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马普尔小姐探案 - 神秘的镜子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对于这件事我作不出任何解释,也推测不出它为什么会发生——它就是发生了的一件事。
  然而有时我不禁想,如果我当时曾经注意到那个关键而细小的地方,那个在事发后多年才引起我注意的细节,事情将会是怎样的结局。如果我注意到了它——那么,我想我们三人的命运都将会完全改变。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个很可怕的设想。
  回到事情的开端,也就是回到一九一四年的夏天,即一战前我和尼尔-卡斯雷克回柏杰伍斯的时候。我想那时尼尔大概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也认识他弟弟艾伦,但和他并不很熟;而我从未见过他们的妹妹西尔维亚。西尔维亚比艾伦小两岁,比尼尔小三岁。我和尼尔在同一所学校读书的时候,曾两次打算跟尼尔回柏杰伍斯度假,但两次都因有其它的事而耽搁了。因此到二十三岁时,我才第一次来到了尼尔和艾伦的家。
  在那里,我们是一大群人。
  那时尼尔的妹妹西尔维亚刚刚和一个名叫查尔斯-克劳利的人订了婚。听尼尔说,查尔斯比西尔维亚大很多,但举止颇为文雅,而且相当富有。
  我记得我们大约是晚上七点钟到达柏杰伍斯的,而后每个人都去自己的房间换衣服准备吃晚餐。尼尔带我到了我的房间。柏杰伍斯是座美丽而又凌乱的旧房子。它已经经历了三个世纪的随意修补,人们在它的里外修了不少上上下下的台阶,到处都有意想不到的楼梯出现在你面前。在这样一所房子里不迷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记得当时尼尔答应我在他下楼时叫上我一起去吃饭。一想到马上就要和尼尔的家人见面,我不禁感到有些羞怯。记得我曾笑着说在柏杰伍斯这所房子里会有鬼魂在楼道出没,尼尔听了随口应道:“人们的确说过这房子是闹鬼的。可我们还从未遇到过,因而也不知道鬼究竟是什么模样。”
  不久尼尔匆忙地回他房间换衣服去了。我则开始翻衣箱找我的晚礼服。卡斯雷克一家并不富有,他们一直住在这所旧房子里。这里自然没有男仆为你把衣服从衣箱里拿出来或侍候你。
  那时,我刚刚开始系领结。
  我站在镜子前,从镜子里可以看到自己的脸、肩膀和身后的一面墙,那面墙的中间开有一扇门。终于,我将领结系好了。这时,我注意到那扇门开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转过身去——我想那是很自然的反应。可不知为什么,我并没有转身,只是从镜子里看着那扇门慢慢地开大。当它逐渐开大时,我看到了那屋子的里面。
  那是一间卧室,比我的大一些,里面放着两张床……突然间,我屏住了呼吸。
  在那儿,在其中一张床的床脚处坐着一个少女,在她的脖子上是一双男人的手,那人正向后卡她的喉咙,那少女正慢慢地窒息而死。
  这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差错,我看到的再清楚不过了,发生的是一起谋杀。我能够清楚地看到那少女的脸与她金黄色的头发,她的脸正慢慢地充血,美丽动人的脸庞上带着痛苦和恐惧。那个男人,我能看到他的后背、他的双手和他左脸上向脖根划去的一道伤疤。

  这些讲起来要花些时间,而在当时仅仅是瞬间的事。我呆呆地看着,然后我蓦地转身去营救那少女。
  在我身后的墙上,那面映在镜子里的墙上,只有一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红木衣柜。没有什么开着的门,没有任何暴力的迹象。我转过身来再看那镜子,里面只有红木衣柜。
  我把手在眼前晃了晃,看自己是不是眼花了,接着冲到墙的那边想要把衣柜挪开。正在这时,尼尔从走廊的另一个门走进房间,诧异地问我究竟想要干什么。
  我想当我突然问他那红木衣柜后面是不是有一扇门时,他一定认为我有点儿神志不清。他告诉我那后面是有一扇门,通向隔壁的房间。我问他谁住在隔壁,他说是一个叫奥德姆的——奥德姆上校和他的妻子。我赶忙问那个奥德姆夫人是不是有金黄色的头发,当他于巴巴地回答说她的头发是黑色的时,我开始意识到我大概在做蠢事。我定了定神,胡乱说了几句解释了一番,然后我们便一起下了楼,我对自己说我一定是产生了某种幻觉——我感到很难为情,觉得自己简直像个傻子。
  后来,尼尔向我介绍:“这是我妹妹西尔维亚。”面对我的正是那张美丽动人的脸,那个被窒息而死的少女的脸。接着,尼尔又将她的未婚夫介绍给我,一个左脸上有一道伤疤的又高又黑的男人。
  好了,事情就是这样的。我希望你能想一想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站在我眼前的就是那个少女,——千真万确——站在我眼前的还有我亲眼目睹将她勒死的那个男人,而他们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要结婚。
  是不是,是不是我对未来的事有预感?将来西尔维亚会不会和她丈夫来这儿住上些日子,并且就住在那个房间(这是最好的空房)?我所目睹的那个场面会不会残酷地在现实中发生?
  对此我该做些什么呢?我又能做些什么呢?会不会有人相信我,尼尔或是那姑娘本人?
  在住在柏杰伍斯的一个星期里,我反复琢磨这件事。说出来还是不说出来呢?几乎是在一瞬间,事情又复杂了一层。你知道,我第一眼看到西尔维亚时就爱上了她。我需要她胜过需要世界上其它任何东西。这个想法在某种意义上将我束缚起来。
  可是如果我什么也不讲,西尔维亚将嫁给查尔斯。克劳利,而他将把她杀死。
  于是,在临走的前一天,我脱口而出将一切都告诉了她。我对她说,我料想她会认为我精神有些问题,但我郑重发誓,我的确看到了我所讲的事情,而且我认为如果她已下定决心同克劳利结婚,那么我就应该把自己的奇特经历告诉她。
  她静静地听着,眼睛里带着些令我捉摸不透的东西。她一点儿也没有生气。当我讲完后,她只是向我深表谢意。我有些傻气地连连重复:“我真的看见了,我真的亲眼看见了。”她说:“如果你这样说,那么我相信你确实看见了。我相信你。”
  好了,结果是我匆匆离开,不知道自己做对了还是干了件蠢事。一星期后,西尔维亚解除了与克劳利的订婚。

  在那之后,战争开始了,我也没有闲暇去想战争以外的事。有一两次在休假时,我碰见了西尔维亚,但我总是尽量避着她。
  我对她的爱和渴望如昔日一样强烈。但隐约地我感到这样做不光明正大。由于我的缘故她与克劳利解除了婚约。而我总是不断对自己说,我只能使自己表现得尽量漠然才可以证实我的行为。
  后来,在一九一六年,尼尔死了。向西尔维亚讲叙尼尔临终前的时光的任务自然落到了我的肩上。此后,我们之间的关系不再是那么普普通通了。西尔维亚一直很崇拜尼尔,而他又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她美丽可人,在悲伤时更是动人得令人爱慕。我努力保持缄默,再次离家,祈祷着有一颗子弹将我击中,让这一切煎熬都结束。没有西尔维亚的生活毫无意义。
  但并没有子弹打中我。曾有一发从我的右耳下擦过,另一发则打到了我衣袋里的烟盒上,而我却完好无损,查尔斯-克劳利在一九一八年初的一次战斗中阵亡。
  不知为什么,这使情况变得不同了,在停战协议签定前,也就是一九一八年的秋天,我回到了家,径直去找西尔维亚并告诉了她我爱她。我不曾期望她会立刻喜欢上我。当她问我为什么没有早点儿告诉她我爱她时,我颇为诧异,结结巴巴地说那是因为克劳利。她又问:“可你认为我为什么与他分手呢?”接着她告诉我,就像我一样,她对我也是一见钟情——从第一面开始就爱上了我。
  我说我原以为她是因为听了我的话时改变主意的。她轻蔑地笑了笑说,如果你爱一个人你绝对不会如此胆怯。然后我们又回忆了那天我所看到的场面,并一致认为那的确很怪,但仅此而已。
  那以后的事就没什么好讲的了。我和西尔维亚结了婚。过得很幸福。但是在她真正属于我之后,我发觉我并不是最适合她的丈夫。我对她忠贞不渝,但我的嫉妒心太强,连她致以微笑的人都嫉妒。她开始觉得这很可笑,我想她甚至喜欢我这样,至少这能表明我的忠贞。
  对我来说,我完全清楚地意识到我不仅仅是在做蠢事,而且正在毁掉我们共同生活的安宁与快乐,我说了,我知道,可我就是改变不了。每次如果西尔维亚收到一封信而未给我看,我就猜疑那信是谁写的;如果她和某个男人说笑,我就变得闷闷不乐而且非常警觉。
  一开始,像我说的,西尔维亚总是笑我,她觉得这是个天大的笑话。渐渐地,她不再觉得这个笑话那么可笑了,到了最后,她认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笑话……
  她开始渐渐疏远我——并不是指在动作行为上,而是她那隐藏起来的心离我越来越远。我不再能了解她的想法。她仍旧温柔可爱——但多了份伤感。我感觉我们之间仿佛隔了很远的一段距离。
  慢慢地,我发觉她不再爱我。她对我的爱已经死亡,而我正是杀死它的凶手。
  下一步是不可避免的。我发觉自己正等待它的到来,然而又惧怕它的发生。

  德里克-温赖特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他具有我所没有的一切,他机敏而诙谐,他英俊而滞洒,并且,——我不得不承认——他很出色。我一看见他就对自己说,这正是适合西尔维亚的那个人。
  她努力抗拒他的诱惑。我知道她在抉择,但却没有给她任何帮助。我无能为力。我深陷在自己的忧愁和痛苦之中。我在煎熬中度日,却无力拯救自己。我不但没有帮她,反而将事情弄得更糟。有一天我冲她大大发泄了一番——粗鲁而且毫无根据地责难她。我因嫉妒和痛苦都要发疯了。我所说的话残忍而且不符实,在我说那些的时候我清楚它们是如此残忍,如此不符实,然而我却从说那些话中得到极大的快感。
  我记得当时西尔维亚是如何的满脸通红,她是如何地缩成一团。
  我逼得她忍无可忍了。
  我记得她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那天晚上回家,我发现房子空了——空了。有一张纸条,是以传统的格式写的。
  上面说她将离开我——永远离开我。她要回柏杰伍斯住一两天。之后,她将去爱她并且需要她的人那儿。我则应把这视为我们关系的终结。
  我想直到那时,我还不曾真正相信自己的猜疑。可这白纸黑字证实了我最惧怕的事的存在。这使我发疯得胡言乱语。我以最快的速度驱车赶到柏杰伍斯。
  记得当时她刚刚换了外衣准备吃晚饭。当我冲进房间时,我看到了她的脸:吃惊——美丽——恐惧。
  “除了我没有任何人可以拥有你,任何人!”我说。
  我卡住了她的脖子,把她向后勒。
  突然间,我从镜子里看见了我们,西尔维亚几乎窒息,而我正将她勒死,从镜子里,我看到了我脸上在子弹擦过右耳时留下的那道伤疤。
  不,我没有杀死她。镜子里的场面使我一下了呆住了。我将手松开,西尔维亚倒在了地板上。
  我完完全全地崩溃了;她安慰着我,是的,是她在安慰我。
  我把一切都告诉了她。她告诉我纸条上说的“爱她而且需要她的人”指的是她的哥哥艾伦。那一晚,我们彼此敞开了心灵的大门。从那一刻起,我们的心从未分离。
  经历生活,若能牢记一点,可以使我们清醒。如果没有上帝,没有那面镜子的存在,一个人也许会成为一个凶手。
  那晚有一样东西的的确确死了——那操纵我多时的恶魔,嫉妒心。
  但有时我想——假如我一开始没有犯那个错误——那个在左脸上的伤疤——实际上是在右脸上的——这是镜子反射的缘故,我会如此确信那男人是查尔斯-克劳利吗?我会警告西尔维亚吗?她会嫁给我吗?还是嫁给克劳利?
  还是过去与将来本来就是一体?
  我是个平常的人——我不想装作理解这一切。
  但我看到了我曾看见的,而且由于我曾看见的一切,我和西尔维亚才走到了一起,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永不分离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也许至死也不分开……
或许您还会喜欢: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高尔夫球场的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知道有这么一则已为人所共知的铁事,它的大意是:一位年轻作家决心要把他的故事的开头写得独具一格、有声有色,想借此引起那些读腻了声色犬马之类文章的编辑们的注意,便写下了如下的句子:“‘该死!’公爵夫人说道。”真怪,我这故事的开头倒也是同一个形式.只不过说这句话的女士不是一位公爵夫人罢了。那是六月初的一天,我在巴黎刚办完了一些事务,正乘着早车回伦敦去。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0
摘要:正文第1节:春天(1)春天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再往屋里一看,从左面墙开始,隔过中间窗户,一直转到右面墙的一半,又挂了快一圈儿猫的照片,我懒得去数多少张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猫不理睬我,有的猫死盯着我。整个房间就像个佛龛,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门口。"这围脖真好看哪。 [点击阅读]
一朵桔梗花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1.一串白藤花序幕花街上,点着常夜灯。如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可是大正(注:日本年号,1911-1926)末年,在那个伸入濑户内海的小小港埠里,有一所即今是当时也使人觉得凄寂的风化区,名字就叫“常夜坡”。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如今还常常会想起那整晚点着的白花花、冷清清的灯光;奇异的是每次想起,它总是那么凄冷,了无生气。 [点击阅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点击阅读]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死者引导我们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醒来,寻求着一种热切的“期待”的感觉,摸索着噩梦残破的意识。一如咽下一口要以烧着你五脏六腑的威士忌,这种“期待”的感觉热辣辣的。我心中忐忑,摸索着,企望它能切实重返体内。然而这种摸索却永远都是徒劳枉然。手指已没了气力,我只好将它们并拢起来。分明觉出自己全身的骨肉都已分离。迎着光亮,我的意识畏葸不前,这种感觉也正转化成一种钝痛。 [点击阅读]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三个火枪手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言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