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裸冬 - 四 突出重围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大峡谷上空传来轰鸣声,一架轻型飞机降低高度俯冲下来。拜乡桦介躲在经过伪装的车后观察,那是一架双发飞机。隆隆声很快充斥了整个谷地,双发飞机在被它扬起的蒙蒙尘土中着陆了。在距离汽车五十米开外,飞机停止了滑行。阿布德·默坎和红,还有三名护卫跳下飞机。这时约翰·洛克菲尔德从一块岩石背后站起来大声喊道:“默坎!哈桑·马哈巴什在我们手里,快把白骨红放了,我们把哈桑还给你。我们是全副武装,机枪和手榴弹样样齐全,不要顽抗了!”马哈巴什也站了起来:“阿布德兄弟,是我呀!快把那个女人放了吧,要不,我就没命了!你也跑不了。工地被破坏了,没有别的办法!”“我最后说一遍,默坎,你想找死吗?”拜乡推开马哈巴什,对方慌忙挟持着红,挤作一团。过了好一会儿,默坎回答道:“好吧,交换人质。让他们两人同时往回走。”默坎和三名护卫躲进飞机肚皮底下,红开始向这边走来。“你可以走了。”“明白、明白。”马哈巴什一面点头,一面跳下堆满碎石的坡面。拜乡紧紧注视着红,她和马哈巴什擦肩而过。“赢了!”洛克菲尔德把手搭在拜乡肩上,“到底把太太救回来了!你死我活斗了这么久,拜乡,我们总算赢了!”“多亏你相助。……”拜乡顾不上回答奔下石坡,伸臂把迎面跑来的红紧紧搂在怀里。两人默默无语,只是紧紧地拥抱。红抬头凝视着拜乡,泪如泉涌。拜乡扶着红的肩膀,返回汽车。“你好!”洛克菲尔德匆匆向红道了声初次见面的问候,随即一个漂亮的投掷动作,扔出了手榴弹。默坎等人拼命往飞机底下钻,手榴弹落在距飞机数米开外,咣地一声巨响,起落架轮胎被炸飞了。“默坎,快出来投降!留你一条活命还有用处。再不出来可就要炸飞机啦!”洛克菲尔德叫道。彻底胜利了!默坎只有死路一条,除非乖乖投降。拜乡想把汽车绕到飞机尾部,然后再扔出手榴弹炸坏发动机,那么这架飞机就报废了。“不要再打了!”红拽住丈夫用日语喊道。“怎么?”“赶快逃吧,克格勃就要来了!”“克格勃?”“驻在阿富汗的克格勃要来包皮皮围这里。来不及了,快逃吧!”“洛克菲尔德,快上车!克格勃介入了!”拜乡握紧方向盘。“克格勃?”“是的,我们中了圈套了!”汽车把碎石轧得四下飞溅,一溜烟冲下冲坡,超速冲向涸谷出口。“默坎知道你们在这里等他。”红改用英语对众人大声说,“双发飞机在喀布尔加油时,默坎得到了这个情报。”原来设在土耳汗办事处的那个无线电通信机收听到拜乡等人占领工地的战斗了,于是他们立即同马哈巴什在伊朗的大本营取得了联系,情报转送到了默坎手里。可是默坎还是飞来了,因为他担心如果不把红交换回去,马哈巴什会被处死。他也想到在人质交换以后,再把红夺回去。所以,默坎向占领阿富汗的苏联边防部从求援,苏联边防部队划归克格勃指挥。“奇怪,克格勃为什么要帮助默坎?”汽车在土丘中奔突,洛克菲尔德如在雾中。“默坎加入克格勃了。”“在什么地方?”“列宁格勒。”“这么说,是从挪威……”“是的,是被克格勃引渡过去的。”红神情紧张地注视着土丘深处。本来,默坎在卑尔根郊外别墅已陷入绝境。转瞬之间,一架黑色武装直升机飞来,一面扫荡拜乡一行,一面放下一个人来。那人对默坎和红说,微型胶卷在红身上,只要交出它,就把你们救出挪威。红装微型胶卷的小首饰盒已被默坎夺去,默坎和红因此而被直升机送到了波罗的海。一艘货船早已等候在地中海,默坎和红又被送到船上,关在一间舱室里。货船开往苏联拉脱维亚共和国首都里加。两人在里加又被送上飞机载到了列宁格勒。克格勃把两人分开进行了严格的甄别,甚至还使用了特种药物。默坎把自己所知的一切都招供了,红也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吐露干净。到了第四天,红又被送到默坎那里,两人再次登上喷气引擎飞机被送到了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巴库,然后改乘高速快艇到里海。在里海,马哈巴什的船迎接了他们。默坎说,他已经宣誓效忠克格勒,当上特务了。这只无家可归的野狗,只好乞求克格勒的庇护。克格勃方面庇护默坎当然有利可图,但是他们的主要兴趣强烈表现在对马哈巴什H·A公司的关注上。默坎没有说出其中原因,但是红心里明白,默坎把马哈巴什出卖给克格勃了。隧道的开凿工程正在进行,只要等到挖通了洞窟,完全证实了能使记忆回溯的瘴气之后,克格勃操纵的边防部队就要来接收这个公司,凡从事这项工程的一切人员,包皮皮括马哈巴什本人在内。都将被押送苏联,关进劳改集中营。默坎和苏联人达成了这样一笔秘密交易!可资征明的是,在喀布尔机场,当上特务的默坎同驻扎在喀布尔郊外的贾拉勒阿巴德的克格勃边防部队进行了联络,要求增派一营苏军前去保护他们。贾拉勒阿巴德距离开伯尔山口不过八十公里之遥,一营苏军一个多小时即可赶来。双发飞机就是踩着这个钟点从喀布尔出发的。所以,一旦人质交换完毕,也就会有苏联边防部队的影子出现了。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默坎受命一定要救出马哈巴什。因为现在尚不清楚开掘中的洞窟是否就是那个要找的洞窟,存在着错误挖掘的可能性。如果有误,还得依靠这个着魔似地死抱着记忆回溯的马哈巴什另寻新洞。“他们来了!”红痛苦地喊叫道。她看见车前方约一公里处突然涌起一片红云,载着整整一营苏军的机动车辆一字摆开,夹裹着戈壁烟尘滚滚开来。克格勃对默坎提供的关予彩绣纹锦的情况饶有兴趣。如果记忆回溯确有其事,到时候就让红站在紫气中,回到三千年前去,以便把彩绣纹锦的技术取回来。所以,克格勃不仅仅是想证实一下记忆可以回溯,更想单方面垄断彩绣纹锦技术。……一旦被包皮皮围,红将重新落入默坎手中。从此恐怕再也不会有人搭救她了,因为克格勃的部队看守着默坎。洛克菲尔德大声喊道:“快掉头开,他们不敢开火,因为太太在车上。加油开,开到发动机烧坏为止!”“不行了,太晚了!”红绝望地哭泣起来。历经苦难,终于回到了丈夫怀抱,想不到这只是片刻团圆,马上又要生离死别了,从此将永远沦为女奴,丈夫他们也将被毫不留情地处死。“夏尔,我说,准备吧!”往哪里撤,也是一片开阔的戈壁。“堂本,是得准备了。”“快卧倒!”洛克菲尔德昕到了炮弹出膛声,忙呼众人趴下身子。炮弹一发接一发落在车前五百米处,浓烟遮住了前方的一切。“他妈的!”洛克菲尔德怒吼道,“大家都把机枪举起来,装作要投降的样子,等他们靠近了狠狠地打!我和桦介扔手榴弹。反正不管怎么逃,也要被他们杀光,不如索性和他们拼了!杀一个够本,杀得越多越好!”“看来只能和他们拼了。”拜乡停住车子。一O五毫米榴弹炮再次炸开。“红,你快下车躲躲!”“不,死也要死在一起!不能让他们再把我抓走!”红也毅然握起一挺轻机枪。“好吧,挨着我近点儿……”亚那姆·达塔利突然出人意料地开口了:“别停车,快往前开呀!”“跑不了啦,亚那姆!”“不,前面那座废墟有洞窟,从来没有人敢进去。说是谁活着进去,谁死着出来,也不清楚洞子通到什么地方。不过,洞口就在那……”“哪个地方?”拜乡一面起动汽车一面问道。“左前方两公里。”“就往里躲吧!哪怕不能活着出来,也比让俄国佬打死强!”堂本嘟嘟哝哝地拿出威士忌。阻挡性炮击在前方筑起一道火墙,四轮驱动车在弥漫的硝烟中横冲直撞。“亚那姆,那是什么人的废墟?”堂本把酒瓶递给夏尔。“不知道,据说自古就有了,是穴居时代留下来的。”“怎么知道是自古就有的?”“我爷爷亲口告诉我,说那是个死亡废墟,所以我们帕坦族的人谁也不敢靠近。”“去过洞口吗?”“往里边瞧过一回。”“只要是穴居时代的洞子,就用不着害怕了。”堂本又从夏尔手中拿过酒瓶。浓烟和尘土筑成的弹幕被抛到了车后,几十辆装甲车一面继续吐着炮弹,一面逼近过来。“给我来上一口!”洛克菲尔德从堂本手中接过瓶子,呷了一口,又用衣袖拭了拭瓶口,递给红:“太太也来一点儿?”红正握着轻机枪,面色煞白。她没有接受酒。机关炮朝向汽车四周进行威胁性射击,只是由于对方不打算杀死红,才未对准汽车直接发射。“不好,堂本你看!”夏尔惊慌叫嚷道。三辆外型很象美军吉普的苏制嘎斯车从背后赶来,相距不到二百米了。看来是拜乡的停车耽搁了时间。“教授,看来得收拾他们!”洛克菲尔德按住口口声声骂着混蛋、操起机枪的堂本,自己移到车后,捅破后窗玻璃。子弹向后扫去,当枪弹打光了之后,三辆嘎斯车全都翻倒在地了。后面的装甲车见状,立即来了个一O五毫米炮弹齐射,弹头的落点距离汽车更近了。车上的人全都伏下身子,不敢抬头。拜乡握着方向盘不撒手,车门、车罩和散热水箱都中了弹片,水箱温度计一下升到了沸点。爆炸声震耳欲聋,响成一片。可是汽车再也无法开动了,轮胎被打破了好几处。“下车!别忘了带上背囊和机枪!”拜乡叫着跳下汽车。“这边走,马上就到了。”亚那姆在头里带路。拜乡拉着红的手跟在后面跑。“别慢慢吞吞的,教授!不要等死啊!”洛克菲尔德边跑边回头嚷。堂本和夏尔气喘吁吁地跑在最后。“我说,夏尔,真想来一支兴奋剂哪!”“胡闹!”亚那姆第一个爬进了那个洞穴。在裸露着岩石的斜坡上横穿着一个仅容一人钻进的洞口,拜乡把红推进洞去,又协同洛克菲尔德把跌跌爬爬赶上来的堂本和夏尔也塞了进去,然后,两人也钻进了洞子。炮弹打来,震撼着洞窟。几发炮弹落在岩石上,巨石崩塌,堵住了洞口。接着,洞窟顶部的一块磬石也被震落了。炮弹仍一个劲儿地向着岩石山坡倾泻下来。克格勃眼看着拜乡等人逃进洞窟,也就放弃了保留红的念头,一心想把他们全部炸死。无数炮弹接连不断地落到洞口附近。裸冬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