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龙纹身的女孩 - 第二十九章 十一月一日星期六至十一月二十五日星期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莎兰德悠游于温纳斯壮的虚拟王国。她已经盯着电脑屏幕将近十一个小时。在沙港的最后一个星期,有个念头在她脑中某个未被发掘的角落成形,如今此念头已发展成疯狂的沉迷。四个星期以来,她将自己关在公寓里,无视阿曼斯基的联系,每天至少在电脑前待十二个小时,其余的清醒时刻则反复思考着相同的问题。过去这个月,她和布隆维斯特只是断断续续联络着。他也很忙,忙着《千禧年》的工作。他们每星期会通几次电话,她便将温纳斯壮来往信件与其他活动的最新消息告诉他。
  其中每个细节她已重复看过不下百次。她并不是担心遗漏什么,而是不确定自己是否真正了解每个复杂的环节如何相扣。
  媒体争相报道的这个王国仿佛是一个活生生、无固定形态、有脉搏跳动且不断变形的有机体。这里头有期权、债券、股票、合伙公司、借贷利息、收入利息、存款、银行账户、付款转账等等数千种构成元素。资产中有大得不可思议的比例被存放在关系错综复杂的邮政信箱公司内。
  根据最夸张的财经分析评估,温纳斯壮集团价值超过九千亿克朗。不是唬人的,至少也是个夸大得离谱的数据。当然了,温纳斯壮本人绝对不穷。她算出他真正的资产价值介于九百至一千亿克朗,绝不容小觑。若要彻底稽查整个公司,恐怕需要数年的时间。大致上,莎兰德确认温纳斯壮在世界各地共有将近三千个账户和银行资产,他从事的欺诈行为范围实在太广,因而不再只是犯罪,也是生意。
  温纳斯壮的有机体内也有某些实体。在这个集团内有三项资产不断出现:瑞典的固定资产是确定而真实的,有资产负债表与检核数据可供外界查看;美国的公司也确实存在;还有一家纽约的银行则是所有流通资金的据点。值得留意的是设立于直布罗陀、塞浦路斯与澳门等地的邮政信箱公司的业务。温纳斯壮就像一个非法武器交易所,还替哥伦比亚的可疑企业和俄罗斯一些绝非正统的行业进行洗钱活动。
  开曼群岛有一个匿名账户十分特别,由温纳斯壮本人控管,却又与所有公司都毫无关联。温纳斯壮每笔交易都会有几个百分比经由邮政信箱公司转到开曼群岛。
  莎兰德已经工作到恍惚忘我的地步。账户——嗒嗒——电子邮件——嗒嗒——资产负债表——嗒嗒。她记下最新的转账记录,追踪一笔小额交易,从日本追到新加坡,再经由卢森堡到开曼群岛。她知道这是怎么运作的,就好像她也跟着这个虚拟空间一起脉动。细微的变动。最新的电子邮件。一个似乎不甚重要的简讯于晚上十点送出。PGP加密系统(嘎,嘎)对于已经进入电脑、看得见完整信息的人根本就是个笑话。
  爱莉卡已经不再为广告的事吵闹,是放弃了还是另有盘算?你安排在编辑部的消息来源言之凿凿地说他们已经濒临破产,但听说他们刚刚又请了新人。去查查怎么回事。过去几星期,布隆维斯特都在沙港工作,却无人知道他在写什么。前几天有人见到他出现在办公室。你能不能想办法拿到下一期的预排稿?温
  没什么大不了的。让他去担心吧。你完蛋了,老头。
  清晨五点半,她关上电脑,拿出新的一包皮烟。一晚上,她喝了四罐,不对,是五罐可乐,此时又拿着第六罐坐在沙发上。她只穿着内裤和一件褪色的迷彩T恤,上头印着《佣兵》杂志的宣传口号:全部歼灭,善恶之分交给上帝。她觉得有点冷,便拿毛毯裹住全身。
  她感到兴奋,好像吃了什么不当且很可能是非法的东西。她凝望着窗外街灯,静静地坐着,大脑却飞快运转。妈妈——嗒嗒——妹妹——嗒嗒——咪咪——嗒嗒——潘格兰。邪恶手指。阿曼斯基。工作。海莉。嗒嗒。马丁。嗒嗒。高尔夫球杆。嗒嗒。毕尔曼律师。嗒嗒。每一个该死的细节,即使她想忘也忘不了。
  她心想,不知毕尔曼今后还会不会在女人面前宽衣,如果会的话,他又将如何解释肚子上的刺青?将来去看医生,他又怎能不脱衣服呢?
  还有布隆维斯特。嗒嗒。
  她认为他是好人,有时候他的“勤劳猪”情结或许过于明显,而且对某些基本道德议题又天真得令人难以忍受。他的个性宽容慈悲,总会为他人的行为找理由与借口,并永远无法理解为何这世上的掠食猛禽只懂一种语言。每当一想到他,她总会有一种近乎尴尬的保护意识。
  她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睡着的,但早上九点醒来时,因为头靠在沙发背后的墙上,脖子酸痛不已。之后,她踉踉跄跄走进卧室,再度入睡。

  这无疑是他们这辈子最重大的报道。这一年半来,爱莉卡第一次这么开心,这种心情只有正在准备特大独家新闻的编辑才会有。她和布隆维斯特正在做最后一次润稿时,莎兰德打了他的手机。
  “我忘了告诉你,温纳斯壮已经开始担心你最近在做什么,而且他想看下一期的预排稿。”
  “你怎么知道……呢,我忘了。知不知道他打算怎么做?”
  “不知道。只有一个合理的猜测。”
  布隆维斯特思索了几秒。“印刷厂!”他大叫。
  爱莉卡诧异地扬起眉毛。
  “如果你们编辑部密不透风,就没有太多其他的可能性,除非他手下的恶棍打算来一趟夜访。”
  布隆维斯特转向爱莉卡。“这一期找新的印刷厂,马上找。顺便打电话给阿曼斯基——下星期这里要安装夜间安保设备。”接着又回到莎兰德。“谢了。”
  “价值多少?”
  “什么意思?”
  “这个情报价值多少?”
  “你想要什么?”
  “我们边喝咖啡边谈吧,现在。”
  他们约在霍恩斯路的“咖啡吧”碰面。莎兰德一脸严肃,布隆维斯特坐到她身旁时感到非常担忧。她一如往常开门见山地说:
  “我需要借点钱。”
  布隆维斯特咧嘴露出最愚蠢的笑容,然后拿出了皮夹子。
  “好啊,要多少?”
  “十二万克朗。”
  “等等,等等。”他收起了皮夹子。
  “我不是开玩笑。我需要借用十二万克朗……大约六星期吧。我刚好有个投资机会,又没有别人可找。你现在户头里大概有十四万克朗,我会还你的。”
  莎兰德破解他银行密码的事也就不必多说了。
  “你不必跟我借钱。”他回答道:“我们还没讨论你那一份,不过要应付你想借的金额绰绰有余。”
  “我那一份?”
  “莉丝,亨利会给我一笔疯狂的费用,今年年底就会完成交易。若没有你就不会有我,《千禧年》也会关门大吉,所以,我打算和你五五对分。”
  莎兰德紧盯着他看,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布隆维斯特已经习惯她的沉默。最后她摇着头说:
  “我不要你的钱。”
  “可是……”
  “我不要拿你一毛钱,除非你当成生日礼物送我。”
  “说到这个,我还不知道你生日什么时候。”
  “你是记者,去查一查吧。”
  “我是认真的,莉丝,关于平分费用的事。”
  “我也是认真的。我只想跟你借,而且明天就要。”
  她甚至没问能分到多少。“我很乐意今天就和你到银行,将你需要的金额借给你。不过到了年底,我们再来谈谈你可以分到的钱。”他举手制止她打断。“还有,你生日是什么时候?”
  “沃尔帕吉斯夜①她回答。“生得很是时候,对吧?那天我就骑着扫帚到处游荡。”
  她在晚上七点半降落于苏黎世,搭出租车来到马特霍恩饭店。她以伊琳·奈瑟的名义订了房间,并拿出挪威护照证明自己的身份。奈瑟一头及肩金发。莎兰德在斯德哥尔摩买了假发,并从她向布隆维斯特借贷的钱当中挪用一万克朗,透过“瘟疫”的国际网络人脉买了两本护照。
  她进入饭店房间后,锁上门,脱掉衣服。她躺在床上,望着一晚住宿费一千六百克朗的房间天花板,内心感到空虚。借来的钱已用掉一半,尽管将自己储蓄的每分钱都投进去,预算还是吃紧。她决定不再多想之后,几乎立刻就睡着了。
  她醒来时早晨五点刚过。冲澡后,她花了很长时间涂上厚厚一层肤色乳液,再上粉,以掩盖脖子上的刺青。清单上的第二件事,是和位于另一间更高级、昂贵得多的饭店大厅的美容沙龙预约当天上午六点半。她又买了一顶金色假发,这回选的是俏丽短发造型,然后修指甲,在自己咬得参差不齐的指甲上贴上粉红色指甲。另外还黏了假睫毛,扑上更多粉、腮红,最后上口红和其他化妆品。费用八千克朗,没得找。
  她拿莫妮卡·萧尔斯的信用卡付款,并出示萧尔斯持有的英国护照。
  下一站是同一条街上的卡蜜儿时装店。一小时后,她穿着黑色靴子,沙色裙子搭配同款衬衫、黑色紧身裤和及腰短外套,头戴贝雷帽走出店门。每一件都是昂贵的设计师商品,她让店员为她挑选搭配。此外,她还买了一个独家经销的手提皮箱和一个新秀丽牌的小行李箱。最后再戴上低调的耳环和一条样式简单的金项链,颇有画龙点睛之效。信用卡消费金额又增加四万四千克朗。
  莎兰德有生以来第一次拥有令她屏息的胸部曲线——当她在全身镜中瞥见自己的身影时。那胸部就和萧尔斯的身份一样是造假的,乳胶材质,在哥本哈根变装者经常光顾的店里购得。

  她已作好作战准备。
  九点一过,她走到两条街外的豪华饭店齐莫塔,以萧尔斯的名义订房。她给了搬行李箱(里头装着她的旅行袋)的服务生一笔可观的小费。那是一间小套房,每晚两万两千克朗,她只住一晚。独自一人时,她到处看了看。房里可以看到令人目眩神迷的苏黎世湖,但她丝毫不感兴趣。不过,她倒是花了将近五分钟照镜子。她看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戴着金色短假发的波霸萧尔斯,脸上的妆恐怕比莎兰德一整个月用的还要多。看起来……很不一样。
  九点半,她在饭店吧台吃早餐:两杯咖啡配一个果酱贝果,费用两百一十克朗。这些人是不是脑袋有问题呀?
  快十点的时候,萧尔斯放下咖啡杯,打开手机,拨打号码连接夏威夷的调制解调器。响三声后,连接讯号开始响起,调制解调器连接成功。接着萧尔斯在手机上输入六位数的密码,并传出简讯指示启动莎兰德专为此目的所写的程序。
  程序在檀香山某匿名网页上启动了,而该网页服务器地址表面上是在大学校园内。程序很简单,只有一个功能,就是送出指令启动另一个服务器上的另一个程序;这另一个服务器的地址是荷兰一个提供因特网服务的非常普通的商业公司,至于该程序的功能则是搜寻温纳斯壮的镜像硬盘驱动,进而操控那个能显示他在全球各地将近三千个银行账户内容的程序。
  其中只有一个账户值得注意,莎兰德发现温纳斯壮每星期都会查看那个账户好几次。如果他打开电脑看那个档案,一切都不会有异样。该程序会根据过去六个月来账户的正常波动,显示出预期中的细微变动。假如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内,温纳斯壮进入账户进行付款或转账动作,程序也会尽责地报告动作已完成。事实上,这个改变只会发生在荷兰的镜像硬盘驱动中。
  萧尔斯在听见四个短音,证实程序已启动后,关上了手机。
  她离开齐莫塔饭店,走到对街的豪瑟万通银行,她已经和经理华格纳先生约好十点见面。她提早了三分钟到,便利用等候时间站在监视器前,让机器拍下她走进供私人秘密咨询的办公室区的画面。
  “我想请你帮我转几笔钱。”她操牛津腔英语。打开手提箱时,不小心弄掉了齐莫塔饭店的笔,华格纳经理礼貌地为她捡起。她露出淘气的笑容,然后在桌上的便条本上写下一个账户号码。
  华格纳经理将她归类为被宠坏的千金小姐,也可能是某大亨的情妇。
  “在开曼群岛的克罗南菲尔德银行有几个户头,利用连续清算代号就能自动转账。”她说。
  “萧尔斯小姐,所有必要的清算代号您想必都有吧?”经理问道。
  “那是当然!”她回答时口音浓重,德语能力显然只有小学程度。
  她开始念起几组十六位数的号码,完全没有参考任何文件。华格纳发觉这得花掉整个上午的时间,不过为了百分之四的交易手续费,他已准备牺牲午餐,并对萧尔斯小姐重新评价。
  中午十二点刚过她才走出豪瑟万通银行,比预计的时间略晚一些,接着便走回齐莫塔饭店。她刻意到柜台露个脸之后才上楼进房,换下买来的衣服。她保留着乳胶乳房,但取下短假发换上奈瑟的及肩金发。她同时穿上较为熟悉的服装:细高跟靴、黑色长裤、简单的衬衫和在斯德哥尔摩的马朗斯伯登服饰店买的高级黑皮夹克。她打量着镜中的自己:丝毫不邋遢,但已不再是女富豪的模样。奈瑟离开房间前,整理了一些债券,放进一个薄薄的活页夹中。
  一点五分,比预期略晚几分钟,她走进与豪瑟万通银行相距约七十英尺的朵夫曼银行。奈瑟已事先与哈索曼先生约好。她为自己的迟到道歉,说的是一口带有挪威腔的完美德语。
  “请您不必介意。”哈索曼先生说:“有什么需要我效劳的呢?”
  “我想开户。我有一些私人债券要转换。”
  奈瑟说着将活页夹放到他面前。
  哈索曼查看着内容,起先很快速,接着放慢速度。只见他扬起一边的眉毛,露出礼貌性的微笑。
  她开了五个能透过网络操控的编号账户,所有人似乎是直布罗陀一家匿名的邮政信箱公司。那是她用借款当中的五万克朗,请当地一名中介替她开设的。她将五十张债券换成现金,存入这些户头。每张债券价值相当于一百万克朗。
  她在朵夫曼银行的作业时间也比预期更长,因此现在落后行程更多了,不可能赶在银行关门前完成最后的交易。于是,奈瑟回到马特霍恩饭店,在里面晃了一小时以证明自己出现过。但她因为头痛,想早点上床,于是到服务台买了一些阿司匹林,并要求早上八点的电话闹铃,随后便回房了。

  这时已接近下午五点,欧洲所有银行都关门了,但北美与南美的银行还在营业。她启动笔记本电脑,通过手机连上网络,花了一个小时将她稍早在朵夫曼银行开的编号账户全部清空。
  她将钱分散,用来支付世界各地许许多多虚设公司的发票金额。奇怪的是,手续完成后,钱竟然又汇回开曼群岛的克罗南菲尔德银行,不过这次汇入的户头已经不是稍早汇出的户头。
  奈瑟认为这第一阶段十分安全,几乎无法追踪。她从该户头付了一笔钱:将近一百万克朗的金额汇入了与她皮夹中某张信用卡相连的账户。账户所有人是登记在直布罗陀的“黄蜂”企业。
  几分钟后,一名留着金色俏丽短发的女孩从马特霍恩饭店酒吧的侧门离开。萧尔斯走到齐莫塔饭店,礼貌地向柜台人员点头致意,随后搭电梯回房。
  在房里,她慢条斯理换上萧尔斯的战斗装,补了补妆,并在刺青上再涂了一层肤色乳液,然后到楼下餐厅点了一道好吃得不得了的鱼料理。她另外又点了一瓶高级葡萄酒——虽然从未听说过,却要价一千两百克朗——喝了一杯后,毫不吝惜地留下剩余的酒转往饭店酒吧。她留下离谱的小费,肯定让员工注意到她了。
  她任由一个喝醉酒的意大利年轻人勾搭她好一会儿,他好像有个贵族姓氏,只是她懒得记那么多。他们俩共喝了两瓶香槟,她却几乎只喝了一杯。
  十一点左右,这个酒醉的追求者向她靠过来,还大胆捏她的胸部。她将他的手放到桌上,内心窃喜,他似乎并未察觉自己捏到的是乳胶。有时候他们过于喧哗,还引起其他客人不悦。就在午夜前,萧尔斯发现一名搬行李的服务生不断盯着他们看,她便扶着她的意大利男友回他的房间。
  他进浴室时,她倒了最后一杯酒,接着打开一张纸,将里头压碎的安眠药倒入。和她干杯后不到一分钟,他便整个人缩成一团,倒在床上不省人事。她替他解开领带,脱下鞋子,盖上被毯,然后将酒瓶擦干净,到浴室把酒杯也擦拭干净后,才回到自己房间。
  萧尔斯六点时在自己房中用早餐,七点之前退房。在离开房间前,她花了五分钟擦掉门把、衣橱、厕所、电话与她所碰触过的其他物品上的指纹。
  八点半左右,就在电话闹铃响过之后,奈瑟退了马特霍恩饭店的房间,搭上出租车,将行李寄放在火车站的储物柜中。接下来的几小时内,她去了九家民营银行,存放一部分开曼群岛的私人债券。到了下午三点,她已将百分之十左右的债券转换成现金,存入三十个编号账户。剩余的债券则包皮起来,放进银行保险箱里。
  奈瑟还需要造访苏黎世几个地方,但不用急在一时。
  当天下午四点半,奈瑟搭出租车到机场后,进入女子化妆间,将萧尔斯的护照剪成碎片,丢进马桶冲掉。信用卡也一样剪掉,分置于五个垃圾桶,剪刀也不例外。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后,行李箱里最好不要有任何尖锐物品引起注意。
  奈瑟搭乘德航GD八九○班机前往奥斯陆,再转搭机场巴士到奥斯陆火车站,然后进入女子化妆间整理衣物。她将属于萧尔斯这个角色的物品——短假发和设计师服饰——放入三个塑料袋,分别丢到车站内三个不同的垃圾桶里;空的新秀丽行李箱放到未上锁的储物柜里;金项链和耳环是可以追踪到的设计师饰品,因此,消失在车站外街边的排水沟里。
  经过片刻焦虑而迟疑的挣扎后,奈瑟决定留下那对假的乳胶乳房。
  这时,她所剩时间已经不多了,便到麦当劳吃了个汉堡暂时充饥,同时将豪华皮箱内的东西移到她的行李袋中,离开时空皮箱就留在桌下。她在路边摊买了一杯拿铁咖啡后,随即去赶搭前往斯德哥尔摩的夜车,刚好赶在车门关闭前上车。她订了一个私人卧铺。
  当她锁上卧铺门时,可以感觉到这两天以来一直高涨的肾上腺素终于恢复正常。她打开窗户,不顾禁烟的规定。列车驶离奥斯陆之际,她就站在那儿吸饮着咖啡。
  她将清单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任何细节。过了一会儿,她皱起眉头摸索夹克口袋,取出齐莫塔饭店的赠笔,端详几分钟后扔出了窗外。
  十五分钟过后,她爬上床很快入睡了——
  注释:
  ①巫师与恶魔狂欢的节日,即每年的四月三十日。
或许您还会喜欢: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司汤达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出生在罗马一个显贵门第。我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尚年轻,立意改嫁,托一个无子女叔父照管我的学习。他高兴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收留了我,因为他想利用他的监护人身份,决定把他收养的孤儿,培育成一个忠于神甫的信徒。对于狄法洛将军的历史,知道的人太多了,这里就用不着我赘述。将军死后,神甫们看到法国军队威胁着这个宗教之国,便开始放出风,说有人看到基督和圣母木头塑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大师与玛格丽特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暮春的莫斯科。这一天,太阳已经平西,却还热得出奇。此时,牧首①湖畔出现了两个男人。身材矮小的那个穿一身浅灰色夏季西装,膘肥体壮,光着秃头,手里郑重其事地托着顶相当昂贵的礼帽,脸刮得精光,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得出奇的角质黑框眼镜。另一个很年轻,宽肩膀,棕黄头发乱蓬蓬的,脑后歪戴一顶方格鸭舌帽,上身着方格布料翻领牛仔衫,下身是条皱巴巴的自西眼裤,脚上穿一双黑色平底鞋。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
末代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与圣迪奥家族的那场决战过了一年之后,就在棕榈主日①那一天,唐-多米尼科-克莱里库齐奥为自家的两个婴儿举行洗礼仪式,并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决定。他邀请了美国最显赫的家族头目,还有拉斯维加斯华厦大酒店的业主艾尔弗雷德-格罗内韦尔特,以及在美国开创了庞大的毒品企业的戴维-雷德费洛。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的合伙人。①棕榈主日:指复活节前的礼拜日。 [点击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1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既然野人①已经死了,”眼看周围的树林逐渐黯淡,盖瑞不禁催促,“咱们回头吧。”“死人吓着你了吗?”威玛·罗伊斯爵士带着轻浅的笑意问。盖瑞并未中激将之计,年过五十的他也算得上是个老人,这辈子看过太多贵族子弟来来去去。“死了就是死了,”他说,“咱们何必追寻死人。”“你能确定他们真死了?”罗伊斯轻声问,“证据何在?”“威尔看到了,”盖瑞道,“我相信他说的话。 [点击阅读]
地狱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致中国的合作者、读者和书迷们:对于今年不能亲至中国一事,我深感遗憾,因此想借这封短信向你们所有人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有了你们,才有我所谓的成功。谢谢你们为我的作品中文版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你们的厚爱尤其让我感动。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拜访你们美丽的国家,亲口表达我的谢意。谨致最诚挚的祝愿。 [点击阅读]
堂吉诃德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2
摘要:【一】乍看似乎荒诞不经.实则隐含作者对西班牙现实深刻的理解.作者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现实主义的描写在中占主导地位.在环境描写方面.与旧骑士小说的装饰性*风景描写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诗般的宏伟规模.以农村为主要舞台.出场以平民为主.人数近700多人.在这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绘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的社会画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虚实结合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