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马丁伊登 - 第三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马丁的战斗节节败退。他尽量节省,可下锅之作的进项仍然入不敷出。感恩节时他的黑色拜客服又进了当铺,无法接受莫尔斯家的邀请去参加宴会。他不能参加宴会的理由使露丝很不高兴,这就逼得他破釜沉舟了。他告诉她他归根到底是准定会去的。他要到旧金山的《跨越大陆》杂志社去讨还他们欠他的五块钱,拿那钱去赎衣服。
  早上他向玛利亚借了一毛钱——他倒愿意从布里森登借,但是那怪人却失踪了。马丁上次见他之后已经两个礼拜,他绞尽脑计要想出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他,却没有结果。那一毛钱让马丁过了轮渡,到了旧金山。在地沿着市场街走着的时候,心里考虑着要是收不到钱自己的狼狈处境。那他就无法回奥克兰了,而他在旧金山又没有熟人,没有地方再借一毛钱。
  《跨越大陆》办公室的门虚掩着,马丁正打算开门,屋里突然高叫了起来,他急忙住了手。那声音在说:
  “可是问题不在这儿,福特先生!”(马丁从信函来往知道福特是编辑的名字。)问题在你们是否打算给钱?——现钱,现付,我的意思是。我对《跨越大陆》的远景和你打算明年把它办成什么样子不感兴趣。我要的是干工作得付报酬。而且我告诉你,现在就要。钱不到我手里,圣诞节这期《跨越大陆》就不开印。再见,有了钱再来找我。”
  门猛地打开了,那人满脸怒气从马丁身边擦过,沿着走廊走去,嘴里骂着,擤着拳头。马丁决定暂不进去,他在门厅里逗留了半小时,这才推门进入。那是个新的体验,他是第一次进入一家编辑室。在那个办公室里显然用不着名片,因为那小厮到一间里屋去通报了有人要见福特先生,回来时半路就招呼他过去,然后引他进了那间个人办公室——编辑的专用房间。马丁的第一个印象是那屋子杂乱无章。然后他看见了一个长连鬓胡子的、相貌年轻的编辑坐在一张带卷边桌面的办公桌边,好奇地打量着他。马丁为他脸上的平静安详感到惊讶。和印刷商的吵闹显然没有扰乱他的方寸。
  “找——我是马丁·伊甸,”马丁开始了谈话。(他恨不得马上就悦:“我要我的那五块钱。”但这是他见到的第一个编辑,在当时情况下他不愿太意外地惊扰他。可令他大吃一惊的是,福特先生却跳了起来,叫道:“难道真是你么!”而且立即双手摸住他,和他热情洋溢地握起了来。
  “见了你真有说不出的高兴,伊甸先生。我常常在猜想你是个什么样子呢!”
  此时他伸直手推开他,用喜气洋洋的眼睛打量起他那套次好的服装,也就是最差的服装来。那衣服褴褛得无法修补,虽然他用玛利亚的熨斗把裤子仔细熨出了棱角。

  “不过,我得承认,找把你的年龄估计得大了许多。你的小说表现了]”阔的胸怀、气魄和成熟,还有思维的深度,是一部杰作——我只读了五六行就看出来了。让我来告诉你我最初是怎么读到的吧。不过,别忙,让我先介绍你和我的同事们认识。”
  福特先生说着话领他进了大办公室,把他介绍给了副编辑怀传先生,一个细瘦的衰弱的小个于,手仿佛在发寒病,冷得奇特,稀稀落落的连鬓胡闪着丝一样的光。
  “还有恩孜先生,这是伊甸先生。恩孜先生是我们的业务经理,你知道。”
  马丁发现和自己握手的是一个目光闪烁不定的秃头。那人脸上看得见的部分显得年轻——大部分面孔都叫雪白的胡须遮住了。那胡须修剪得很仔细——是他的妻子星期天修的,她也修剪了他的后颈窝。
  三个人包皮围了马丁,一律说起赞扬的话来,直说到马丁感觉他们曾打过赌,比赛谁说话最卖劲。
  “我们常常奇怪你怎么不来看看我们。”怀特先生说。
  “我没有车费,我住在海湾对面,”马丁开门见山地说,想让他们明白他迫切地需要钱。
  当然,他心想,我这身漂亮的破衣服本身就是强有力的广告,可以告诉他们找多么需要钱。
  一有机会他就向他们暗示他此来的目的。他一再暗示,阻他的崇拜者们却是些聋子。他们大唱着赞歌,告诉他他们第一眼看见他的作品时是如何想的,以后又是如何想的,他们的老婆和家里人又是如何想的。只是一点点也没有表示给他稿费的意思。
  “我告诉了你我是怎么第一次读你的作品的么?”福特先生说,“当然,还没有。我从纽约往西回来,火车到了奥格登,下一班乘务员把最新一期《跨越大陆》拿上了火车。”
  天呀!你倒在坐豪华列车旅行,我却在为你们欠我的那可怜的五块钱挨饿。一阵怒火猛然升起,《跨越大陆》叫他受的委屈急剧膨胀,多少个月来他凄凄凉凉空空地等待,忍饥受苦,现在他的饥饿也醒了过来,咬啮着他,提醒他他从昨天就没有吃饭,而最后的那一顿也吃得很少。他不禁发起狂来。这些家伙甚至不是强盗,而是鬼鬼祟祟的小偷。他们用谎言和空头许诺骗走了他的小说。哼,他得给他们个好看。他下定了最大的决心不拿到钱决不离开办公室。他又想起如果得不到钱他就无法回到奥克兰去。他努力克制住自己,可他脸上那狼一样的表情已经吓得他们心慌意乱。
  他们越来越夸夸其谈。福特先生重新谈起他第一次读到《钟声激越》的情况;恩孜先生也同时努力重复他的侄女对《钟声激越》的欣赏,并说他侄女在阿拉美达做教师。

  “我来告诉你们我的来意吧,”马丁终于说了,“我是来拿你们大家都那么喜欢的那篇小说的稿费的。五块钱,我相信,这就是你们答应在发表之后给我的报酬。”
  福特先生灵活的眉眼立即欢欢喜喜表示同意,伸手摸向口袋,却突然转身对恩孜先生说他把钱忘在家里了。恩孜先生显然不高兴;马丁看见他手一动,好像要保护他的裤子口袋,明白了他的钱就在那儿。
  “对不起,”恩孜先生说,“可是我不到一小时以前付了印刷费,现金用光了。一不小心就拿不出钱了;支票还没有到期,印刷所老板却求我帮忙,立即预支给他。事出意外。”
  两人都眼巴巴望着怀特先生,但是那位先生却笑了,耸了耸肩。他至少问心无愧。他当初到《跨越大陆》原想学习杂志文学,可到头来他主要学的却是财务周转。《跨越大陆》欠了他四个月的薪,他明白先得满足了印刷所老板才轮得到他这个副编辑。
  “叫你撞见我们这种情况,真是有点荒乎其唐,伊甸先生,”福特先生笑眯眯地说开了。“我向你保证,完全是意外,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们怎么办。明天早上我们第一件事就是给你寄支票去。你有伊甸先生的地址的,是么,思孜先生?”
  不错,恩孜先生有地址,明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寄支票。马丁对于银行和支票的事不大明白,可他也看不出他们有什么理由今天不给他支票,而要等到明天。
  “那就是说,得到了伊甸先生的谅解,明天给你寄去支票?”
  “我今天就需要钱,”马丁顽强地说。
  “情况太不巧了,你哪天来都——”福特先生彬彬有礼地说,却叫恩孜先生打断了。恩孜先生的急躁脾气证实了他那急躁的眼神。
  “福特先生已经解释过了,”他粗暴地说,“我也讲得很明白。支票明天就——”
  “我也已经解释过了,”马丁插嘴说,“我解释过我今天就得要钱。”
  那位业务经理的蛮横使马丁的脉搏加快了跳动,同时他也警惕地注视着,因为他已经猜到《跨越大陆》的现金就躺在那家伙的裤子口袋里。
  “非常不巧——”福特先生开始了。
  这时恩孜先生却做了个不耐烦的动作,转过身去,好像打算开溜。马丁立即跳了过去,一手揪住了他的喉咙,揪得恩孜先生那依然一尘不染的白胡须向大花板翘起,呈四十五度角。怀特和福特两位先生看见他们的业务经理叫他像摇阿斯特拉罕地毯一样摇撼着,简直吓坏了。
  “掏出来,你这压制年轻天才的老混蛋!”马丁追逼着,“掏呀,否则我就给你摇晃出来。哪怕全是五分的镍币也行。”然后又对那吓坏了的两位看客叫道,“让开!谁要来干涉,可别怪我不客气。”

  恩孜先生呛得透不过气来,直到喉咙上的手放松了一些,才算说出了话,表示同意掏钱。他掏了又掏,从他的裤子口袋里一共掏出了四块一毛五分钱。
  “翻口袋!”马丁命令。
  又掉下来一毛钱。为了稳妥起见,马丁再数了一下他此番袭击的收入。
  “你是下一个!”他对福特先生下达命令,“我还得收七毛五分。”
  福特先生不敢怠慢,急忙掏腰包皮。掏出了六毛钱。
  “就这么点?”马丁气势汹汹地追问,拿过了钱。“你背心口袋里有没有?”
  为了表明心迹,福特先生把两个口袋都翻了过来。一张硬纸片从口袋里掉到地板上。他捡了起来,正要放回口袋,马丁叫道:
  “是什么?——轮渡票?这儿,给我,也值一毛钱呢。也算是你还的。我现在得到了四块九毛五,还差五分。”
  他狠狠地望着怀特先生,望着那弱不禁风的先生递给他一个五分的镍币。
  “谢谢,”马丁对他们三个人说,“再见。”
  “强盗!”恩孜先生对着他的背影说。
  “小偷!”马丁反驳说.砰地一声关上门,走了出去。
  马丁飘飘然了,他想起《大黄蜂》还欠他十五块钱《仙女与珍珠》的稿费,决定如法炮制。但是《大黄蜂》却是一帮脸上刮得光光的健壮青年办的,都是些公然的海盗.谁都抢,什么都抢,连彼此都抢。打破了一些家具之后.编辑在业务经理和广告代理人和门房的有力协助下终于把马丁搡出了办公室,那最初的一搡竟把他送下了第一道阶梯。
  “欢迎再来,马丁先生,欢迎你任何时候光临。”他们居高临下从梯口平台对他叫道。
  马丁爬了起来,却咧开嘴笑着。
  “嗨哟!”他对他们嘟哝道,“《跨越大陆》那帮人全是些母羊,你们倒是些拳击能手。”
  回答他这话的是更多的笑声。
  “我得说,伊甸先生,”《大黄蜂》的编辑俯身叫道,“作为诗人你倒还真有两手。请问,你那手右推挡是从哪儿学来的?”
  “就从你学到你那后锁颈①的地方学来的,”马丁回答,“总之能打得你鼻青眼黑。”——
  ①后锁颈:摔跤术语,从对方背后伸臂至对方手臂下,再反回扼住后颈窝。
  “你脖子没有僵硬吧,我担心,”编辑关心地问,“咱们一块出去喝一杯庆祝庆祝怎么样?——当然不是庆祝脖子僵硬,是庆祝这一套开打戏。”
  “我若是喝不过你们,就由我请客,”马丁接受了。
  于是打劫的和被打劫的杯酒言和,双方亲切地同意了强者必胜的道理,《仙女与珍珠》那十五块钱稿费理所当然地归了《大黄蜂》编辑部。
或许您还会喜欢: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妖窟魔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当山冈圭介来到琴川河的上游地区,已是时近中午。山冈行走在岩石地带时,极为小心谨慎。如果从同上次一样的道路上通过,则很容易留下足印。山冈圭介连那足印也极力避免留下。他每一步都尽量地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方,以及草地,把步子尽可能踩在土质坚硬的路面上以及岩石上,以免留下走过的痕迹。他的整个行动都小心翼翼。他深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山冈进入到岩石地带的中心部位。 [点击阅读]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情人 杜拉斯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的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情人》系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2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藏书房女尸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有些陈腐的词语只属于某些类型的小说。比如情节剧里的“秃头坏男爵”,侦探故事里的“藏书室里的尸体”。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为人们熟知的主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我为自己订立了条件:书里描写的藏书室必须属于非常正统、传统的那一类,而尸体则必须让人觉得悱恻不定、触目惊心。遵循这些原则,几年来出现在笔记本上的只有短短几行文字。 [点击阅读]
解忧杂货店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