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龙纹身的女孩 - 第五章 十二月二十六日星期四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打从老人开始独白到此刻,布隆维斯特首度感到讶异,不得不请他再说一遍以免自己听错了。剪报当中根本没有涉及任何谋杀事件。
  “那是一九六六年九月二十四日的事。海莉十六岁,刚上预备学校二年级。那天是星期六,后来成为我一生中最悲惨的一天。我实在回想太多次,恐怕都能说出当天每分钟发生的事——除了最重要的那件之外。”
  他大手一挥。“我许许多多亲戚就聚集在这屋里,为的是令人厌烦的年度聚餐。那是我祖父立下的传统,但往往每次都会变成讨厌的聚会。这项传统在八十年代末告一段落,因为马丁直接宣布所有业务相关话题都将定期开会讨论并投票表决。那是他作过最好的决定。”
  “你刚才说海莉被谋害……”
  “等等,先让我说完事情经过。我说了,那天是星期六,也是聚会日,赫德史塔运动俱乐部还安排儿童节游行活动。白天里,海莉和几个同学进城去看游行,下午两点刚过便回到海泽比岛。晚餐预定在五点开始,她应该要和家族其他年轻人一起参加。”
  范耶尔说到这里,起身走向窗边,并示意布隆维斯特一块过来,然后指着外头说:
  “两点十五分,海莉刚回家不久,那桥上发生一桩可怕的意外。出事的是一个叫古斯塔·阿朗松的人,他哥哥是海泽比岛上一块小自耕农地‘东园’的农夫。他上桥之后和一辆油罐车相撞,双方显然都开得太快,原本应该只是小擦撞却酿成大祸。油罐车司机大概是出于本能想闪车,不料撞上桥的护栏,整辆车翻覆,最后横切到桥面另一侧,拖车垂挂在桥的边缘。有一段护栏撞穿油槽,易燃的高温油料开始往外喷。这时候阿朗松被困在车内,痛得大喊。油罐车司机也受了伤,但好不容易从驾驶座爬出来。”
  老人又坐回椅子上。
  “这桩意外其实与海莉无关,却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当下现场乱成一团:桥两端的民众都赶来想要帮忙;由于火灾随时可能一触即发,因此警局发出紧急警报声。警员、救护车、救援小组、消防队、记者全都迅速地陆续抵达,还有许多旁观群众。当然了,他们全都聚集在大陆那端,至于在岛上这端,我们则尽力想把阿朗松拖出损毁的车,但实在非常困难。他根本动弹不得而且受了重伤。
  “我们试着徒手把他拖出来,但行不通,只能用切或锯的方法,偏偏又不能冒险擦出任何火花。我们就站在一片油海当中,货车侧翻在旁,万一爆炸,我们全都死定了。要获得大陆方面的援助必须花费很长的时间;货车横卡在桥面,要想爬过去无异于爬过一颗炸弹。”
  布隆维斯特总觉得老人正在说一个经过细心演练的故事,特意要吸引他的注意。他是个说故事高手,这点毫无疑问。但话说回来,故事究竟会如何发展?
  “这桩意外的重点是桥面有二十四小时不能通行。直到星期日傍晚抽出最后一滴油之后,才能用吊车将油罐车吊起,桥也才开放通行。在这二十四小时当中,海泽比岛几乎可以说完全对外隔绝,若想到对岸大陆只能搭消防艇,那是专门载人从这头的游艇码头到教堂底下的旧码头去的。有好几个小时,消防艇都只供救难人员使用,直到星期六夜深之后才开始载运受困的岛民。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我猜海莉在这岛上出事了。”布隆维斯特说:“而嫌疑人就是被困在这里的一些人。有点像是小岛密室悬案,对吧?”
  范耶尔露出讽刺的微笑。“麦可,你可知道你说得多有道理!就连我都爱看多萝西·塞耶斯的推理小说。既定的事实包皮括:海莉在两点十分左右回到岛上;如果把小孩和未婚宾客算进来,一整天总共大约有四十个亲戚到达,再加上仆人和居民,这里或者农场共有六十四人。其中有些打算留下过夜的人都正在邻近农场或客房里整理行李。
  “海莉原本住在马路对面的屋子里,但因为戈弗里和伊莎贝拉情绪都不稳定,那孩子的心情明显受到影响,学业成绩也退步,所以一九六四年她十四岁时,我便让她搬来和我同住。这么做很可能正中伊莎贝拉下怀,让她不必再尽母亲之责。这两年来,海莉都住在这里,所以那天她是回这里来。我们知道她在院子碰见哈洛德聊了几句——他是我另一个哥哥。后来她上楼到这个房间跟我打招呼,她说有话跟我讲,当时有几个亲戚跟我在一起,我脱不了身,但她似乎很心急,于是我答应她一忙完就到她房间去。她从那扇门离开,之后我再也没见到她。约莫一分钟后,桥上便出车祸,接下来的骚动把我们那天的计划全打乱了。”

  “她是怎么死的?”
  “事情有点复杂,我得按顺序说。意外发生后,大伙立刻放下手边的事跑到现场去。我呢……我想我负起了指挥之责,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一直忙得不可开交。海莉也马上赶到桥边——有几个人看见她,但由于有爆炸的危险,所以我指示凡是没有参与救阿朗松的人都不许靠近。最后只剩下五个人,其中包皮括我和我哥哥哈洛德、我的一名工人马纽斯·尼尔森、一个锯木厂工人希斯汀·诺兰德——他家就在渔港旁,另外还有个名叫约克·阿朗松的人,年仅十六岁,本来应该打发他走,但他是卡在车里的古斯塔的侄子。
  “两点四十分左右,海莉在这屋的厨房里。她喝了一杯牛奶,和厨子阿斯特丽德闲聊片刻,还一块透过窗户看着桥下的混乱场面。
  “两点五十五分,海莉穿过院子,伊莎贝拉看到她。大约一分钟后,她遇上海泽比的牧师奥图·法尔克。当时的牧师住所就在今天马丁的别墅所在地,因此牧师住在桥的这一头。车祸发生时,他因为感冒正躺在床上养病;他没见到惨剧,不过接到电话通知后,正要前往桥边。海莉半路将他拦下,显然想说些什么,但他挥挥手没有多加理会便匆匆离去。法尔克是最后见到她活着的人。”
  “她怎么死的?”布隆维斯特追问道。
  “我不知道。”范耶尔神情痛苦地说:“我们直到五点才把阿朗松弄出车外——顺带一提,他没死,不过情况不太好。六点过后,火灾威胁才被视为解除。岛的对外交通仍然中断,但情况已渐渐恢复平静。一直到八点左右,我们终于坐下来吃那顿延误许久的晚餐时,才发现海莉不见了。我叫海莉的一个表姐妹到她房间叫她,她回来却说找不到人。我也没多想,以为她出去散步或是没人告诉她要吃晚饭了。整个晚上,我还得和亲戚们进行各式各样的讨论与争辩,所以直到隔天早上伊莎贝拉去找她,我们才发现没人知道海莉在哪里,而且从前一天起就没人见过她。”他将两只手臂伸展开来。“从那天起,她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消失?”布隆维斯特重复他的话。
  “这么多年来,我们始终找不到她的一丁点下落。”
  “可是如果她是像你所说的失踪了,你也不能确定她被杀。”
  “我明白你反驳的理由,我也有过同样想法。当一个人无故失踪,可能发生的情况有四种。她也许是自己离开,躲起来了。她也许是发生意外死了。她也许自杀了。还有她也许被害了。这几个可能性我全都评估过。”
  “而你相信海莉是遭人杀害。为什么?”
  “因为这是唯一合理的结论。”范耶尔举起一根手指。“从一开始我就希望她是离家出走,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都明白这不是事实。你想想,一个被保护得如此周全的十六岁女孩,就算她再能干,又怎能独力谋生?她怎能一直躲着不被发现?她的钱从哪来?即使找到工作,也需要社会安全卡和联络地址啊!”
  接着他举起两根手指。
  “我第二个想法是她出了什么意外。帮我个忙好吗?到书桌旁边打开最上层抽屉,里面有张地图。”
  布隆维斯特照他的吩咐,将地图摊开在茶几上。海泽比岛的地形呈不规则状,长约二十公里,最宽处约十公里,岛上大多为林地覆盖,住家都集中在桥边和游艇码头附近。岛的另一边有块小自耕农地“东园”,不幸的阿朗松就是从那儿开车出来的。

  “别忘了,她不可能离开岛上。”范耶尔说:“在海泽比岛也和在其他任何地方一样,她当然可能死于意外,也许遭到雷击,但当天没有雷雨;也许被马踢死、落井淹死或是跌落岩缝。在这里无疑有数百种意外的死法,其中大多我都想过。”
  他举起三根指头。
  “但就是有个问题,即使是第三个可能——那女孩毫无迹象地自杀了。地方就这么大,总该能找到她的尸体。”
  范耶尔一拳打在地图上。
  “她失踪后那几天,我们在岛上来来回回找遍每个角落。一群男人涉过每条沟渠,寻遍每寸田野、悬崖和每棵连根拔起的树,所有屋子、烟囱、水井、谷仓和隐密阁楼也都没放过。”
  老人的视线从布隆维斯特身上转开,凝视着漆黑的窗外,说话声音变得更低、更私密。
  “我找了她整个秋天,即使在搜索队停止搜索、所有人都放弃之后,我也没停过。每当我不用工作时,就会在岛上走来走去四处寻找。冬天到了,她依旧毫无消息。春天里我继续找,找到后来自己都觉得荒谬。到了夏天,我雇了三个有经验的樵夫,带着狗再从头仔细搜索一次。他们把岛上每寸土地都翻过来了。那时我才开始想到她也许被杀害了,所以他们也找过坟墓。就这样整整忙了三个月,还是找不到海莉的丝毫踪迹。她就像是凭空消失一般。”
  “我能想到许多可能性。”布隆维斯特大胆说道。
  “你说说看。”
  “她可能是意外或故意淹死了。这里是个岛,水能湮灭大多数事物。”
  “没错,但可能性不高。你倒想想:如果海莉出事溺毙,理应发生在村子邻近的范围。而且你别忘了,桥上引起的骚动是海泽比岛几十年来最轰动的大事,一个正常而好奇的十六岁少女是不会在这种时候到岛的另一头去散步的。
  “但更重要的是,”他说,“这里的海流不强,当时那个季节吹的又是北风或东北风,若有人或物落水也会流到大陆那侧的海滩上,那里可几乎到处都是房子。你别以为我们没想到这点。只要是她可能落水的地方,我们全都打捞过,我甚至从赫德史塔的潜水俱乐部雇来几个年轻人,他们利用整个夏天仔细搜寻了海湾底部和沿海地区……我很确定她没有落水,否则早已找到了。”
  “可是难道她不会在其他地方出事吗?没错,桥面封锁了,但离大陆毕竟不远,她有可能游泳或划船过去。”
  “那时已经九月底,海水那么冷,海莉实在不太可能在一片闹哄哄当中下水游泳。就算她心血来潮想游到大陆上,也会有人看见并吸引众多人注意。桥上有数十双眼睛,大陆那头也有两三百人在水边围观。”
  “那划桨船呢?”
  “不会。当天海泽比岛上不多不少正好十三条船,大多数游艇都已经收上岸。在度假屋旁的游艇码头上有两艘彼得松船还在水里,另外有七艘划桨船,其中有五艘已经拉上岸。牧师住所下方有一艘划桨船在岸上,一艘在水里。‘东园’那边则有一艘划桨船和一艘汽艇。这些船我们全都清查了,都还在原位完全没有移动过。假如她划船过去后逃跑,船应该会留在对岸。”
  范耶尔举起第四根手指。
  “所以最后只剩下一个合理的可能性,那就是海莉是被迫失踪。有人杀死她之后毁尸灭迹。”
  莎兰德利用圣诞节那天上午读了布隆维斯特那本关于财经报道并引发争议的著作——《圣殿骑士团:财经报道警示录》。克里斯特·毛姆以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的相片为此书设计了十分新潮的封面。克里斯特用的是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乍看之下还没注意到那栋建筑飘浮在空中。用这样的封面为书的内容定调,手法确实高明。

  莎兰德能看出布隆维斯特是个好作家。他的笔法直接且吸引人,即便是对错综复杂的财经报道毫无所知的人,看了书之后也会有收获。他书写的语气尖锐苛刻,但最重要的是具有说服力。
  第一章开门见山,有点宣战的味道。过去二十年间,瑞典财经记者成了一群自以为是、毫无批判思考能力的无能马屁精。他之所以下此结论,是因为有太多财经记者一次又一次毫无异议地直接引述各公司总裁与股市投机客的发言,即使该讯息根本是误导或错误也无所谓。这些记者若非过于天真容易受骗——那么理应被分配其他采访任务——就是故意违背记者的职责。布隆维斯特声称自己经常因为被称为财经记者感到羞耻,在他眼里,这些人根本不配当记者,而他却可能被当成同一伙人。
  他将财经记者与刑事记者或海外特派记者所付出的努力作了比较。他在书中描述当司法记者报道谋杀审判过程时,若将检察官的论据奉为圣旨,既不对照被告的主张也不访问被害家属,便断言可能如何或不可能如何,将会引起多大的公愤。布隆维斯特认为对于财经记者也应采取同样标准。
  接着他举出一连串例证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其中有一章,他以极大篇幅探讨六家日报以及《财经杂志》、《工业日报》与电视节目《A经济》对于某家知名网络公司的报道。他首先引述并摘录记者们所说、所写,然后与实际情况加以比较。在描述该公司的发展时,他一再列出尽职的记者应该要问、但所有财经记者都没有提出的简单问题。高招!
  另一个章节谈到瑞典电信公司①股票上市——这是全书最戏谑、讽刺的部分,有几名财经作家还遭到指名批判,而布隆维斯特似乎对威廉·博格尤其严厉。在接近尾声的某一章中,作者比较了瑞典与国外财经记者的水平。他描述伦敦的《金融时报》、《经济学家》与德国部分财经报的记者,在自己国家报道相关新闻时何等专业。比较的结果自然对瑞典记者不利。至于最后一章则是概略提出如何弥补这种悲哀情形的建议。书末结论呼应了序文:
  假如国会记者不分青红皂白,不管国会强行通过多么荒谬的提案都毫无异议地予以支持,又或是政治记者也同样缺乏判断力,该记者若非被解雇也至少会被转往其他部门,以免造成太大的损害。然而在财经新闻界,记者严密调查、客观报道的正常职责却似乎并不适用,受表扬的反而是最成功的恶棍。这不只决定了瑞典的未来,也破坏了其他记者的专业形象与民众仅剩的信任。
  莎兰德完全可以理解商业刊物《报人》、某些财经报纸,以及各日报的头版与财经版何以会有如此激烈的讨论。尽管书中只有少数记者被指名道姓,但莎兰德猜想所涉领域并不大,书中提到各报社时所影射的人是谁,恐怕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布隆维斯特为自己制造了一些劲敌,这点也反映在温纳斯壮案判决后不少幸灾乐祸的评论中。
  她合上书看着书背的照片。布隆维斯特的额前不经意地掉下一绺暗金色头发,仿佛被风吹乱,也可能是克里斯特设计出来的(这个可能性比较大)。他带着讽刺的微笑望着相机,表情似乎刻意显得天真、迷人。很好看的男人。马上就要锒铛入狱三个月。
  “嗨,小侦探布隆维斯特,”她自言自语道:“你自以为很了不起哦?”
  午餐时间,莎兰德启动笔记本电脑并打开邮箱写电子邮件。她打了一行字:“你有时间吗?”署名黄蜂,发送到http://cloudflare.com/email-protection.html
  [emailprotected]回信了。她用PGP程序译码后,只有很简单的答复:20——
  注释:
  ①瑞典电信公司(Telia)为北欧最大的电子通讯公司,其业务甚至扩及波罗的海与欧亚诸国。
或许您还会喜欢: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
无影灯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01“今晚值班不是小桥医师吗?”做完晚上7点的测体温、查房,返回护士值班室的宇野薰一边看着墙上贴着的医师值班表一边问。“那上面写着的倒是小桥医师,可是,听说今晚换人了。”正在桌上装订住院患者病历卡片的志村伦子对阿薰的问话头也没抬地回答说。“换人了,换的是谁?”“好像是直江医师。 [点击阅读]
末代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与圣迪奥家族的那场决战过了一年之后,就在棕榈主日①那一天,唐-多米尼科-克莱里库齐奥为自家的两个婴儿举行洗礼仪式,并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决定。他邀请了美国最显赫的家族头目,还有拉斯维加斯华厦大酒店的业主艾尔弗雷德-格罗内韦尔特,以及在美国开创了庞大的毒品企业的戴维-雷德费洛。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的合伙人。①棕榈主日:指复活节前的礼拜日。 [点击阅读]
道德情操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自从很久以前即1759年初《道德情操论》第一版问世以来,我想到了其中可作的一些修改,以及有关该学说的种种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一生中的种种偶然事件必然使我全神贯注于各种工作,直到现在都妨碍我常想以小心谨慎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的修订这一著作的工作。读者将在这一新版中,在第一卷第三篇的最末一章中,以及在第三卷第四篇的第一章中,看到我已作出的主要改动。第六卷,正如它在新版中呈现的那样,完全是新写的。 [点击阅读]
反物质飞船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CT是一种反物质,它也可以说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体现形式。对于地球来讲,CT是陌生的,但在太空中却存在着许多由它构成的流星、慧星和小行星。CT原子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这是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差别,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差别。CT物质看起来与普通的物质别无二致——只要二者不碰触到一起。一旦碰触发生,两种物质正好相反的电荷互相抵销,相反的粒子发生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
司汤达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出生在罗马一个显贵门第。我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尚年轻,立意改嫁,托一个无子女叔父照管我的学习。他高兴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收留了我,因为他想利用他的监护人身份,决定把他收养的孤儿,培育成一个忠于神甫的信徒。对于狄法洛将军的历史,知道的人太多了,这里就用不着我赘述。将军死后,神甫们看到法国军队威胁着这个宗教之国,便开始放出风,说有人看到基督和圣母木头塑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地狱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致中国的合作者、读者和书迷们:对于今年不能亲至中国一事,我深感遗憾,因此想借这封短信向你们所有人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有了你们,才有我所谓的成功。谢谢你们为我的作品中文版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你们的厚爱尤其让我感动。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拜访你们美丽的国家,亲口表达我的谢意。谨致最诚挚的祝愿。 [点击阅读]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铁凝喜爱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不能不读他的自传的。每当我读过那些大家的自传后,就如同跟随着他们的人生重新跋涉了一遍,接着很可能再去重读他们的小说或诗。于是一种崭新的享受开始了,在这崭新阅读的途中,总会有新的美景突现,遥远而又亲近,陌生而又熟稔——是因为你了解并理解着他们作品之外的奇异人生所致吧。读许金龙先生最新译作《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即是这样的心情。 [点击阅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