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罗兰小语 - 散文卷:谈零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认识我的人多半都知道我喜欢吃零食。
  吃零食似乎不是好习惯。讲求卫生的人,都一致主张三顿正餐是营养的主要来源。
  吃零食会影响正餐的食量,不是养生之道。但意外的是,我虽然很瘦,但一直都很健康,而且似乎我的健康与我吃零食很有点关系。
  小的时候不用说,从父母手里要来零钱,总归是送到小店里去买了酸枣、山楂糕、山植片之类。我发现,人们在小的时候,多半都喜欢吃酸的东西,这种嗜好,到年岁大一点之后,会自然而然地改变。因而,我相信,孩子们体内一定需要大量的丙种维他命。
  当他们由正餐或“配给”的水果中摄取不到足够的丙种维他命时,他们自然而然就去求助于那些酸得要命的东西。
  十几岁到岁之间,我是住在学校里的。那段时间,就更是我吃零食的“全盛时期”。父亲每周给我元银洋作零用。那元,在当时是个大数目,是半袋面粉的价钱,可买个鸡蛋。折合现在新台币,足可当元用。我的零食从花生、蚕豆,到苹果、香蕉,应有尽有。而至今想来,仍觉开心的是,到了冬天,每逢星期六,可以出校门“购物”时,我一定买斤糖炒粟子,分钱五香花生米,外加“糖葫芦”两串,回校吃足,代替晚饭。
  学校里,星期六晚上,照例是吃炸酱面,“莱码”是白水煮白菜,白水煮豆芽,外加红白粉皮配色。我不喜欢吃面,而且我相信,我那糖炒栗子、花生米和“糖葫芦”中所含的“卡路里”和维他命,一定多过炸酱面。

  我的零食,随季节而异,而印象最深的却是秋天。北方的秋天,各种水果纷纷上市,物美价廉。单说“苹果族”,就可以说上一大串:色香味俱佳的烟台苹果;有香蕉味道沙酥可口的香蕉苹果;软绵绵细嫩嫩古典含蓄的中国苹果;形似苹果而略小、风味绝佳的“虎拉车”;还有闻香果、槟子、沙果等等。除了沙果太小之外,苹果族的水果都可以当饭,而且一律营养丰富,有益皮肤的健康和润泽。当然,这只是我现在的想法,当时只是喜欢吃而已。
  说一件“狂”事,也许你会羡慕。那时中秋节是放假的。中秋节的早上,我门就相约到早市去买零食过节。早市的东西都是按批发价格,我们倒并非完全为了便宜,而是觉得好玩。
  大清早点多钟去赶早市,回来时,人人手中提着一只蒲包皮,里面装满了各种干鲜果品,诸如柿子、葡萄、梨、苹果、花生、瓜子。枣、红桔、山里红、海棠果……林林总总,应有尽有。你要问,买这么多,花多少钱呢?那真是小意思!毛钱而已。嚎这样又便宜,又花样繁多的零食,当然可以尽量地吃!

  科学家说,人是杂食的动物。
  我相信,任何讲究营养的家庭,也办不到如我那时所吃的那么“杂”,而又那么齐全。维他命ABCDEFG,大概一样也不会缺少,用不着打补针、吃补药,身体自然发育良好。而且由于这些营养的来源都是果品而非荤腥,所以不会有发胖的不良后果。直到现在,我一直被认为身体相当健康,一切娇弱的毛病我都没有。我很少吃药,所以医生认为我是最好医的病人,偶尔有病,任何药给我吃都有殊效。因为我身体中只有“抗病力”,而没有“抗药性”。
  吃零食,对我来说是一大享受。它不只是我消闲的佳品,而且是我读书的良伴。无论我是在读书,还是在做笔记,桌旁一定多多少少有点零食,多数是一包皮花生米,偶尔是柿子、苹果、梨或兰花豆。我常说,读书如果等于吃白饭,那么,零食就是菜。光吃白板,没有胃日,有点菜,饭就容易吃得下了。回想起来,我所读过的那点书,都是随着零食一同“吃”下去的。幸而那时我们学校很开明,不禁止我们在自修时吃零食,否则的话,我恐怕会少读进一些书的。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直到现在,我仍然喜欢在书桌上摆一瓶芝麻糖或一碟花生米的缘故,在我写稿时,一面吃,一面写,或是停下来吃一会儿再写,会使我觉得心情很愉快,减少疲劳或厌倦的感觉。

  零食可能会影响正餐,但在一个对正餐一向不太感兴趣的人来说,剥夺了他的零食,也许正是剥夺了他营养的主要来源。我一向觉得一般家庭的正餐都相当单调,不适合“杂食”动物的所需。花生栗子中的乙种维他命大概比白米饭多,苹果山楂中的丙种维他命,在餐桌上那些煎炒烹炸之中也很难找到。而我这多少年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更不得不把点心的价值放在正餐之上。
  零食,对我来说,总格外具有一种轻松、亲切、自由和愉快的感情。这正如我在读书方面一样,对所谓“正科”的数学理化之类,总不如对“副科”的音体、美术来得起劲。所以,我教书时,做科任而不能做级任。在广播电台,我主持茶余饭后的小节目,而不能担任“方面大员”。
  吃零食,大概也相当于走偏锋吧?或者,这也是我天性喜欢亲切与轻松的事物所致。
  其实,说句原谅自己的话,吃零食大概相当于男人们的吸烟,而我除吃零食之外,别无嗜好。既不吸烟,又不打牌,也不跳舞,更不喜逛委托行。顶多喜欢坐车出去透透气,找点灵感而已。一个人总该有点花销,来安慰安慰奔波劳碌的自己吧?
  你说是不是?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的播音系女友
作者:佚名
章节:262 人气:2
摘要:北京,中国伟大的首都,一个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所在的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一所出产过著名节目主持人,也出产过普通观众与社会失业者的传媒类著名学府,就座落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郊古运河畔。认识播音主持系的那个女生,一切都要从五月的那个下午说起。播音主持系的女生长得都跟祖国的花儿似的,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嫩,不过我们宿舍几个人都知道,她们都有一张刀子般的嘴,好像是带刺的玫瑰,一般人都不敢惹。 [点击阅读]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研究生痞子蔡一直渴望能拥有一份真诚的爱情,但事与愿违,他与女孩的交往屡屡失败,令他颇不自信。一次偶然的机会,痞子蔡在BBS上的留言引起了女孩轻舞飞扬的注意,她给痞子蔡发来的E-mail中称痞子蔡是个有趣的人。痞子蔡大大感到意外,他开始好奇地关注起轻舞飞扬,并逐渐被她的聪慧所吸引。此时,阿泰却奉劝痞子蔡对网络恋情切勿沉溺过深,因为虚幻的网络不会让情感永恒持久。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