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龙纹身的女孩 - 第二十章 七月一日星期二至七月二日星期三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布隆维斯特回到赫德史塔那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到弗洛德家询问范耶尔的状况。他听到了令人高兴的消息:上个星期,老人的情况稍有好转。虽然还是很虚弱、不堪一击,但至少能坐起身来。目前已脱离危险期。
  “谢天谢地。”他说:“我发现我其实很喜欢他。”
  弗洛德说:“我知道,亨利也喜欢你。诺兰之行如何?”
  “有收获但不令人满意,我晚一点再跟你解释。现在我有个问题要问你。”
  “问吧。”
  “如果亨利死了,对《千禧年》会有什么实质的影响?”
  “没有影响。马丁会接任他的董事职务。”
  “假设来说,如果我不放弃调查海莉的失踪案,马丁会不会找《千禧年》的麻烦?”
  弗洛德眼神锋利地看他一眼。
  “发生什么事了?”
  “其实也没什么。”麦可说出他和马丁在仲夏节前夕的对话。“我在诺斯约时,爱莉卡跟我说马丁打电话给她,说他觉得办公室非常需要我回去。”
  “我明白,我猜是西西莉亚在逼他。不过我认为马丁不会把自己的压力转嫁到你身上,他可精明得很。而且你别忘了,在我们入股《千禧年》时成立的小型子公司,我也是董事之一。”“但万一情况变得棘手……到时你会怎么做?”
  “既然签约就要遵守。我替亨利工作,我们也是四十五年的老友,这类事情我们绝对有共识。万一亨利死了,他在子公司的股份继承人其实是我,不是马丁。合约中声明我们要协助《千禧年》三年,万一马丁想惹麻烦——我认为他应该不会——那么理论上他可以挡住一小部分的新广告商。”
  “这慰千禧年》存续的原动力。”
  “对,但不妨这么想——担心这种琐事无异于浪费时间。马丁现在正为他企业的生存奋斗,每天要工作十四个小时,哪里还有时间想其他事。”
  “我知道这不关我的事,但我能不能间一下公司大致的状况?”弗洛德表情严肃地说:
  “有问题。”
  “是呀,就连我这一般的财经记者都看得出来。我是说有多严重?”“不会公开?”
  “私下聊聊。”
  “过去几星期,电子产业已经丢了两笔大订单,很快就要被挤出俄国市场。九月,厄勒布鲁和特普尔海坦两地必须遣散一千六百名员工,这样对待在公司工作多年的人,实在不太厚道。我们每关一间工厂,员工对公司就更没信心了。”
  “马丁压力很大。”
  “他是扛着斧头走在薄冰上啊!”
  布隆维斯特回到小屋后打电话给爱莉卡,她不在办公室,因此他便和克里斯特谈。
  “是这样的:我在诺斯约的时候接到爱莉卡的电话。马丁找过她,而且——该怎么说呢——强力建议她让我开始负责编辑工作。”“我也觉得应该这样。”克里斯特说。
  “我知道。但问题是我和范耶尔签了约,不能毁约,而马丁之所以有这番举动,是因为这里有人希望我停止现在的任务,马上离开。所以他的提议等于是想把我弄走。”
  “我明白了。”
  “替我跟爱莉卡问好,告诉她等我这里结束就会回斯德哥尔摩。不会提早。”
  “我知道。你真是疯了,不过我会转告她的。”“克里斯特,这里出了点事,我不想缩手。”
  布隆维斯特敲了马丁的门,是伊娃出来开门并热情欢迎他。“你好,马丁在吗?”
  像是回答他的问题似的,马丁正好提着手提箱走出来。他亲亲伊娃的脸颊,并向麦可打招呼。
  “我正要去办公室。有话跟我说吗?”
  “你要是赶时间,就改天吧。”
  “说说无妨。”
  “在我完成亨利给我的任务之前,我不会回《千禧年》编辑部。我现在先告诉你,以免你期望我在过年前回办公室。”马丁有些犹豫不决。
  “我明白,你以为我想把你弄走。”他顿了一下。“麦可,这事我们晚点再说吧。我实在没有时间再去管《千禧年》董事会的事,真后悔当初接受亨利的提议。不过请相信我,我会尽力让《千禧年》活下去。”
  “这点我从未怀疑过。”布隆维斯特说。
  “下星期约个时间,我们讨论一下财务状况,我也跟你说说我的看法。不过基本上我认为《千禧年》并没有本钱让一个重要高层赖在海泽比岛无所事事。我喜欢这份杂志,我想我们可以合作让它更茁壮,但你是关键人物。我现在可陷入情义两难的局面了。要么照亨利的期望做,要么履行我身为《千禧年》董事的职务。”布隆维斯特换上运动服出去跑步,绕过要塞再到戈弗里的小屋之后,才放慢脚步沿着海边回家,到家时看见弗洛德坐在屋外的桌旁。他耐心等候麦可喝完一瓶水,擦去脸上的汗。
  “这么热还跑步好像不太健康。”
  “算了吧!”
  “我想错了。逼马丁的人不是西西莉亚,是伊莎贝拉。她正忙着动员范耶尔宗亲们给你涂柏油、猫羽毛①可能的话再绑到柱子上用火烧,她后面有毕耶撑腰。”

  “伊莎贝拉?”
  “她是个恶毒又心胸狭窄的女人,大致上她没喜欢过谁,现在似乎尤其讨厌你。她到处散布谣言说你是个编子,骗亨利雇用你,还害他过度辛劳而心脏病发。”
  “但愿没人相信吧?”
  “总有人乐意相信一些恶意的谣言。”
  “我正努力想查出她女儿的下落,而她却恨我。如果海莉是我女儿,我的反应应该会跟她不太一样。”
  下午两点,他的手机响了。
  “你好,我叫康尼·托尔森,是《赫德史塔快报》的记者。不知道能不能请您回答几个问题?我们得到消息说您现在住在海泽比这里。”“托尔森先生,看来您的情报来得有点慢。我从元旦就住在这里了。”
  “这我不知道。您在赫德史塔做什么呢?”
  “写作,顺便休息一下。”
  “您在写什么?”
  “发表的时候您就知道了。”
  “您刚刚出狱……”
  “是呀,怎么了?”
  “您对捏造事实的记者有何看法?”
  “捏造事实的记者是笨蛋。”
  “所以您自认为是笨蛋?”
  “我为什么会这么认为?我从未捏造事实。”
  “但您被判了祠储罪。”
  “N卜又如何?”
  托尔森迟疑半天,布隆维斯特不得不推他一把。“我被判的是祠淤,不是捏造事实。”
  “可是您公布了那份资料。”
  “如果您来电是想讨论我的审判结果,我无可奉告。”“我希望能面对面跟您作个访谈。”
  “关于这个话题,我无话可说。”
  “这么说您不想讨论这次的审判?”
  “没错。”他说完挂上电话,坐着沉思良久才又回到电脑前面。
  莎兰德依照指示,骑着川崎摩托车过桥来到海泽比岛,在左手边第一间小屋前停车。这回可真正来到偏远乡间了,不过只要雇主愿意付钱,就算要她去北极也无所谓。何况她也很高兴能让自己的摩托车在E4公路上尽情奔驰一段长路。她将摩托车立好,松开固定行李袋的皮绳。
  这时布隆维斯特开了门向她招手。他走到外头来,一脸惊讶地看着她的摩托车。
  他吹了声口哨。“你骑摩托车呀!”
  莎兰德没有回应,但见他又摸手把又试油门,便两眼紧紧盯着他。她不喜欢有人碰她的东西。接着她看见他大男孩般的天真笑容,心想这算是弥补了他的过失吧!喜欢摩托车的人通常都会嘲笑她这辆轻型机车。
  “我十九岁的时候也有一辆。”他转头对她说:“谢谢你来。进来把东西放下吧。”
  他向尼尔森夫妻借了一张行军床。莎兰德带着怀疑的神色绕小屋走一圈,发现没有立即可见的诡诈陷阱,似乎松了口气。他带她去看浴室。
  “如果你想冲个澡,凉爽一下的话。”
  “我得换衣服。总不能穿这身皮衣晃来晃去。”“好,你去换衣服,我来准备吃的。”
  他趁莎兰德淋浴更衣之际,用红酒煎羊排,并在午后阳光下的户外餐桌上摆好餐具。她打着赤脚出来,身上穿了黑色无袖紧身上衣和有些破旧的丹宁牛仔短裙。羊排味道很香,她足足吃了两大份,布隆维斯特忍不住好奇,偷偷瞄一眼她背上的刺青。
  “五加三。”莎兰德说:“五件是你那个海莉列出来的,三件是我觉得应该也要列入的。”
  “说说看。”
  “我只查了十一天,还没有机会挖出所有的报告。有些案子的警方调查报告存放在国家档案局,有些仍存放在地方警局。我利用三天去了不同警局,但还来不及走访全部。那五件确认出来了。”莎兰德将厚厚一迭纸放在厨房餐桌上,约有五百页,然后很快地将数据又分成几迭。
  “依时间顺序来看吧。”她递给布隆维斯特一张清单。一九四九——营贝卡·推各布松,赫德史塔(三○一一二)一九五四——玛丽·霍姆柏,卡尔马(三二○一八)一九五七——拉奴儿·伦德,兰斯克普纳(三二○二七)一九六○——玛格达·洛维萨·休柏,卡尔斯塔德(三二○一六)
  一九六○——莉芙·古斯塔夫森,斯德哥尔摩(三二○一六)一九六二——莉亚·培森,乌德瓦拉(三一二○八)一九六四——莎拉·魏特,瑞若比(三二一O九)
  一九六六——莲娜·安德森,乌普萨拉(三○一一二)“这一系列中的第一个案子是一九四九年的蕾贝卡,案情细节你已经知道。我找到的第二个案子是玛丽,卡尔马的一名三十二岁妓女,一九五四年十月在自家公离遭杀害。她遇害的时间不确定,因为大概过了九天或者十天以后才发现尸体。”
  “你怎么会把她和海莉的名单联想在一起?”
  “她遭到捆绑与虐待,不过死因是窒息。喉咙里塞了一块卫生棉。”布隆维斯特静默片刻后,才查看《利未记》二○:一八这段章节。
  “妇人有月经,若与他同房,露了他的下体,就是露了妇人的血源,妇人也露了自己的血源,二人必从民中剪除。”莎兰德点点头。
  “海莉也有同样的联想。好,下一个呢?”

  “一九五七年五月,拉凯儿,四十五岁。她是清洁妇,在村民眼中个性有点怪。她会帮人算命,排塔罗牌、看手相等等都是她的兴趣。她住在兰斯克鲁纳郊外,屋子地点很偏僻,她是清晨在自己住处被杀。尸体被发现时是赤裸的,还绑在后院的晾衣架上,嘴巴也被封住。身上有无数挫伤与骨折。”
  “我的老天。莉丝,这也太恶心了!”
  “还有更惨的。她的名字缩写R.L也符合——你看到《圣经》的节录了?”
  “明明白白。无论男女,是交鬼的或行巫术的,总要治死他们。人必用石头把他们打死,罪要归到他们身上。”
  “接下来是卡尔斯塔德郊区兰莫的洛维萨。海莉的名单上写的是玛格达,全名是玛格达·洛维萨,不过大家都叫她洛维萨。”布隆维斯特聆听着莎兰德讲述卡尔斯塔德命案的奇怪细节。当她点起香烟,他指了指那迭纸张,她侧顶手推过去。“所以说凶手也向动物下手?”
  “I利未记》的章节中说了,女人若和动物交礴,两者都得杀。”
  “说这女人和牛交礴肯定是……不可能。”
  “可以照字面解释,只要她与动物‘亲近’就算,这无疑是农妇每天会做的事。”
  “懂了。”
  “海莉名单中的下一个案子是莎拉。我证实她名叫莎拉·魏特,三十七岁,住在瑞若比。一九六四年一月遇害,尸体被绑在床上,受到严重性侵害,但死因是窒息,被勒死的。凶手也放了火,很可能企图烧毁整栋屋子,但有一部分自动灭了,剩下的部分也因为消防队很快赶到,作了妥善处理。”
  “关联呢?”
  “你听这个。莎拉的父亲和丈夫都是牧师,那个周末她丈夫不在家。”
  “祭司的女儿若行婬辱没自己,就辱没了父亲,必用火将她焚烧。好,与名单吻合。你说你还找到更多案子?”
  “我发现有另外三名女子也是在同样奇怪的情况下被杀害,应该也要列入海莉的名单才对。首先是个名叫莉芙的年轻女子,二十二岁,住在斯德哥尔摩法斯塔区。她非常爱马,参加过多次赛马,前途相当看好,还和姐姐合开一家小小的宠物店。她被发现陈尸于店内。当天她因为记账,一个人待到很晚。她应该是自愿让凶手进去的。她被强暴然后勒毙。”
  “听起来和海莉的名单不太一样,不是吗?”
  “也许吧,但有一点例外,凶手施暴后在她的阴道塞入一只鹦哥,然后将店里所有动物都放出来。猫、乌龟、白老鼠、兔子、鸟,甚至鱼缸里的鱼,所以第二天早上她姐姐看到的景象相当恐怖。”布隆维斯特作了记录。
  “她遇害时间是州九六○匆明,也就是卡尔斯塔德的农妇玛格达。洛维萨命案发生四个月后,这两起案件中的女人都是工作上会与动物接触,而且两案都有动物牺牲。卡尔斯塔德的牛也许活下来了——但我能想象光凭一把刀子很难将牛刺死。鹦哥则比较明显。另外还有一起动物牺牲的案子。”
  “是什么?”
  莎兰德说出莉亚的“鸽子命案”。布隆维斯特听完后静静沉思许久,后来连莎兰德都开始感到不耐。
  “我接受你的理论。”最后他终于说道:“那么还有一个案子。”“这是我碰巧发现的。不知道还遗漏了多少。”“说说看吧。”
  “一九六六年二月在乌普萨拉。死者是十七岁的体操选手,名叫莲娜。她在某次班级聚餐后失踪,三天后尸体在乌普萨拉平原的一条壕沟中被发现,离城区相当远。凶手是在他处行凶后弃尸于此。这起谋杀案引起媒体高度关注,但始终没有报道关于她死亡的真正情形,我读了尸体解剖报告,这女孩受到极残忍的虐待。凶手用火烧她,她的双手和胸口严重灼伤,全身也有多处被反复烧灼。在她身上还发现石蜡的痕迹,显示凶手用了蜡烛,但从双手焦黑的程度看来,肯定是被放在更强的火上烧。最后,凶手锯下她的头,丢在身体旁边。”布隆维斯特脸色发白,低呼一声:“天哪!”
  “在《圣经理找不到吻合的内容,但有几段提到播祭与赎罪祭,有些地方还建议将献祭的牲畜——多半是牛——切成块,让头和脂油分离。还有火也让我想到第一起命案,就是发生在赫德史塔这里的曹贝卡案。”
  傍晚时蚊子开始涌现,他们便将院子的桌子清一清,转移阵地到厨房继续讨论。
  “你没有找到确切的《圣经》出处并不重要,这不是出处的问题,而是变态地模仿《圣经》中的内容——应该说是断章取义的联想。”“我同意。其实根本说不通。举例来说,《圣经》上说和有月事的女子发生性行为,两人都必须从民中剪除,如果照字义解释,凶手就应该自杀了。”
  “所以这些线索代表着什么呢?”布隆维斯特大声说出内心的质疑。“你那个海莉要不是有怪癖,就是肯定知道这些命案之间有关联。”
  “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六年,也许之前和之后都还有。一个极度病态残酷的连续杀人狂,至少在十七年间不断屠杀女性,却没有人发现其中的关联,听起来实在不可思议。”

  莎兰德将椅子往后一推,又从炉上的壶中倒一些咖啡,接着点了根烟。麦可暗咒一声,却仍从她那儿偷一根来抽。“不,没有那么不可思议。”她说着竖起一根指头。“二十世纪期间,瑞典有几十件女性被杀的悬案。犯罪学教授裴森曾经在电视上说过,瑞典的连环杀人犯极少,但很可能有一些从未落网。”接着她又竖起另一根手指。
  “这些命案发生在一段很长的期间内,而且遍及全国。有两件时间很接近,都在一九六○年,但情况却截然不同——一个是卡尔斯塔德的农妇,一个是斯德哥尔摩的二十二岁少女。”
  第三根手指。
  “没有明显可见的模式。命案发生的地点不同,没有明确的手法特征,不过有一些情况确实重复出现。动物、火、严重性侵害,还有如你所说,以变态手法模仿《圣经》内容。但似乎没有一个警探从《圣经》的角度来诠释任何一件命案。”
  布隆维斯特目不转睛地看着她。那纤瘦的身躯、黑色无袖紧身上衣、刺青和穿在脸上的环,让莎兰德看起来很突兀,至少在海泽比的宾馆小屋里很突兀。晚餐时他试着和她闲聊,她却沉默得近乎无礼。然而一旦工作起来,她又像个不折不扣的专业人士。她位于斯德哥尔摩的公寓也许乱得像被轰炸过,她的思绪却是有条不紊。“一名乌德瓦拉的妓女在工厂外被杀,和一名牧师的妻子在瑞若比被勒毙,房子又被纵火,这两个案子实在很难联想在一起。我是说如果没有海莉给我们的线索的话。”
  “所以下一个问题来了。”莎兰德说。
  “海莉到底是怎么卷入这一切的?她,一个受到周密保护的十六岁女孩。”
  “答案只有一个。”莎兰德说道:“一定和范耶尔家族有关。”当晚十一点,他们已经探究完这一系列谋杀案,并反复讨论其中可能的关联性以及相似处与差异处的小细节,弄得布隆维斯特头晕目眩。他揉揉眼睛、伸伸徽腰,问莎兰德想不想出去走走。她的表情显示她觉得散步是浪费时间,不过口头上还是答应了。布隆维斯特建议她去换上长裤,因为蚊子很多。
  他们逛过游艇码头后,经由桥下走上马丁住的娜角。布隆维斯特指着各栋屋宅,向她介绍里头住的人。来到西西莉亚家门前时,他有点吞吞吐吐。莎兰德好奇地瞅他一眼。
  他们经过马丁的汽艇,到达娜角,然后坐在石头上共抽一根烟。“其实还有一个关联。”布隆维斯特没头没脑地蹦出一句。“也许你已经想到了。”
  “什么?”
  “她们的名字。”
  莎兰德想了一下,摇摇头。
  “都是《圣经》中的名字。”
  “不对,”她反驳。“《圣经》里哪有莉芙和莲娜?”“有啊。莉芙象征‘生存’,也就是夏娃。来,猜猜看——莲娜是什么的缩写?”
  莎兰德气恼地皱起脸来。他反应比她快。她不喜欢。
  “玛德莲娜②”她说。
  “妓女、第一个女人、圣母玛利亚……全都有了。实在太怪异了,恐怕连心理学家听了都要头晕。不过关于名字,我还想到另一件事。”莎兰德耐着性子等他继续说。
  “这些显然都是传统的犹太名字。范耶尔家族里有太多反犹太、纳粹与阴谋论的狂热分子。我唯一见到哈洛德那次,他就站在大马路上咒骂自己的女儿是妓女。他和女人之间肯定有问题。”回到小屋后,他们准备了消夜并煮了点咖啡。麦可翻阅着阿曼斯基最欣赏的调查员为他所作的将近五百页的报告。“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挖出这些事证,确实很了不起。”他说道:“谢谢,也谢谢你愿意到这里来向我报告。”
  “现在怎么办?”莎兰德想知道。
  “明天我会去和弗洛德谈,让他准备付你钱。”“我指的不是这个。”
  布隆维斯特看着她。
  “我想……我请你做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他说。“我还没完。”
  布隆维斯特背靠在厨房墙上,与她四目交接,从她眼中却看不出所以然。半年来,他一直是独自调查海莉的失踪案,如今出现另一个人——一个经验丰富的调查员——领略了其中的牵连。他一时冲动作出决定。
  “我明白,这整件事也让我很焦躁。我会找弗洛德商量一下,再请你当一两个星期的……研究助理。我不知道他愿不愿意付他给阿曼斯基的酬劳,不过让你有足够的生活费应该办得到。”莎兰德忽然对他微微一笑。她不想被摒除在外,即使拿不到钱她也愿意做。
  “我要去睡了。”她没有再多说什么便走进房间关上房门,两分钟后,她打开门探出头来。
  “我觉得你想错了。那不是一个误解《圣经》的病态连环杀人犯,只是一个痛恨女人的普通混蛋。”——
  注释:
  ①英国古代一种酷刑。
  ②《圣经》中译为抹大拉。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0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佚名
章节:98 人气:0
摘要:(上)在!”9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中期德国北部的商业城市吕贝克。这一家人的老一代祖父老约翰·布登洛克,年轻的时候正值反对拿破仑的战争,靠为普鲁士军队供应粮食发了财。他建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此外,他还拥有许多粮栈、轮船和地产,儿子小约翰又获得了尼德兰政府赠予的参议员荣誉头衔,因而他和他的一家在吕贝克享有很高的声望。这一家人最近在孟街买下了一所大邸宅,布置得既富丽又典雅。 [点击阅读]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0
摘要: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什么是悬念?希区柯克曾经给悬念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另一方面,虽然你是表现这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其实,希区柯克的作品并非只靠悬念吸引人,其内涵要深刻得多。希区柯克对人类的心理世界有着深刻的体悟。 [点击阅读]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作者:佚名
章节:112 人气:0
摘要:古希腊(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8世纪)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为人类留下了一笔辉煌灿烂的文化财富。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就是其中最为瑰丽的珍宝。世界有许多民族,每个民族都创作出了它自己的神话和传说,这些神话都有自己民族的特点,但也都有共同的性质。 [点击阅读]
席特哈尔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席特哈尔塔,这个婆罗门的英俊儿子,这只年轻的雄鹰,在房子的背阴处,在河岸边小船旁的阳光下,在婆罗双树林的树荫里,在无花果树的浓荫下,与他的好朋友并且同是婆罗门之子的戈文达一起长大了。在河岸边,在沐浴中,在神圣的洗礼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太阳晒黑了他的浅嫩的肩膀。在芒果树林里,在孩子们游戏时,在母亲哼唱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在他那身为学者的父亲教诲时,在贤人们讲话时,浓荫融入了他的乌黑的眼睛。 [点击阅读]
幕后凶手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任何人在重新体验到跟往日相同的经验,或重温跟昔日同样的心情时,可不会不觉为之愕然的吗?“从前也有过这样的事……”这句话总是常常剧烈地震撼心灵。为什么呢?我眺望火车窗外平坦的艾色克斯的风光,自言自语地问向自己。从前,我曾经有过一次一模一样的旅游,但那是几年前的事呢?对我来说,人生的颠峰时代已经结束了……我正在肤浅的这样想着!想当年,我在那次大战中,只是负伤的的份儿。 [点击阅读]
幽巷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管家上菜的时候,梅菲尔德勋爵殷勤地俯向他右手的座邻朱丽娅·卡林顿夫人。作为完美的主人而知名,梅菲尔德勋爵力求做得和他的名誉相称。虽然没有结过婚,他还是一位有吸引力的男子。朱丽娅·卡林顿夫人四十来岁,高而且黑,态度活泼。她很瘦,但依然美丽。手和脚尤其精致。她的风度是急促不宁的,正像每个靠神经过日子的女人那样。坐在圆桌对面的是她的丈夫空军元帅乔治·卡林顿爵士。 [点击阅读]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