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裸冬 - 六 秘密较量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0月2日,奥斯卡皇宫的一位官员在突入奥斯陆峡湾的海滨离官的近水处,发现了一具被人杀害的尸体。死者三十来岁,是个白人,身上没有任何证明他身份的东西,所以国籍也不明。安插在驻挪威英国大使馆工作的英国谍报机关人员戴维·哈罗德知道死者是谁,凶手是谁。奥斯陆警方验查了尸体,在死者上衣衣襟合缝里,取出了一副微型胶卷。警方把胶卷放大,发现胶卷上摄入的是布置在北约各成员国的潘兴一Ⅱ式导弹的正确位置的绝密材料。警方立即把微型胶卷转送到内政大臣沃隆·海耶达尔的办公室。沃隆·海耶达尔掌管着挪威的秘密警察。处理这种微型胶卷的权限范围不属于治安警察,而是属于挪威的情报部门——秘密警察。戴维·哈罗德临视着沃隆·海耶达尔的动向。整个反间谍五处都在注视着这副微型胶卷的去向。这副摄入了布置在北约组织成员国的潘兴一Ⅱ式导弹位置示意图的微型胶卷,其实是伪造的,是反间谍五处的杰作,是为了揭露沃隆·海耶达尔而施放的诱饵。海耶达尔暗通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已经有了明显的迹象。在此之前,挪威不少重要资料屡屡落到苏联人手中。英国反间谍五处和挪威政府首脑部门悄悄合作,准备侦察出送到海耶达尔处的微型胶卷将从何处、通过何途径送到克格勃手中,并以此为线索,将以海耶达尔为核心的在挪威的克格勃组织一网打尽。早些时候,沃隆·海耶达尔曾经和一个人接过头,这人叫艾林·赫尔本。卑尔根北九十公里处有个叫莫特雷的小镇,赫尔本居住在距离莫特雷又有十几公里的地方。渔夫身份的赫尔本,曾经在克格勃掌管的苏联拖网渔船上工作过,哈罗德有证据。实属偶然,有个受到反间谍五处监视的挪威人科里·弗里希在卑尔根一家酒店里和赫尔本接头,碰巧被反间谍五处的特工人员发现了。他们两人装作互不相识,随意坐到一张桌子上的样子,可是在握手道别的时候,赫尔本接过了一件东西。这个赫尔本和老婆离了婚,独身一人。他同两名伙伴一同捕捞鳕鱼,渔场在挪威海水域,在那片水面和苏联舰船接触的可能性极大。哈罗德估计,这次落入海耶达尔手中的微型胶卷最终很可能经过赫尔本的倒手传递到苏联那边。戴维·哈罗德一直在坐观其变。10月26日夜晚,艾林·赫尔本再次在卑尔根那家酒店同科里·弗里希接了头。弗里希是奥斯陆堪称一流的时装设计师,每月因业务关系来卑尔根两次。弗里希还经常出入内政大臣海耶达尔的官邸,承接大臣本人及其家人的衣装设计。反间谍五处怀疑弗里希直接从海耶达尔那里接收情报,监视他已经很久了。反间谍五处也侦查了赫尔本的动静,赫尔本几天后将出海捕鱼。哈罗德同挪威政府首脑取得联络,计划找个什么借口派警察闯入赫尔本的家突击搜查。可是这么做有困难,微型胶卷太小,担心搜查不出来。如果赫尔本真是海耶达尔叛国活动的末节人物,那么在警察惊扰之后,他会立刻向海耶达尔报告。这样一来,迄今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将化作泡影,还会使海耶达尔从此更加防范。所以挪威政府首脑反倒依赖哈罗德。希望反间谍五处能够出出力,哈罗德答应了。反间谍五处的人精明强悍,干这种事手脚麻利,只要微型胶卷在赫尔本家中藏着,肯定能搜出来。再说,根本用不着象警察那样假借什么口实。尽管硬闯进去,绑住赫尔本彻底搜查个水落石出。明晚行动,哈罗德决定了。10月27日午前,赫尔本离开了家。他是在阿尔凯尔和安雷迪尔布来了以后才离开的。出门前,红在准备午餐,她看见赫尔本把一只微型胶卷藏进了巧妙设计在渔具搭钩上的一个小洞眼里。其实,是赫尔本故意让她看的。赫尔本说,再过两、三天就出海,也把她带去。赫尔本没有再细说,看来他准备杀死红扔在海里。阿尔凯尔和安雷迪尔布在喝威士忌。应该立即夺取微型胶卷,然后逃跑。必须杀死阿尔凯尔和安雷迪尔布。现在就可以马上行动。可是,目前的处境不允许失败,得让这两个家伙完全消除戒心。红继续准备午餐。二十分钟后,食物摆到了餐桌上。阿尔凯尔和安雷迪尔布狼吞虎咽地吃开了。红也凑近了餐桌,她拨弄桌上的鱼串,细长的铁丝顶端尖锐。红唿地疾出右手,接连短促地抖动了两次,两人哇地惨叫起来。两支铁串深深刺进这两个家伙的眼眶,他们都从椅子上跌翻下去,当场死了。红冷眼看着这两个死去的色狼,返身从搭钩里取出微型胶卷。居室里有存放戒指的小匣,红把微型胶卷藏进去后,立刻跑出屋子。房外有一条通车的道路。红在这条路上跑了一会儿,担心赫尔本有什么事又踅回家,于是跑进了树林。红的腰带上别了两支铁串,她想有备无患,随时都用得着。赫尔本真的踅回来了,来拿忘了带的东西。房门开着,踏进屋子,赫尔本一眼看见阿尔凯尔和安雷迪尔布倒毙在地。他全身僵直,傻看了好一会儿尸体,铁串一直从眼眶刺入大脑。他的视线又落到渔具上,钓鱼的搭钩还在,微型胶卷不见了!赫尔本跑出门去追,抓不住红,他就要完蛋。微型胶卷是内政大臣送来的,原定由赫尔本在挪威海传递给苏联潜艇。赫尔本发疯似地钻进树林子里东奔西跑。他以为红不认得路,不会跑远的,他必须把红抓住。来回足足兜了一小时,赫尔本终于在一片沼泽地上发现了红的脚印。足迹向东北方向伸去,赫尔本大喜过望,迈开脚大步追去……有七、八个男人在树林里踱步,红从远处看见了他们,用英语连声呼救。当这些人奔过来时,红却转身就逃,因为他们是阿拉伯人!这种地方哪儿来的阿拉伯人?她立刻想起赫尔本说过,阿布德·默坎的别墅就在山那边。红浑身颤抖,无力再逃,这些人很快就追了上来。红从腰间拔出鱼串,两个家伙被穿通了眼球发出惨叫。可是,几只手枪逼住了她,红不得不住手。这几个家伙都带着枪,其中一人用英语问道:“你是白骨红吗?”红颓然倒地,她被背过双手紧紧铐住了。赫尔本眼睁睁地看着阿拉伯人押着红鱼贯而回。他转身奔回家去。半夜里,戴维·哈罗德带着他的五名特工人员闯入艾林·赫尔本的家。大门开着,没有灯光,哈罗德满怀诧异地踏进去,两具尸体横躺竖卧在地板上。死者眼眶上捅着铁串,口中还含着肉块,是在用餐时被什么人杀死的,而且绝对是在同一时刻被双双刺中的。因为如果一人首先被铁串刺中,另一人势必要防,稍一动作,铁串就很难再刺中眼部。真是超出哈罗德理解能力的奇特的杀人方式。部下把餐桌上的搭钩递给哈罗德。看着那个巧妙掏出的小孔和带螺丝的拧盖,哈罗德无言地点点头。众人只好走出房子。看来赫尔本取走了微型胶卷。虽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一定发生过奇怪的事了。所以赫尔本的两名伙伴被杀死,只有赫尔本设法逃走了。哈罗德刚跨出房门,忽然停住脚,他脑中猛地掠过一个念头,难道不是红干的吗?红在汽车中曾挖掉两个男人的眼睛,又用钢笔刺伤了默坎的喉咙。哈罗德惊奇地感到,她哪儿来的那么厉害的武艺?拜乡回答确有其事。正因为红有这样的武艺,所以总能自己解救自己。尽管如此,也很难避免被人捉去。哈罗德钻进汽车。他的脑子里来回翻腾着那两个刺入赫尔本同伙眼中的铁串,都不是刺透眼睑后再穿通眼中的铁串,就是说,连本能地眨眼的工夫也没有,铁串就刺穿眼球进入了大脑。可是,既然红有这样的功夫,怎么……哈罗德双手抱臂。赫尔本可能是拣到了红,他不是为了搭救她,而是拣来供自己享用,独身的赫尔本自然渴望女性。红的下落不明,也许微型胶卷在她身上?哈罗德的思绪乱了套。裸冬
或许您还会喜欢: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
零的焦点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秋天,经人做媒,板根祯子和鹈原宪一订了婚。祯子二十六岁,鹈原三十六岁。年龄倒很相配,但社会上看来,结婚似乎晚了点。“三十六岁还打光棍,不知过去有过什么事?”提亲时,祯子的母亲最为介意。也许有过什么事,三十六岁还没有碰过女人,似乎说不过去。但媒人说绝对没有。好像是在撒谎。作为一男人,也太懦弱了。工作已经多年,置身于男人世界里的份子是这样想的。事实上,和女人完全没交往的男人,会叫人瞧不起。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
1Q84 BOOK2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2(7月-9月)》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 [点击阅读]
人间失格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纤细的自传体中透露出极致的颓废,毁灭式的绝笔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点击阅读]
假戏成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接听电话的是波洛的能干秘书李蒙小姐。她把速记簿摆到一边去,拎起话筒,平淡的说,“屈拉法加8137。”赫邱里-波洛躺回直立的椅背上,闭起双眼。他的手指在桌缘上轻敲着,脑子里继续构思着原先正在口述的信文的优美段落。李蒙小姐手掩话筒,低声问说:“你要不要接听德文郡纳瑟坎伯打来的叫人电话?”波洛皱起眉头。这个地名对他毫无意义。“打电话的人叫什么名字?”他谨慎地问。李蒙小姐对着话筒讲话。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5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人味在夜空中飘荡。狼灵停在一棵树下,嗅了嗅,灰棕色毛皮上洒满了斑驳阴影。松林的风为他送来人味,里面混合着更淡的狐狸、兔子、海豹、鹿,甚至狼的气味。其实这些东西的气味也是人味:旧皮的臭气,死亡和酸败的气息,且被更浓烈的烟、血和腐物的味道所覆盖。只有人类才会剥取其他动物的毛皮毛发,穿戴起来。狼灵不怕人,就和狼一样。他腹中充满饥饿与仇恨,于是他发出一声低吼,呼唤他的独眼兄弟,呼唤他的狡猾小妹。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南非洲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南非洲历险记--第一章在奥兰治河边第一章在奥兰治河边1854年2月27日,有两个人躺在奥兰治河边一棵高大的垂柳下,一边闲谈一边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河面。这条被荷兰殖民者称作格鲁特河,被土著霍顿督人称作加列普的奥兰治河,可以与非洲大陆的三大动脉:尼罗河、尼日尔河和赞比西河相提并论。像这三大河流一样,它也有自己的高水位、急流和瀑布。 [点击阅读]
堂吉诃德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2
摘要:【一】乍看似乎荒诞不经.实则隐含作者对西班牙现实深刻的理解.作者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现实主义的描写在中占主导地位.在环境描写方面.与旧骑士小说的装饰性*风景描写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诗般的宏伟规模.以农村为主要舞台.出场以平民为主.人数近700多人.在这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绘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的社会画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虚实结合的. [点击阅读]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