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龙纹身的女孩 - 第二十八章 七月二十九日星期二至十月二十四日星期五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布隆维斯特将莎兰德的电脑打印数据仔仔细细看了三天——纸张放满了几大箱。问题是标的不断在改变,一下是伦敦的期权买卖,一下透过中介在巴黎买卖货币,一下是一间拥有直布罗陀邮政信箱的虚设公司,一下在纽约大通曼哈顿银行账户的资金忽然暴增一倍。
  接着又是一堆问号:一家贸易公司五年前在智利圣地亚哥开立账户存入二十万克朗,至今仍原封不动,也丝毫看不出该公司从事什么样的营业行为,而这只是分布于十二个国家,将近三十家类似的公司之一。是不活动公司吗?它们在等什么呢?是掩护其他某种活动的幌子吗?从计算机上看不出温纳斯壮有何打算,也看不到他认为非常明显而无须列入电子档案的事。
  莎兰德深信这些问题多半永远无解。他们看得见讯息,但少了诠释之钥便永远无法得知其中的意义。温纳斯壮的王国有如一颗洋葱,一层层地包皮裹着,又如一座迷宫,其间的企业相互依赖。公司、账户、资金、证券,环环相扣。他们认为谁也不可能有完整的概念——也许连温纳斯壮也不例外。他的王国有自己的生命。
  不过还是有个模式存在,至少是隐约可见的模式——彼此互相依赖的企业迷宫。温纳斯壮王国的价值从一千亿到四千亿克朗不等,得看你问的是谁,以及计算方式为何。但如果各公司拥有彼此的资产,那价值又是多少呢?
  莎兰德投下那颗从此震撼布隆维斯特每个清醒时刻的炸弹后,他们当天早上便匆匆离开海泽比岛。他们来到莎兰德的住处,整整两天都待在电脑前面,由她带领他参观温纳斯壮的宇宙。他有好多问题,其中之一纯粹是好奇。
  “莉丝,纯粹从实用观点出发,你怎么能操作他的电脑呢?”
  “那是我朋友‘瘟疫’的小小发明。温纳斯壮有一台他在家和在公司工作用的倒协笔记本电脑,也就是说,所有资讯都存在同一个硬盘里。他家里装有宽带网络。‘瘟疫’发明了一种可以系在宽带缆上的电子环,我正在替他测试。电子环会记录温纳斯壮看到的一切,再将资料传送到其他地方的服务器。”
  “他没有防火墙吗?”
  莎兰德淡淡一笑。
  “他当然有,但重点是电子环也是一种防火墙。以这种方法入侵电脑需要一点时间。比方说温纳斯壮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它会先进入‘瘟疫’的电子环,所以,在它通过他的防火墙之前我们就能看到那封邮件。不过,更厉害的是,那封邮件会经过重写,增加几个字节的原始码。只要他在电脑上下载东西,这个程序就会重复。图像的效果更好。他经常上网搜寻,每当他点进一张色情图片或打开新网页,我们就会增加几行的原始码。过了几个小时或几天后——视电脑的使用频率而定——温纳斯壮便下载了一整个将近三兆位的程序,而且每个位都紧密相连。”
  “所以呢?”
  “最后的位定位后,程序便与他的网络浏览器合而为一。在他看来会以为电脑被锁住,必须重新启动,而重新启动的同时也安装了一个全新的软件。他用的是微软的浏览器。下回当他开启浏览器时,启动的其实是一个桌面上看不到的全然不同的程式,除了和浏览器有一模一样的功能之外,还会做很多其他的事。首先是接管防火墙,并确定一切运作正常。接着开始扫描电脑,只要他搜寻时一按鼠标,讯息的位便会传输出去。之后——时间长短还是得看他搜寻的多少——我们便在另一个服务器上累积出他硬盘内容的完整镜像档案。接下来就是HT了。”
  “HT?”
  “抱歉,‘瘟疫’都是这么说的。HostileTakeover,恶意接收。”
  “喔。”
  “真正不可思议的还在后头。结构准备好之后,温纳斯壮便有两个完整的硬盘,一个在他自己的电脑上,一个在我们的服务器上。下次当他开启计算机时,开启的其实是镜射的电脑。他已经不是操作自己的电脑,而是我们的服务器。他的电脑会跑得稍微慢一点,但几乎难以察觉。所以当我连上服务器,便能实时截取他的电脑资料。温纳斯壮每敲一个键,我在我的电脑上都看得见。”
  “你的朋友也是黑客?”
  “伦敦的电话窃听就是他安排的。他可以说是社会边缘人,但也是网络上的传奇。”
  “喔。”布隆维斯特认命地对她笑了笑。“第二个问题:你为什么不早点跟我说温纳斯壮的事?”
  “你从来没问过。”
  “如果我一直没问,又假设我一直没认识你,你会明知温纳斯壮是个匪徒,却仍坐视《千禧年》倒闭吗?”
  “没有人要我揭发温纳斯壮的真面目。”莎兰德用自以为是的口气回答。
  “对,但如果呢?”
  “我告诉你了呀!”她说。
  布隆维斯特不再坚持,就此搁下这一话题。
  莎兰德将温纳斯壮的硬盘内容——容量约为五千兆——刻成十张光盘。她觉得自己好像搬进布隆维斯特的公寓似的。她耐心等候,回答他提出的所有问题。
  “我不明白他怎么可能笨到这种地步,把所有的肮脏事都放在同一个硬盘。”他说道:“万一落入警方手中……”
  “人有时候不太理智。他一定是认为警方永远不会想到扣押他的电脑。”
  “肯定是这样。我承认他是个自大的混蛋,但总该有信息安全顾问会告诉他如何处理电脑吧?这台电脑上甚至还保存有一九九三年的数据。”
  “电脑本身相当新,是一年前制造的,但他似乎将旧信件等等全部转存到硬盘,而没有存放在光盘里。不过至少他用了加密程序。”
  “既然你已经进入他的电脑,他的密码你都可以读取,加密根本毫无用处。”
  他们回到斯德哥尔摩四天后,克里斯特在清晨三点打了布隆维斯特的手机。
  “柯特兹今晚和女友上酒吧。”
  “喔。”布隆维斯特充满睡意地应了一声。
  “回家途中,他们又去了中央车站的酒吧。”
  “不是调情的好地方。”
  “你听我说。达曼正在休假,柯特兹发现他和一个男的坐在一块喝酒。”
  “那又怎样?”
  “柯特兹从报道的署名照中认出那人是克利斯特·索德。”
  “这个名字没听过,不过……”
  “他在温纳斯壮集团旗下的《财经杂志》工作。”
  布隆维斯特立刻从床上翻坐起来。
  “你在听吗?”
  “我在听。那不一定有任何意义。索德是记者,可能和他是旧识。”
  “也许是我多疑了。可是不久前,《千禧年》向某个自由撰稿人买了一则新闻,就在刊登的前一星期,索德早一步作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报道。那是关于手机制造商与瑕疵零件的新闻。”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这种事确实可能发生。你跟爱莉卡说了吗?”
  “还没,她下星期才回来。”
  “先别有动作。我晚一点再打给你。”布隆维斯特说。
  “有问题吗?”莎兰德问道。
  “《千禧年》。”布隆维斯特说:“我得去一趟,想不想一起来?”
  编辑室空无一人。莎兰德花了三分钟突破达曼电脑上的密码防护,又花了两分钟将里面的内容转存在布隆维斯特的笔记本电脑中。
  达曼的电子邮件很可能大多存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里,他们无法取得。但通过他在《千禧年》的台式电脑,莎兰德发现达曼除了公司的电子邮件地址外,还有一个热邮的账号。她花了六分钟破解密码,接着下载了他从去年至今的邮件。五分钟后,布隆维斯特发现了证据,达曼的确向外泄漏《千禧年》的情况,还将爱莉卡打算在哪一期刊登什么报道的最新讯息告知《财经杂志》编辑。这样的间谍行动至少从去年秋天就开始了。
  他们关上电脑,回到麦可住处睡了几小时。他在上午十点打电话给克里斯特。
  “我有证据证明达曼在替温纳斯壮做事。”
  “我就知道。太好了,我今天就把那个王八蛋炒鱿鱼!”
  “不,不要。什么事都不要做。”
  “什么都不做?”
  “克里斯特,相信我。达曼今天还休假吗?”
  “对,星期一回来。”
  “今天有多少人在办公室?”
  “差不多一半。”
  “请你召集他们两点开会好吗?别透露开会内容。我会过去。”
  会议桌围坐着六个人。克里斯特一脸倦容。柯特兹就像个刚谈恋爱的人,是只有二十四岁的人才会有的模样。莫妮卡。尼尔森看来急躁不安——克里斯特没有向任何人透露会议内容,但她到杂志社已经够久,稍有不寻常都能察觉,令她生气的是,她竟被排除在状况外。唯一和平常没有两样的就是兼职的英格拉·欧斯卡森,她每星期上两天班,专门处理简单的行政工作、订户名单等等,自从两年前当了母亲之后,她一直显得有些紧张。另一名兼职者是自由撰稿人罗塔·卡林姆,她的合约与柯特兹类似,刚刚休假回来上班。克里斯特也把还在放假的桑尼给找来了。
  布隆维斯特一开始先热情地与每个人打招呼,并为自己长时间的缺席致歉。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事,我和克里斯特都尚未对爱莉卡提起,但我向各位保证我能代表她发言。今天,我们将决定《千禧年》的未来。”
  他略一停顿,让众人有时间沉淀。但无人提问。
  “过去一年相当辛苦。我很惊讶你们竟没有人重新考虑出路。另谋高就,我很以你们为傲。我想你们要不是彻底疯了,就是绝对忠诚,也确实喜欢在这个杂志社工作。所以,我打算正式摊牌,请你们作最后一次努力。”
  “最后一次努力?”莫妮卡·尼尔森说道:“听起来好像杂志社要关门了。”
  “没错,莫妮卡。”布隆维斯特说:“谢谢你说出来。等爱莉卡回来后,她会召集所有人开一个沉重的编辑会议,告知《千禧年》将在圣诞节宣告倒闭,你们全都失业了。”
  此时紧张的情绪开始散布开来,就连克里斯特也一度以为布隆维斯特是说真的。接着他们全都发现他大大的笑容。
  “今年秋天你们要玩一个双面游戏。有一件讨厌的事就是,我们亲爱的执行编辑达曼,竟然兼职当温纳斯壮的眼线,也就是说,敌人对我们编辑部的动静了如指掌,也难怪我们会遭遇一些挫折。尤其是你——桑尼——才会碰上原本很有希望拉到的广告商竟毫无预兆地抽手。”
  达曼在公司向来没有人缘,所以,此话一出似乎并无任何人感到震惊。大伙正要开始窃窃私语,随即被布隆维斯特给打断。
  “我之所以告诉你们这件事,是因为我绝对信任你们,知道你们全都有清晰的判断力,因此,我也知道你们都能在今年秋天配合演出。让温纳斯壮相信《千禧年》已经濒临瓦解,这点非常重要,你们一定要让他相信。”
  “我们真正的情况是怎么样呢?”柯特兹问道。
  “好,是这样的。大家都说《千禧年》应该已经走上绝路,但我向你们保证绝对没有。如今的《千禧年》比一年前更强壮。这个会结束后,我还要再消失两个月,十月底左右回来。到时候我们将剪断温纳斯壮的双翼。”
  “怎样做才能办到呢?”莫妮卡·尼尔森问。
  “抱歉,莫妮卡,我不想详述细节,不过,我正在写一篇新的报道,这次一定不会出错。我想在圣诞晚会上把温纳斯壮烤来吃,顺便拿几个评论家当甜点。”
  大伙的心情顿时变得轻松愉快。布隆维斯特心想,假如他也在底下听这番话,不知会作何感想?怀疑吗?很可能。但他在《千禧年》这一小群员工当中,似乎还有一点“信任资产”。接着,他又举起手来。
  “我们若想成功,最重要的是要让温纳斯壮相信《千禧年》已濒临瓦解,因为我不希望他展开某种报复,或是湮灭我们打算提出的证据。所以,现在开始要写一个剧本,接下来几个月你们就照着剧本演。首先,一定要记住,我们今天在此讨论的内容不能写下来或在电子邮件中提及。我们不知道达曼是否会查探公司电脑,如果会又是到什么程度,而且我也发觉查看同事的私人信件实在太容易了。因此,我们要以口头方式进行。如果你觉得有必要传递任何消息,就到克里斯特家里找他。要非常谨慎。”
  布隆维斯特在白板上写下“不能有电子邮件”。
  “其次,达曼在的时候,我要你们开始互相争吵并且抱怨我。不必太夸张,只要尽情展现天生的坏脾气就行了。克里斯特,我要你和爱莉卡起严重争执。好好利用你的想象力,至于争执原因要保密。”
  他在白板上写下“开始抱怨”。
  “第三,爱莉卡回来之后的任务,就是让达曼以为亨利·范耶尔重病,马丁·范耶尔又死于车祸,因此,范耶尔公司与我们的协议已经破局——其实他们仍给予我们全力的支持。”
  他写下“假情报”。
  “可是这项协议真的稳固吗?”莫妮卡·尼尔森问道。
  “相信我。”布隆维斯特说:“范耶尔公司会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千禧年》存活下去。几星期后,就说八月底好了,爱莉卡会召开会议提出裁员的警告。你们全都知道这是假的,唯一要离开的只有达曼。但你们还是得开始谈论找新工作的事,还要说在履历上列出《千禧年》的工作资历根本没用。”

  “你真的认为这个游戏最后能拯救《千禧年》?”桑尼问。
  “我知道它可以。另外,桑尼,我要你每个月做一份广告收入减少,订户数也减少的假报告。”
  “听起来很好玩。”莫妮卡·尼尔森说:“这个游戏是要局限在公司内部,还是要泄漏给其他媒体知道?”
  “仅限于公司内部。万一有任何相关报道出现,我们就会知道是谁泄密。再过几个月,若有人间起,我们便能这么说:你们听到的是毫无根据的传闻,我们从未打算结束《千禧年》。最好是达曼能出去向其他媒体泄密,如果你们能给达曼一个可信但愚蠢无比的内幕消息,那就更好了。”
  他们花了一个小时构思剧本,顺便分配了一下角色。
  会后,布隆维斯特和克里斯特到霍恩加斯普肯路上的“爪哇”咖啡馆喝咖啡。
  “克里斯特,你一定要到机场接爱莉卡,将详情告知,还要说服她配合演戏。据我对她的了解,她一定想立刻与达曼对质,但不能让这种事发生。我不希望温纳斯壮听到一点风声而湮灭了证据。”
  “我会的。”
  “还要注意在爱莉卡安装PGP加密系统并学会使用之前,别让她收发电子邮件。通过达曼,温纳斯壮很可能看得到我们发给彼此的所有信件。我要你和其他每个编辑部员工都加装PGP,要做得自然一点。我会给你一个计算机咨询顾问的联络电话,请他过来检查公司的网络系统与所有电脑,然后让他安装加密软件,就当作是服务项目之一。”
  “我会尽力的。可是麦可……你到底在忙什么?”
  “温纳斯壮。”
  “温纳斯壮的什么呢?”
  “目前还不能公开。”
  克里斯特显得不太自在。“我一向很信任你,麦可。这是否意味着你不信任我?”
  布隆维斯特笑了。
  “我当然信任你。只不过我现在正在从事重大犯罪行为,可能引来两年的牢狱之灾。因为我调查的手法有点不光明磊落……我和温纳斯壮玩的是同样的秘密把戏。我不希望你或爱莉卡或《千禧年》的任何人卷入其中。”
  “你真的让我好紧张。”
  “冷静一点,克里斯特,跟爱莉卡说这会是个大新闻,天大的新闻。”
  “爱莉卡会坚持要知道你在做什么……”
  麦可想了想,微笑说道:
  “你就说,当她今年春天背着我和范耶尔签约时,已经很明白地告诉我,我现在只是个再平凡不过的自由撰稿人,不再是董事会的一分子,对《千禧年》的政策也不再有影响力。也就是说,我再也没有向她报告的义务。但如果她表现良好,我答应将报道内容第一个告诉她。”
  “她非大发雷霆不可!”克里斯特愉快地说。
  布隆维斯特自知对克里斯特并未百分之百坦诚,他是故意避开爱莉卡的,否则,最正常的做法就是立刻联络她,将他手中握有的信息告诉她。但他不想和她说话。有十几次他都已经拿着手机准备打给她,却每次都临时改变心意。
  他知道问题在哪里。他无法正视她。
  他在赫德史塔参与的掩饰真相行动,就专业观点而言,是不可原谅的。除了说谎,他不知该如何向她解释,然而他这辈子最不想做的事,就是对爱莉卡说谎。
  何况,他现在忙着抓温纳斯壮的小辫子,实在无暇顾及那个问题。因此,他将见她的时间往后延,关上手机,避免和她交谈。不过他知道这只是暂时延缓。
  就在编辑会议过后,布隆维斯特搬到沙港的小屋里,他已经一年多没去了。他的行李包皮括两箱打印出来的数据与莎兰德给他的光盘。他囤积了食物,锁上屋门,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撰写。他每天会出去散步,买报纸和日常必需品。游客码头依然停满游艇,借用父亲船只的年轻人则经常坐在“潜水夫”酒吧里喝酒喝到失去知觉。布隆维斯特几乎很少留意周遭环境。他多半是一睁眼就坐到电脑前面,直到晚上筋疲力竭倒在床上为止。
  总编辑〈http://cloudflare.com/email-protection.html
  [emailprotected]〉的加密电子邮件:
  你好,海莉。我当时走得非常仓促,现在正在忙一件今年真正该忙的事。文章公开之前,我会先通知你,但去年那些问题应该很快就会结束了。
  我很希望你和爱莉卡能成为好朋友,至于你成为《千禧年》董事,我当然不介意。如果你认为让爱莉卡知道事情的经过是明智的做法,我会告诉她。只是亨利希望我永远不向任何人提起。再说吧,反正现在的我也没有时间与精力,我需要先保持一点距离。
  再联络。祝好。麦可
  莎兰德对麦可在写的东西并不特别感兴趣。她从书本中抬起头,麦可刚刚不知说了什么,她一开始没听懂。
  “抱歉,我只是自言自语。我说真是可怕!”
  “什么东西可怕?”
  “温纳斯壮和一个二十二岁的女服务员搞婚外情,把人家肚子弄大了。他和律师写的这封信你看过吗?”
  “亲爱的麦可,那硬盘里头有十年的信件、电子邮件、合约、旅行计划,天晓得还有些什么。温纳斯壮可没那么大魅力,让我把六千兆的垃圾塞进脑袋。我看了一部分,纯粹出于好奇,但已足够让我知道他是个匪徒。”
  “好吧。他在一九九七年让那女孩怀孕。女孩要求赔偿,他的律师便找人去说服她堕胎。我猜他们原本想给她一笔钱,但她不想拿。游说到最后竟把她强压进浴缸的水中,直到她答应不再缠着温纳斯壮。温纳斯壮这个笨蛋竟然把这些都写在给律师的电子邮件上——没错,是加密了,可是……看来这伙人的智商实在不怎么样。”
  “那女孩怎么样了?”
  “她堕了胎,温纳斯壮很满意。”
  莎兰德安静了十分钟,眼神忽然变得黯淡。
  “又是一个痛恨女人的男人。”最后她喃喃说道。
  接下来几天,她借用那些光盘,开始浏览温纳斯壮的电子邮件和其他档案。布隆维斯特继续他的工作之际,莎兰德就在卧室夹层里抱着她的笔记本电脑,思索着温纳斯壮的奇特王国。
  她忽然有个想法,而且再也放不下。尤其令她难以释怀的是,不明白自己怎么没有早点想到。
  十月底,布隆维斯特在上午十一点就关掉电脑,爬上夹层将自己写的东西拿给莎兰德,然后倒头就睡。当晚,她叫醒他,说出她对文章的想法。
  凌晨两点刚过,布隆维斯特做了最后一次修订。
  翌日,他关上窗,锁上门。莎兰德的假期结束了。他们一起回斯德哥尔摩。
  他们在瓦克斯霍姆的渡轮上用纸杯喝咖啡时,他提起了这个话题。

  “我们俩得先商量好怎么跟爱莉卡说。我若无法解释如何获得这些数据,她绝不会同意刊登的。”
  爱莉卡·贝叶。布隆维斯特的总编辑兼长期情妇。莎兰德从未见过她,也不太想见。爱莉卡仿佛是她生命中某种莫名的干扰因素。
  “她对我知道多少?”
  “一无所知。”他叹气道:“事实上,我从夏天就一直在躲她。我没能告诉她赫德史塔发生的事,她非常失望。当然了,她知道我这阵子都在沙港写东西,却不知道内容。”
  “喔。”
  “再过几小时她就会拿到稿子,到时候一定有一堆问题要问我。问题是我该怎么跟她说?”
  “你想怎么跟她说?”
  “我想告诉她实情。”
  莎兰德皱了皱眉头。
  “莉丝,我和爱莉卡几乎随时都在争辩,这好像是我们的一种沟通方式,但她绝对可以信赖。你是消息来源,她宁死也不会让你曝光的。”
  “你还得告诉多少人?”
  “一个也没有了。我和爱莉卡会带着这个秘密进棺材。不过,你若不愿意,我不会将你的秘密告诉她。但话说回来,我也不想对她撒谎,捏造不存在的消息来源。”
  莎兰德考虑着,直到渡轮停靠在大饭店旁的码头。分析后果。最后,她勉强同意让布隆维斯特将她介绍给爱莉卡。他立刻打开手机,拨了电话。
  爱莉卡正在和她打算聘请担任执行编辑的玛琳·艾瑞森吃中饭。艾瑞森二十九岁,五年来一直是临时雇员,从未有过专职工作,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这辈子恐怕永远找不到专职工作。就在她上一个兼职工作结束当天,爱莉卡打电话来问她想不想应征《千禧年》的职务。
  “这是三个月的临时工作,”爱莉卡说:“但如果顺利的话,也可能成为专职。”
  “我听说《千禧年》现在撑得很辛苦。”
  爱莉卡笑了笑。
  “你不该听信谣言。”
  “我要接替的那个达曼……”艾瑞森有些迟疑地说:“他将去温纳斯壮的一家杂志社工作。”
  爱莉卡点点头。“我们和温纳斯壮不和,这几乎已经不是秘密。他不喜欢为《千禧年》工作的人。”
  “所以,如果我接下这份工作,也会被列入黑名单。”
  “的确很有可能。”
  “可是达曼不是在《财经杂志》找到工作了吗?”
  “那可以说是温纳斯壮犒赏他的方式。那么,你还有兴趣吗?”
  艾瑞森点点头。
  “你希望我什么时候开始上班?”
  这时,布隆维斯特的电话来了。
  她用她自己的钥匙打开他公寓的门。这是他自仲夏节到办公室稍作停留之后,他们第一次面对面。她走进客厅,发现有个瘦骨嶙峋的女孩坐在沙发上,她身穿旧旧的皮夹克,两脚跷在茶几上。乍看之下,她以为女孩大约十五岁,但那是在她们目光交汇之前。布隆维斯特端着咖啡壶和蛋糕过来的时候,她还盯着这个奇怪的女孩看。
  “请原谅我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他说道。
  爱莉卡偏斜着头,觉得他有些不一样,显得憔悴,也好像比她印象中更瘦。他的眼神似乎带着羞愧,有一度甚至避开她的注视。她瞄向他的脖子,看到一条清晰可见的淡红色线痕。
  “我一直在躲你。这件事说来话长,我并不以自己的角色为荣。但这个稍后再说……现在我要向你介绍这个女孩。爱莉卡,这位是莉丝·莎兰德。莉丝,这是爱莉卡·贝叶,《千禧年》的总编辑,也是我最好的朋友。”
  莎兰德端详爱莉卡的优雅服饰与自信神态,十秒过后便认定她不太可能成为她最好的朋友。
  他们的会谈持续了五个钟头,爱莉卡打了两次电话取消其他会面。她花了一个小时阅读布隆维斯特交给她的部分文稿,内心有千万个疑问,却也知道得花好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获得答案。重要的是她最后放下来的稿子。即使其中只有一部分真实,也将开启出全新的局面。
  爱莉卡看着布隆维斯特。她从未怀疑过他的诚实,但如今她有些混乱,不确定温纳斯壮案是否让他崩溃了——以至于靠凭空想象写出这些东西来。此时,布隆维斯特拆开两箱打印的数据,爱莉卡登时脸色苍白。她当然想知道他是怎么拿到的。
  布隆维斯特费了好一番工夫才让她相信,这个在会谈中一言不发的奇怪女孩能无障碍地进入温纳斯壮的电脑。而且不只是他的,她还侵入了他的律师与亲近伙伴的电脑。
  爱莉卡的第一个反应是,既然是通过非法渠道取得的资料,就不能用。
  不过,他们当然能用。布隆维斯特指出他们无须解释资料从何而来,也许他们的消息来源刚好能够进入温纳斯壮的电脑,便将他硬盘里的所有内容制成光盘。爱莉卡终于了解自己手中握有什么样的武器。她感到筋疲力竭。她有无数问题,却不知从何问起。最后,她靠在沙发上,双手一摊。
  “麦可,赫德史塔发生了什么事?”
  莎兰德立刻抬起头来。布隆维斯特则反问她:“你和海莉处得如何?”
  “还不错吧。我见过她两次。上星期,我和克里斯特开车到赫德史塔开董事会,酒喝得太多,都醉了。”
  “董事会开得如何?”
  “她遵守了承诺。”
  “小莉,我知道你感到很失望,因为我一直在回避你,还找借口不说出真实情况。你我之间从来没有秘密,但忽然间我却有六个月的生活……无法对你明说。”
  爱莉卡与布隆维斯特眼神相交。她是那么地了解他,但此时的他却流露出一种前所未见的眼神。他在求她别问。莎兰德看着他们俩无言的交流,她只能置身局外。
  “有那么糟吗?”
  “甚至更糟。我一直很害怕这次的交谈。我答应要告诉你,但我将这种心情压抑了几个月,让温纳斯壮完全占据我的注意力……我还是没准备好。我宁可由海莉来告诉你。”
  “你脖子上是什么的痕迹?”
  “莉丝救了我一命。要不是她,我已经死了。”
  爱莉卡瞪大双眼,看着眼前穿皮夹克的女孩。
  “现在你得和她达成协议,她是我们的消息来源。”
  爱莉卡静坐着沉思了片刻。接着她做了一个令布隆维斯特诧异,令莎兰德惊吓,甚至令她自己意外的举动。她坐在客厅桌旁的这段时间里,可以感觉到莎兰德一直凝视着她。一个带着敌意的沉默的女孩。
  爱莉卡站起来绕过桌子,然后张开双臂抱住女孩。莎兰德立刻蜷缩起来,有如即将被挂到钓钩上的虫子——
  注释:
  ①这种厕所不需用水冲,而是使用发酵分解方式,让废弃物回归大自然。
或许您还会喜欢:
睡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看起来,这里称不上是一家旅馆。二楼大概只有两间客房,一间是江口和女人正在说话的八铺席宽的房间,以及贴邻的一间。狭窄的楼下,似乎没有客厅。这里没有挂出客栈的招牌。再说,这家的秘密恐怕也打不出这种招牌来吧。房子里静悄悄的。此刻,除了这个在上了锁的门前迎接江口老人之后还在说话的女人以外,别无其他人。 [点击阅读]
老母塔之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下午,当我和我的随从们听到一个情况后,便决定在将要参加的审判会上采取强硬的态度。我们动身去“法庭”的时候,天色已晚,只见路上人很多。这些人在院子里找不到座位,只好站着,以便能看见我们走过来。我们刚刚走进院子,大门就关了起来。对我们来说,这可不是好兆头。看起来,穆巴拉克施加了影响,而且产生了效果。我们从人群中挤到听众广场上。那里本来只有一张椅子,现在增加了一条长板凳,笞刑刑具还放在那里。 [点击阅读]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自己所售的商品。我相信我所在的公司。我相信我的同事和助手。我相信美国的商业方式。我相信生产者、创造者、制造者、销售者以及世界上所有正在努力工作的人们。我相信真理就是价值。我相信愉快的心情,也相信健康。我相信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价值。我相信阳光、空气、菠菜、苹果酱、酸-乳-、婴儿、羽绸和雪纺绸。请始终记住,人类语言里最伟大的词汇就是“自信”。 [点击阅读]
艳阳下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罗吉-安墨林船长于一七八二年在皮梳湾外的小岛上建造一栋大房子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那是他怪异行径的极致。像他这样出身名门的人,应该有一幢华厦,座落在一大片草地上,附近也许有一条小溪流过,还有很好的牧场。可是安墨林船长毕生只爱一样:就是大海。所以他把他的大房子——而且由于必要,是一栋非常坚固的大房子——建在这个有风吹袭,海鸥翱翔的小岛上。每次一涨潮,这里就会和陆地隔开。他没有娶妻,大海就是他唯一的配偶。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个人的体验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鸟俯视着野鹿般昂然而优雅地摆在陈列架上的精美的非洲地图,很有克制地发出轻微的叹息。书店店员们从制服外衣里探出来的脖颈和手腕,星星点点凸起了鸡皮疙瘩。对于鸟的叹息,她们没有给予特别注意。暮色已深,初夏的暑热,犹如一个死去的巨人的体温,从覆盖地表的大气里全然脱落。人们都在幽暗的潜意识里摸摸索索地追寻白天残存在皮肤上的温暖记忆,最终只能无奈地吐出含混暧昧的叹息。 [点击阅读]
侯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一R侯爵夫人可不是才智横溢的,尽管文学作品里,凡是上年级的妇女无不被写成谈吐妙趣横生。她对样样事都无知透顶,涉足上流社会对她也于事无补。据说饱经世故的妇女所特有的吐属有致、洞察入微和分寸得当,她也一概没有。恰好相反,她冒冒失失,唐突莽撞,直肠直肚,有时甚至厚皮涎脸。对于一个享乐时代的侯爵夫人,我能有的种种设想,她都统统给破坏了。 [点击阅读]
哭泣的遗骨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初、高中的同班同学——现在长门市市政府下属的社会教育科工作的古川麻里那儿得知了这一消息。麻里在电话里说:“哎,我是昨天在赤崎神社的南条舞蹈节上突然遇到她的,她好像在白谷宾馆上班呢。”关于南条舞蹈的来历,有这么一段典故,据说战国时期,吉川元春将军在伯老的羽衣石城攻打南条元续时,吉川让手下的土兵数十人装扮成跳舞的混进城,顺利击败了南条军。 [点击阅读]
在黑暗中蠕动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具体的年代已经忘记。就连是从哪里来,到何处去的旅程也已想不起来。那时我刚过二十,每天在颓废中生活,当时怀疑人生的态度与刚体会到的游戏感受莫名地交织在一起。也许正因为如此,那时的记忆也就更加模糊不清了。那是艘两三百吨,包着铁皮的小木船。我横躺在二等船舱中。这是位于船尾,依照船体呈环状的铺有榻榻米的房间。 [点击阅读]
夜城7·地狱债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夜城,黑暗而又神秘的领域,位于伦敦市内。不论是诸神与怪物,还是人类与生灵,都会为了许多私密的理由来到这个病态的魔法境地,追求其他地方无法提供的梦想与梦魇。这里的一切都有标价,商品不会太过陈旧。想要召唤恶魔或是跟天使做爱?出卖自己的灵魂,或是别人的灵魂?想将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或是纯粹只是变得大不相同?夜城随时敞开双臂,面带微笑地等着满足你的需求。 [点击阅读]
大西洋案件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珍-玻波小姐坐在窗前瞧着前面,好久以来她已不再欣赏这片原是茂密的花园。但是什么也没去做。雷库克的藉口总头头是道,不是天气太干燥,就是太潮湿,或是泥土泡了水。雷库克自己栽花种菜的原则很简单,泡几杯浓浓的甜茶做为提神用,秋天来时扫落叶,夏天时种植他喜爱的鼠尾草和紫苑花。凭良心说,他喜爱他的主人,也迁就他们的喜好,对于蔬菜他知道得很清楚,什么是上好的香薄荷或是甘蓝菜绝不会弄错。 [点击阅读]
广岛札记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994年10月13日,日本媒体报道大江健三郎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正在东京作学术访问,一般日本市民都普遍觉得突然,纷纷抢购大江的作品,以一睹平时没有注目的这位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的文采。回国后,国内文坛也就大江健三郎获奖一事议论沸腾。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