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理智与情感 - 小说《理智与情感》电子书——(二):第四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埃丽诺姐妹与詹宁斯太太才认识这么几天,同她在年龄和性*情上如此不相称,而且就在几天以前埃丽诺还对这一安排提出了种种异议,但现在她却和她同坐在一辆马车里,在她的保护下,作为她的客人,开始了去伦敦的旅程,这叫她怎么能对自己的处境不感到疑惑不解呢!由于玛丽安和母亲都同样富有青年人的兴致和热情,埃丽诺的异议不是被驳倒,就是被置若罔闻。尽管埃丽诺有时怀疑威洛比是否会忠贞不渝,但当她看到玛丽安的整个心灵都充满着一股欣喜若狂的期待感,两眼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不由觉得自已的前景多么渺茫,自己的心情多么忧郁。她多么愿意沉浸于玛丽安那样的渴望之中,胸怀着同样激动人心的目标,怀抱着同样可能实现的希望。不过,威洛比究竟有什么意图,马上就会见分晓:他十有八九己经呆在城里。玛丽安如此急着出发就表明,她相信威洛比就在城里。埃丽诺打定主意,不仅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别人的介绍,用新眼光来看待威洛比的人格,而且还要留神注视他对她妹妹的态度,以便不用多次见面,就能弄清他是何许人,用心何在。如果她观察的结果不妙,她无论如何也要帮助妹妹擦亮眼睛;假使结果并非如此,她将作出另外一种性*质的努力__她要学会避免进行任何自私自利的对比,消除一切懊恼,以便能对玛丽安的幸福尽情感到满意。
  她们在路上走了三天。玛丽安在旅途上的表现,可能是她将来讨好、接近詹宁斯太太的一个绝妙前奏。她几乎一路上都沉默不语,总是沉浸在冥思遐想之中。她很少主动启齿,即使看见绮丽的景色*,也只是向姐姐惊喜地赞叹两声。因此,为了弥补妹妹行动上的不足,埃丽诺按照原先的设想,立即承担起讲究礼貌的任务。她对詹宁斯太太一心一意,同她有说有笑,尽量听她说话。而詹宁斯太太待她们也极为友好,时时刻刻把她俩的舒适快乐挂在心上。唯一使她感到惴惴不安的是,她在旅店无法让她们自己选择饭菜。尽管她一再追问,她们就是不肯表明是不是喜欢鲑鱼,不喜欢鳕鱼,是不是喜欢烧禽,不喜欢小牛肉片。第三天三点钟,她们来到城里。奔波了一路,终于高高兴兴地从马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大家都准备在熊熊的炉火旁好好地享受一番。
  詹宁斯太太的住宅非常美观,布置得十分讲究,两位小姐立即住进了一套十分舒适的房间。这套房间原来是夏洛特的,壁炉架上方还挂着她亲手制作的一幅彩绸风景画,以资证明她在城里一所了不起的学校里上过七年学,而且还颇有几分成绩。
  因为晚饭在两个小时之内还做不好,埃丽诺决定利用这个空隙给母亲写封信,于是便坐下动起笔来。过了一阵,玛丽安也跟着写了起来。“我在给家里写信,玛丽安,”埃丽诺说,“你是不是晚一两天再写?”
  “我不是给母亲写信,”玛丽安急忙答道,好像要避开她的进一步追问似的。埃丽诺没有作声。她顿时意识到,妹妹准是在给威洛比写信。她随即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管他们俩想把事情搞得多么神秘,他们肯定是订了婚。这个结论虽然并非令人完全信服,但是使她感到高兴,于是她更加欢快迅捷地继续写信。玛丽安的信没几分钟就写好了。从长度上看,那只不过是封短柬。接着,她急急忙忙地迭起来、封好,写上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埃丽诺想,从那姓名地址上,她准能辨出一个诺大的“威”字。信刚完成,玛丽安就连忙拉铃,等男仆闻声赶来,就请他替她把信送到两便士邮局。顿时,这事便确定无疑了。

  玛丽安的情绪依然十分高涨,但是她还有点心神不定,这就无法使她姐姐感到十分高兴。随着夜幕的降临,玛丽安越来越心神不定。她晚饭几乎什么东西也吃不下。饭后回到客厅,她似乎在焦灼不安地倾听着每一辆马车的声音,
  使埃丽诺感到大为欣慰的是,詹宁斯太太正在自己房里,忙得不可开交,看不到这些情景。茶具端进来了,隔壁人家的敲门声已经使玛丽安失望了不止一次。募地,又听到一阵响亮的叩门声,这次可不会被错当成是敲别人家的门了。埃丽诺想,准是传报威洛比到了。玛丽安倏地立起身,朝门口走去。房里静悄悄的,她实在忍不住了,赶紧打开门,朝楼梯口走了几步,听了半分钟,又回到房里,那个激动不安的样子,定是确信听见威洛比脚步声的自然反应。当时,她在欣喜若狂之中,情不自禁地大声嚷道:“哦,埃丽诺,是威洛比,真是他!”她似乎刚要向他怀里扑去,不料进来的却是布兰登上校。
  这场震惊非同小可,搞得玛丽安失魂落魄,当即走出了房间。埃丽诺也很失望,但因一向敬重布兰登上校,还是欢迎他的到来。使她感到特别痛苦的是,如此厚爱她妹妹的一个人,竟然发觉她妹妹一见到他,感到的只是悲伤和失望。她当即发现,上校并非没有察觉,他甚至眼睁睁地瞅着玛丽安走出了房间,惊讶焦虑之余,连对埃丽诺的必要客套都顾不得了。
  “你妹妹是不是不舒服?”他说。
  埃丽诺有些为难地回答说,她是不舒服。接着,她提到了她的头痛、情绪低沉、过度疲劳,以及可以体面地为妹妹的举动开脱的种种托词。
  上校全神贯注地听她说着,似乎恢复了镇静,在这个话题上没再说什么,便马上说起他能在伦敦见到她们感到非常高兴,客套地问起了她们一路上的情况,问起了留在家里的朋友们的情况。
  他们就这样平静地、乏味地交谈着,两人都郁郁不乐,都在想着别的心事,埃丽诺真想问问威洛比在不在城里,但她又怕打听他的情敌会引起他的痛苦。最后,为了没话找话说,她问他自从上次见面以来,是不是一直呆在伦敦。“是的,”上校有些尴尬地回答说.“差不多一直呆在伦敦。有那么几天,到德拉福去过一两次,但是一直回不了巴顿。”
  他这句话,以及他说这句话的那副神态,顿时使埃丽诺想起了他当初离开巴顿时的情景,想起了这些情景给詹宁斯太太带来的不安和怀疑。埃丽诺有点担心:她的提问会让人觉得她对这个问题很好奇,实际上她并没有那么好奇。

  不久,詹宁斯太太进来了。“哦,上校!”她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大声嚷道。“我见到你高兴极啦——对不起,我不能早来一步——请你原谅,我不得不到各处看看,料理料理一些事情。我离家好些日子啦,你知道,人一离开家,不管离开多长时间,回来后总有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事情要办。随后还要同卡特赖特清帐。天哪,我晚饭后一直忙碌得像只蜜蜂!不过,请问上校,你怎么猜到我今天回城了?”
  “我是有幸在帕尔默先生家听说的,我在他家吃晚饭。”
  “哦!是这么回事。那么,他们一家人都好吗?夏洛特好吗?我敢担保,她现在一定腰圆体胖了。”
  “帕尔默夫人看上去挺好,她托我告诉你,她明天一定来看望你。”
  “啊,没有问题,我早就料到了。你瞧,上校,我带来了两位年轻小姐——这就是说,你现在见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位,还有一位不在这里。那就是你的朋友玛丽安小姐——你听到这话不会感到遗憾吧。我不知道你和威洛比先生准备怎么处理她。啊,人长得年轻漂亮是桩好事儿。唉,我曾经年轻过,但是从来没有很漂亮过——我的运气真糟。不过,我有个非常好的丈夫,我真不知道天字第一号的美人能比我好到哪里。啊,可怜的人儿!他已经去世八年多啦。不过,上校,你和我们分手后到哪里去啦?你的事情办得怎么样啦?得了,得了,咱们朋友间不要保什么密啦。”,
  上校以他惯有的委婉口气,一一回答了她的询问,可是没有一个回答叫她感到满意。埃丽诺开始动手泡茶,玛丽安迫不得己又回来了。
  见她一进屋,布兰登上校变得比先前更加沉思不语,詹宁斯太太想劝他多呆—会儿,但无济于事。当晚没来别的客人,太太小姐们致同意早点就寝。
  玛丽安翌日早晨起床后,恢复了往常的精神状态,神色*欢快。看样子,她对当天满怀希望,因而忘记了头天晚上令人扫兴的事情。大家吃完早饭不久,就听到帕尔默夫人的四轮马车停在门前。过不几分钟,只见她笑哈哈地走进房来。她见到大伙儿高兴极了,而且你很难说她见到谁最高兴,是她母亲,还是两位达什伍德小姐。达什伍德家的两位小姐来到城里,这虽说是她的一贯期望,却实在使她感到大为惊讶。而她们居然在拒绝她的邀请之后接受了她母亲的邀请,这又真叫她感到气愤,虽然她们倘若索性*不来的话,她更是永远不会览恕她们!帕尔默先生将非常高兴看到你们,”她说。“他听说你们二位和我母亲一起来到时,你们知道他说了什么话吗?我现在记不清了,不过那话说得真幽默呀!”
  大伙儿在一起谈论了一两个钟头,用她母亲的话说,这叫做快乐的聊天,换句话说一方面是詹宁斯太太对各位的相识提出种种询问.一方面是帕尔默夫人无缘无故地笑个不停。谈笑过后,帕尔默夫人提议,她们大伙儿当天上午—起陪她去商店办点事儿。詹宁斯太太和埃丽诺欣然同意,因为她们自己也要去采购点东西。玛丽安虽然起初拒不肯去,后来还是被说服一起去了。

  无论她们走到哪里,她显然总是十分留神。特别是到了众人要进行大量采购的邦德街,她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东张西望,大伙儿不管走到哪个商店,她对眼前的一切东西,对别人关心、忙活的一切事情,一概心不在焉,她走到哪里都显得心神不安,不能满意,姐姐买东西时征求她的意见,尽管这可能是她俩都要买的物品,她也不予理睬。她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就是巴不得马上回去。她看到帕尔默夫人,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简直压抑不住内心的懊恼。那位夫人的目光总是被那些漂亮、昂贵、时髦的物品吸引住,她恨不得样样都买.可是一样也下不了决心,整个时间就在如醉如痴和犹豫不决中虚度过去,
  临近中午的时候.她们回到家里。刚一进门,玛丽安便急切地飞身上搂。埃丽诺跟在后面追上去,发现她满脸沮丧地从桌前往回走,说明威洛比没有来,
  “我们出去以后,没有人给我来信吗?”她对恰在这时进来送邮包的男仆说道。她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你十分肯定吗?”她问道。“你敢肯定佣人、脚夫都没进来送过信或是便条?”
  男仆回答说,谁也没来送信。
  “好怪呀!,玛丽安带着低沉、失望的语气说道,一面扭身向窗口走去。
  “真怪呀!”埃丽诺自言自语地重复道,局促不安地打量着妹妹。“假使她不知道他在城里,她决不会给他写信,而只会往库姆大厦写信。他要是在城里,却既不来人又不写信,岂非咄咄怪事!呕,亲爱的母亲,你真不该允许这么年轻的—个女儿跟这么毫不了解的一个男人订婚,而且搞得这么捉摸不定,神秘莫测,我倒真想追问追问,可是人家怎么能容忍我多管闲事呢?”
  她经过考虑后决定,如果情况再这么今人不愉快地持续许多日,她就要以最强烈的措辞写信禀告母亲,要她认真追问这件事。
  帕尔默夫人,还有詹宁斯太太上午遇见时邀请的两位关系密切的上了年纪的太太,同她们共进晚餐。帕尔默夫人茶后不久便起身告辞,去履行晚上的约会。埃丽诺好心好意地帮助大伙摆惠斯特牌桌。在这种情况下,玛丽安帮不上手,因为她说什么也不肯学打牌。不过,虽说她因此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但她整个晚上决不比埃丽诺过得更快活,因为她一直在忍受着期待的焦虑和失望的痛苦。她有时硬着头皮读几分钟书,但是很快又把书抛开,比较有趣的,还是重新在室内踱来踱去,每当走到窗口总要停一阵,希望能听到期盼已久的敲门声。
或许您还会喜欢:
游思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1你无影无踪地向前奔涌,永恒的游思,哪里有你无形的冲击,哪里死水般的空间便会荡起粼粼的波光。是不是你的心儿神往着那在不可估量的寂寞里向你呼唤的爱人?你缠结的发辫散落,飘扬成暴风雨般的纷乱;你前行的路上火珠滚滚,犹如碎裂的项链落下串串火星,这是不是就因为你心情急迫,步履匆促?你疾行的步履把世界的尘土吻得甜美芬芳,把腐朽之物扫荡殆尽;你舞蹈的四肢是暴风雨的中心,把死亡的圣霖哗哗地摇落到生命之上, [点击阅读]
爱者之贻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石真译1沙杰汗①,你宁愿听任皇权消失,却希望使一滴爱的泪珠②永存。岁月无情,它毫不怜悯人的心灵,它嘲笑心灵因不肯忘却而徒劳挣扎。沙杰汗,你用美诱惑它,使它着迷而被俘,你给无形的死神戴上了永不凋谢的形象的王冠。静夜无声,你在情人耳边倾诉的悄悄私语已经镌刻在永恒沉默的白石上。 [点击阅读]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
真假亨特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我决定侦察悬崖上的城堡,救出被囚禁的德国同胞。我们要带的东西分量不轻,至少要带足三到四天的用品,包括干粮、马饲料、灯泡和长火炬。我们还给三个大油箱加足了燃油。所有这些用品,都是梅尔顿在同庄园主的买卖成交之前,向乌里斯商人订购的。事先,他还与尤马部落进行过谈判,把所有急需的东西交给他们运输。海格立斯对我说过,城堡周围的尤马部落有三百来人,四百多匹马。 [点击阅读]
笑面人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于一八○二年二月二十六日诞生在法国东部伯桑松城。雨果的父亲,西吉斯贝尔-雨果,本是法国东部南锡一个木工的儿子,法国大革命时他是共和国军队的上尉,曾参加过意大利和西班牙战争,在拿破仑时期晋升为将级军官。雨果从童年起就在不停的旅游中度过,他的父亲西吉斯贝尔-雨果把妻子和孩子从一个驻扎地带到另一个驻扎地。 [点击阅读]
紫阳花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这可是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实在是太偶然了。与其说是一般的偶然,更应该说不是单纯的偶然,而是好几个偶然的因素,巧上加巧碰在一起,就促成了这么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要说是促成,还不如说是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突然出现更准确。那天,川岛省吾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会神使鬼差地躺在自己太太的床上休息。通常省吾都不在夫妻俩的主卧房睡觉,他在自己的书房安了一张床,平时基本上都在这张床上休息。 [点击阅读]
红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贵志慢慢拉开她背后的拉链,让她的胸部更裸露,在洋装袖于被脱掉时,她还缩着肩协助配台。但,胸罩被拿掉的瞬间,她又不由自主交抱双臂了。虽明知终会被贵志为所欲为,冬子却不希望现在马上被碰触,至少,她要再多保留一些时候。三个月前的六月初,木之内冬子开始发觉在生理期前后有些微异的迹象。身高一百五十五公分、体重四十公斤的她身材瘦弱,对身体本就不太有自信,即使这样,最近几年却也从来没有过什么病痛。 [点击阅读]
罗亭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那是个静谧的夏天早晨。太阳已经高悬在明净的天空,可是田野里还闪烁着露珠。苏醒不久的山谷散发出阵阵清新的幽香。那片依然弥漫着潮气,尚未喧闹起来的树林里,只有赶早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缓缓倾斜的山坡上,自上到下长满了刚扬花的黑麦。山顶上,远远可以望见一座小小的村落。一位身穿白色薄纱连衣裙,头戴圆形草帽,手拿阳伞的少妇,正沿着狭窄的乡间小道向那座村庄走去。一名小厮远远跟在她后面。 [点击阅读]
藏金潭夺宝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圣诞!这是两个多么可亲、多么令人神往的字眼!我是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哪个民族或哪个时代的语汇里,再也没有第二个如此深奥如此神圣的字眼,圣诞是年年都会到来的普普通通的节庆日子,是全家快乐的团聚、小孩充满喜悦的日子。有的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真诚的呼唤:“过去和现在的耶稣基督,你永远在我们心中!”有的人情不自禁地亮起歌喉或至少让他的孩子们唱起欢乐颂:世界走向毁灭时,基督诞生到世界。 [点击阅读]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