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秘密花园 - 第三章 跨过旷野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她睡了很久,醒来时莫得劳克太太已经从一个车站买来了装在篮子里的午饭。她们吃了些鸡肉、“冷牛肉”面包皮抹黄油,又喝了些热茶。
  瓢泼大雨似乎下得更大了,车站上的每一个人都穿着湿漉漉、亮闪闪的防水衣服。保安点燃了车厢里的灯,莫得劳克太太喝了茶,吃了鸡肉和牛肉以后,情绪好了很多。然后睡着了。玛丽坐在那儿,盯着她,看着她精致的帽子滑到一边,直到她自己在雨水泼窗的安抚声中又一次入睡。等她再醒过来,外面非常黑。火车已经停在一个站台,莫得劳克太太正在摇她。
  “你已经睡够了!”她说,“该睁开眼睛啦!到斯威特站了,我们前面的路还长着呢。”
  玛丽站起来,尽力睁开眼睛,莫得劳克太太收拾着她的行李。小女孩没有提议帮她的忙,因为在印度,总是土著仆人拿东西搬东西,别人伺候自己是很合适的。
  车站很小,除了她们没有别人下车。车站长粗嗓门、好脾气地和莫得劳克太太说着话,他的口音奇怪,扁宽发瓮,后来玛丽得知他说的是约克郡话。
  “我瞧着纳回来乐,”他说,“纳把小达带回来乐。”
  “啊,是她。”莫得劳克太太回答,也带着约克郡口音,她把头往玛丽一甩,“纳的太太好吗?”
  “还成。马车在外边等纳门。”
  在外边的小站台前,停着一辆四轮马车。玛丽看到车厢时髦,扶她进车厢的车夫也挺时髦。他身上的防水长大衣、帽子上盖的防水布都滴着雨水,发着光,一切东西都如此,包皮括那个魁梧的站长。

  他关上门,和车夫一起堆好行李箱子,他们开车了。小女孩发现自己坐的角落有垫枕,不过她不准备再睡了。她看着窗外,这条路正带她前往莫得劳克太太说过的那个古怪地方,她好奇地想看看这条路。她决非胆小怕事的孩子,不能说她被吓着了,只不过她觉得前路难测,在一座有将近百个上锁房间的大房子里——一座旷野边上的房子。
  “什么是旷野?”她突兀地对莫得劳克太太说。
  “往窗外看上十分钟你就能看到,”女人回答,“我们得跑五英里穿过米瑟旷野才能到庄园。你看不到多少,因为今晚天很黑,不过你也能看到一些。”
  玛丽不再问了,只是在角落的黑暗里等着,眼睛望着窗外。马车灯在她们前面投下束束光线,经过的一些事物让她抓住匆匆一瞥。离站后,她们驶过一个极小的村庄,她看到白粉农舍,农舍里有灯光。而后她们经过了一座教堂,牧师的房子,农舍里橱窗模样的小窗,有玩具、糖果和其他零碎东西出售。然后她们上了公路,她看到灌木篱笆和树木。接下来很长时间没有任何变化——至少她觉得时间很长。
  终于马开始慢下来,好像在上坡,现在没有灌木篱笆和树木了。除了两边的浓黑,她不见一物。马车来了个大颠簸,她身体前倾,脸压到玻璃窗上。
  “嗯!现在可以肯定我们上旷野了。”莫得劳克太太说。
  马车灯的一道黄光照上粗糙的路面,这路看来是从灌木和低矮植物中穿过,那些植物终止于茫茫的黑暗里,那黑暗在植物前后左右蔓延开来。一道风起,声音单调、荒野、低沉、急促。

  “那是——那不是海,是不是?”玛丽说,转过去看着她的旅伴。
  “不,不是。”莫得劳克太太回答,“也不是田野和山脉,那是无边无际无边无际的荒地,什么也不长,只有着石楠、荆豆和金雀花,什么也不生,只有野马驹和绵羊。”
  “我觉得可能是海,要是上面有水的话,”玛丽说,“刚才听着像海。”
  “那是风刮过灌木丛,”莫得劳克太太说,“对我来说,那地方够荒凉够阴沉的了,不过很多人喜欢它——特别是石楠开花的时候。”
  她们在黑暗里一直一直行驶,尽管雨停了,风急急掠过,呼啸着发出怪声。路时高时低,马车过了几座小桥,桥下水流很急,噪音大作。玛丽觉得这路程永远完不了,那宽广、荒寒的旷野是一片茫茫的海洋,她正沿着一线干地穿过它。
  “我不喜欢这儿,”她心想,“我不喜欢这儿。”她的嘴唇缩得更紧了。
  马正在一段上坡路的时候,玛丽看到了亮光。莫得劳克太太舒了一口长气。
  “啊,看到那点子灯光闪我心里高兴,”她宣布,“那是门房的灯。等一下我们无论如何得好好喝杯茶。”
  确实要“等一下”,就像她说的,因为马车进了庄园大门后又在林荫道上走了两英里,两旁树木在头顶几乎相接,犹如穿行在一道昏暗的圆顶拱廊中。

  她们的车从圆顶拱廊驶进一片开阔地,停在一栋长不可测但修得很低的房子前面,房子似乎松散地围着一个石头院子。起初玛丽以为那些窗户里没有灯,但是她下马车后看见楼上一角有暗淡的红光。
  入口的巨门用厚重的橡木嵌板做成,嵌板形状新奇,装饰着大铁钉,镶着大铁棍。它开向一间巨大的厅堂,灯光昏暗,墙上画像的脸、穿铠甲的人体都让玛丽不愿多看一眼。她站在石头地面上,成了一个渺小、奇怪的黑影。她外面的形象和心里的感觉,是一样的微小,迷失,古怪。
  一个整齐的瘦老人站在为他们开门的男仆旁边。
  “你带她去她的房间,”他的声音沙哑,“他不想见她。他明天早晨要去伦敦。”
  “很好,皮切尔先生,”莫得劳克太太回答,“只要告诉我要我做什么,我就会照办。”
  “你要做的,莫得劳克太太,”皮切尔先生说,“是保证他不被打扰,不让他看到他不想见的东西。”
  然后玛丽·伦诺克斯被领着去她的房间,上一段宽楼梯,沿着一段长走廊下去,上一小截台阶,穿过一个走廊,又一个,直到一道门从墙上打开,她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房间,有炉火,晚饭在桌上。
  莫得劳克太太冷冰冰地说:
  “行了,你到了!这个房间和隔壁的一间归你住——你必须只住在这两间。不要忘了!”
  就这样,玛丽小姐来到了米瑟韦斯特庄园,恐怕她这辈子从没有觉得比现在更不顺气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等待戈多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两幕剧。第一幕,主人公流浪汉爱斯特拉冈(简称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简称狄狄),出现在一条村路上,四野空荡荡的,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他们自称要等待戈多,可是戈多是谁?他们相约何时见面?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他们仍然苦苦地等待着。 [点击阅读]
等待野蛮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两个圆圆的小玻璃片架在他眼睛前的环形金属丝上。他是瞎子吗?如果他是个盲人想要掩饰这一点,我倒可以理解。但他并不瞎。那小圆玻璃片是暗色的,从里面看出来并不透明,但他就是能透过这样的玻璃片看过来。他告诉我,这是一种新发明的玩意儿:“它能保护眼睛,不受阳光的炫照,戴上它就不必成天眯缝着眼。也可减少头痛。 [点击阅读]
精神分析引论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序那些想获得精神分析知识的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缺乏一本适用的教科书可用以开始他们的研究。这些人从前可在三类课本中进行选择,但由初学者看来,每一类都各有它的缺点。他们可通过弗洛伊德、布里尔、费伦齐和我自己所刊行的大量论文,寻找他们的前进道路,这些论文不是依照任何连贯性的计划来安排的,而且大部分是写给那些对这门学问已有所知的人阅读的。 [点击阅读]
紧急传染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 [点击阅读]
紫阳花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这可是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实在是太偶然了。与其说是一般的偶然,更应该说不是单纯的偶然,而是好几个偶然的因素,巧上加巧碰在一起,就促成了这么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要说是促成,还不如说是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突然出现更准确。那天,川岛省吾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会神使鬼差地躺在自己太太的床上休息。通常省吾都不在夫妻俩的主卧房睡觉,他在自己的书房安了一张床,平时基本上都在这张床上休息。 [点击阅读]
红与黑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维里埃算得弗朗什-孔泰最漂亮的小城之一。一幢幢房子,白墙,红瓦,尖顶,展布在一座小山的斜坡上。茁壮的栗树密密匝匝,画出了小山最细微的凹凸。城墙下数百步外,有杜河流过。这城墙早年为西班牙人所建,如今已残破不堪。维里埃北面有高山荫护,那是汝拉山脉的一支。十月乍寒,破碎的威拉峰顶便已盖满了雪,从山上下来的一股激流,穿过小城注入杜河,使大量的木锯转动起来。 [点击阅读]
红字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扇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 [点击阅读]
红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贵志慢慢拉开她背后的拉链,让她的胸部更裸露,在洋装袖于被脱掉时,她还缩着肩协助配台。但,胸罩被拿掉的瞬间,她又不由自主交抱双臂了。虽明知终会被贵志为所欲为,冬子却不希望现在马上被碰触,至少,她要再多保留一些时候。三个月前的六月初,木之内冬子开始发觉在生理期前后有些微异的迹象。身高一百五十五公分、体重四十公斤的她身材瘦弱,对身体本就不太有自信,即使这样,最近几年却也从来没有过什么病痛。 [点击阅读]
纯真年代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作者:蒲隆美国文学批评家菲利普·拉赫夫把美国文学中典雅和粗犷这两种不同的流派形象地称为“苍白脸和红皮肤”。这两种流派不仅写作风格相异,而且题材也不同:“苍白脸”多写上流社会,“红皮肤”则多写下层民众。当然两派作家的家庭出身和社会经历也大相径庭。 [点击阅读]
纸牌屋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欢笑不长久,欲望不长久,生命本身,也总会走到尽头。这真是至理名言。所以,人生在世,最要紧的就是及时行乐,活在当下,把手中的东西紧紧抓住。为什么要虚度一生去换取入土之后碑头的空文呢?“永存我心”,什么样的蠢蛋才会希望自己的坟头铭刻这样一句空话?这不过是无病呻吟的多愁和伤感,毫无意义。我们还是面对现实吧,人生就是一场零和博弈,输赢高下都在政坛见分晓。 [点击阅读]
纽约老大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1991年6月13日,好莱坞。凌晨,加利福尼亚美联社分部一派兵荒马乱。五分钟之前,路透社抢先向全球公布了齐亚托联通公司的最新消息。这一次,英国人灵敏的鼻子终于甚至比美国人更早嗅到了大西洋的腥味。齐亚托联通公司正在制做本世纪耗资最大的色情片,主要外景地选择在沙漠中,也就是拍摄《宾虚传》和《阿拉伯的劳伦斯》用过的场景,其中一处搭设了1000余人在上面翻滚的大台子。 [点击阅读]
罗亭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那是个静谧的夏天早晨。太阳已经高悬在明净的天空,可是田野里还闪烁着露珠。苏醒不久的山谷散发出阵阵清新的幽香。那片依然弥漫着潮气,尚未喧闹起来的树林里,只有赶早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缓缓倾斜的山坡上,自上到下长满了刚扬花的黑麦。山顶上,远远可以望见一座小小的村落。一位身穿白色薄纱连衣裙,头戴圆形草帽,手拿阳伞的少妇,正沿着狭窄的乡间小道向那座村庄走去。一名小厮远远跟在她后面。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