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绿里奇迹 - 第一部 两个死去的女孩 第四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正是在这里,波波·马钱特的几条狗之间出现了它们那天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分歧。当时一共有六条狗,两条是警犬,两条是蓝斑猎犬,还有一对像小猎犬似的杂交狗(州边境上的南方人管它们叫浣熊猎犬)。这两条浣熊猎犬要朝西北方向,沿着特拉平格河的上游走,余下的却要朝相反的西南方向去。它们陷入了一片混乱,尽管报纸没有报道这个部分,我也能想见波波对这些狗一顿痛骂,一边用手(这肯定也是他身上最有教养的部分)让它们再次秩序井然。我认识一些养猎犬的人,据我的经验,作为一类人,他们有着显著的典型特性。
  波波猛地拽住拴在狗脖子上的皮带,把它们拉拢起来,接着把柯拉·狄特里克被撕破的睡衣放在它们鼻子下面,这是为了提醒它们这一天要干的活。在这种日子里,气温到中午就会升到华氏95度左右,一群群的小蚊虫早已在大伙脑袋周围纷飞。浣熊猎犬又用力闻了闻,决定投同意票,于是所有的狗都高声吠着,沿着下游出发了。
  十分钟过后,这群人停住了,意识到他们听到的不止是狗吠,还有不同于犬吠的嚎叫声,这种声音狗即使在临死前都是发不出来的。这声音,这些人从来没有听过有任何东西发出过,但是他们每个人马上就明白,这是一个男人的声音。他们就是这么说的,我也相信他们。我觉得我也能分辨出来。我觉得,我听到过有人这么尖叫,那是在他们走向电椅的时候。这么叫的人不多,大多数人都一声不吭,要么安静地走着,要么讲笑话,好像这是一次班级野餐,不过有少数人会这么叫的。一般来说,都是那些真相信有地狱的人,并且知道地狱正在绿里的尽头等待他们。
  波波再次猛地拉了拉拴狗颈的皮带,这些狗都很值钱,他不想让它们丧身在那个心理变态的、正在那里嚎叫着、喋喋不休、叽里哌啦的人手里。
  其他人重新把子弹装上膛,把枪栓咔嗒合拢。那嚎叫声让大伙打起寒颤,使他们腋下出汗,汗水从背后像冰水似地淌了下来。当人们如此打寒颤时,他们就需要有人指引着前进,于是副治安官麦吉担起了这个责任。他走到前头,轻快地走到(不过,我敢打赌,他当时可没觉得很轻快)从树林右边探出在外的桤木丛旁,其他人紧张地跟在五步之后。他停了一次脚步,那是在向人群中块头最大的山姆·霍利斯打手势,让他看紧克劳斯·狄特里克。
  在桤木丛的另一侧,是更开阔的地面,它从右边伸向树林。左侧是一个长长的、平缓的河岸边的山坡。大家都停在原地,惊得呆若木鸡。我想,为了避免看到眼前的景象,他们多少钱财都愿意付出,而一旦看见过,谁也无法忘怀。这是一场噩梦,它就发生在热辣辣的,几乎冒烟的烈日下,在这些衣饰整齐的健康生命旁边,在这些吃着教堂圣餐、行走在乡间小路,干着毫不汗颜的工作,在床上亲热接吻的人面前。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骷髅,真的,每个人都有。那一天,那群人就见到它了。这些人,他们见到了有时候在笑容后面龇牙咧嘴的那个东西。
  一个男人坐在河岸上,穿着褪色的、带着血污的套头衫,这是他们见过的块头最大的男人,他就是约翰·柯菲。他那巨大的、脚趾张开的脚裸露着,头上戴着一块褪色的红头巾,这是农村妇女扎着方巾去教堂的打扮。蚊群像乌云似地绕着他。蜷缩在他每一条胳膊里的,就是赤身裸体的女孩尸体。她们往日卷曲亮泽得像马利筋草的绒毛一般的金发,此时纠结在脑袋上,满是血痕。那个男人抱着她们,坐在那里,对着天空大声叫骂着,就像一头疯牛,他棕黑色的脸颊上淌着泪水。他猛力抽泣着,胸脯起伏,把套头衫的系带绷得紧紧的,猛然抽上来的一大口气,随之在嚎叫中泄了出去。因此,你经常在报纸上读到的“该杀人犯显得毫无悔恨之意”,对这个人并不合适。约翰·柯菲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撕心裂肺……可他还活着,女孩们就不能了。那两个女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被人撕心裂肺了。
  似乎谁都不清楚自己在那里站了多久,大家看着那个嚎叫的男人,而他的视线则越过了广阔宁静的大河,遥望着对岸的火车,火车沿着铁轨轰隆隆地向横跨河两岸的高架桥跑去。他们仿佛看了有一个钟头,甚至像是看了一生,但火车没有再往前开,它好像就停在一处轰鸣,如同小孩子在发脾气,太阳也不再藏身于云朵,这景象从此定格在他们的眼里。它就在眼前,真真切切,就像狗咬的伤口那样。那个黑人来回摇摆着,柯拉和凯丝就像巨人臂弯里的布娃娃一般也随之摇摆。那人裸露而庞大的手臂肌肉上血迹斑斑,胳膊一会儿弯曲,一会儿放松,再弯曲、放松、弯曲、放松。

  是克劳斯·狄特里克打破了僵局,他厉声高叫着,猛扑向那个强姦并杀害了女儿的魔鬼。山姆·霍利斯意识到自己的任务,竭力想制止他,可就是做不到。那人比克劳斯高六英寸,起码要重七十磅,但克劳斯好像差点就把那人抱着他女儿的胳膊甩开了。克劳斯跃过中间相隔的空地,飞腿向柯菲的脑袋扫去。克劳斯靴子上溅到的牛奶已结成硬块,在炎热的气温下早已发馊,他一脚踢中柯菲的左太阳穴,但柯菲似乎根本没有感觉,只是坐在那里,哀号着,摇摆着,遥望着河对岸。在我想象中,他差不多成了在松树林里五旬节布道上的一个画面:基督教的虔诚信徒面朝歌珊地①而坐……要不是那两具尸体在,就真是了。
  四个男人一起吼着,才把歇斯底里的克劳斯从约翰·柯菲身边拉开,我不知道他最终狠狠地揍了柯菲几次。不管怎么样,柯菲好像没什么感觉。他只是继续望着对岸,哀恸不已。当狄特里克被最终拖开时,他放弃了所有挣扎,仿佛黑巨人的身体里流着某种奇怪的电流(你们得谅解,我一直倾向于用和电有关的隐喻),当狄特里克和那电源的接触最终断开后,他就像猛地从电流上弹回来一般,浑身软绵绵的。他两腿叉得很开,跪在河岸边,双手捧着脸,哭泣着。哈维走过来陪着他,他们相互拥抱,脑门对着脑门。
  两个男人看着其他人围起一个圈子,站成一个环形步枪阵,围定那个摇晃着身体、哀号不已的黑男人。那黑人似乎依然沉浸在自我之中,毫不在乎其他任何人的存在。麦吉走上前去,两只脚紧张地一前一后移动着,然后坐了下来。
  “先生,”他平静地说道,柯菲顿时不出声了。麦吉注视着那双因为哭泣而布满血丝的眼睛,它们还在流泪,仿佛有人在里面放了个水龙头。那双眼睛哭泣着,不知怎么的,似乎有些无动于衷……眼神遥远而宁静。我认为那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奇怪的眼神,而麦吉也颇有同感。“就像动物的眼睛,而那双眼以前从没见过人是什么样子的,”在审判之前,他就是这么告诉一位名叫哈默史密斯的记者的。
  “先生,你听到我说的话了吗?”麦吉问。
  柯菲慢慢地点了点头,他依然弯着胳膊,搂着那两个沉默的娃娃,她们的下巴抵在胸口,脸庞不大看得清楚。上帝见了都会同情感伤的。
  “你叫什么名字?”麦吉问。
  “约翰·柯菲,”他的声音浑厚,带着哽咽,“柯菲听起来像饮料,只是拼法不一样。”
  麦吉点点头,然后用拇指点着柯菲套头衫胸口的口袋,那里鼓鼓的。
  麦吉觉得它有可能是一把枪,像柯菲这样块头的男人,如果想逃走的话,倒不需要用枪来制造点大麻烦。“那里是什么东西,约翰·柯菲?会不会是个加热器②?是手枪?”
  “不是的,”柯菲用浑厚的声音回答道,而那对奇怪的眼睛则涌出了泪水,表面是极度的痛苦,眼神底下却有种怪异的宁静,仿佛真实的约翰·柯菲正在别处,看着别的景象,而在那里,被谋杀的女孩不会让人们如此兴师动众,也不会让副治安官麦吉亲自出动。“那只是我的一点午餐。”
  “噢,那么,只是一点午餐,是吧?”麦吉问道,柯菲点点头,边用流泪的眼睛回答“是的”,一边淌着清亮的鼻涕。“像你这样的人会在哪里吃午餐呢,约翰·柯菲?”麦吉强迫自己保持平静,尽管他那时能闻到女孩子的味道,还能看到苍蝇在那些还没干的部位上起起落落。据他后来说,最可怕的是她们的头发……关于这些,报纸上没有报道,因为太毛骨悚然了。我是从写报道的记者哈默史密斯先生那里听来的。我后来去找了他,因为后来约翰·柯菲成了我的梦魇。麦吉告诉这位哈默史密斯先生,她们的金发已经不再是金色的了,而变成了红褐色。血从她们的脸颊淌下来,掉在头发上,就像是在进行拙劣的染发。即使你不是医生,也能看出,她们脆弱的脑袋已经被那巨大的胳膊撞在一起,破碎了。也许她们曾经哭过,也许他曾经想让她们停下来不哭的,如果这两个女孩幸运的话,这事发生在她们被强姦之前。
  看到这一切,人们很难再进行思考,即使他是像副治安官麦吉这样决心要负责这件事的人。糟糕的思考会导致错误,甚至会引发更多的流血事件。麦吉深深吸了口气,想静下心来,不管怎么说,他努力着。
  “唉,我记不清楚了,我可没狗的好记性,”柯菲哽咽着说,“不过是一点点午饭,真是这样的,三明治,我想还有点甜泡菜。”

  “我就想亲眼看看,没啥关系吧,”麦吉说,“你别动,约翰·柯菲,别这样,伙计,有好多枪对着你,你要是动一下手指,就让你腰部以上的身子全都消失。”
  柯菲望着对岸,没有动,麦吉慢慢地把手伸进他胸部的口袋里,拽出了一个用报纸包皮着的东西,上面还系着一圈细绳。虽然麦吉很肯定这就是柯菲说的东西,是一点午饭,他还是拉断绳子,打开纸包皮。是一个火腿西红柿三明治,一块折迭的果酱,还有点泡菜,单独包皮裹在一页报纸的谐趣版里,上面的谜语什么的,约翰·柯菲自己可绝对想不出答案。没有香肠,准是鲍泽吃掉了约翰·柯菲午饭里的香肠。
  麦吉一反手把午饭交给另外一个人,眼睛始终没有离开柯菲。他这样坐着,离柯菲很近,没法让自己的注意力有瞬息的偏离。那顿午餐又重新被包皮了回去,系得好好的,最后落到波波·马钱特的手里,他把它放进背包皮里,那里是他放狗粮的地方(还有一些鱼饵,这我不会怀疑的)。这个细节在审判时没人说起(世上的公正是不断变化的,但不会像火腿西红柿一样被转移得如此迅速),不过它的照片被人出示过。
  “发生了什么事情,约翰·柯菲?”麦吉用低沉急切的声音问道,“告诉我。”
  于是柯菲对麦吉和其他人讲了与对我说过的几乎一模一样的话,这也是在审判柯菲的法庭上,原告说给陪审团听的最后一番话。“我制止不了,”约翰·柯菲说道,他胳膊搂着那两个被杀害、强暴了的裸体女孩。泪水再次从柯菲的脸颊倾泻而下,“我想克制的,可来不及了。”
  “伙计,你犯了谋杀罪,被逮捕了,”麦吉说,接着,他就朝着约翰·柯菲的脸啐了口唾沫。
  陪审团离开了45分钟,时间正好够他们吃点简便的午餐。我怀疑他们是否还会有胃口。
  我想,你们应该知道,在十月的那个炎热的下午,在马上要关闭的监狱图书馆里,在那两只画着果树女神的橙色柳条箱里,在那堆旧报纸里,我不会一下子把所有的信息都找全的。不过我读到这些,足以让我当夜难以入眠了。我妻子凌晨两点起床,发现我坐在厨房里,喝着白脱牛奶,抽着自己卷的烟卷,问我出了什么事。我撒了个谎,自我们结婚以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极少撒谎。我对她说,我和珀西·韦特莫尔又发生了口角。当然,我是和韦特莫尔吵过,但那不是我坐那么晚的原因。平常我一离开办公室就把和珀西的不愉快全忘了。
  “噢,忘了那只烂苹果,到床上去睡吧,”她说,“我有能让你入睡的东西,你全都拿去好了。”
  “真不错,不过我们最好别用,”我说,“供水系统出了点问题,我可不想给你添麻烦。”
  她扬起一边的眉毛,“哦,供水系统,”她说,“我看是你上次在巴吞鲁日时交上了街角的坏女人吧。”我从没去过巴吞鲁日,也从没勾搭过街头女郎,这我们俩都知道的。
  “只是普通的尿路感染,”我说,“我妈曾说,男孩子撒尿时被北风吹到,就会得这种病。”
  “你妈把盐弄撒了,还一整天都呆着不出门呢,”妻子说道,“塞德勒医生——”
  “别说了,长官,”我说着举起手,“他会让我服用磺胺类药剂,到周末,我会在办公室吐上一地的。让它自然发展吧,不过,这期间,我想我们最好别上游戏场玩了。”
  她吻了吻我左眉毛上的额头,这总是让我感到微微戳疼……詹妮丝也很清楚。“可怜的宝贝,好像还不止可恶的珀西·韦特莫尔那点事,快上床睡吧。”
  我照办了,不过在上床前,我走到后面的走廊,去方便一下(在方便之前,我用浸湿的手指测了测风向,这是我们还小的时候父母教的,那时很少会忽视父母的话,不管这话有多愚蠢)。在户外撒尿是乡村生活的一大乐趣,这是诗人们从来想不到的,不过那天晚上可没多少乐趣,尿液流出来时像烧着的煤油一样滚烫。不过我觉得那天下午更糟些,而且两三天前的情况还要坏。我心怀希望,觉得也许已经开始好转了。没有哪个希望比它更无凭无据了。没有人告诉过我,有时候病菌钻到那里面,那里又温暖又潮湿,病菌会安歇一两天,接着会更加来势汹汹。要是能明白这一点,我可能会很惊讶的。15或20年后,我更惊讶地得知,原来可以吃药片,迅速消除感染……这些药片可能会让你觉得胃里有点恶心,或是发生腹泻,但它们几乎不可能像塞德勒医生的磺胺那样让你呕吐。在1932年,你束手无措,只能等待,并努力忘掉那种有人把煤油泼到你体内,并往上头扔火柴的感觉。

  我把烟抽到头,走进卧室,终于睡着了。我梦见了那两个女孩,她们羞涩地笑着,满头金发。
  第二天早上,我在书桌上看到一张粉红色的便笺纸,让我尽快去监狱长办公室一趟。我知道是怎么回事,这里有虽不成文却很重要的游戏规则,而我昨天有那么一会儿没有照规则办事。于是,我尽量拖着不去。我想,这事就像我不愿意为泌尿毛病去看医生。我总觉得这种“非得把事情了了”的做法有些过分。
  不管怎么样,我没有赶紧去监狱长穆尔斯的办公室,而是脱下了羊毛制服,把衣服挂在椅背上,打开角落里的电风扇(又是一样发热的东西)。
  接着,我坐下来,看布鲁特斯留下的夜班记录。没什么值得警惕的事情,德拉克罗瓦睡下后哭了一会儿(他常常这样,更多是为自己哭,而不是为被他活活烧死的人,这我很肯定),接着他从雪茄盒里拿出了叮当先生,就是那只老鼠,他就睡在盒子里的。这让德尔安静了下来,余下的夜晚他睡得像个婴儿。叮当先生很可能呆在德拉克罗瓦的肚子上,尾巴卷起来盖着爪子,眼睛一眨不眨的。好像上帝认为德拉克罗瓦需要一个守护天使,却又凭他的智慧认定,只有老鼠才能守护这位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耗子似的杀人犯朋友。当然,布鲁托尔的记录中并没全部都写。不过,我自己值过很多夜班,足以从字里行间里看出额外的内容。这里还有关于柯菲的简短记录:“他躺在那里没睡着,大多时候很安静,间或有哭泣。我试着找些话题,但听柯菲咕哝着回答了一些之后,我就放弃了。保罗和哈里可能运气会好一些。”
  “找些话题”其实是我们工作的核心。我当时还不清楚,但当我在德高望重这个又老又怪的岁数(我觉得对必须要承受衰老的人来说,所有很大的岁数都显得有点古怪)开始回顾往事时,我才明白确实是这样的,也明白了我当时为什么会不清楚,因为这事太重大了,就像呼吸对于生命一样关键。
  临时工能否“找些话题”倒不重要,但是我、哈里、布鲁托尔,还有狄恩会不会找却很关键……而这也是珀西·韦特莫尔之所以成为灾难的原因之一。犯人恨他,看守恨他……大概所有人都恨他,除了和他有政治关系的人,除了他本人,也许(也只是也许罢了)还有他母亲。他就像撒到结婚蛋糕里的一剂砒霜,我想,我当时就知道,他从一开始就惹祸,他本人就是即将临头的事故。对我们其他人来说,我们会自嘲,说自己的职责不是看守犯人,而是当心理医生。我们有些人到今天还会这么自嘲,不过我们当时就明白如何“找些话题”……若没有这些谈话,要上电伙计的人迟早会疯了的。
  我在布鲁托尔的记录下面写了几句,让他和约翰·柯菲谈话,至少要试着这么做,接着,我跳过去看柯蒂斯·安德森(监狱长的首席助理)留下的话。上面说,他(即安德森)正在等待着很快会到来的关于爱德华·德拉克罗瓦的DOE指示(这里安德森拼错了,那人的名字实际上是埃杜亚德·德拉克罗瓦)。DOE指的是处决日③。照柯蒂斯的留言,据确实可靠的消息,他听说这个小个子法国佬要在万圣节前不久上刑场,他觉得很可能是10月27日,而柯蒂斯·安德森的猜测也是很有根据的。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可能要迎来一个新房客,他叫威廉·沃顿。“他就是那种你会称作‘问题儿童’的人,”这段话柯蒂斯是用他那向右倾斜的字体写的,不知怎么的,他的笔迹总是有些拘谨,“他很狂野,也为此感到骄傲,大概是去年,他在整个州里流窜,终于癫狂至极,在一次拦路抢劫中,杀了三个人,其中一个还是孕妇,又在道口杀了第四个人,是州巡警。他只放过了一个修女和一个盲人。”读到这里,我笑了笑。“沃顿今年19岁,右前臂上有‘野小子比利’的刺青。我相信,你肯定会扇他一两记耳光的,不过得小心点,这个人压根不在乎。”他加了双划线,然后这样结尾:“他也可能是常在附近出没的人。他正在上诉,事实上他还未成年。”
  一个疯狂的孩子,正在上诉,就要来这里了。哦,听上去还真不错。
  注释:
  ①《圣经》中的歌珊地,即出埃及前以色列人住的埃及北部肥沃的牧羊地。
  ②手枪的俚语。
  ③英文中处决日是date of execution,这里的DOE是英文首字母缩写。
或许您还会喜欢: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别相信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20年来,克丽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皮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爱的人。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关于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由本告知。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 [点击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廊桥遗梦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廊桥遗梦》向我们描述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再现了一段真挚的情感纠葛,是一部社会化和本地化思维很强的力作,《廊桥遗梦》之所以让人震惊,大概是它提出了爱情的本质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性爱的态度。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2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悲惨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的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zheng府那里领得的一万五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 [点击阅读]
丰饶之海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同学们在学校里议论日俄战争的时候,松枝清显询问他的最要好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事情。繁邦也是往事依稀,只是模模糊糊还记得被人带到门外看过庆祝胜利的提灯游行。战争结束那一年,他们都已经十一岁,清显觉得理应有更加鲜明的记忆。同学们津津乐道当年的情景,大抵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再添加一些自己隐约含糊的记忆罢了。松枝家族中,清显的两个叔叔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祖母因此至今还享受遗属抚恤金。 [点击阅读]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地狱镇魂歌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没有人知道创世之神是谁,但他(她)创造了整个世界,创造了神族和魔族,还有同时拥有两个种族力量但是却都没有两个种族强大的人族,也同时创造出了无数互相具有不同形态的异类族群,在把这些族群放置在他的力量所创造的领地中之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创世之神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下落。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