发表感言。当中有人从医学角度,也有人从军事立场表述意见;虽然也有很多谬论,总而言之,《夕 阳晚报》完全掌握住这条“铜鹤喷泉事件”,每天想出一些煽情的言论填满整个版面。
  青铜鹤会与喷泉的水一同唱出优雅的乐章,这是何等稀奇之 事。“唱歌的铜鹤喷泉”人气越发髙涨,希冀能亲耳听见其歌声的市民,不断拥入日比谷公园,来到铜鹤喷泉的水池边,从早到晚挤得水泄不通。虽然不至于摆出摊 贩,不过,公园四个门前的报童,却热闹地摇着铃,叫卖《夕阳晚报》。
  如同前面所述的缘由,这个唱歌的“铜鹤喷泉”事件,被《夕阳晚报》一手 独占,想要详细了解这件事的人,除了看这份报纸以外,没有其他方法。每隔一小时,就用载货机车送来,堆得如山高的《夕阳晚报》,一瞬间就卖光光,真是盛况 空前啊。因此,原本默默无闻的《夕阳晚报》,一举成名,到现在,发行量已经是数以万计。
  今天的游行,更是把市民已经达到高潮的好奇心,更加推上一层。为了巩固《夕阳晚报》急速膨胀的地盘,社长兼总编辑幸田节三,使出秘密计谋,跟“幼鹤肥皂”合作,借着“吉兆庆祝会”的名义,上演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戏。
  仪式的流程安排,首先是幸田节三的致辞,接着,请东京市政府水利课长发表感想,然后颁发奖赏给首位发现这个吉兆的酒月园艺长。再后来,则是名人的贺词,还有兼清博士关于这个奇妙现象的演讲等,最后是髙唱三声圣寿万岁,之后解散。
  与会者除了赠送“幼鹤肥皂”,借此沾沾吉兆的喜气外,还会发送《夕阳晚报》的半价购读券。
  就像前面所说,这不过是为了加重这出大戏的看头,所使出的诡计罢了。聚集人潮发送报纸的半额优待券等,这些连只有半页的花柳新闻报也会做。不过这位著名的总编辑,或者该说,这位有名的演出家——幸田节三,用尽毕生智慧想出来的策略,可不是这么简单而已。
  幸田节三断言,乙亥年〈1935年一昭和十年)元旦上午九点十二分,这只喷泉的铜鹤一定会开口,并限定:只有购买新年特刊的读者,才能亲眼目睹这次千载难逢的奇迹,真是大胆无比的孤注一掷。

  喷泉铜鹤会在元旦的九点十二分开口,这到底是根据什么推断出来的,作者当然也不清楚。不过,据说,幸田节三总编辑在四、五天前带了一坛酒,前往身为大理 学家的一代奇人兼清博士家中拜访。他与博士促膝长谈。听了一番高谈阔论,幸田节三这个大胆的想法,好像就是由博士那儿得来的。
  不过,对方毕竞是个有点怪癖的博士,只要见了人,他就会开始阐述些不着边际、真伪不明的奇怪理论,幸田节三当然不会完全相信博士的言论。尽管博士再怎么极力主张,元旦上午九点十二分,喷泉的铜鹤会唱歌,也只能期待那一分的偶然,其他九分则都是胡乱猜想。
  幸田节三平时就是个有胆识、对于报业发展具有真知灼见的人物,不是那种会把这九分危险率,放在眼里的软弱男人。他拥有气魄与胆识,即使成功概率只有一分,还是会把想法付诸行动的。
  呵呵,假设偶然间,铜鹤果真在那个时间点,唱起歌来呢?《夕阳晚报》的地位可就稳若磐石了。不过相反的,如果铜鹤没有唱歌,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不仅幸田节三会被激昂的群众围殴,就连《夕阳晚报》的根基,都会因此而中断。要东山再起,恐怕就很困难了。
  这个秘密计谋,从三天前就深藏在幸田节三心中,就连心腹古市加十郎,跟爱妾酒月悦子,他都没有泄露。他没有说出来的理由,除了怕受到其他报社妨碍之外,更因为这个集会,根本就是违法的。
  幸田节三在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深夜,凌晨零时一分开始,就把先前提过的、事先秘密印刷好的传单、跟相同内容的大张广告张贴在各处。其区域不只大东京地区,还遍及邻近的乡村,说是整个东京府的电线杆都被这些传单淹没,应该也不为过。
  那么,我们再回到日比谷公园,队伍一抵达水池旁,乐队就用愉快的节奏,在如云朵般挤进来的群众前,开始演奏《如果我呼唤你》这首时下流行的歌曲。
  另一方面,穿着“幼鹤肥阜”日式外套的人,不知道从哪里,拉来两台搬货用的大型二轮车,在水池边搭起一个临时讲台。
  到了接近约定的时间,群众数量也开始增加,无论是在堤防上还是松树上,人群都好像变成了一串串的铃铛,就连想擦个汗,身体也动弹不得了。人群的最前面,有两位好不容易才挤进来、让人担心的年轻姑娘。两人年纪相仿,容貌却有天壤之别。
  -个是双眼有神、身材苗条的可爱女子,另一位却又矮又胖,像只熊一样,令人一看就想倒退三步。后者从刚刚开始,就一下子踮脚一下子缩脖子,不安分地东张西望;而姿色较佳的那名女子,则仿佛正在担心着什么,右手一直叉在和服腰带里,一副垂头丧气、闷闷不乐的样子。
  不久,熊女士转向同伴,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脸,并不客气地咋舌道:“喂,你怎么啦?小花。怎么无精打采的。难得休假,你这样不是连我都要意志消沉了?别再露出那种表情啦。”
  被称为“小花”的女子,看起来是个温顺的姑娘,经她一番斥责,没有反驳,还微微一笑:“哎呀,对不起呢。今天不知怎的,总觉得心情沉重,你不要介意啊。”
  她说着又轻轻叹了口气。熊女士充耳不闻,又踮脚看着乐队,突然她大声狂叫:“喂,快看快看啊,小花。好像越来越有趣了呢。”
  叫做“小花”的美貌女子,抬头看着她说的方向;有两位警察走向乐队,好像对一个应该是乐队团长的男子,下令停止演奏,然而对方却不听从指示,于是,愤怒的警察一个捉住单警管,一个捉住短号,把两位乐队成员拉出圆圈中。流行歌突然失去旋律,只剩下走调的鼓声。

  群众一阵哄然大笑。警察们更生气了,走向前正想把大鼓也捉过来时,有两个人拨开群众,出现在讲台附近。一位是四十五、六岁,有着相扑选手般身材、大眼珠的男人;另一位则是五十左右,满头白发乱似鸟巢、身材矮小的人物。
  前者是《夕阳晚报》的社长幸田节三,后者则是兼清博士,
  幸田看到乐队跟警察的纠缠,急忙跑过去出声呵斥,不久,巡查就不情不愿地拨开群众离开了。
  此时,公园入口传来尖锐的铃声,约有五名报童大声喊着“夕阳夕阳”、“大事件号外”、“附照片特别版”等,跑了进来。刚刚提到的女子桃泽花,一听到这个,似乎突然吓了一跳,急忙从腰带间掏出钱包,买了一份报纸,立刻快速地浏览起来。
  “完全没有刊登。啊啊,怎么办怎么办?”她不安地低语。
  读者诸君应该没有忘记。这女子就是上一回里,半夜十二点左右,拿缝好的礼服到松谷鹤子住所,住在山崖下住宅二楼、名叫桃泽花的裁缝。让这位可爱的姑娘如此忧心忡忡的烦恼,到底是什么呢?不过,就算问她,她也不会回答的,所以现在还无法得知。
  将近八点时,幸田节三在如雷的喝彩声中登上讲台,对于今天的吉兆庆祝会阐述感言:不过他所谓的“感想“,跟已经屡次刊登在《夕阳晚报》上的东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此便无须赞述。
  接下来登台的水利课长,一番描述铜鹤喷泉地下结构与建造时的甘苦谈之后,便腼腆地退下了。
  还以为是什么颁奖典礼呢,结果只在酒月园艺长胸前,别上一个金奖章而已,这也没什么意思,草草地结束了。
  贺词部分,则全由幸田节三一人代为朗读。当中也夹杂着内务大臣及陆军将领等人的贺词,不过却是真伪莫辨。这样一路下来,再差十分钟就九点了;再过二十二分钟,喷泉铜鹤应该就会开始唱歌……
  每个人心里想的,都是同一件事,群众的目光,都像钉子一样,盯着铜像不放。不知为何,这只铜鹤今天连喷出来的水柱很微弱,无精打采地缩瑟着翅膀。这只内向的铜鹤,大概是因为被无数双眼睛盯着,太难为情了,才把自己缩得小小的吧。
  附近的时钟敲着九点。这看来像是已经套好的暗号,兼清博士被幸田节三推着登上讲台。众人看了博士古怪的模样,哄堂大笑,博士则丝毫不以为意,用他不符合 年龄的尖锐声音开口说道:“各位,在我的想法里,这世上没有什么不可思议、或者神奇的事情。虽说就连妖怪也无法跨越箱根山,但在科学进步的今天,这世上已 经不存在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了。什么不可思议、奇妙之类的,只要加以研究,最后都会发现那是某些原理所致。听好了,所以说,这只铜鹤喷泉会唱歌,也是受到 物理作用支配而来,并不是各位心想的那些奇幻不可思议的事情。不仅如此,大约在四千年前,埃及也曾经出现相同的案例,从前,在埃及一个叫做底比斯的城市 里,有曼侬神的石像。每天早上,当朝阳照在石像的额头上时,她就会发出像在哼歌的声音。那时的人民,净是些蠢蛋,还以为它肚子里装了什么竖琴之类的东西。 不过,到了现代,经过调查,那根本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东西。埃及这个地方,白天非常炎热,但到了晚上,气温就会急速下降。听着吧,虽然有点难,不过你们给我 听好。那么说起来,到底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呢,那个石像里头是空心的,当它肚子里的冰冷空气,受到朝阳照射回暖,就突然膨胀,由鼻孔或齿缝等狭窄的地方往外 冲,所以才会发出那种声音。那么说起来,这个铜鹤是因为什么理论而唱歌呢?我认为,大概也是类似的原理,我是个细心的男人,我把铜鹤唱歌的时间,逐一记录 下来。综观所有追查,它会在哪一天发出声音的记录,最后得知它会在大潮之日,退潮与涨潮的交界点发出声音。不过,涨潮退潮也不是这一两天才开始的事情,如 果只因为这一点的话,那么这只鹤在完成之时,就应该要唱歌了。然而,它开始唱歌是最近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原因并不只是因为退潮涨潮的关系。应该是最近地 层发生了什么变化,才会导致铜鹤开始唱欹。依照目前为止我说的道理,那么,其他就很简单了。正如各位所知,最近开始了地下铁建设工程。虽然如各位所见,这 只是个像清理烟斗一样简陋的工程,但光是这样,就会引起地层及地下水位的变化。我认为,铜鹤喷泉最近开始会唱歌的原因,是刚刚我所说的,地下组织的变化。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大家说什么唱歌唱歌的,但这其实并不是这只鹤在唱歌。各位或许已经知道,这个铜像是空心的,就像是小提琴的音箱一样,非常容易引起共 鸣。也就是说,只要地下某处产生振动,其所发出的声音,就会使这只铜鹤产生共鸣,发出像是歌唱般的声音。这个理论绝不是胡说八道。此外,今天是大潮,而退 潮的时间就在上午九点十二分。根据前例,它一定会在这个时间唱歌。”

  说完,他从怀里拿出时钟看着:“哦哦,说着说着,都已经九点十分了。再过两分钟它就会唱歌。我都已经在这里拍胸脯保证了,我说它会叫就一定会叫。那么,一分钟经过。再一分钟……再三十秒……再十秒……”
  围绕着铜鹤喷泉的大批群众,紧张地屏住气息,一同看着铜鹤的嘴角。现场安静得连声咳嗽都没有。讲台上的博士读着时钟秒针,举起手打算在九点十二分时做出手势,这真是令人紧张的一瞬间。
  不久,博士以自信满满的神情伸手往上一举……
  然而,铜鹤并没有叫。时间在众人热切地期盼下,过了五分钟。
  铜鹤没有叫。
  过了十分钟。
  铜鹤依然故我,以一副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的神色,幽幽地把水柱喷向空中。
  难道是铜鹤忘记歌唱了吗?
  幸田节三与兼清博士脸上,显露出隐藏不住的不安与焦虑,群众之间也开始发出不满之声。都已经过了二十分钟,铜鹤还是不叫。这时有个像是黑道分子的男人, 推开群众跑上讲台。他转向群众,用夸张激昂的口吻说:“各位,这是诈骗,是骗局!……我们上当了!刚刚领了奖章的、那个叫酒月的家伙,他女儿是幸田节三的 小妾。他们以为没人知道,就串通好了。说什么铜鹤喷泉会唱歌的,是这个酒月。各位,不要被骗了。打从一开始,这铜鹤就没有叫过。还说是什么国家的吉兆!简 直就是不敬至极。不用再说了I我现在就代替各位教训这个卖国贼,你们看好了。”说完,他转向右手边前排一群穿西装,拿着手杖的人:“喂,各位,上吧!”
  他点点下巴。一声令下,那群约十人的行列,各自离队散开,每个都气势惊人地朝幸田冲过去。幸田仓皇地在讲台下乱窜,打算逃向群众当中,却一下子就被刚刚那个像是黑道分子的男子,捉住衣领拖了回来,用力扔在讲台下方。
  激昂的群众呐喊着,从四面八方拥向幸田。就在幸田节三正要被拳头雨痛打一顿之时,喷泉铜鹤唱出了世上少有的清亮歌声。歌声拥有单调的旋律与简单的音阶,宛如古老的圣歌一般。
或许您还会喜欢:
西西里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迈克尔-科莱昂站在巴勒莫长长的木制船坞上,望着那艘驶往美国的巨型客轮启航,他原准备搭乘那船的,只是他又接到了父亲的新指令。他挥手向小渔船上的人们告别,是他们带他来到船坞,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护卫着他。小渔船在客轮身后泛起的白浪中颠簸,像一只紧紧追随母亲的勇敢的小鸭。船上的人也在向他挥手道别;他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
一朵桔梗花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1.一串白藤花序幕花街上,点着常夜灯。如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可是大正(注:日本年号,1911-1926)末年,在那个伸入濑户内海的小小港埠里,有一所即今是当时也使人觉得凄寂的风化区,名字就叫“常夜坡”。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如今还常常会想起那整晚点着的白花花、冷清清的灯光;奇异的是每次想起,它总是那么凄冷,了无生气。 [点击阅读]
伯特伦旅馆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西郊地区中心,有一些小巷子,除了经验丰富的出租车司机以外,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出租车司机们能胸有成竹地在里面游弋自如,然后得意洋洋地到达帕克巷、伯克利广场或南奥德利大巷。如果你从帕克大街拐上一条不知名的路,左右再拐几次弯,你就会发现自己到了一条安静的街道上,伯特伦旅馆就在你的右手边。伯特伦旅馆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战争期间,它左右两边的房屋全都毁于一旦,但它却毫无损伤。 [点击阅读]
动物农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锁好几间鸡棚准备过夜,只是这一天他喝得烂醉,竟忘记关上那几扇小门了。他东倒西歪地走过院子,手中一盏提灯的光圈也随着摇摇晃晃。走进后门,他把靴子甩掉,又从放在洗碗间的酒桶里给自己倒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杯啤酒,就爬上床去。这时琼斯太太早已在那儿打呼噜了。琼斯先生寝室里的灯光一灭,农场里个个厩棚就响起一阵骚动和嘈杂的声响。 [点击阅读]
厄兆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从前,但不是很久以前,有一个恶魔来到了缅因州的小镇罗克堡。他在1970年杀死了一个名叫爱尔玛·弗莱彻特的女服务员;在1971年,一个名叫波琳·图塔克尔的女人和一个叫切瑞尔·穆迪的初中生;1974年,一个叫卡洛尔·杜巴戈的可爱的小女孩;1975年,一个名叫艾塔·林戈得的教师;最后,在同一年的早冬,一个叫玛丽·凯特·汉德拉森的小学生。 [点击阅读]
嘉利妹妹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当嘉洛林.米贝登上下午开往芝加哥的火车时,她的全部行装包皮括一个小箱子,一个廉价的仿鳄鱼皮挎包皮,一小纸盒午餐和一个黄皮弹簧钱包皮,里面装着她的车票,一张写有她姐姐在凡.布仑街地址的小纸条,还有四块现钱.那是!”889年8月.她才!”8岁,聪明,胆怯,由于无知和年轻,充满着种种幻想.尽管她在离家时依依不舍,家乡可没有什么好处让她难以割舍. [点击阅读]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铁凝喜爱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不能不读他的自传的。每当我读过那些大家的自传后,就如同跟随着他们的人生重新跋涉了一遍,接着很可能再去重读他们的小说或诗。于是一种崭新的享受开始了,在这崭新阅读的途中,总会有新的美景突现,遥远而又亲近,陌生而又熟稔——是因为你了解并理解着他们作品之外的奇异人生所致吧。读许金龙先生最新译作《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即是这样的心情。 [点击阅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点击阅读]
寻羊冒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某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业务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 [点击阅读]
将军的女儿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这个座位有人吗?”我向独自坐在酒吧休息室里的那位年轻而有魅力的女士问道。她正在看报,抬头看了我一眼,但没有回答。我在她对面坐了下来,把我的啤酒放在两人之间的桌子上。她又看起报来,并慢慢喝着波旁威士忌①和可口可乐混合的饮料。我又问她:“你经常来这儿吗?”①这是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波旁的一种主要用玉米酿制的威士忌酒。“走开。”“你的暗号是什么?”“别捣乱。”“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没有。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