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马云创业语录 - 第14章 对话媒体:阿里巴巴只是一间普通公司(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14章 对话媒体:阿里巴巴只是一间普通公司(1)
  1.马云在阿里巴巴b2b上市当日与媒体的对话
  2007年11月6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b2b子公司(1688.hk)在香港挂牌上市。11点50分,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在参加完上午的挂牌仪式后,接受了新浪科技的独家专访,以下为专访文字实录:
  新浪科技:首先祝贺阿里巴巴b2b业务上市,感谢马总接受新浪科技采访。首先,您认为,阿里巴巴b2b单独上市与集团上市、在香港及美国上市有什么区别。
  马云:我认为单独上市与集团上市还是有区别的,尤其是中国电子商务还刚刚开始,需要3年,甚至5年的基础建设,如果把整个集团整体上市,无论是资本市场的压力,还是员工的动力,包括考虑整个环境的因素,我认为对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都是不健康的。b2b上市以后,其他公司也能有比较好的发展空间和资本空间等。
  b2b上市也跟我们的计划一样,就在几年前,我们也不想上市,但现在我们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抓住很好的时机上市,对整个中国电子商务或者中国互联网市场都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或者很好的提升。
  在香港或者美国上市区别也很大。我们认为,香港能成为世界级的交易场所,工行(在香港)上市就能体现香港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我还是认为,如果你是好公司,资本就会跟着你走,资本家是跟着企业走的。阿里巴巴上市就吸引了很多欧美的大型基金。
  在香港上市对阿里巴巴而言意义重大,因为我们能为香港联交所也做出我们的价值。我们这次上市能给全世界、全中国、全亚洲的高科技公司传递一个信号:香港并不比纳斯达克差。当然,纳斯达克也是一个(融资的)好地方,但是香港(也通过阿里巴巴)上市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总之,投资者永远跟着好公司走。
  新浪科技:您觉得今天的成功和资本市场追捧有没有什么偶然的因素?
  马云:我觉得偶然因素一定有,我很感谢这个时代,也很感谢这个行业和时机。
  除了感谢我的团队、客户和投资者的支持以外,我觉得有的时候运气很重要。在中国目前的状态下,大规模的互联网公司并不多,因此我觉得这个偶然因素很大。
  新浪科技:您刚才提到b2b上市对子公司的影响,现在大家非常关注,也很看好淘宝,您有没有一些上市的思路?
  马云:我倒没有仔细想过,因为刚刚有子公司上市就开始考虑下一个,我们毕竟不是卖公司。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不论是淘宝、支付宝、雅虎中国还是阿里软件,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通过这次融资,我们的现金储备超过20亿美金,人才储备达到8千人,战略布局也刚刚完成。未来几年,我们的目标还是进行中国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形成一个生态链,让更多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只有更多的人使用电子商务,我们才有可能成功。
  因此,我不太想去考虑下个子公司的上市。
  新浪科技:这次融资会有多大比例投入到电子商务生态链的建设?
  马云:外面盛传我们有很多资本套现,其实我们没有任何一个股东套现。除了上市公司拿到的钱外,集团拿到的钱将全部用于中国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和生态链建设。
  就像几个月前,我们决定投资100亿,大家会问这个100亿从那里来。我们既然说到就要做到。至于做得多好还有运气的成分,但是我认为努力很重要。
  新浪科技:阿里巴巴上市后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
  马云:我确实不喜欢关注竞争对手,就像我几年前说过的大家可能听起来不太爽的那句话:我用望远镜看不到对手。因为我找的是榜样,你看全世界有那么多榜样你不去看,不去学习,干嘛一定要找对手呢?

  在我看来,阿里巴巴有优秀的榜样,例如沃尔玛、ibm、微软、谷歌。如果你想去打败这些人,竞争心态一定会失败。因此,今天的阿里巴巴跟以往的阿里巴巴一样,还是会把精力用在客户和榜样身上。
  竞争者对阿里巴巴应该起到健康的作用,但如果把他们当做仇敌看待,天天扯他、骂他,自己也不会有出息。
  新浪科技:大家都预测百度可能是阿里巴巴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您怎么看?
  马云:这个说法很有意思,每年都有人在预测什么。我们是不是愿意跟百度竞争?百度是不是可以打败我们?百度也是中国互联网业非常优秀的公司,李彦宏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人物,这么多年也不容易。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我不会因为旁边有人说,你们是对手应该打而打,也不会因为有人说你们是好朋友而不打。我认为,只要是对整个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建设及生态链的建设有帮助,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所以说,别人不论是参与还是与我们竞争,我其实并不是非常在乎。我们跟ebay较量过,跟谷歌也在较量,因此我根本不在乎跟谁竞争。
  新浪科技:怎么跟您的家人分享喜悦?
  马云:跟我的家人分享?我觉得家人跟我一起分担了很多痛苦,给他们带来很多的压力,今后可能承担更多的痛苦,更多的压力。还有我们这些人所面临的东西不一样,肩上所承担的使命不一样。也许这就是我们的责任。以前是那些股东们,我都给他们很好的回报,现在是员工给他们很好的回报。
  现在是我们以最大的努力让客户成功,大家都成功。今天有几十万新的股东加入,人家用真金白银买你的股票,你要对得起别人。
  新浪科技:最后一个问题:有媒体报道说,说阿里巴巴上市推动了雅虎的股价,不知道杨致远先生有没有跟你说感谢。
  马云:我觉得我们俩是很好的朋友,我们前两个礼拜还在一起。所以,我对雅虎现在非常高兴,是他上任之后做得非常不错。而且杨致远作为一个公司的ceo,不像我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当这个公司的管理者和执行者。但是令我惊喜的是,他做得非常好,我也表示祝贺。
  我相信阿里巴巴是阿里巴巴,雅虎是雅虎,很多人觉得是雅虎控制了阿里巴巴,在我看来控制这家公司的永远是客户,是市场,它不会让任何资本来控制。杨致远是我的朋友,他是我的伙伴,不是我的仇人。
  新浪科技: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再一次祝贺您,谢谢您。
  2.马云在台湾与媒体的对话
  问:你在1995年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网站,之后又经营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你怎么看自己的成功?
  答:其实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成功过。和很多所谓成功的人相比,我既没有技术背景,更没有父母庇荫,这样怎么能成功呢?可是,当我某天念头一转,发现如果阿里巴巴从世界上消失,那可能至少会有50万个中小企业因而破产、倒闭,数百万人失业,我才惊觉,原来自己做的早已经不是普通的事情。
  其实若要说阿里巴巴成功,也不尽然,媒体对我们其实也是褒贬不一。对我来说,阿里巴巴不过是一间普通的公司,或许发展是比较快,名气也比较大。但我要说的是,对每一个进来阿里巴巴的员工,我都会告诫他们,这里没办法保证你升官发财,但可以保证你一定会非常辛苦。
  问:不过很多人认为你在因特网还没进入中国时,就看到网络的先机,很有远见,你是怎么办到的?
  答:我没有什么远见,那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过去也很多人问我,怎么一个教英文的会搞起网络。其实连我一开始教英文,也都是机缘。

  1995年我到美国找朋友,他向我介绍当时美国正流行,但中国却还看不到的因特网。我搜寻了beer、china等字,发现一个关于中国的网页也没有,于是便设了可能是中国的第一个网站「杭州翻译社」,怎知开站的当天晚上就收到好几封电子邮件,我便想,网络应该可行。于是我就回杭州,借了两万元设了中国黄页。我们一家家拜访中国的制造业,再把他们的产品目录翻译成英文,放到网站上。但当时中国根本没有人知道网络是什么,向政府注册也因没有网络的分类而遭遇困难,更有不少人把我们当成是诈骗集团。
  为了建立知名度,我甚至盗用当时中国名气正响亮的比尔·盖茨的名义来宣传,加上中国邮政终于在1995年八月在内地开通因特网,知名度才渐渐打开。当时我身边所有的朋友都反对我放弃教职,投身未知的网络事业。但我非常坚持,因为我一直觉得我感受到了一些他们没有看到的东西,我觉得我应该要做。
  问:创业过程应该有很多困难,你觉得你为什么会成功?
  答:几年前我应邀到哈佛演讲,就有人这么问。我的答案非常简单,第一,我没钱;第二,我不懂技术;第三,我从来不做计划,这是我们活过来的原因。
  先谈没钱。一般人总会认为,经营一家公司,资本愈雄厚愈好。但我认为,很多失败的公司就是因为太有钱,所以才更容易犯错。我创中国黄页时,只有借来的两万元,所以花每一分钱都必须非常小心。小气没什么不好,公司的钱就是要很小气,一点一点地去花才对。
  再次是不懂技术。可能有些人会批评我是外行领导内行,但我认为,外行当然可以领导内行,关键是在于尊不尊重专业。
  我向来不干涉技术部门用什么技术,我只关心东西做出来好不好用、简不简单。由于我不懂技术,我只要求他们做的东西一定要简单,我们是做中小企业的生意,客户可能比我更不懂计算机,如果我不会用,那80%的人都不会用,如此一来就没有生意了。
  我不干涉技术,但我要求一定要是客户导向的思考。
  至于不做计划,这可能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从我1995年创业到现在,我只写过一份商业计划书,刚好还是写给台湾的一家投资者作风险评估用的,但最后我们因为网络泡沫没有来台湾投资。我认为,计划写得再漂亮,遇到环境变动便失去意义,有没有实时应变的能力才是重点。计划写得再好,再仔细,商场情势却未必如你所想。
  问:可是这么大一间公司,不可能完全不做计划吧?在香港挂牌上市是在计划之中吗?
  答:我本人是不做计划的,但公司里面还是有些人必须要做一点计划,比如说cfo(财务长),他就会做很多财务的规划。
  至于上市,老实说,我们有想过上市,但从没具体规划是在什么时候。
  问:你从1999年一路带领18个员工,8年后现在阿里巴巴集团已经有近8000个员工,领导这间公司成长的秘诀是什么?
  答:好的领导者应该有三个关键:眼光、胸怀,还有实力。
  领导者必须要有眼光,把未来的东西看得更多,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当我在和内部员工开会时,如果发现有一个想法是八成以上员工都同意的,那我一定不会去做。因为当内部有八成的人同意,对手一定也同意,这就不容易成功。
  我认为成功就是要做到两件事:做得更好,或做得不同。如果能够做得既好又不同,便会更成功,领导者必须能看到这点。
  其次是胸怀。领导者一定要有胸怀,我常说,男人的胸怀是被冤枉大的,领导人不要怕被冤枉。阿里巴巴的8000名员工,平均年龄27岁,应该都很聪明。但我们都知道和聪明的人共事不容易,领导者的胸怀此时便很重要。

  此外,公司里也不能尽是些聪明人。企业必须要像动物园,有各种各样的人才,绝对不能把公司弄成养殖场,如此每个人都差不多,再优秀也不见得能成事。中国其实有个全世界最好的团队,那就是唐僧团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的优缺点、特性都非常鲜明,再搭配上使命感强、方向清楚的唐僧,最后当然能取到经。
  第三点是实力。实力是打出来的。阿里巴巴不是一路上都成功,我们犯的错误也不少,但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就能累积实力。我们当年曾经为了设英文网站,理所当然认为应该要到美国设分公司,用美国人,因为美国人的英文好;但事实上是美国的贸易人才难找,懂贸易的人英文也不见得好。最后发现当时设分公司的决定完全错误,但也吸取了教训。
  问:你提到的关键,很多其他的企业家也具备,但似乎不见得和你一样成功,你认为原因为何?
  答:很多人都非常聪明,比我聪明,也非常努力,但为什么我成功了?我认为是坚持。很多聪明人想得太多,要不是跑了,便是做到一半自己去创业。我认为一个成功的公司,一定要有一个忠诚的团队一起往前走。
  公司一定要有贯彻上下的共通价值观,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领导者还要有很强的使命感。
  我们的价值观很清楚,就是阿里巴巴是间客户第一的公司,员工必须有诚意、有热情。我们甚至规定了公司的价值观,定期考察,确认员工融入了企业文化。光有业绩却无法融入企业价值观的员工,我会请他走路,因为那就好像野狗一样。相反地,价值满分但业绩零分的员工,不过是小白兔,我也会请他走路。
  我认为,统一的价值观、使命感,还有共同的目标,是让阿里巴巴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我认为未来电子商务会对人类作出庞大贡献,但我也时时抱着危机感。我总是这样想:今天很痛苦,明天更痛苦,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的人会死在明天晚上。坚持、撑下去,随时准备明天会有更倒霉的事会发生,那便可能看到后天的太阳了。
  3.马云在创新论坛上的对话
  2005年12月8日,马云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就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对话。下面是对话的内容。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万众楼。今天这里有一个特别节目,“尖峰与新锐对话,激情与智慧碰撞”,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创新论坛。今天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位特别的人物,他有很多学生,男女老少都有。2004年的时候他成为了我们的经济年度人物,今年他又成为了我们的候选人。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他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呢?
  现在我们隆重请出我们的候选人马云先生。我们已经看到了马老师的学生桃李遍天下,马老师十年前就是教英文的,现在你面对这么多北大的学子,心里有什么感受。
  马云:我心里特别激动,我一直把北大的学子当做我的偶像,一直考不进,所以我想有一天我要到北大当老师。
  主持人:我记得马云曾经讲过有一天要走上讲台当老师。
  马云:这计划是在北大讲的。我记得是在5年以前,我说今后如果我成功了,我希望到哈佛讲,失败了我到北大讲。其实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告诉别人自己是怎么失败的,然后让学生能够继续走下去。成功了就告诉美国人,他们可以去学习成功的榜样,但往往成功的榜样是很难被学习和模仿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再穷也要去旅行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在别人眼中,我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所向往和羡慕的。很多人曾告诉过我:我也很想像你那样背着背包到处去体验生活,看看这个世界;只可惜,我没有你的胆量和毅力,再说现实的生活中有着很多放不下的包袱,所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多少人可以像你那样,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点击阅读]
思考致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思考与财富》你的意志力量,是决定你成败的力量。要想成功,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你思想所要的,都可以实现。■"思想"使一个人走上与爱迪生的合作之路"思想决定一切",这话一点不假。当思想与目标、毅力以及获取物质财富的炽烈欲望结合在一起时,思想更具有强有力的力量。几年前,艾德温·巴尼斯发现,人们只要去思想就可致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点击阅读]
输赢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引子一位老人带着爱犬行走在乡间小路,看着沿路的风景,突然间,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不知道这条路通往何方,只是茫然地向前走着。走了一段路程,只见前面高耸着大理石的围墙,围墙的中间是流光溢彩的拱门,上面装饰着各种珠宝,门前的道路由金砖铺就。老人兴奋不已,他想自己终于到了天堂。他带着狗走到门前,遇到了看门人。“请问,这里是天堂吗?”老人问道。“是的,先生。 [点击阅读]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爱的艺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前言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点击阅读]
那些女生该懂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最近有句话很流行,二十岁的女孩是奢侈品,二十五岁的女孩是打折品,三十岁的女人是半价处理品。也有人说,二十岁的女孩是公主,二十五岁的女孩是女仆,三十岁的女人呢?那对不起,是女奴。嘿,我却要说,我不要做公主,也不要做女仆,也永远不会去当女奴,不管我多少岁,我都是我,我都是女王。有男人说,我觉得你很好,只是你不需要我。怎么会呢?我很需要你啊。不,你什么都能自己搞定,你根本不需要男朋友。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2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
随遇而安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能确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这么平淡的一本书。我既没有到该写自传的岁数,更没有可以写自传的资本,只是因为今年正好无可避免地迈入不惑之年的门槛,似乎要做一些稍微特别点儿的事情才比较像样,这才有了这本书—这有点儿像我们的国家“逢五逢十”搞大庆的意思。之前出版过两本杂文集,都是我在新闻节目里写的时评,属于本职工作的副产品。 [点击阅读]
魔鬼搭讪学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最近在blog里报道了很多次关于搭讪的内容,可以简单地把这种行为理解为“春天到了”。而我个人的思路是这样的:我觉得网络搭讪学小组的出现,是日本电车男在中国的遥远回声。在网络上,超越文化、种族、宗教的共同热点很少,像ps小胖那样的事情好多年才会发生一次。它不需要语言文字,但是人人都看的懂,而且看了大笑。除此而外,各个国家地区的网络热点是不同的。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