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迷航昆仑墟 - 第四卷雾之卷 后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迷航昆仑墟》原名《阴森一夏》,最初完稿于2005年11月份。在我刚开始写《鬼吹灯》的前几章时,这个故事仍在网上连载。当时原本计划要写梦、幻、迷、雾、月、影、胧、奇八卷,可最终进行了压缩,只写了前四卷,每次回想起来,都觉得是一个遗憾。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出版了两百万字的小说,回头看看最初的作品,常会有种恍然的感觉,特别是《迷航昆仑墟》这部作品,充满了创作的快乐。在我自己看来,《迷航昆仑墟》虽然篇幅很短,但它是我所有作品中内容最丰富、元素最庞杂、想象力最离奇的一部,并非之一。
  我脑海中构思的这个故事,分为梦、幻、迷、雾、月、影、胧、奇八大部分。第一部分“梦之卷”,是想阐述我对梦境的理解。其内容是主角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内,虽然过着平凡的生活,却每晚都做着不同的噩梦,而且梦境和现实产生了混淆,开始逐渐侵蚀他的正常生活,并一度有性命之忧。于是他不得不求助一位高僧,一同去追寻梦境的源头。
  第二部分“幻之卷”,是讲在瓶中仙境的离奇冒险。一个传自上古时代的玉瓶,瓶中有一个乾坤世界,除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奇花异草,更居住着一些不可思议的人物,并且每个人的来历都是惊世骇俗。这一卷的主人公,是从宋朝开始就躲入瓶中隐居的丁川,故事追溯到北宋末年的宋金战争。
  第三部分“迷之卷”,主人公则是三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女孩子,她们的经历和大多数普通的女孩一样,直到她们收听到一个改变命运的诡异电台广播,被引入迷途。这个幽灵般的电波信号,是一个自称为“M”的电台主持人所主持的一档深夜猜谜节目。在巨额奖金和离奇任务的背后,竟是一个有去无回的险境。
  第四部分“雾之卷”,是描写迷航的外星生物。由于这些生物只能生存在浓雾中,所以命名为“雾之卷”。当时关于目击UFO的神秘事件层出不穷,这卷故事也是由此产生的。那时已经开始写《鬼吹灯》,所以《阴森一夏》也就改变了思路,没有了后边的“月、影、胧、奇”四卷。
  由于故事已经成形,很难再将没有写完的四卷加入其中,所以趁此次机会,简单介绍一下后边四卷的构思,作为一个留念。我的构思是:“月之卷”中,讲述主人公一行人去看月食的经历,这其中当然也遇到了很多光怪陆离的事情。
  “影之卷”中,描写了一个潜伏在小区里的连环杀手。这个杀人狂唯一的特征就是头戴一顶红色棒球帽,关于他的其他特征众说纷纭,不同的目击者看到的凶手也都不同。主角们被卷入了这一事件,遭到了连环杀人狂惊心动魄的追杀。
  而“胧之卷”,是关于城隍庙中隐藏着的一条怪蟒。“奇之卷”当然是以离奇为主,故事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误搭上了迷航的外星飞船,被迫随它前往宇宙的尽头。
  这一作品从上古神话,到古代宋金战争、剑仙传说,再到现代的杀人狂、外星人,奇幻、玄幻、科幻、魔幻无所不包。将这些五花八门的元素结合起来,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连接所有故事的核心,正是藏有昆仑墟仙境的古瓶。这些故事中陆续出场的人物也十分有特色,如卖盗版影碟的——碟空法师,自称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法国恐怖小说作家——老外等等,即便是放在我目前的全部作品中,也都是性格鲜明出类拔萃的经典人物。
  如果读者朋友已经看过《阴森一夏》这个故事,又读到此处,可能就会知道,“月、影、胧、奇”这四卷的内容都被浓缩到了“雾之卷”中。但这故事中仍然还有很多疑问,比如瓶中的巨猿是什么来历?它又是如何进入瓶中仙境?那位厉害无比的黄疯子又是从哪学的本事?把丁川家镇宅宝剑摄去的究竟是何方神圣?
  我同样觉得这个故事不够完整,于是利用写完两部八卷《鬼吹灯》的这段空闲时间,重新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整理和补充,加入了比如仙猿盗瓶、战国冯先生剑、黄疯子得道、太原保卫战等一些重要内容。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黑暗之门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你扔啊!”“闭嘴!”“去你丫的,我说你倒是扔呀!”“得,扔就扔!”格莱塔尔低吼一声,身体前倾,肩膀上那强而有力的肌肉不停的颤动着。他的右臂前后摆动着,拳头形成了一条模糊的弧线。他的右拳舒展开来,小片的骨块从指缝之间落下,掉落在地面上,传来一阵阵格格声响。布洛多戈大笑一声,双唇向上扬起,从那狞笑中可以看到他那对尖牙。“哈哈,才一块!”“妈的。”格莱塔尔愤怒的坐回到他身边的石块上。 [点击阅读]
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三:旅居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黑暗精灵坐在山腰上,殷切地望着从东方平面上升起的红色线条。这可能是他所见过的第一百次黎明,而他也知道,那灼热的光线将会刺痛自己淡紫色的眼睛,这双在过去四十几年来,只见过幽暗地域下黑暗的眸子。当炙热的太阳上缘自水平线升起时,黑暗精灵并未转身离开。他像涤罪般地接受那道光线,这是必经的痛苦——为了他所选择的道路,为了成为地表居民的一份子。 [点击阅读]
一人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1章自序许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会想到拍摄《一人食》?如果你还有一份工作,即便在一个人生活的第七年,也还是会有同事跟你一起吃饭,但是辞职后赋闲在家时,就真的要面对完全一个人吃饭的生活了。这是孤独的开始。起初,我天天都宅在家里,以烤土司和便利店里的便当为食。时间一长,我觉得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于是打算一个人去餐厅吃,但是感觉怪怪的。想自己做饭,却又无从下手,只好上网求助。 [点击阅读]
不抱怨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o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点击阅读]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海菲在铜镜前徘徊,打量着自己。“只有眼睛还和年轻时一样。”他一边自言自语着,一边转过身慢慢地在敞亮的大理石地板上走着。他拖着年迈的步伐在黑色的玛瑙柱子之间穿行,走过几张雕刻着象牙花饰的桌子。卧榻和长沙发椅发着龟甲的微光。镶嵌着宝石的墙壁上,织锦的精美图案闪闪发光。古铜花盆里,硕大的棕榈枝叶静静地生长着,沐浴在石膏美人的喷泉中。缀满宝石的花坛和里面的花儿竞相争宠。 [点击阅读]
九型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号性格:完美型自白:我觉得凡事都应该有规有矩,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标准;我理性正直、做事有原则、有条理、有效率、事事力求完美,但别人说我过于挑剔、吹毛求疵。性格特点:(1)对错黑白分明,没有灰色地带,原则必须遵守和坚持,不可以协商,经常认为自己掌握真理;(2)高标准、高要求、认真、原则多,自己出错则会自责、内疚、愤怒;(3)自律,也严于律人,对人也对己,别人出错会进行指正, [点击阅读]
仇恨之轮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埃里克在吧台后面。正忙着把沾在恶魔头骨上的麦酒擦干净。这时候,一个陌生人走了进来。恶魔客星旅店平时很少有生人光顾。常常是忙活一整天也难得见到一张生面孔。由于来的都是些老主顾,埃里克差不多记得每个人的长相,只是叫不上名字:他从不在乎谁来光顾,他在乎的是客人有没有钱,是不是又饥又渴。那人找了个位置坐下来,看上去像是在等人,又像市在找什么东西,反正肯定不是在看漆黑的木头墙壁。 [点击阅读]
冰风之谷三部曲之三:半身人的魔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巫师带着不确定的眼光低头看着她。她背向他;他只能看见她浓密的红褐色发绺垂盖在那双厚实又充满活力的肩膀上。但巫师也看出了她眼中的悲伤。她是那么地年轻,只不过刚脱离孩童的阶段,又天真无邪到让人觉得美丽的地步。但这个美丽的孩子却将剑插进了他所爱的西妮的心脏。哈寇·哈贝尔很快扫去心中关于他死去的爱人那些不愿想起的记忆,开始往山下走。“天气不错,”当他走到年轻女孩身边的时候,他高兴地说。 [点击阅读]
哈佛女孩刘亦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则轰动全国的独家新闻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报》用大字标题在头版头条登出了一则独家新闻:《我要到哈佛学经济》。记者雷萍报道: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18岁成都女孩刘亦婷,并免收每年高达3万多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这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分别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 [点击阅读]
大设计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存在之谜我们个人存在的时间都极为短暂,其间只能探索整个宇宙的小部分。但人类是好奇的族类。我们惊讶,我们寻求答案。生活在这一广阔的时而亲切时而残酷的世界中,人们仰望浩渺的星空,不断地提出一长串问题:我们怎么能理解我们处于其中的世界呢?宇宙如何运行?什么是实在的本性?所有这一切从何而来?宇宙需要一个造物主吗?我们中的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不为这些问题烦恼,但是我们几乎每个人有时会为这些问题困扰。 [点击阅读]
幸福要回答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人生最没有悬念的事情就是我们都会变老,人生最大的悬念则是我们会如何变老。女人的相貌在岁月中悄然变化,更大的变化在于心态——杨澜“魔镜,魔镜,告诉我,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是哪个?”皇后每天问同样的问题,并期待着同样的答案。烦不烦啊!每一次的问答都助长着她的骄傲,也加剧着她的恐惧。在内心深处,她一定预感到那个叫白雪公主的小女孩终究会超越自己成为最美丽的女人,但她偏要难为可怜的镜子。 [点击阅读]
影响力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一切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要太简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一天,我接到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这位朋友最近开了一间出售印度珠宝的商店。她那儿刚发生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她想,作为一名心理学家,我可能能够对这件事做出合理解释。这是故事是关于那些难以卖掉的绿松石珠宝的。那时正值旅游旺季,商店里顾客盈门。那些绿松石珠宝物超所值,但却怎么也卖不出去。为了把他们卖掉,她想了各种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