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 - 26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这是相当可怕的。雷德纳博士仿佛要晕倒的样子,我自己也觉得有一点不舒服。
  瑞利大夫露出做医师检查病人时的兴趣检查那个东西。
  “我想,没有指纹吧?”他表示他的意见。
  “没有指纹。”
  瑞利大夫掏出一把小镊子,很精细地检查。
  “嗯——有一点人身上的组织——还有头发——金黄色的头发,这只是非正式的判断。当然,我必须做一个正式的化验,验验血型,等等。但是,这是没多大疑问的。这是在詹森小姐床底下找到的吗?哦,哦——原来居心不正。是她谋杀的。事后——啊,愿主赐给她安宁——她感到后悔,结果就自杀了。这是一个想法——一个合理的想法。”
  雷德纳博士只能可怜地摇摇头。
  “不会是安挪——不会是安娜,”他喃喃地说。
  “首先,我不知道她把这东西藏在什么地方,”梅特蓝上尉说,“第一个命案之后,每个房间都搜查过。”
  我忽然灵机一动。藏在那个文具橱里吧,但是,我没说什么。
  “不管是那里,她感觉到藏的地方不满意,便把它带回自己的房间里。不过那个房间同其余的房间都搜查过。或者,也许是她决定自杀以后这样做的。”
  “我不相信这个说法。“我大声地说。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不能相信那个亲切善良的詹森小姐会砸破雷德纳太太的脑袋。我简单不能想象会有那样的事发生。但是,这种想法和一件事符合——譬如说,她那天晚上突然哭起来。而且,我毕竟自己也说过“懊恼”那两个字——但是我以为她懊恼的原因除了是那个比较微不足道的罪过心理以外,不会有其他的原因。
  “我不知道该相信什么,”梅特蓝上尉说,“那个法国神父的失踪也要查清楚。我的部下正在各处搜寻,恐怕他万一会被人迎头一击,他的尸首被人顺手推到水沟里。”
  “啊,我想起来了——”我开始说。
  于是,每个人都向我投来疑问的眼光。
  “那是昨天下午的事,”我说,“他一再地盘问我那一天向窗里窥探的那个斜视眼的人是什么情形。他问我那人在那条小路上站在什么地方,又说他要出去看看。他说在侦探小说里总是会看到凶手会留下一些线索。”
  “我遇到的那些凶手要是那样才怪呢,”梅特蓝上尉说,“原来他就是出去查这个的,对吗?天哪!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发现了什么。如果他和詹森小姐同时发现到可以认出凶手的线索,那才是有点偶合呢。”

  他又烦躁地继续说:“一个斜视的人?一个斜视的人?这个故事里关于那个斜视的人的话说得太多了,也许实际上看到的不是那样。我不明白我的部下为什么找不到他呢。”
  “也许是因为他并没有斜视眼。”白罗冷静地说。
  “你是说他是假装斜视眼吗?我还不知道斜机眼也可以假装。”
  白罗只是说:“一个斜视眼可能很有用呢。”
  “要这样,真是该杀!不管他斜视不斜视,我不惜任何代价要查出那家伙现在那里!”
  “我猜,”白罗说,“他已经逃出叙利亚边界了。”
  “我们已经警告克其克古丘和阿布-克玛尔——事实上,所有边界上的警卫哨都通知了。”
  “我想他是采取穿过山区那个路线,就是走私的货车常走的那个路线。”
  梅特蓝上尉哼了一声。
  “那么,我们顶好通知代埃索(DeirezZor——叙利亚一个小镇,在幼发拉底河的右岸,有法国警备队驻守——译者注)吧?”
  “我昨天已经通知他们了——我警告他们当心一辆汽车,车上有两个人持有毫无暇疵的护照。”
  梅特蓝上尉对他注视一下。
  “你通知了,是吗?两个人——啊?”
  白罗点点头。
  “这里面有两个人。”
  “白罗先生,我觉得你的袖中机密不少呀。”
  白罗摇摇头。
  “不,”他说,“其实不然。实情是我今天早晨观赏日出时才发现的。好美的日出景象!”
  我想我们当中没一个人注意到麦加多太太已经在这房里。梅特蓝上尉方才拿出那个可怕的有血迹的大手磨时,大家大吃一惊。她一定是在那个时候溜进来的。
  但是,现在,她出人意料地发出一种像杀猪似的声音。
  “啊,主啊,”她叫道,“我都明白了。现在我都明白了。那是拉维尼神父干的。他疯了。那是宗教狂。他以为女人是有罪的。他要把她们都害死。先是雷德纳太太——然后是詹森小姐——其次就轮到我了!”
  她这样狂叫一声便跑到房子那一边抓住瑞利大夫的上衣。
  “我不要留在这里。我告诉你,我再也不能在这里多停留一天!有危险!各处都有危险。他现在藏在一个地方——正在等待机会。他会突然出来要我的命!”

  她张开口,又开始大叫。
  瑞利大夫抓住她的手腕;我赶快跑过去,左右开弓,猛打她两个耳光。然后瑞利大夫就帮我把她扶到一把椅子上坐下。
  “没人会害死你,”我说,“我们会保证。坐下休息吧。”
  她不再狂叫了。她的嘴闭上了。她坐在那里吃惊地、傻傻地望着我。
  然后,又有人打断了我们的谈话。门开处进来了雪拉-瑞利。
  她的面色苍白、凝重。她一直走到白罗面前。
  “白罗先生,我今天很早就到邮局,”她说,“那里有你一封电报——我把它带回来了。”
  他由她手中接过电报,拆开看。这时候她才注意他脸上的表情。
  他的脸上毫无变化,他看完电报,把纸弄弄平,整整齐齐的折好,放进衣袋。
  麦加多太太正在望着他。她用好不容易才发出的声音问:“那是——美国——拍来的吗?”
  他摇摇头:
  “不是,太太,”他说,“是突尼斯拍来的。”
  她注视白罗片刻,仿佛她不懂他的意思,然后叹口气,将身子靠在椅背上。
  “拉维尼神父,”她说,“我猜对了。我始终觉得他有的地方很怪。他有一次对我说了一些事情——我想他是疯了——”她停顿一下,然后说,“我还是不说话好。但是,我必须离开这个地方。我和约瑟夫可以进城住到招待所。”
  “忍耐些,太太,”白罗说,“我会说明一切的。”
  梅特蓝上尉正在好奇望着他。
  “你认为你对案情已经确实了解了吗?”
  白罗向他深深一鞠躬。那是非常戏剧化的一鞠躬。
  我相信这一来会使梅特蓝上尉很不痛快。
  “那么,”他怒吼道,“有话快说,老兄!”
  但是,那不是赫邱里-白罗办事的方式。我看得很清楚,他会讲得天花乱坠。不知道他是否真的知道实情,或者只是在夸耀。
  他转身对瑞利大夫说:
  “瑞利大夫,劳驾把其他的人都召集在一起,好吗?”
  瑞利大夫马上一跃而起,很听话地走出去召集。一两分钟之后,其他的团员都鱼贯而人。首先是瑞特和爱莫特。然后是比尔-柯尔曼。然后是瑞洽德-贾雷。最后是麦加多先生。

  可怜的麦加多。他的样子简直像死人。我想他一定是非常害怕——因为将危险的化学药品乱放而受到责骂。
  每个人都围着桌子坐下,很像白罗先生来的那一天那个样子。比尔-柯尔曼和大维-爱莫特都朝雪拉-瑞利那边瞧瞧,犹豫片刻,才坐下。她正背对着他们,站在窗口向外张望。
  “要椅子吗?雪拉?”比尔说。
  大维-爱莫特用他那种低而和悦的、慢吞吞的声音说:“请坐。”
  于是,她转回身,站在那里对他们瞧瞧。他们都指指一把椅子,并且推过去。不知道她会接受谁推过去的椅子。
  最后,她谁的都没接受。
  “我要坐在这里。”她毫无礼貌地说,然后就在离窗子很近的桌子边上坐下。
  “那就是,”她加了一句,“如果梅特蓝上尉不介意的话,我就留下来。可以吗?”
  我不敢确定梅特蓝上尉会说什么。白罗抢先说:
  “当然可以,留下来吧,小姐。”他说,“事实上,你必须留下来。”
  “必须?”
  “那就是我用的字眼儿,小姐。有几个问题我不得不问问你。”
  她的眉毛又向上一翘,她没有再说话。她将面孔转向窗口,仿佛决心不理会背后这房间里的一切情形。
  “那么,现在,”梅特蓝上尉说,“也许我们该谈到实情吧!”
  他说话时好像很不耐烦似的。他这个人本质是一个行动派的人。就在这一刻,我相信,他一定是急于出去办事一指挥部下搜寻拉维尼神父的尸体,或者派人去捉拿他。
  他望着白罗的那副神气;很像是非常厌恶。
  “这家伙如果有什么话要说,他为什么不说出来呢?”
  我可以看出这种后已经到了嘴边。
  白罗露出一种品评的神气慢慢瞧瞧我们大家,然后站起来。
  我不知道他会说什么——一定是富于戏剧性的话吧。他就是那样的人。
  但是;我的确没料到他用一句阿拉伯话开始。
  可是,事实就是如此。他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而庄严地说出来——而且真的充分露出虔诚的意味——不知道你是否明白我的意思。
  “比斯米拉希-阿-拉曼-阿-拉希姆。”
  然后,他用英语翻译出来:
  “请至仁至慈的阿拉(Allah——伊斯兰教信奉的上帝真主——译者注)保佑!”
或许您还会喜欢:
精神分析引论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序那些想获得精神分析知识的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缺乏一本适用的教科书可用以开始他们的研究。这些人从前可在三类课本中进行选择,但由初学者看来,每一类都各有它的缺点。他们可通过弗洛伊德、布里尔、费伦齐和我自己所刊行的大量论文,寻找他们的前进道路,这些论文不是依照任何连贯性的计划来安排的,而且大部分是写给那些对这门学问已有所知的人阅读的。 [点击阅读]
藏书房女尸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有些陈腐的词语只属于某些类型的小说。比如情节剧里的“秃头坏男爵”,侦探故事里的“藏书室里的尸体”。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为人们熟知的主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我为自己订立了条件:书里描写的藏书室必须属于非常正统、传统的那一类,而尸体则必须让人觉得悱恻不定、触目惊心。遵循这些原则,几年来出现在笔记本上的只有短短几行文字。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零的焦点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秋天,经人做媒,板根祯子和鹈原宪一订了婚。祯子二十六岁,鹈原三十六岁。年龄倒很相配,但社会上看来,结婚似乎晚了点。“三十六岁还打光棍,不知过去有过什么事?”提亲时,祯子的母亲最为介意。也许有过什么事,三十六岁还没有碰过女人,似乎说不过去。但媒人说绝对没有。好像是在撒谎。作为一男人,也太懦弱了。工作已经多年,置身于男人世界里的份子是这样想的。事实上,和女人完全没交往的男人,会叫人瞧不起。 [点击阅读]
霍比特人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在地底洞穴中住着一名哈比人。这可不是那种又脏又臭又湿,长满了小虫,满是腐败气味的洞穴;但是,它也并非是那种空旷多沙、了无生气、没有家具的无聊洞穴。这是个哈比人居住的洞穴,也是舒舒服服的同义词。这座洞穴有个像是舷窗般浑圆、漆成绿色的大门,在正中央有个黄色的闪亮门把。 [点击阅读]
静静的顿河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评论重读《静静的顿河》,那些久违了的又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痛苦的思想和命运,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热情。顿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所哺育的哥萨克民族通过战争,在痛苦和流血之后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肖洛霍夫把拥护苏维埃、迈向社会主义称为伟大的人类真理,并把它作为作品的主题之一。肖洛霍夫对顿河无比热爱,书中经常出现作者对顿河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赞颂。顿河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和泥土的浓烈味道,让读者过目不忘。 [点击阅读]
高尔夫球场的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知道有这么一则已为人所共知的铁事,它的大意是:一位年轻作家决心要把他的故事的开头写得独具一格、有声有色,想借此引起那些读腻了声色犬马之类文章的编辑们的注意,便写下了如下的句子:“‘该死!’公爵夫人说道。”真怪,我这故事的开头倒也是同一个形式.只不过说这句话的女士不是一位公爵夫人罢了。那是六月初的一天,我在巴黎刚办完了一些事务,正乘着早车回伦敦去。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二:三张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三张牌》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自罗伯特·勃朗宁的叙事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其实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影响)。《黑暗塔》的第一部《枪侠》,交代了罗兰作为一个“转换”了的世界的最后一名枪侠, [点击阅读]
1Q84 BOOK2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2(7月-9月)》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 [点击阅读]
三个火枪手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言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点击阅读]
三幕悲剧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萨特思韦特先生坐在鸦巢屋的露台上,看着屋主查尔斯-卡特赖特爵士从海边爬上小路。鸦巢屋是一座漂亮的现代平房,木质结构不到一半,没有三角墙,没有三流建筑师爱不释手的多佘累赘的设计。这是一幢简洁而坚固的白色建筑物。它看起来比实际的体积小得多.真是不可貌相。这房子的名声要归功于它的位置-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鲁茅斯海港。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