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绿里奇迹 - 第一部 两个死去的女孩 第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狄恩捏了捏鼻子两侧,鼻梁架眼镜的地方两块猩红,然后点点头,“没错,”他说,“这倒是实话,真的。”
  我问道,“你们有人知道他在……特夫顿现身前是打哪儿来的?是特夫顿,没错吧?”
  “没错,”狄恩说,“特夫顿,特拉平格县往南,他在那里犯事和出现前,好像没人知道他。他就是到处流浪吧,我想。真感兴趣的话,你可以从监狱图书馆的报纸里找到点信息。下星期前他们大概还不会搬掉那些报纸。”他咧着嘴笑,“不过,你就得听楼上那小家伙抱怨唠叨了。”
  “不管怎么样,我不妨去那里瞧瞧,”我说着。当天下午我真去了。
  监狱图书馆在大楼后面,那里马上要变成监狱汽车商店了,至少计划是这样的。我想,有人总想往口袋里多赚点口粮,不过大萧条来了,我就没说出这个想法来。同样,对珀西的事,我也本该闭嘴不说的,但有时候人总是没法把嘴巴关紧了。大多数时候,男人的嘴巴总是要比他的鸟惹的麻烦大。反正,汽车商店没弄成,第二年春天,监狱搬到了沿公路往南六十英里的布莱顿。我猜,那里有更多的私下交易,更大桶的口粮吧。我也并非一点没沾光。
  行政部门已经搬到院子东面的新大楼里去了,医务室正在搬(是谁出的这么个土点子,要先把医务室搬到二楼,这真是另一大不解之谜)。半个图书馆里还塞着书(倒不是说它曾有很多藏书),另一半空荡荡的。老楼像一个火热的隔板箱,隔成A和B两个区。浴室紧贴在后面,整幢大楼总有一股尿骚味,这可能是搬家唯一正当的理由。图书馆是L形的,不比我的办公室大多少。我想找个电扇,可是都不见了。屋子里准有一百度,坐下来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腹股沟处在热辣辣地抽动,有点像烂牙齿的感觉。我知道,这么比喻的确很不妥当,但这是我唯一能做的比喻了。过来前我刚撒了尿,撒尿时和刚撒完尿后的一段时间里,就更难受些。
  那里毕竟还有另一个家伙在,他是个瘦得皮包皮骨头,值得信赖的老头,叫吉本斯,正在角落里打瞌睡,膝盖上放着一本关于西部蛮荒时期的小说,帽子拉下来遮住了眼睛。他倒没受热浪的干扰,也没被楼上医务室里(那里至少得高上10度,我希望珀西·韦特莫尔会很受用)的咕哝声、撞击声,以及间或的骂人声吵醒。我也没叫醒他,只是绕着走到了L形屋子较短的一侧,报纸就放在那里。虽然狄恩说报纸还在,我想它们也许和电扇一起都已经没了。不过,它们还在,而且关于狄特里克双胞胎的事件也很容易查找。那是头版新闻,案子是六月犯的,审判是在八月末到九月。
  我马上忘记了炎热,忘记了楼上的撞击声,还有老吉本斯气喘吁吁的鼾声。想到那两个九岁的女孩子,想到她们满头蓬松的金发,还有迷人的鲍勃西双胞胎①式的微笑,一旦和柯菲那笨重的黑糊糊的身体联系到一起,我就感到很不舒服,却难以摆脱这种联想。一想到他的体型,就很容易想象着他真的吃掉她们的样子,简直和童话书里的巨人一样。他的所作所为真是太残忍了,他没有在河边马上被处以私刑还真是幸运。就是说,如果你觉得等着走过绿里坐进电伙计的怀里是幸运的话。
  这一切事情发生前70年,南方的“棉花国王”②被罢黜,之后悄无声息。但是,三十年代以来,又出现了一点死灰复燃的现象。棉花种植园已经不存在了,可是我们州的南部地区又有了四五十家兴旺的棉花农场。
  克劳斯·狄特里克就是其中一家的农场主。按20世纪50年代的标准,他的地位不过比赤贫高出一级,可在30年代,他却被认为是小康之家,因为在大多数月底,他确实用现金付清店铺的账单;恰逢银行老板从街上经过时,他也敢抬眼正视。他的农场宅屋干净宽敞,除了棉花,他还有两样东西:一群小鸡和一些母牛。他和妻子养了三个孩子,霍华德十二岁上下,还有一对双胞胎女儿柯拉和凯丝。

  那年6月一个暖和的夜晚,那对女儿想要在屋边一段围着屏风的侧廊上睡觉,大人应允了,两个女孩开心极了。刚过9点,最后一道光线刚离开天际,母亲向她们道了晚安,吻了吻她们。这是她最后一次见到这两个孩子,除去她们躺在棺材里的那一次。那时,殡仪馆的人已经把她们身上最糟的破损修复过了。
  那些日子里,农村家庭上床都挺早的,“饭桌底下变黑后不久,”我妈妈有时就是这样说的,而且还睡得很熟。当然,克劳斯、马乔里,还有哈维③·狄特里克在双胞胎遇害的那个晚上也睡得很熟。的确,克劳斯本来差不多该让鲍泽给叫醒的,就是家里的那只又大又老的杂交牧羊犬,如果它真叫了的话,不过鲍泽没叫,而且再也不会叫了。
  第一缕曙光亮起,克劳斯起床去挤牛奶。走廊在房子的一侧,离牲畜棚有一点路,克劳斯从没想过去看看女儿。鲍泽没有跟着他,这也没引起他的警觉。母牛和小鸡们在那只狗眼里差不多,它都非常藐视,干完杂务后,它还经常躲在牲畜棚后面自己的窝里,除非有人喊它……而且还得大声地喊。
  丈夫在储藏室穿上靴子,顿着脚向牲畜棚走去,大约15分钟后,马乔里下楼了。她开始煮咖啡,接着把熏肉放到油锅里。咖啡和肉的混合气味把哈维从顶楼的房间里勾了下来,不过睡在走廊上的女儿们没过来。
  母亲边让哈维出去叫她们过来,边把鸡蛋打在熏肉的油脂上。早饭一吃完,克劳斯就会让女儿们出去拿新鲜的鸡蛋。除非那天早上狄特里克家不吃早饭。哈维从走廊上回来,面色刷白,原本睡眼惺松的眼睛,此刻瞪得大大的。
  “她们不见了,”他说。
  马乔里来到走廊上,最初她很恼火,倒不太警觉。她后来说,她觉得,如果她真推测一下的话,女儿们准是决定趁曙光去散步摘花了,女孩们都差不多的愚蠢。可刚看了一眼,她就明白哈维为什么脸色惨白了。
  她尖声叫唤着克劳斯,是尖叫,克劳斯从崎岖不平的路上拼命跑着赶过来,靴子被装得半满的牛奶桶溅得发白。他在走廊里发现的东西会让最胆大的父母都双腿打颤。女孩们本该用来在夜里避寒裹体的毯子被扔在一个角落里,屏风门上部的铰链被拉开了,门向外朝庭院方向悬着,晃晃荡荡的。走廊的木板和被毁坏的屏风门外的阶梯上,满是血迹。
  马乔里求丈夫别独自一人去寻找女儿,如果非得去,也别带上儿子,可是她说什么都没用了。克劳斯从储藏室里拿出短猎枪(这枪本来搁在很高的地方,以免孩子们拿到),又把本来留着要在哈维7月生日给他的点22口径手枪交给儿子,两人立刻出发,丝毫不理会在尖叫哭喊着的女人。那女人担心的是,如果他们遇上一伙游荡的流浪汉,或是一群从拉杜克那边的农场上逃出来的凶恶黑鬼,该如何是好。对此,你也知道,我认为男人们是对的。地上的血不再流淌,但还有些黏,还是殷红的,并没有黑成血干透时的样子。诱拐发生在不久前,克劳斯肯定认为女儿们还有生机,而他就是要抓住这个机会。
  他们俩谁都不会跟踪,他们是农夫,不是猎手,他们在狩猎季节进入树林跟踪浣熊和鹿,是因为要得到那个预期目标,而不是出于爱好。房子四周的庭院杂乱不堪,满是尘土,遍布着横七竖八的脚印。他们绕着牲畜棚,立刻就明白为什么鲍泽这只不好咬人却好叫的狗没有报警了。狗窝是用造牲畜棚余下的木板做的(上面还有一块标示牌,清清楚楚地写着“鲍泽”,挂在正门弯曲的洞口上,我在其中一张报纸上看到了有关它的照片),鲍泽半个身子露在窝外,半个身子在里面,脖子上的脑袋被人最大限度地拧折了过来。只有力量巨大无比的男人才能对如此庞大的动物做出这样的举动,这是事后公诉人对约翰·柯菲的陪审团说的……然后,他久久地、意味深长地看着体形笨重的被告,那人正坐在辩护席后面,双眼低垂,穿着一条州里给买的全新的带兜工装裤,连人带裤子都是一副该诅咒的样子。在狗的身旁,克劳斯和哈维发现了一小块环状香肠。他们的推论(很合理,对此我毫无疑问)是,柯菲先用吃的来笼络这条狗,当鲍泽开始吃最后一点东西时,他就伸出双手,凭巨大的腕力一拧,折断了狗的脖子。

  牲畜棚远处是狄特里克家的北牧场,那天没有奶牛在那里吃草。沿牧场的对角线向西北方向延伸的,是一条被人踩出来的路,它清晰可见,被清晨的露水浸湿了。
  即使在几乎要癫狂的状态下,克劳斯·狄特里克最初还是犹豫着,是否要追寻下去。这倒不是怕那个或那伙带走女儿的人,而是担心会走上诱拐者的反路……生怕在这节骨眼上恰恰走错了方向。
  哈维从庭院外的灌木丛里拉出一条黄色棉布,了断了他们进退两难的困惑。后来,克劳斯坐在证人席上的时候也看到了这块布,当他一认出是从女儿凯丝短睡裤上扯下的一片时,就哭了起来。20码开外,在杜松灌木突出的针叶上,他们看到挂着一块褪色的绿布,很像柯拉一直穿的睡衣面料,她就是穿着这样的衣服和父母亲吻道晚安的。
  狄特里克父子把枪端在胸前,撒腿跑着出发了,就像士兵在枪林弹雨中穿越战场的样子。如果我对那天发生的事情感到任何惊讶的话,那就是那个男孩,他拼命跟在父亲身后,虽然常陷于完全落后的危险,却从来没有跌倒,也没有把子弹误射进克劳斯·狄特里克的后背。
  他们农场宅屋的电话号码登记在总机房。在邻居们看来,这说明狄特里克的家境在艰难时期还是昌盛的,至少是处于小康。马乔里给尽可能多的同样是登记了号码的邻居打电话,告诉他们这个晴天霹雳般的大祸。她知道每个电话都会激起层层涟漪,就像鹅卵石掷入平静水塘一般。
  于是,她最后一次拿起话筒,说了这番话(这些话在当时,至少在南部农村,就像早期电话系统的商标语):“你好,总机,听得到吗?”
  是总机,但是有那么一会儿,没作出回答;那个可敬的女人极度兴奋,终于,她回答,“是的,夫人,狄特里克太太,是我。亲爱的仁慈的耶稣啊,我要祈祷,愿你的小女孩们平平安安的——”
  “是呀,谢谢您,”马乔里说,“可是请您告诉上帝再多等一会儿,先让您帮我接通在特夫顿的治安官办公室的电话,好吗?”
  特拉平格县的治安官是个长着酒糟鼻子的老男人,一个洗衣盆似的肚子,满头白发,均匀得就像烟斗通条上的绒毛。我很了解他,他来过冷山好几趟,是来送被他称作“孩子们”的人去遥远的地方的。见证死刑的人坐在折迭椅上,那椅子和你在葬礼、教堂餐会,或是农庄的宾果游戏场坐过的椅子可能是一样的。事实上,那时候我们的椅子就是从“神秘平局”44号农庄俱乐部借来的。每当霍默·克里布斯治安官坐上其中的一把椅子,我就等着听椅子被坐塌时发出的干裂声。我很担心哪天这事真会发生,同时也期待它真能发生,但这一天不会到来了。不久,狄特里克家的女孩被诱拐后不出一个夏天的时间,他就因心脏病突发死在了办公室,显然,他当时正在和一个17岁名叫达芙妮·舍特莱夫的黑人姑娘乱搞。大家对此议论纷纷,说他在竞选时期总是带着老婆和6个儿子四处炫耀,一副张扬的样子。那时候,如果你想要竞选什么职位,通常有这么一句很时兴的话:“要么是浸信会教徒,要么就滚蛋。”不过,人们都爱伪君子,这你也知道。人们从自己身边找出一个,看到那人没穿裤子,鸡巴翘起,而且那人不是自己,这时,大家都会觉得很爽。
  他除了是个伪君子,还很无能,是那种抚摸着女士的小猫让人拍照的家伙,而别人,比如说副治安官罗伯·麦吉,就得真的冒着摔断锁骨的危险爬到树上,把那只小猫给请下来。

  麦吉听着马乔里·狄特里克喋喋不休地说了大概两分钟,就打断了她的话,问了她四五个问题,都很简短,就像训练有素的斗士往对手脸上的快速击打,出拳又准又狠,对手立刻会鲜血满面。当他得到回答后,就说:“我去叫波波·马钱特,他有狗,你呆着别动,狄特里克夫人,如果你男人和儿子回来,让他们也别动。不管怎样,照我的话做。”
  这时,她的男人和儿子正在沿着诱拐者的足迹,朝西北方向跟踪了三英里路。不过,当足迹进入空旷地带,进入茂盛的树林后,他们没法跟踪了。我说过,他们是农夫,不是猎人,而到那时候,他们明白了,自己跟的是一头野兽。一路上,他们发现了搭配凯丝短裤的黄色上衣,还有柯拉睡衣上的另一块布片。两块面料都被血浸湿了,这时,克劳斯和哈维都不像最初那么匆忙;他们火热的希望里一定渗入了一股冰凉,它就像冷水一般,往下流着,越来越重,不断沉下去。
  他们一头扎进树林里,想寻找一些标记,却什么也没发现,到另一处也是同样的结果,然后又到了第三处。这一次,他们发现了一只浑身是血的扇尾鸽从火炬松顶的针叶上掠过。他们顺着鸟儿似乎在指引的方向走了一小段路,又开始了新一轮搜索。直到上午9点,他们开始听到身后传来了人的喊叫声和狗吠声。罗伯·麦吉只用了克里布斯治安官喝完第一杯加白兰地和糖的咖啡的这点时间,就临时组织了一群人,九点一刻,他们赶到了克劳斯和哈维·狄特里克那里,两人还在拼命地绕着林边跌跌撞撞地搜寻着。很快,大伙行动起来,由波波的那几条狗引路。麦吉让克劳斯和哈维也随大伙一起前进,不管他们对结局怀着怎样的恐惧,就算麦吉命令他们,他们也绝不会回去的。麦吉准是明白了这一点,不过他让那两人卸下了子弹,他说,别人也是这么做的,这样会更安全些。他没有告诉狄特里克父子的是(他也没对其他任何人说),他们是唯一被要求交出子弹的人。两人心烦意乱,只想赶紧结束这场噩梦,快点了事,就服从了命令。罗伯·麦吉让这对父子卸了子弹,并交给他,这也许就给约翰·柯菲留出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几条吠叫着、嘶咬着的狗带着大伙在矮松林里一直朝着西北方向走了两英里。然后,他们走出树林到达特拉平格河边,河流宽阔平缓,穿过低矮而丛林茂密的小山坡向东南方向流去。克雷、罗比奈特、还有杜普利塞家族依然在这些山里自己制作曼陀铃琴,还常常一边耕种,一边把烂牙齿吐出来。那是偏僻乡村,每到星期天,那里的男人们总是白天逗弄蛇,到晚上,会亲热地搂着自己的女儿睡下。我知道这些家族,他们中大多数不时地给电伙计送过吃的。这群临时组织的人站在河对岸,远远地看见南部铁路支线的铁轨上闪耀着6月的阳光。在他们右侧往下游一英里的地方,有一座高架桥通往威斯特格林煤田。
  他们在那里发现,草地和矮灌木丛中有一片宽宽的、被踩踏过的地面,上面血迹斑斑。很多人不得不迅速退回到树林里,把早饭都呕了出来。他们还发现,柯拉睡衣的残余部分掉在这片满是血污的地上,而此前还很有尊严地支撑着的哈维,这会儿也倒在父亲身上,几乎要昏过去了。
  注释:
  ①“鲍勃西双胞胎”(Bobbsey twins)是一部系列儿童小说中的主人公,小说作者是Stratemey-er Syndicate,笔名Laure Lee Hope。小说自1904年发表第一部起到1979年止,先后共出版了72卷之多。
  ②“King Cotton”为美南北战争之前南方政客和作家常用的名词,用以强调棉花作为南方主要经济作物的重要性。
  ③哈维是霍华德的昵称。
或许您还会喜欢:
物种起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有关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史略关于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情况,我将在这里进行扼要叙述。直到最近,大多数博物学者仍然相信物种(species)是不变的产物,并且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许多作者巧妙地支持了这一观点。另一方面,有些少数博物学者已相信物种经历着变异,而且相信现存生物类型都是既往生存类型所真正传下来的后裔。 [点击阅读]
犯罪团伙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托马斯·贝雷斯福德夫人在长沙发上挪动了一下身子,百无聊赖地朝窗外看去。窗外视野并不深远,被街对面的一小排房子所遮挡。贝雷斯福德夫人长叹一口气,继而又哈欠连天。“我真希望,”她说道,“出点什么事。”她丈夫抬头瞪了她一眼。塔彭丝又叹了一口气,迷茫地闭上了眼睛。“汤米和塔彭丝还是结了婚,”她诵诗般地说道,“婚后还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六年之后,他们竞能仍然和睦相处。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点击阅读]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狗年月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0
摘要:你讲。不,您讲!要不,就由你讲吧。也许该由演员开始?难道该由稻草人,由所有这些稀里糊涂的稻草人开始?要不,就是我们想等着,等到这八颗行星在宝瓶座中聚集在一块儿?请您开始吧!当时,到底还是您的狗叫了。可是在我的狗叫之前,您的狗已经叫了,而且是狗咬狗。 [点击阅读]
狼穴巨款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1945年3月。北海上刮着凛烈的寒风。在纳粹德国一个秘密潜艇基地里,一艘潜艇固定在巨大的墩柱上。流线型的舰首在晨曦中显得轮廓格外明晰。在潜艇的腰部有一块跳板,一长队孩子正踏着跳板登上潜艇。他们彼此手挽手走着、仰起脸看着这艘奇怪的黑色船舶。有个人拿着名单在核对孩子们的名字。在潜艇的瞭望塔里,站着一个纳粹海军军官和一个穿黑大衣的高个子男人。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玩偶世家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点击阅读]
环游黑海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范-密泰恩和他的仆人布吕诺在散步、观望和聊天,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哈内广场一向因人群的来往和喧哗而热闹啡凡,但在8月16日那一天的晚上6点钟,却静悄悄地毫无生气,几乎是一片荒凉。从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港口高处看下去,仍能发现它迷人的景色,但里面却没有什么人。勉强有一些外国人匆匆而过,走上狭窄、肮脏、泥泞、有黄狗挡道的通向佩拉郊区的小街。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