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猎奇的后果 - 第三十六章 乞丐小姐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伯爵小姐突发奇想,她想让这个乞丐姑娘穿上自己的衣服,而自己去穿乞丐姑娘的破衣裳,模仿一下那部《乞丐王子》小说中描写的情节。善良的她很想帮这个可怜的乞丐姑娘圆一个当伯爵小姐的美梦。
  两人在镜前换了衣衫。乞丐姑娘用伯爵小姐特意端来的洗脸水洗去了脸上、手上的污垢,还往脸上化了牧。
  “你把头发也剪短点儿好不好?”
  得到乞丐的同意之后,小姐就动手帮她把头发也整理成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发式。
  顷刻之间,又一个美丽的伯爵小姐横空出世了。
  这次轮到小姐改扮了。她穿上乞丐的破衣裳,把头发弄得乱糟糟的,然后站在镜前打量着自己的模样。
  “瞧,哪有这么漂亮的乞丐呀。你不往脸上涂些黑颜料吗?那样才像呢。任谁看了都认不出来。”
  乞丐趁机劝说着。美弥子小姐只顾好玩,一边想,这真像学校里开的化装舞会呢,一边听从乞丐的劝告,往脸上涂了些黑颜料。
  两人打扮停当,并肩站在镜子前面。
  “瞧,多神奇呀,我变成了你,你变成了我。”
  “我可真不敢想像!只要一想到,曾当了一回总理大臣的千金,就算死了也心满意足了。”
  “你,真那么高兴吗?”
  变成乞丐的美弥子小姐反倒比变成了千金小姐的乞丐更高兴。她盯着镜子看了一会儿,像是想起了什么,哧哧地笑了起来。

  “让你再装得像一点儿,那边是下人的房间,你去那儿转一圈。如果你能不被看穿,轻轻松松地转回来,那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就这样好了,你去夸他们两句吧。”
  乞丐姑娘畏首畏尾,踌躇不前。但小姐打开房门,硬把她推了出去。乞丐姑娘磨磨蹭蹭地来到走廊,穿过静悄悄的官邸,往厨房走去。
  在走廊尽头拐一个弯,迎面碰上了一个侍从。一看到来人,乞丐姑娘就“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冲着侍卫跑了过去。大概是张皇失措地想要逃跑吧。然而,她那样子也太怪了。可更怪的事还在后面。
  “你快过来,可不得了。有个乞丐跑到我房里来了。还把我的房间弄得乱糟糟的。快点,快点,快把她赶出去。”
  扮成美弥子小姐的乞丐姑娘提出了无理的要求。
  “什么?乞丐?跑到小姐房里啦?真是岂有此理。您请在这儿等一下,我马上帮您把她撵走。”
  侍从一点儿也没有怀疑,三步并作两步跑过走廊,冲进了小姐屋里。果然有一个脏兮兮、黑乎乎的乞丐姑娘正大模大样地坐在小姐的椅子上,优哉游哉地品着茶呢。
  “喂!你到底是什么人?你把这儿当成什么地方啦。再不赶紧走我就叫警察来了。”

  侍从凶巴巴地恐吓道。然而那个大模大样的乞丐姑娘一点儿也不紧张。
  “哎呀,你干吗生气嘛。这只不过是个小小的游戏罢了。不必生气呀。”
  侍从听得目瞪口呆。
  “混帐!只不过是个小小的游戏?你的游戏就是跑到别人的房间里赖着不走吗?好了,你赶快给我出去。若不然我可要动武啦!”
  说完,他就冲了上去,一把抓住乞丐姑娘(实际上是真的美弥子小姐)的后脖子,把她一下子扔出了窗外。
  美弥子小姐非常生气,怒斥侍从的无礼,但是一点儿用都没有。因为游戏玩得太过分了。
  两个人改扮得太像了,连侍从也分不清真伪。意识到这点之后,小姐也不发火了,她平心静气地把事情的经过解释了一遍。可侍从就是听不进去,只当她在说疯话。这也难怪,谁会想到伯爵的女儿会打扮成乞丐的模样?再说侍从先人为主的印象也很难改变,他坚信真正的小姐现在正等在走廊里呢。她这番毫无根据的话只能是胡说八道。
  结果,可怜的美弥子百口莫辩,被侍从和门卫强行轰出了家门。
  养尊处优的娇小姐一点儿办法都没有,气得连话也说不出来。该怎么办呢?该怎么办呢?她徘徊在门前,脑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可亲可敬的父亲的脸。对啦!爸爸总不会认不出我来。我去见爸爸。就这么办!主意打定,她就飞快地向首相官邸跑去。

  一路上,她的身影引得行人纷纷侧目。因为她实在是个太过美丽的乞丐。然而这一切对美弥子来说,简直就像一场噩梦一般,令她备感屈辱。她真恨不得趴在地上痛哭失声,但是她只能振作精神继续赶路。
  她又跑了二三百米远,忽然刺耳的警笛从身边呼啸而过。是她家的汽车。她暗自奇怪,思忖着会是谁坐在里面呢。汽车很快就驶远了。美弥子小姐并没有看到坐车的人。其实车上坐的正是刚刚摇身一变成了千金小姐的乞丐姑娘。她也是赶往首相官邸去。心机过人的她打算捷足先登,破坏美弥子小姐和她父亲会面的机会。
  不久,美弥子小姐终于跑到了官邸门口。然而,接到命令的守卫早已严阵以待了。
  守卫一把推开想要进门的乞丐姑娘(美弥子小姐),大声训斥着。
  “果然来了。我们早知道你的事了。你休想再往前踏进一步。”
  被推倒在地的美弥子小姐没来由地遭受了这番痛苦,心中气苦难耐,再也无力爬起来,她就那样趴在地上,放声痛哭起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宇宙尽头餐馆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有一种理论宣称,如果任何一个人真正发现了宇宙存在的原因、宇宙存在的目的,宇宙就会立刻消失,被某种更为怪异、更难以理解的玩意儿取代。还有另外一种理论宣称,上述事件已经发生了。迄今为止,故事的发展如下:起初,创造出了宇宙。这激怒了许多人,被普遍视为一种恶劣行径。许多种族相信宇宙是由某种神所创造的。 [点击阅读]
将军的女儿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这个座位有人吗?”我向独自坐在酒吧休息室里的那位年轻而有魅力的女士问道。她正在看报,抬头看了我一眼,但没有回答。我在她对面坐了下来,把我的啤酒放在两人之间的桌子上。她又看起报来,并慢慢喝着波旁威士忌①和可口可乐混合的饮料。我又问她:“你经常来这儿吗?”①这是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波旁的一种主要用玉米酿制的威士忌酒。“走开。”“你的暗号是什么?”“别捣乱。”“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没有。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
广岛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点击阅读]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异恋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九号。在仙台市的某个天主教会,举行了矢野布美子的葬礼。参加的人不多,是个冷清的葬礼。在安置于正前方的灵枢旁,有一只插着白色蔷薇的花瓶。不知是花束不够多还是瓶子过大,看起来稀稀疏疏冷冰冰的。教会面向着车水马龙的广濑大街。从半夜开始落的雨到早晨还不歇,待葬礼的仪式一开始,又更哗啦啦地下了起来。从教会那扇薄门外不断传来车辆溅起水花的声音。又瘦又高的神父有点半闭着眼念着圣经。 [点击阅读]
怪指纹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法医学界的一大权威宗像隆一郎博士自从在丸内大厦设立宗像研究所,开始研究犯罪案件和开办侦探事业以来,已经有好几年了。该研究所不同于普通的民间侦探,若不是连警察当局都感到棘手的疑难案件它是决不想染指的,只有所谓“无头案”才是该研究室最欢迎的研究课题。 [点击阅读]
怪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九日的下午,一如平常的下午,没有两样。任何人对于那天即将发生的不幸,毫无一丝预感。(除了一人例外,那就是住在威尔布朗姆胡同四十七号的巴克太太,她对于预感特别有一套,每次她心头觉得一阵怪异之后,总要将那种不安的感觉,详详细细地描述一番。但是巴克太太住在四十七号,离开十九号甚远,那儿会发生什么事,与她无干,所以她觉得似乎没有必要去做什么预感)。“加文狄希秘书打字社”社长K-玛汀戴小姐。 [点击阅读]
恐怖黑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恐惧的亡灵复苏1阴谋初露刚刚步入八月份。炎热的太阳就将一切烤得烫人。出租车司机原田光政在这天午后回到家中。他打开大门,从信箱中取出一封信,边看边走进了厨房。走进厨房,原田光政坐在椅子上,准备喝点冷饮,然后再睡上一小时左右的午觉。他深深地感到自己已不是拼命干活的年龄了——近六十岁了。难道这是因为自己长期辛劳而自负了吗?人的自知之明,对于原田说来还是有的。 [点击阅读]
悬崖上的谋杀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博比·琼斯把球放在球座上,击球前球杆简单地轻摆一下,然后慢慢收回球杆,接着以闪电般的速度向下一击。在五号铁头球棒的随便一击下,球会呼啸腾起,越过障碍,又直又准地落到球场的第十四穴处吗?不,远非如此,结果太糟了,球掠过地面,稳稳地陷入了障碍坑洼。没有热心的观众发出沮丧的哼哼声,惟一的目击者也显得一点不吃惊。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