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洛丽塔 - 下卷 第19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洛知晓并赞成作为投递地址托付给比尔兹利邮政局长的两家邮局是:瓦斯邮局和埃尔芬斯通邮局。第二天早晨,我们去了前一家,追不得已排在一条又短又慢的队伍里等候取信。平静的洛仔细观看着陈列的罪犯照片。英俊的布赖恩,布赖恩斯基,以及安东尼。布赖恩,还有生一双淡褐色眼睛、皮肤白皙的托尼.布朗,正等着被绑走。一位目光忧戚约老人的罪过是邮件行骗,仿佛这还不够,还有人斥责他畸形驼背。阴郁的沙利文的照片下附有一条警告:若被确认带枪,实为危险。如果你想把我的书改编成电影,就让这里边的一副面孔轻轻化入我的面孔。另外,还有一个失踪女孩一张模模糊期的快照,年龄十四,失踪时穿一双褐色鞋,压韵的诗。
  请通知谢里夫.布勒。
  我忘了我的信的内容;至于多丽的,是她的成绩报告和—只样子奇特的信封。我审慎地打开后者,想深知里边的内容。我断定我这样先睹为快,她好象并不在意,只朝出口附近的报摊那儿跑去。
  “多丽——洛:是的,演出成功了。三条猎犬全都安静地躺下了,我想是卡特勒稍稍用了点迷魂药,林达知道你的所有台词。她很好,她很灵活,又能控制,但缺少某种敏感的灵性那种放松的活力,我的——还有作者的魔力——黛安娜的魅力,但象上次一样,没有作者来为我们鼓掌喝采,而外边恐怖的闪电暴雨又干扰了舞台上纤弱的雷鸣。噢亲爱的,生活确实随风飘去了。一切都结束了,学校,演剧,罗伊乱七八糟的事,母亲的分娩(我们的婴儿,啊,没有活下来!),这一切仿佛都是那么早以前的事了,尽管实际上,我的脸上仍留着油彩。
  “后天,我们就要去纽约了,我想我没办法不陪他们去欧洲。我还有更坏的消息告你。多丽一洛!如果,而且当你回到比尔兹利的时候,我可能还回不来,父亲让我和一个人还有另一个人,一个人你知道是谁,另一个不是你以为你知道的那个,到巴黎上一年学,他和富尔布赖特就在附近看着我们。
  不出所料,可怜的诗人在第三幕里碰到一点点法国人的胡说八道就结巴起来。还记得吗?施曼娜,别忘了告诉你的情人,湖是多么美丽,因为,你必须让他带你去。幸运的美人!让他带你去——多棒的绕口令!好吧,珍重,洛利金斯。
  你的诗人向你致以衷心的爱,向你的保护人致以衷心的问候。你的莫娜。另:因为某种缘故,我的信件被严厉控制了。
  因此最好等我从欧洲写信给你。”(就我所知,她再也没写过。这封信带有一种神秘的危险口吻,但今天我太累,不能分析了。后来我发现它保存在一本旅行书里,在此列出权作参考。我读过两遍。)我从信上抬起头,正要——洛没有了,看不见她了。正当我全神员注于莫娜的玄虚时,洛耸了耸看就消失了。“你看见——”我问一位正在进口附近扫地的驼背人。他见了,老色鬼。他想她是见了位朋友,就疾步跑了出去。我也疾步跑了出去。我停下了——她没有。我继续跑,又停下。终于发生了。她永远出走了。
  后来的几年里,我常常想为什么那天她没有永远走掉。
  是因为她锁在我车里那些新夏装吗?是总计划中的某处还不成熟吗?通盘想想,是不是就因为,无论如何或许还用得着我把她送往埃尔芬斯通——那秘密终点?我只知道那时我非常确信她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那朦朦胧胧环绕了半个瓦斯城的淡紫色山峦,在我看来,象是挤满了喘息、攀缘着、笑着、又喘息直至消融在云海中的洛丽塔们。在一条十字街远景处陡峭的斜坡上,有一个用白石头堆成的巨大的“W”,看上去象“悲哀”的第一个字母。

  我此时刚刚从那家又新又美丽的邮局出来,它位于一家休眠状态中的电影院和一排不屈不挠的杨树之间。山地时间早晨九点。眼前的街就是“主街”。我走过它绿荫幽幽的一侧,凝望对面:给一切赋予美丽的是柔弱而年轻的夏季清晨,是四周闪烁的玻璃,是酷热难当的正午时那种胆怯甚至昏昏然的气氛。我穿过马路,沿着一条长街不住张望:药店、地产、时装、汽车零件、咖啡座、体育用品、地产、家俱电器、联合销售部、吸尘器、杂货店。长官,长官,我的女儿跑了。
  和一位侦探共谋的;爱上了一名诈骗犯。利用了我尽心尽力的帮助。我细细察看了所有的商店。我在心中想了又想是否应向稀稀拉拉的每位步行旅客打听听。我没有。我在停下的车里坐了一会儿。我搜寻了东边的那座公园。我走向时装店和汽车零件店。我突然强烈地想嘲笑自己,对自己说——一阵冷笑——我这样猜疑她真是疯了,她一分钟内就会出现。
  果然。
  我掉转头,拂开了她放在我农袖上的手,她面带怯懦、愚蠢的微笑。
  “上车去,”我说。
  她服从了,我继续踯躅于街头,思想里进行着无名的斗争,盘算着对付她口是心非的办法。
  此刻,她离开了汽车,又来到我的身边。我的听力渐渐适应了洛电台的音调,我明白她是告诉我她刚才碰到了从前的一位女友。
  “是吗?谁?”
  “一个比尔兹利女孩儿。”
  “好吧。我知道你那组的每个名字。艾丽斯.亚当斯?
  “这女孩不是我那组的。”
  “好。我这儿有一张所有学生的名单。告诉我她的名字。”
  “她不是我们学校的。她是比尔兹利城里的女孩儿。”
  “好。我也有比尔兹利的人名住址簿。我们从叫布朗的查起。”
  “我只知道她的名。”
  “玛丽还是简?”
  “不是——多丽,跟我一样。”
  “这样就是个死结了,”(海底捞月)。“好吧。我们从另一角度入手。你失踪了二十八分钟。两个多丽干了些什么?”
  “我们去了家药店。”
  “你们在那儿吃——”“噢,只喝了两杯可乐。”
  “小心,多丽。我们可以查对的,你知道”。
  “至少,她喝了。我喝了杯水。”
  “很好。是那儿吗?”
  “当然。”
  “好,来吧,我们去拷问拷问那个笨蛋冷饮店。”
  “等等。我想起来了,可能比这儿远些——在拐角附近。”
  “这没关系,来吧。请进。好啊,我们看看。”(打开了一本带链扣的电话簿。)“尊贵的殡仪服务。不,还没到。在这儿,药商一零售。山药店。拉金的药房。还有两个。这好象就是瓦斯所有的冷饮源地了——至少就商业区而言。好吧,我们把它们通通查一遍。”
  “见鬼,”她说。
  “洛,粗野对你也无济于事。
  “好吧,”她说,“只是你不能陷害我。好吧,我们没喝汽水。我们只说了说话,看了看橱窗里的衣服。”
  “哪个?比如说是那边那个吗?”
  “是的,就是那边的那个,比如说。”
  “噢洛!我们离近点儿看看。”
  看到的确实漂亮。一个很帅的小伙子正用吸尘器打扫一张地毯,两个木头模特站在上边,看上去好象刚刚挨过一场狂风的破坏。其中,一个全身裸着,没戴假发,没有胳傅。

  它相对较小的身材和媚笑的神态说明,过去它穿着服装时一定象(倘若再穿上服装,还会象)洛丽塔那般大小的女孩儿。
  但现在这样都是性别不明。紧挨着它站着一个较高的戴面纱新娘,除了缺只胳膊,倒还相当完好。地上,在两位女子脚下,就在那伙计握着吸尘器费劲地爬来爬去的地方,堆放着三只纤细的胳膊,和一付金发假头套。其中有两只胳膊恰好缠扭在一起,那姿式象是表示因恐怖和祈祷而两手紧握。
  “看,洛,”我悄悄地说。“好好看看。这难道不是某件事的绝好象征吗?不过——”我们往回走时,我继续道——“我预先有一定防备。这儿(谨慎地打开汽车仪器板上的杂物槽),在这个纸板上,我已记下了我们男朋友的车牌号。”
  其实我愚蠢得象头驴,根本没能记住它。记下的只是开头和最末一个字母,六个号码象个圆形剧场凹退到一面有色玻璃后面,那玻璃太深暗了,遮掩了中间的一系列,不过其透明度尚足以映出两头的符号来——大写的“P”和一个“6”。我必须讲到这些细节(细节本身只令职业心理学家感兴趣),要不然,读者(啊,即使当他一口吞下我的草稿时,我能看出他是生着金色胡须、玫瑰色嘴唇,靠着他拐杖上的圆饰物的学者)或好也不能理解我发现“P”已得到了“B”的裙撑,而“6”已被彻底销毁时,我所体验的打击是什么性质。其它遭涂抹的地方显出铅笔橡皮头匆匆忙忙的往返痕迹,几个数字被一只孩子的手擦挥又重新写过,结果是一团糟毫无逻辑可言。我知道的一切就是那个州名——和比尔兹利斯在州毗邻的那个。
  我什么也没说。把纸板放回去,关上杂物槽,驶出了瓦斯。洛从后座上翻出几本笑话书,而后,穿着白色的活动衬衣,一只褐色的手臂伸出窗外,沉浸在某个中的之箭或乡下小丑的冒险中。在瓦期以外二或四英里处,我转而进入一块野餐地的浓荫里,清晨的阳光已把光斑倾在一张空桌上;洛抬头望望,半是微笑地吃了一谅;我一言不发,用手背猛劈一掌,这一掌噼啪一声打在她热辣辣坚硬的小颊骨上。
  而后是懊悔,是哭着赎罪时刺心的温存,是卑躬屈膝的爱,是感情修好的绝望。在天鹅绒般约天幕里,在米拉娜汽车旅店(米拉娜!)我吻了她长趾头双脚的黄色脚掌,我牺牲了我自己……但这一切全是枉然。我们两个人命运都已注定。我立刻开始了一轮新的迫害。
  在瓦斯郊外的一条街上……噢,我肯定它不是一场幻觉。
  在瓦期的一条街上,我一眼瞥见那辆阿兹特克红色敞篷车,要不然就是它的孪生。它载的不是特拉普,而是四五个性别不同、吵吵嚷嚷的年轻人——怪我什么也没说,瓦斯过后,形势全新。有一两天,我肆意自信我们不再也未曾被人跟踪;此后却忽又变得病态地敏感,认为特拉普已经改变战术,他是驾了一辆出租车,仍紧咬我们不放。
  高速公路上一位变化多端的普洛透斯,以迷惑人的从容从一辆车转移到另一辆上。这个技法倒暗示出修车厂的存在是专为“舞台轿车”服务,只是我永远不能发现他使用的到底是什么汽车。最初,他好象专挑雪弗兰一类,开始时是一辆“校园乳酪”敞篷车,而后又上了“蓝色地平线”,其后便消失在“灰浪”和“灰浮木”里。不久他又转到另一种牌子的车里,穿过了一片凄凉、幽昧、如画彩虹般的荫影,有一天,我发观自己正试图分辨出我们那辆“蓝梦梅尔莫斯”和他租用的“蓝冠老车”之间隐约的差异;然而,那两辆灰色车一直是他最钟爱的,而我陷于可怕的恶梦中徒然想准确辨清这些幽灵,诸如克里斯勒的“灰海贝”,雪弗兰的“灰莉”,道奇的“法国灰……’我必须一刻不放过他的小胡子和他敞开的衬衣——或他的秃头和宽肩膀——这使我对路上所有的车都开始深入研究——前边的,后边的,侧面的,过来的,过去的,跳跃的阳光下每一辆小汽车:度假人安静的车子,后窗里有一箱“轻柔抚摸”型手纸;飞驰莽撞的旧汽车满载着面色苍白的孩子和一条探头探脑的长毛狗,一块压弯了的挡泥板;一位年轻武士的一辆都铎王朝时代的轿车里挂满了西装;宽硕的家用拖车在前边迂回前行,惹得后边印第安人的队伍沸沸扬扬地愤怒;载着年轻女客的汽车,那女客客客气气地坐在前排座位的中间,为的是靠年轻的男司机更近;一辆汽车车顶带着一条翻个儿的船……一辆灰色轿车赶上了我们。

  我们驶入山区,在“白雪”和“香槟”之间,驶在一条几乎感觉不出的坡路上,就在这里,我再一次清晰地看见了侦探帕拉莫尔·特拉普。尾随我们的灰雾浓重了,聚集到一辆“主蓝”轿车的小面积里。突然间,仿佛是我驾驶的车附和着我心脏的呼跳,我们开始左右摇动,还有什么东西在我们的座下发出无望的啪啦——啪啦——啪啦声。
  “你的轮胎放炮了,先生,”快乐的洛说。
  我急停下车——正在一块悬崖边缘。她抱着胳膊,脚踏在仪表板上。我下车查看了右后轮。轮胎的底部已软绵绵的很难看。特拉普距我们约五十码也停下来。他远处的脸象一个欢乐的油点。这是我的机会。我迈步朝他走去——有个聪明的想法,找他要个千斤顶,尽管我备有一个。他朝后退了退。我的脚趾戳在一块石头上——一种感觉象是许多人在笑。而后一辆巨大的卡车凑巧从特拉普后边阴森森地出现,擦我身边呼啸而过——就在这时,我听见它发出痉挛的喇叭尖叫。我本能地朝后望去——看见我自己的汽车正悄悄移动。我能总辨出洛把着舵的滑稽相,汽车确实在走动——尽管我记得我已经熄了火,只是没有扳下车闸;我飞步跑至那架哭丧的机器,它终于停了下来。这千钧一发的一刹那我也终于恍然大悟,在过去的两年里,小小洛难道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初级驾驶。当我拽开车门,我他妈更加相信,她起动汽车是要阻止我朝特拉普奔去。不过她的把戏没有用上,因为就在我追她的时候,他已经掉了头溜之大吉。我歇息片刻。
  洛问我是否应该谢谢她——汽车是自己开始移动的并且,—没有得到我的反应,她又埋头钻研地图。我再次下车,开始了“眼球的神裁判法”,夏洛特常常这么说。或许,我已经发狂了。
  我们继续我们古怪的旅行。过了一片孤零零的不毛凹地之后,我们就一直不停地往上开到了一面斜坡上我发现我们跟上了那辆超赶过我们的大卡车。现在它正哼哼唧唧要上一条拱坡,却过不去。有一小片光滑的长方形银色纸——是口香糖里层包装纸——从前边飞出来,飞进了我们的挡风板。我想到假使我真地发了狂,就可以会以杀人而告终。实际上——傲慢冷酷的亨伯特对神经错乱的亨伯特说——做些准备可能是聪明的——以便当疯狂的符咒真正降下时,随时利用它。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