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梦的解析 -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阅读 第六章梦的运作 壬、再度校正〔137〕(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 ●注释:
  〔1〕译注:沙孚为纪元前六○○年左右之希腊女诗人。
  〔2〕有关这段文字的意义,我们将在“像征代表”的那一章再详论爬楼梯的梦。
  〔3〕德文“下榻”、“停留”所用的字,如按字源分析,其意为“步下”。
  〔4〕有关梦者的奶妈所影射的荒唐意义是依其情况而定,譬如,在这情形下,那奶妈其实便是影射着他的母亲。还有,我曾在前面提过这位年轻人曾后悔他当年未曾好好利用机会吃他奶妈的豆腐,也可能就成了这梦的来源。
  〔5〕译注:此字意为希腊,罗马建筑物之入口、通廊,尤指雅典街城Acropolis之入口。
  〔6〕由于原稿德文无法译出,故此为英译者自创之。
  〔7〕音节上的分析拼凑,的确可称之为真实的“音节化学”,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倒不乏趣例,找“银子”最合算的办法是什么,你只要跑到“银莓”生长的地方,采些银莓,再把“莓籽”去掉,不就有了“银子”吗?(此为英译例子)。
  〔8〕Lasker死于”进行性瘫痪”,这是由接触女人引起的疾病(梅毒)。而Lasalle,也是一个梅毒病人,为了一个他所爱的女人而与人决斗被杀死。
  〔9〕最近我发现一个例外的病例,他是一个被“强迫观念”所困扰的年轻男性,但其智能均仍有高度的发展。他在梦中所发生的话语并非来自他自己所曾说过听过的话,却是他自己内心深处那强迫观念不经化装的表达,然而这些在醒觉意识状态下却只能以另一种改装后的面目出现。
  〔10〕由于我视“梦改装”与“审查制度”为梦理论的核心问题,所以我拟在此举出林克斯的故事“梦幻犹醒”的结尾数节以飨读者,在这儿也许可以看到我的说法的梗要:
  “这是叙述一个人天赋有一种能力,永远不会梦见无稽的内容……”
  “你所以能梦中犹如醒觉,全都是由于你的美德,你的善心,你的公正,你对真理的爱,由于你天性中道德的清晰概念使发生在你身上所有的事均能为我所理解。”
  但回答却是:“然而,如果我再好好想一想的话,我几乎相信所有人均与我一样,不可能梦见过无稽的内容,一个梦者事后仍能清楚地追述出来的,决不是一种谵妄的梦,它必定有某种意义的。而不可能是另有其他说法的,因为与其本身相矛盾的内容决不可能被合成一体的。梦中的时间、地点往往混淆,而与梦的真正内容有所出入,但这却不影响梦的基本内容,其实在醒觉状态下,我们也常作出这一类的事,如冥想神仙故事,一大堆幻想中的英雄人物……而这些却只有白痴才会不解风情地批评:“这不可能的,这根本是无稽之谈……”一位朋友说:“但愿每个梦均能像你对我的梦所作的解释那般精确!”

  “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用心一点,对梦者而言,是有可能做到的。你问说为什么这总是不可能?就你来说,似乎梦里隐藏着某些以特别的,得意的形式所表现的龌龊事情,某种很难窥透的你本性上的秘密,而这就是为什么你的梦常显得了无意义或荒谬绝伦。其实,更深一层的研究,当可发现决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毕竟一个人不管醒觉或做梦状态下总还是他本人的。”
  〔11〕在写完以上这些文字后,我已经发表了两个完整的梦的分析和合成——在“一个歇斯底里病例的部分分析”(弗洛伊德,一九○五版,sectionⅡ和Ⅲ)。和弗洛伊德,sectionⅣ中对“狼人梦的合成——。峦克的分析(一个自我解释的梦,一九一○年)值得一提,因为这是所发表过较长的梦中分析最详细的。
  〔12〕最后这四句(由另外的材料……)是一九一九年才加上的。在早些的版本中,此段是如此写的:“另外的材料则被称为支径。整个来说,它们构成了梦思的真实愿望变为梦的希望所必须经过的途径。这些“支径”第一类便是由梦思本身衍化而来,由本质的置换成非本质的。第二类便是一些把所有非本质的元素连接起来(而这些元素是由于置换,所以变得重要),并伸展到梦的内容。第三类则是一些联想和思想串列,借着它们,我们仍能在分析过程中将梦的内容和第二类附带元素连起来。我们不需要假设这第三类必须和梦的形成有所关联。弗洛伊德在一九二五年说他把这collaterals的名词删除,但这名词在第七章却又出现了。

  〔13〕这些话的详细阐述请参第六章注〔123〕。
  〔14〕译注:Parnassus,山名,在希腊,为Apollo及Muses诸神之圣地。
  〔15〕这是弗洛伊德爱好的比喻。可能源于歌德的抒情诗。
  〔16〕这梦在弗氏写给弗利斯——梦里的那位朋友——的信中有(一八九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详尽的描述。“请看弗洛伊德,第60封信。”
  〔17〕弗洛伊德在一八九六年十一月二日寄给弗利斯的信中报告这个梦(请看弗洛伊德,第50封信。)那时,他说这梦是在出殡后一天发生的。
  〔18〕关于这话的描述请见第六章丙节、丁节。
  〔19〕看过了K.Abel的“原始语言对偶词句的意义”——他的观点亦为其他的语言学说所证实——,我感到很惊奇,因为最原始的语言和梦的行为竟然是完全相像。起先,它们只有一个名词来形容完全相反的两年事(譬如:“强——弱”、“衰老——年轻”、“远——近”、“紧——松”);然后,用一种续发步骤把这共同的名词稍加改变就造成相反的两个意念。Abel特别指出古埃及的文字,不过他显示出闪族和印度与德国语系亦有同样的发展过程。
  〔20〕Annunciation:相传天使Gabriel向圣母玛丽亚宣告耶稣降生之消息。三月廿五日即是纪念此事之节日。
  〔21〕这梦在第六章丁节有很详尽的描述。
  〔22〕请见亚里斯多德对于释梦者的看法,见第二章注〔2〕。
  〔23〕关于集锦人物的题目请参阅第六章甲节二。
  〔24〕第五章注〔66〕。
  〔25〕当我不知道要在那个人物中寻找本人的自我时,我根据下述原则去判断:那个梦中人具有我睡着时所经验到的情感,那么他身上就隐藏着本人的自我。
  〔26〕请看第五章乙节革命的梦。
  〔27〕见弗洛伊德有关梦的短篇的短篇论文,标准本第五册六五一页(ondream)的最后部分有一些有趣的例子。
  〔28〕歇斯底里发作常常利用时间秩序的颠倒来混淆视听以达到掩饰其意义的目的。譬如说:一个歇斯底里的女孩在一次发作中想表现一种带罗曼蒂克的味道——这是她在地下火车遇到某人后,潜意识所幻想的罗曼蒂克。她想像那个男人被她美丽的双脚所吸引,上前和她搭讪,而那时她正在看书;然后他们就一起去玩,享受了一段美丽的爱情。她的发作便是以身体的痉挛来表现这段爱,同时用嘴唇的动作代表接吻,两臂的紧握表示拥抱。然后她急促地跑到隔壁房间,坐在椅子上,拉起裙角以露出双足,假装看书,同时和我说话(即是,回答我)。另外请看Artemidorus说的:“在分析梦境的时候,有时要由头开始,有时却要倒过来从后面开始……”

  〔29〕〔一九三○年加注〕这到底是否正确,我现在不敢确定。(弗洛伊德在他那篇讨论梦与第六感的末段曾为这个分类的存在争辩)。
  〔30〕这题目在第六章庚节中讨论得更详细。
  〔31〕她伴随的歇斯底里症状是月经不调,及忧郁(这是病人的倾诉)。
  〔32〕这在第六章丙节已经提到。
  〔33〕歇尔奈尔认为肉体的刺激只不过提供给心灵一些可以激发想像的材料。
  〔34〕在完成分析后发现这和我童年的一件事有关,这是用下面的联想而得的结论,dermohrhatseineschul-digkeitgetan,dermohrkanngehen〔摩尔人(moor摩洛哥或附近非洲北部之土人)完成了他的义务,所以他可以走了〕。schuldigkeit(duty)其实是arbeit(work)的字误,然后就是这样一个滑稽的哑谜:“摩尔人是几岁完成他的义务呢?”——“一岁,因为他那时就能走了。”〔gehen:离开(go)或走路(walk)〕(似乎因为我生下来就具有卷曲的黑发,所以年轻的母亲把我叫做小摩尔人)——不能找到帽子是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清醒时)。我们那位具有藏东西天才的女佣人把它给藏起来了。——梦的末尾,亦陷藏了对死之是忧郁地反抗:“因为没有完成任务,所以我还不能走。”——这梦牵涉到生与死,就像我不久前梦到的歌德以及瘫痪病人的梦。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
低地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站台上,火车喷着蒸气,亲人们追着它跑过来。每一步,他们都高高扬起胳膊,挥舞。一个年轻的男人站在车窗后。窗玻璃的下沿到他的腋下。他在胸前持着一束白色碎花,神情呆滞。一个年轻女人把一个脸色苍白的孩子从火车站拽出去。女人是个驼背。火车开进战争。我啪的一声关掉电视。父亲躺在房间正中的棺材里。房间四壁挂满照片,看不到墙。一张照片中,父亲扶着一把椅子,他只有椅子的一半高。他穿着长袍,弯腿站着,腿上满是肉褶子。 [点击阅读]
偷影子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莎士比亚爱情里最需要的,是想象力。每个人必须用尽全力和全部的想象力来形塑对方,并丝毫不向现实低头。那么,当双方的幻想相遇……就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景象了。——罗曼·加里(RomainGary)我害怕黑夜,害怕夜影中不请自来的形影,它们在帏幔的褶皱里、在卧室的壁纸上舞动,再随时间消散。但只要我一回忆童年,它们便会再度现身,可怕又充满威胁性。 [点击阅读]
冒险史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一歇洛克-福尔摩斯始终称呼她为那位女人。我很少听见他提到她时用过别的称呼。在他的心目中,她才貌超群,其他女人无不黯然失色。这倒并不是说他对艾琳-艾德勒有什么近乎爱情的感情。因为对于他那强调理性、严谨刻板和令人钦佩、冷静沉着的头脑来说,一切情感,特别是爱情这种情感,都是格格不入的。我认为,他简直是世界上一架用于推理和观察的最完美无瑕的机器。但是作为情人,他却会把自己置于错误的地位。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
反物质飞船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CT是一种反物质,它也可以说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体现形式。对于地球来讲,CT是陌生的,但在太空中却存在着许多由它构成的流星、慧星和小行星。CT原子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这是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差别,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差别。CT物质看起来与普通的物质别无二致——只要二者不碰触到一起。一旦碰触发生,两种物质正好相反的电荷互相抵销,相反的粒子发生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
变形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一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 [点击阅读]
司汤达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出生在罗马一个显贵门第。我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尚年轻,立意改嫁,托一个无子女叔父照管我的学习。他高兴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收留了我,因为他想利用他的监护人身份,决定把他收养的孤儿,培育成一个忠于神甫的信徒。对于狄法洛将军的历史,知道的人太多了,这里就用不着我赘述。将军死后,神甫们看到法国军队威胁着这个宗教之国,便开始放出风,说有人看到基督和圣母木头塑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国际学舍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赫邱里·波罗皱起眉头。“李蒙小姐,"他说。“什么事,波罗先生?”“这封信有三个错误。”他的话声带着难以置信的意味。因为李蒙小姐,这个可怕、能干的女人从没犯过错误。她从不生病,从不疲倦,从不烦躁,从不草率,也就是说,就一切实际意义来说,她根本不是个女人。她是一部机器——十全十美的秘书。然而,今天上午李蒙小姐所打的一封十足简单的信竟然出了三个错误,更过分的是,她甚至没注意到那些错误。 [点击阅读]
夜城外传·影子瀑布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世界上存在着一座梦想前去等待死亡的城镇。一个恶梦得以结束,希望终得安歇的所在。所有故事找到结局,所有冒险迎向终点,所有迷失的灵魂都能迈入最后归宿的地方。从古至今,世界上一直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地方,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黑暗角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魔法的消逝,大部分的奇景都已不复见,而这类隐藏的角落也随之凋零。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