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罗兰小语 - 散文卷:现代人情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现代小家庭有点像旧时江湖口语所说阶“光棍”,这光棍“眼里揉不下一粒沙子”。
  它只能安于它来自先天的组织,不能容许任何外来分子的介入。它有一种先天的抗力,当有外来分子介人的时候,它会不能忍受,直到流着眼泪把它拒走为止。那是一种先天的保护作用,非人力所可改变。
  人们说,现代人缺少人情,恐怕和小家庭大有关联。小家庭无法容纳长期的住客,甚至连短期的也无法收容。原因实在不止一端。最重要的,当然是空间的问题。
  现代房子不像古时的四合院。东西南北屋,各自为政,中间有个四四方方的院子做为缓冲。这还不算,多数家庭都不止有一个四合院,而是一进又一进,由穿堂接连起来的一串四合院。住在第一进的人们和住在第二、三、四进的人们比现在住公寓的邻居更有距离。何况较为气派一点的话,在正中的一连四五进的四合院之外,两旁还有跨院。
  这两旁的跨院占地大小与中间正院可能完全一样,甚至更多。跨院内建有客房,专供长短期住客之用。甚至自己有个包皮容几十户人家的庄院,也不足为奇。所以古时可以有孟尝君之流的好客。只要有钱,他不必怕食客众多会干扰了他的私生活。他自己的家小自有内宅可以安居,决不会与食客们天天打头撞面,共桌而食。
  现在情形则大不相同。小住宅虽然厨厕浴俱全,但却统统挤在一个屋檐下。说是说三房两厅,但两厅多半是一厅,而这一厅其实也只是个过道。三房是门挨着门,门对着门。如果所住的不是至亲骨肉,当衣着不整时,两边同时开门的话,会产生避之不及的尴尬场面,或吓一大跳的喜剧效果。尤其早晨、晚上或炎热的夏日,主客之间都难免为了观瞻而感到不便,而要各自把自由活动的范围缩小到卧房以内。结果就变成一出卧房,就要穿好“外出服”,才不会失礼。如果住客是男人,至低限度,女主人和女孩子会感到不便;如果住客是女人,则男主人除非存心疏慢,也必须在衣着举止上多加检点。成年的男孩子一定也要受点拘束。

  何况,“防闲”二字即使在现代,它仍具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家中住着男客,天长日久,男主人不能不防备家中女眷的感情游丝偶然的垂注;如住的是女客,则在女主人心上多少是个负担。而且事实上,鹊巢鸠占的往例已是屡见不鲜。与其到事情发生时再求补救,就不如在事先少付出这份人情。
  这还只是论到住处空间的问题。其实,吃的问题也很严重。所谓严重,倒不只是钱的问题。一个人的伙食,每月四五百元,大概可以过得去。严重的是多一个人吃饭,最易影响佣人的情绪。这一点,说起来像是小事,但现代佣人对小家庭之重要实在罄竹难书。佣人一闹情绪或挂冠而去,这一家庭立刻就会天下大乱。尤其现代女主人多半是职业妇女,佣人的地位简直相当于一个主妇。家中多住了一个客人,不但早、中、晚饭及点心、宵夜必须增加一份;而且如果起居时间不一致,佣人还要格外多费一番手续。此外,整理房间,洗烫,开门等等诸般琐事,看似无足轻重,但日久天长,佣人就难免要计较。再如果主人算盘精一点,对日常饭菜不肯多打出一份,客人的加入就等于间接减少了佣人的享用,这也是引致佣人闹情绪的重要的因素。佣人一闹情绪,则全家秩序大乱,因此,住客就无法受欢迎了。

  当然,钱的问题不能说不重要。因为现代工业社会,多数人家是靠月薪过活,有一定的预算。超出预算,虽不至于使主人负债,但一定影响储蓄。而小家庭储蓄之重要也是古时所不及的。古时农业社会,靠田地生活。粮食蔬菜,不像现在这样毫无伸缩余地。
  大家庭,帮手多,照应多。年老或失业时,有个老家可做退路,不愁晚年无人照顾。而现代的人们,每月薪水能维持开支己是不易,日后退路又都很渺茫。所以稍有打算的人,都愿趁着年轻,多积存一点,以为日后年老力衰或有意外问题来临时的应急之用。一月四五百元,也许正是这个家庭所可能搏节下来的全部积蓄,岂能长久被住客剥夺了去?
  当然,也有人想到,何不仿西方办法,住客照缴房饭费呢?但这个办法不说在我们的人情上不习惯,认为与其如此,还不如索性不招待来得干脆;而且事实上,如果收了客人的房饭费,反而会增加了主人心理上的负担,也增加了双方不愉快的可能性。因为对方既付了钱,就不免认为有些享用成了他的权利。电灯多开一会儿,热水多用一些,夜晚听听收音机,对饭菜挑挑拣拣,在客人也许认为是理所当然;而主人呢?在这种情形之下,又如何能够保持心气的和平?

  与其无终,不如无始。因此,在现代社会里,小家庭拒绝住客,小家庭对朋友只限于招待一顿便饭,小家庭对失业的朋友,无家的朋友,生病的朋友,一概无能为力。原因不是人心不古,而是小家庭有它先天的拒外性,种种原因,使它不得不紧闭扉,对一切过去认为理所当然的人情,表示敬谢不敏。
  在另一角度来看,既生为现代人,也只得尽量让自己适应这现代生活。过去的观念不得不改。人情既被迫越减越淡,个人的独立性不得不越来越强。一切靠自己,是这年头的特色。人们必须自幼就学得谋生的本领与独立的性格。投亲靠友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亲友们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帮你介绍工作,借你一笔本钱。但你无法长久倚靠亲友的供给,做个无所事事的食客。
  曾见过某人付出一万元请他家那位常住的朋友迁出了事。就可见这年头的人情淡薄不仅是金钱的问题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筑草为城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筑草为城》是一部学者化的艺术长卷,一部茶叶世家的兴衰史。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筑草为城》为《茶之三部曲》第三部。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点击阅读]
美的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点击阅读]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0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
莫言《酒国》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一辆拉煤的解放牌卡车到市郊的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沿途,由于激烈思索,脑袋膨胀,那顶本来晃晃荡荡的五十八号咖啡色鸭舌帽竟紧紧地箍住了头颅。他很不舒服,把帽子揪下来,看到帽圈上沾着透亮的汗珠,嗅到帽子里散出来的热烘烘的油腻气味里混合着另外一种生冷气味。这气味很陌生,使他轻微恶心。他抬起手,捏住了喉头。临近煤矿时,黑色的路面坑坑洼洼,疾驰的卡车不得不把速度放慢。 [点击阅读]
跟谁较劲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0
摘要: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家人、爱情、理想、报仇、还债、真相、过好日子、繁衍后代、证明什么、轰轰烈烈地死去……这些都是后天赋予人不同的价值观而让他们去这么想的。活着本身可以什么都不为了,因为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在活着了。活着是件被动的事儿。人不是为了什么,才活着的,而是发现自己活着,才去想是不是得为点儿什么活着。 [点击阅读]
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witthlove,intheair送给之前陪我一起傻的你这是一个关于爱旅行成长的故事兔子安东尼失恋了于是他踏上了旅程寻找一棵开满鲜花的树旅行中他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对人生和爱也有了新的体会Chapter1很久之前onceIwas安东尼温柔又骄傲懒散又认真关于人生他有很多疑问和感想可是又不觉得要着急解答ItmakesmethinkofaperiodinmylifewhenIwasyounyandst [点击阅读]
金拇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当被我经历过一万七千五百多次的清晨又一次光临我时,我着实感到厌倦。我睁开眼睛,预看上帝分配给我的属于我的这一天,我不知道怎打发它。前些年的某天,当我从一张报纸上看到“雷同”这个词时,我马上想到了人生的每一天。世上还有比人生的每一天更雷同的事吗?那张报纸上说,雷同是杀害艺术品的刽子手。照此推论.雷同的生活就成了杀害人生的刽子手。 [点击阅读]
韩寒《三重门》
作者:韩寒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林雨翔所在的镇是个小镇。小镇一共一个学校,那学校好比独生子女。小镇政府生造的一些教育机构奖项全给了它,那学校门口“先进单位”的牌子都挂不下了,恨不得用奖状铺地。镇上的老少都为这学校自豪。那学校也争过一次气,前几届不知怎么地培养出两个理科尖子,获了全国的数学竞赛季亚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