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梦的解析 - 《梦的解析》读后感——“我梦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
  鲁迅先生的《野草》中有连续七篇都以“我梦见……”开头,这样一种形式显然不是偶然的。也许早就有人注意到了,但据我所知,还从未有人对此作出过任何有价值的探询,以至于那七个“我梦见……”矗立在书中,有如晦暗沼泽的七块界碑。
  先生这数篇文章,是对“梦境”的真正卓越的描述,是先生对于自身非存在之深渊的窥视。如果不能了解“梦境”,便无法了解这数篇文章甚至《野草》。
  二
  在诗人写作下,作者往往把对“梦境”的描述转换成为对“梦想”的描述。因而中国文学的实际情形便是从未有过合适的关于梦境的描述,因为关于梦境的描述其实是梦想描述的一种折射。因而长久以来,“梦境”仍然是一块幽深晦暗之地,极少有人真正涉足。它持久地引起人们的惊讶以及种种不着边际的猜测。
  我相信即使是现代人也无法完全割舍占梦术所带来的诱惑。那不仅仅是一门捕风捉影的艺术,同时它也宣称自己是一门关于窥视内心欲望的科学。在弗洛伊德的《释梦》中就是如此。弗氏对“梦境”的结构提供了卓越的分析,但一涉及到梦的内容,便依然回返到占梦术的阴影之下。
  三
  “梦境”是基于身体的一种表述,这种表述就如同在身体表面的舞蹈。也可以说“梦境”是劫持者,劫持着我们形而上学的身体。“梦境”与身体相关,一如文化与政治相关。如果说政治是文化潜在的身体,那么文化也恰好正是在政治之上开出的种种纷繁的梦境之花。或者我们可以反过来说,如果说身体是“梦境”潜在的政治,那么“梦境”也恰好正是在身体之上开出的种种纷繁的“文化”之花。关于“梦境”的政治学,弗氏早已启其大端,不必赘言。但时至今日,“梦境”的处境其实更为类似于东方学中的“东方”,“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这一处境将长久地持续下去。
  四
  “梦境”是日常生活下撕开的裂口。日日夜夜,或者严格来说,“日夜日夜……”,我们都毫不在意那种分裂,日常生活的连续性倾向于消抹掉我们的夜晚,使之成为“欲望练习”,或者,“死亡练习”。据我所知,作为小说家的泰戈尔关于“梦境”曾经提出过一个真正的问题,“如果夜晚的梦境延续起来,那么白天生活的真实性会不会大打折扣呢?”或者也可以如小说家史铁生那样发问,“如果一个人做梦,到死都没醒,那么这个梦还算是梦境吗?”
  五
  再来分析“梦境”。其实在“梦之情境”这一特殊空间中,梦的内容无关紧要,无论其是对于愿望的发挥,或是对于记忆的发挥,或是对于感觉的发挥,那都无关紧要。事情的关键在于,“梦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纯粹情绪化的氛围(情绪空间),大致说来,此种情绪氛围即是梦境本身。在此“情绪空间”中,心绪通过种种情境得到演练。“梦境”是非控制性的,它的追溯无法预期,大部分只能事后遗忘,或得到几句相关不相关的描述。然而余存的“梦境”完全有理由使自己成为永恒的,因为我觉得,“梦境”对于情绪的体味丝毫不逊于我们的日常经历,甚且犹有过之。我怀疑心绪在梦境中往往是加速运动,因为我从梦中醒来往往是由于难以承受那样的高速。
  六
  想象一种“无时间”的空间,既非瞬间又非永恒;再想象一种“时间混乱”的空间,到处零散的时间碎片拼接不上;再想象一种“时间中断”的空间,陷身其中的极度焦虑。梦境中的时间是对日常时间的反讽。
  七
  我怀疑“梦境”中的视角得益于摄影技术的发展,在梦中,不通过任何镜子,我可以看见我的背影。在梦中,我的目光无处不在,兵分几路,分头营造出一个视觉统治下的空间。或者,那究竟是谁的目光?那目光不过假借了我的名义?……
或许您还会喜欢:
九三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他在《笑面人》(一八六九)的序中说过,他还要写两部续集:《君主政治》和《九三年久前者始终没有写成,后者写于一八七二年十二月至一八七三年六月,一八七四年出版。这时,雨果已经流亡归来;他在芒什海峡的泽西岛和盖尔内西岛度过了漫长的十九年,始终采取与倒行逆施的拿破仑第三誓不两立的态度,直到第二帝国崩溃,他才凯旋般返回巴黎。 [点击阅读]
交际花盛衰记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阿尔丰斯-赛拉菲诺-迪-波西亚亲王殿下①①阿尔丰斯-赛拉菲诺-迪-波西亚亲王(一八○——一八七三),一八三三年巴尔扎克曾在米兰这位亲王家作客。这部作品主要描写巴黎,是近日在您府上构思而成的。请允许我将您的名字列于卷首。这是在您的花园里成长,受怀念之情浇灌的一束文学之花。当我漫步在boschetti②中,那里的榆树林促使我回忆起香榭丽舍大街,这怀念之情牵动我的乡愁时,是您减轻了我的忧思。 [点击阅读]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坑地阵亡战士纪念碑四周长满了玫瑰。这是一片茂密的灌木林。杂乱丛生,小草透不过气来。白色的小花开着,像纸一样卷起。花儿簌簌作响。天色破晓,就快天亮了。每天早上独自穿过马路去往磨坊的路上,温迪施数着一天的时光。在纪念碑前,他数着年头。每当自行车过了纪念碑后的第一棵杨树,他数着天数,从那儿他骑向同一个坑地。夜晚,每当温迪施锁上磨坊,他又数上一遍年头和天数。他远远地看着小小的白玫瑰、阵亡战士纪念碑和杨树。 [点击阅读]
人豹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神谷芳雄还只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公司职员。他逍遥自在,只是在父亲担任董事的商事公司的调查科里当个科员,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工作,所以难怪他忘了不了刚学会的酒的味道和替他端上这酒的美人的勉力,不由得频繁出入那家离京桥不远、坐落在一条小巷里的名叫阿佛洛狄忒的咖啡店。 [点击阅读]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分歧者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作品导读如果世界按照所有最美的特质划归五派:无私、无畏、诚实、友好和博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会不会有杀戮、争端、夺权、暴乱?答案你知道。因为丑恶从未消失,它只是被深深地隐藏起来,妄图在某一天爆发出来,冲毁这世界。 [点击阅读]
动物农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锁好几间鸡棚准备过夜,只是这一天他喝得烂醉,竟忘记关上那几扇小门了。他东倒西歪地走过院子,手中一盏提灯的光圈也随着摇摇晃晃。走进后门,他把靴子甩掉,又从放在洗碗间的酒桶里给自己倒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杯啤酒,就爬上床去。这时琼斯太太早已在那儿打呼噜了。琼斯先生寝室里的灯光一灭,农场里个个厩棚就响起一阵骚动和嘈杂的声响。 [点击阅读]
古都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啊,今年又开花了。”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在城里狭窄的院落里,这棵枫树可算是大树了。树干比千重子的腰围还粗。当然,它那粗老的树皮,长满青苔的树干,怎能比得上千重子娇嫩的身躯……枫树的树干在千重子腰间一般高的地方,稍向右倾;在比千重子的头部还高的地方,向右倾斜得更厉害了。枝桠从倾斜的地方伸展开去,占据了整个庭院。它那长长的枝梢,也许是负荷太重,有点下垂了。 [点击阅读]
司汤达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出生在罗马一个显贵门第。我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尚年轻,立意改嫁,托一个无子女叔父照管我的学习。他高兴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收留了我,因为他想利用他的监护人身份,决定把他收养的孤儿,培育成一个忠于神甫的信徒。对于狄法洛将军的历史,知道的人太多了,这里就用不着我赘述。将军死后,神甫们看到法国军队威胁着这个宗教之国,便开始放出风,说有人看到基督和圣母木头塑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名士风流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柳鸣九文学的作用在于向别人展示作家自己所看待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一个人物曾经这样认为:“为什么不动笔创作一部时间与地点明确、而且具有一定意义的小说呢?叙述一个当今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忧虑,发现自己的问题,既不去揭示什么,也不去鼓动什么,仅仅作为一个见证。”这个人物这样思忖着。 [点击阅读]
吸血鬼德古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东欧,一四六二年自从她的王子骑马出征后,伊丽莎白王妃每晚都被血腥恐怖的恶梦折磨。每一夜,王妃会尽可能保持清醒;然而等她再也撑不住而合眼睡去后,她很快便会发现自己徘徊在死尸遍野、处处断肢残臂的梦魇中。她又尽力不去看那些伤兵的脸——然而,又一次,她被迫看到其中一人。永远是他那张伤痕累累的囚犯的脸,然后伊丽莎白便在尖叫声中醒来。 [点击阅读]
哑证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埃米莉-阿伦德尔——小绿房子的女主人。威廉明娜-劳森(明尼)——阿伦德尔小姐的随身女侍。贝拉-比格斯——阿伦德尔小姐的外甥女,塔尼奥斯夫人。雅各布-塔尼奥斯医生——贝拉的丈夫。特里萨-阿伦德尔——阿伦德尔小姐的侄女。查尔斯-阿伦德尔——阿伦德尔小姐的侄子。约翰-莱弗顿-阿伦德尔——阿伦德尔小姐的父亲(已去世)。卡罗琳-皮博迪——阿伦德尔小姐的女友。雷克斯-唐纳森医生——特里萨的未婚夫。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