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罗兰小语 - 散文卷:母亲节试写母亲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多年来,我未曾写过关于母亲的文章,关于父亲的倒写了不少。
  不写母亲,有两个心理上的因素——起初是因为感情上的淡漠;后来是因为良心上的歉疚。
  自幼,我就和父亲比较接近。长大之后,又和父亲比较谈得来。我天性比较喜欢外界的事物,童年时,就只乐意在户外、原野、田庄,和大自然在一起。所向慕的是遥远的地平线外,那不可知的世界,对实际的家庭生活深感不耐。而母亲,偏偏是个自从我有记忆以来,就终年忙着家事,无暇去“抬头看天外”的尽责的主妇。我天天所盼望的,就是父亲快些下班。因为他几乎毫无例外的,在那天气干爽、绝少下雨的北方,一下班,就带我们几个小麻雀般的孩子,跑出家门,去野外看芦苇,看野花,听鸟叫,看晚霞,或听“大兵”唱歌。
  而母亲和我的关系,却是教我怎样剥韭菜,怎样剥蒜头,怎样扫地、擦桌椅,和怎样做针线。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母亲教我缝一种很精细的接缝、把两块布边用针细细地缝上两道,钉在一起,无论反面正面,都绝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叫做“净缝”。那种“苧布”,又密,又硬,需要先用蜡烛打上一层蜡,才可以扎得动。七八岁的我实在指挥不动那根细针,结果,不是戳破了手指,就是把针弄断。一连几个钟头,在那里低着头吃力地缝,脖子都痛了,还弄不完。勉强做完了,又往往通不过母亲的检查,要我再找两块布,重新缝过。于是,就更盼望父亲回来解救。
  我有6个弟弟妹妹,母亲给我的印象就总是在害喜、推摇篮,和一面喂奶一面手中不停地缝着孩子们穿用的衣裤。烦的时候,就骂我们“不听话”,说我们“只会磨她”。
  其实,她是个相当漂亮的母亲。娇小的身材,即使生了7个小孩,也丝毫都不臃肿。白净的皮肤,笑起来有两个小小深深的酒窝。又会赶时髦,凡是新流行的发式与时装,她都会在百忙中让自己赶上。她又有一双巧手,一切衣服及手工艺,只要她看到,就会研究明白,照做一件,而且青出于蓝。父亲的衬衫和西装、我们的大衣,她都可以亲手缝制。那时刚刚流行的毛线衣裤,她也立刻学会,打得又快又好。繁忙的家事从未使她蓬头粗服。就连她最后因难产,打麻醉伤了神经,得了半身不遂,动作不便的时候,也从未见她有一天不是梳洗得整整齐齐(只是她实在没有机会穿用她那些做客用的时装。她去世之后,箱子中留下的新衣全未上身,各式新鞋也都干干净净)。她又会做菜,各式各样,南北口味,她都做来轻松愉快。在那材料来源并不很容易的镇上,她都能别出心裁,找到代用品,做得精彩非常。我上了初中以后,一直住校,也一直都吃着由母亲千方百计托人带来的栗子鸡、腐乳肉或糟鱼。

  可是,或许就因为母亲是位太好的家庭主妇,而我天性中却太缺少这方面的细胞,所以,母亲总觉得教不好我做家事,是一种失败。而我也因为太怕她在家事方面对我的要求,而经常设法逃避。
  好在我一上初中,也就自然而然地避开了。
  母亲非常舍不得我。甚至当我因为想家,而坐火车逃学回来的时候,她也不责备我。
  而还要劝父亲,让我不要去读中学了,说:“镇上没有中学有什么关系?”“女孩子何必非读那么多书不可?”幸亏父亲比较理智,坚持让我“渡过难关”,以后果然生活境界豁然开朗,不再想家,而接近了广大的天地,发现了属于我的世界。
  但也因为这个缘故,我不再有机会受到母亲的“女教”。我现在能够会做几样普通菜,会缝一些衣裳,而且速度很快,产品不差,是靠着12岁以前,在母亲严格督导下,所练出来的“幼功”。偶尔以会打旧式中国钮襻傲视同年女友,并且也略会料理家务,不致因佣人难找、求救无门而已。

  我自认不是不会理家,但这在我,始终只是责任,而非乐趣。
  我的乐趣在家之外。
  对大自然的熟悉与爱好,是来自父亲的遗传和导引。他自己爱田园,爱风景,爱旅行,因此,把这些和子女们分享。我对人生世相的想象力也得自父亲的熏陶。他每天晚上,必定在我们三个人的床前,讲一连串的故事。他有非常好的口才,讲起故事来,生动感人,使我们百听不厌。
  因此,多年以来,父亲在我记忆中,代表着一份人生的理想,和对天地宇宙的欣赏与探索的感情。母亲在我记忆中,起先是代表着一种现实生活的烦琐与压力,后来,则是代表着一大片无可避免的、身为女人的悲哀。
  这一大片无可避免的、身为女人的悲哀,在我年纪越大、阅事越多之后,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觉得对母亲歉疚,也越来越不敢下笔写母亲。因为我在记忆中的母亲的影像上,渐渐看到了我自己,因为我觉得自己终于也成了一个看似劳而无功的母亲。
  母亲的任务使她关心琐碎小事。
  母亲的任务使她细算收支。
  母亲的任务使她来不及高雅而只能“庸俗”。
  母亲的任务使她不能好好地跟上时代。
  当母亲在厨房又洗、又切、又烧、又炒的时候,父亲可以很“高雅”地带着孩子去郊游。
  当母亲在卧室哄着弟弟、喂着妹妹的时候,父亲可以“很有学问”地和已渐成长的孩子们谈古论今。
  当母亲忙着洒扫擦洗、买菜、缝补,来不及穿用自己爱好的时样新装,或根本舍不得去买自己的时样新装时,父亲可以有理由为了工作或事业,必须穿戴整齐。使孩子们心目中的母亲越来越旧式,越来越配不上父亲。

  当母亲因终日闷在家中,没有讲话的对象,而不得不对好容易下班回来的丈夫滔滔不绝的时候,父亲或孩子有理由嫌她唠叨;也有理由窃笑她的见识浅陋。
  当母亲习惯了量入为出,为父亲当年微薄的薪水,捉襟见肘的生活而处处克难,即使日后经济情况好转,也舍不得多花一文钱的时候,父亲和孩子们有理由骂她“小气”。
  当母亲把青春与中年一古脑儿奉献给丈夫和子女之后,红颜老去。她在子女记忆中,只是个操劳的母亲,没有丰采。如今更是白发皤皤,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时代。于女们高唱代沟,觉得母亲对他们无助。父亲在手头宽裕之余,未免会对外面的“少女”生羡,深悔自己结婚太早,失去了追求妙龄新女性的资格。
  子女们如果有成就,父亲的赞赏最能合乎时宜,而使子女觉得“还是父亲高级”。
  而母亲的赞赏,或许只是:“如今你们居然都会赚钱,妈妈何时可以享福?”而使子女大为“不齿”,认为“怎么这般现实?实在过分俗气!”
  我曾在文章中谈自己有个足资夸耀的健康的身体,说我“只有抗病力,而无抗药性”,因此可以单枪匹马,邀游天下。却未曾反省到,这健康的身体是来自母亲的孕育、母亲的抚养、母亲所调配的饭菜。而我如今能够在自己所爱好的工作上,略有成绩之外,也勉强能拥有了这个“幸福”完整的家庭,未曾因自己的不能称职而被“中途撤换”,也仍然是拜12岁以前母亲的“家事恶补”所赐。
  多数的母亲们,即使在现代,似乎也仍然是这样一类人物,做着一切幕后的功臣,付出着鲜为人知的牺牲,而她们的子女,或许终其一生,也未曾有机会来体认与反省。
或许您还会喜欢:
水知道答案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从我开始拍摄水结晶,以全新的方法与水相识、相知至今,转眼便已8年。在此之前,我一直用波动测定法进行与水相关的研究。当我知道水还有结晶这种独特的"容颜"之后,才发现,水实际上还有着它的风情万种,甚至还通过它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我在研究中看见,与自来水相比,各种各样的天然水结晶可谓美丽至极;水听到了好听的音乐时所呈现的结晶,更是美不胜收。 [点击阅读]
王小波《白银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书名:白银时代作者:王小波白银时代大学二年级时有一节热力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我坐在第一排,左手支在桌面上托着下巴,眼睛看着窗外。那一天天色*灰暗,空气里布满了水汽。窗外的山坡上,有一棵很粗的白皮松,树下铺满了枯黄的松针,在乾裂的松塔之间,有两只松鼠在嬉戏、做*爱。松鼠背上有金色*的条纹。教室里很黑,山坡则笼罩在青白色*的光里。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许地山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点击阅读]
丁庄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被称作"中国目前最具爆发力的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受活》近日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见到阎连科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从美国来的资助人商议援助河南艾滋病村的事宜,他的下一部小说准备写艾滋病村,他还要把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分奖金捐给艾滋病村。 [点击阅读]
山楂树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等爱变成习惯◎小左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我用了一晚上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杀人蚁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1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的自然课老师无论如何没想到她给学生留的一项家庭作业改变了世界。这个改变首先涉及到地球上的很多官员。上至一品国家元首,下至最小的芝麻官儿。成千上万的人不明不白地丧失生命。恐惧袭击人类。2自然课杨老师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后天上自然课时,每位同学用玻璃瓶带5只蚂蚁来。杨老师要用这些蚂蚁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到了下次上自然课的时间。 [点击阅读]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莫言《红树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那天深夜里,她开车来到海边的秘密别墅。刚刚被暴雨冲洗过的路面泛着一片水光,路上空无一人,远处传来海水的咆哮声。她习惯赤着脚开快车,红色凌志好像一条发疯的鲨鱼向前冲刺,车轮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她这样开车让我感到胆战心惊。林岚,其实你不必这样;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其实不必这样。我低声地劝告着她。轿车猛拐弯,如同卡通片里一匹莽撞的兽,夸张地急刹在别墅大门前。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