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罗兰小语 - 散文卷:好老时光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有一天,和孩子们一同翻看旧时的照相簿,看着那些发黄的照片,我说:
  “我真想念小时候到过的一些地方!”
  读大学的女儿在旁边同意地说:
  “现在我明白你为什么想念那些地方了。因为我也怀念我小时候住过的那条巷子和那巷子里的邻居。”
  于是,孩子们谈起小时候如何与邻居的孩子骑脚踏车、跳橡皮筋、捉迷藏、唱歌。
  过年的时候,如何大家约好通宵守岁,每家的大门都开着,可以随便到彼此的家里跑出跑进。大家穿着新衣,手里拿着鞭炮和香头,点炮仗,放花筒,好热闹!每家都灯火辉煌,喜气洋洋。每家都供应各种各样的零食,真快乐!
  “那时候的邻居真好!像一个大家庭!”
  “那条巷子真好!只有一面通马路,另一面是绿绿的稻田。”
  “对面住的两家美国人也好,他们和我们一点儿也没有隔阂。”
  “对啦!那个叫克丽斯汀的女孩,虽然有小儿麻痹,可是她又会骑车,又会打乒乓球。成天笑嘻嘻的,好乐观!”
  “记不记得那时候我们赛脚踏车?”
  “记不记得我们小时候走丢了,还是林妈妈家的老朱把我们找回来的?”
  “不是林妈妈家的老朱,是龙妈妈家的唐信武!”
  “还有一次,老三爬梯子上了屋顶,不敢下来,在屋顶顶上大叫是妈去叫老朱把她救下来的,记不记得?……
  逐渐长大的孩子,已经感到有了值得回忆的“好老时光”了。

  我在旁边听着,为他们那些小小的回忆感动着。庆幸当初在艰困拮据的景况下,为了房子便宜,而选了那么一个地段定居,才使孩子们享有朴质的生活,温暖的人情,天然的稻田景色。
  那些宁静舒展的日子,织入了他们幼年的生命,无形中铸造成他们的人格及人生观的一部分。那段温馨宽朗的日子,使他们相信,人是可以依赖的,人间是充满着友情的,世界是不拥济的。即使有困难,也必有人相助;即使有不幸,也不必悲观的。
  那时候,邻居都没有什么钱,小小的房屋,每家只有20坪地,槿篱木屋,谈不到院子,孩子们都在巷子里玩。各家都是门虽设而常“开”,孩子们随便跑出跑进。那条一头通大路,一头通稻田的巷子就变成孩子们的公园。对面只有两幢美国人的住宅。旁边也是菜田和草地。所以,孩子们可以有机会看见青草,接近野地,和蜻蜓蚱猛为伴,做做天然的动物。
  由于孩子们对童年生活的恋念,使我自己也开始了悟,为什么我总不忘老家园中的每一株草木,每一块砖石,每一幅字画。总觉老家后门外的那条宽朗的河水织在我生命里,那些草木也织在我生命里。使我了悟,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有很多是受到幼年那个环境的影响与启示。那有着将近百年历史的古老的住宅里,印着我童年时候的小小的足迹。我是家中第五代的第一个孩子,长辈们的疼爱虽然给我温暖,没有玩伴的岁月又难免使我孤独。那是为什么我习惯了和后园的树木花草及蚂蚁们消磨长昼;为什么我独自数遍了那雕刻在古老墙壁上的各式各样的图案花纹;为什么我那样熟悉河水的浩阔,渔舟的闲适,与河岸两旁芦苇的萧疏。

  或许是这样的人生的开端,使我觉得对大自然有一份极为贴近的亲情,但也一直使我过于喜欢独处,安于独处,觉得只有独处时,才最宁适。
  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影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生活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人品,都是融入成长过程中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情感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
  环境给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之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一个人,如不细想,很难发现自己某些独特的生活态度是从何而来的。而事实上,每一个细微的想法与作风,都直接间接和过去的生活环境有关。
  一个在都市中长大的青年,除非他幼年常随父母去郊外游玩,或乡间有老家可住;
  否则,每逢休假,他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海滨与山林,而是西门町的冷饮店与电影院。
  而且当他越是长大,就越会怀念幼年时所看过的007、大镖客或龙门客栈。当他远离故土之后,最怀念的也可能还是在影院门前排长龙买票,看“虎豹小霸王”的景象。他们怀念的歌也可能是“You only Live Twice”或“Rain drops Keep Falling on MyHead”。

  许多从北方米的朋友说,他们怀念幼年吃过的红果酪和糖葫芦,认为那是无与伦比的美味。也怀念那莽莽的原野,扑面的黄沙,以至在黄土大道上颠簸的木轮马车。这些在客观上都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美好、舒适或快乐;它们之令人怀念,仅仅是因为那是他们童年的一部分,织在他们生命里,形成了一种极为亲切的恋念。
  我庆幸在艰苦的生活中,仍能使孩子们有一些温馨快乐的回忆。而这些回忆织造成他们对人与人间情谊的信心,给了他们享有友情的机会。我也因此而愈加肯定,当初为他们选择学校,填写志愿时,会把学校环境的因素列为重要的考虑,是正确的抉择。事实也证明,形成一个孩子的人格与观念的,决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或老师的言论,而是环境中的每一房舍,每一草木,每一方寸的风沙,每一个同伴,每一点滴的生活琐事,和每一项课内与课外的活动。这些,不但是他们日后回忆的资料,更是织就他们生命的色彩与素材。
  自然平易的环境形成宽朗的人格;偏狭竞争的环境形成斤斤计较的人格。其重要性,决不是几册书本;几行笔记,一些分数,一个名次或榜上的虚荣所可比拟。
或许您还会喜欢: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3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无字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作品: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遭际,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描写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作家:张洁,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