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良心作证 - 第01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
  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他的眼睛时不时地向露台上的肖眉望去。只要肖眉在他的视线里,一种心醉神迷的满足感就会从他的心里涌出来。只有他自己知道,能得到肖眉他付出了多么漫长持久的努力。想到这里他长舒了一口气。此时身材高挑、气质优雅的肖眉身穿一袭大红镂花礼服,若有所思地站在露台栏杆前,遥望着远处的山峦。婚服后面的亮片如数不清的眼睛回望着大厅里喧闹嬉笑的宾客。门口一阵寒暄过后,周建设从喧闹的人群中走过来,把手搭在肖眉的肩上,动情地望着她说:“肖眉,你爸爸来了,客人也都到齐了,进去吧。”
  肖眉从沉思里转过头,看着眼前这个头上留有花纸屑的男人。身穿一身崭新西服、背衬着新房华丽装修的周建设,在肖眉的眼睛里突然显得非常陌生。肖眉面无表情地随着周建设来到大厅。肖眉的父亲、市检察院检察长肖凤山微笑着坐在长沙发上,组织部长于兆粮作为贵宾也坐在一旁。刘秘书长正张罗新人给长辈行礼。
  于兆粮笑着对周建设说:“别光蔫不唧地傻笑了,小周,今天你对老肖同志的称呼,也得改改了吧?”周围的宾客一片响应,年轻人在后面起着哄,气氛非常热闹。这时周建设在大家的起哄中,窘得脖子都红了,嗫嚅了半天也没叫出口。看着他尴尬的样子,一直微笑的肖凤山急忙制止:“不急不急,等真正成了一家人,再叫不迟嘛。”
  大家哄笑欢闹起来。
  眼睛通红、憔悴不堪的龚钢铁就这样出现在大家眼前。刚才还在微笑着的他的母亲于兆粮,看见自己的儿子这个样子,怔住了。她站了起来,想说什么,被坐在身旁的肖凤山用手势制止了。
  像被施以某种魔法,钢铁穿过房间,脚步沉重地径直来到身着红礼服、显得异常庄重美丽的肖眉面前。他目光定定地望了肖眉一会儿之后,沙哑着嗓音说道:“肖眉……”他停顿了一下,像在积蓄着一种力量,“你可以嫁给周建设,但我必须在你和建设进洞房之前告诉你,我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深地爱着你……”他的嗓音低沉沧桑,但在场的所有人都听见了。

  龚钢铁的身体转向大厅,面对那些发愣的人,他的声音平静下来:“也许我不该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种场合,可我知道这是我的最后机会,大家可以讥笑我,挖苦我,可我也请大家原谅我,相信我——我爱肖眉,我至死都爱着肖眉”
  钢铁说完这些向大家鞠了一个躬,回头看一眼还愣在那里、如在梦中的肖眉,转身走出大门。大家还没回过神来,大厅里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被钢铁的真挚感情和那一番掷地有声的话感动了。宾客们面面相觑,交头接耳。
  在这个过程中,龚钢铁的母亲于兆粮,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几次想开口说话,都像被噎住了一样,伸伸脖子又缩回去,显得十分尴尬。
  肖眉泪流满面,她挣脱了想抓住她肩膀的周建设,手提结婚礼服裙裾,下楼向钢铁消失的方向追去……
  对于肖眉而言,很久以来,钢铁和建设就像一个钢镚儿的两面,不可或缺,但也不能兼得。他们的友谊是从初中就开始的。钢铁憨厚,喜欢较真,也比较浪漫。看过电影《追捕》以后,他竟然放弃了党校即将毕业的机会,转到法律函授班,决心将来做一个合格的检察长。而周建设一直充当着肖眉的保护神。他对生活总是充满热情和自信。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市委做秘书工作。这世上总有那么一类人,是生活和命运的主宰者,他无疑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在北京上大学时,肖眉的心里一半装着龚钢铁,另一半是周建设。她的天平总是摇摆不定。似乎是为了让自己找到最终的答案,她回到了这个城市。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个作家的肖眉,曾找过钢铁,想让他的母亲给省文联主席打个电话,帮她调到《文学天地》去做一名小说编辑。可是钢铁觉得这种靠关系的行为不好,不肯这样做。而到了周建设那里,为了把肖眉安排进杂志社,有一阵子周建设马不停蹄地找秘书长、找文联主席、找宣传部长,就差给人家跪下了……肖眉终于进了《文学天地》杂志社。肖眉在这样的情况下答应了周建设的求婚。但是肖眉的心里对龚钢铁的信任一直没有改变过。

  今天婚礼上发生的这场风波,钢铁对她那番灼热的表白,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肖眉的心,她原来的那一点疑惑突然变得那么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这个问题更简单的了——她爱的是龚钢铁。肖眉走了,周建设呆在原地,他感到自己像一个正在被风化的泥人一样,在宾客面前一片一片地剥落着。他眼前的世界变得有些模糊不清。参加婚礼的人们脸上带着一种很难说清楚的表情陆续开始走了。
  龚钢铁的母亲走到了他眼前,看着像被冻住了一样的周建设,想说什么,又摇摇头走开了。没多久,偌大的厅堂只剩下他自己。太阳透过窗玻璃照在周建设的身上,不知道过了多久,他解冻了,机器人一样慢慢走到窗前,看着高楼下面车水马龙的街道。想到自己很多年对肖眉的追求瞬间付诸东流,他真有一种从窗户上跳下去的冲动。他知道如果那样做就解脱了。他的脑海里出现了自己血肉模糊的样子,不禁厌恶地皱了皱眉头。周建设从地上拾起一个烟头,点着放在嘴上。他知道自己的情感已经在一瞬间追着肖眉的背影而去,只剩下一个虚弱的空壳留在这里,从此以后将再无真情可言。
  命运的黑手要想作弄什么人的话,不到一定的时候是不会松手的。当那种让人绝望的时刻来临了,就意味着此人另一种命运的开始。
  不幸的事接踵而至。在市委秘书长的评选中,本来胜券在握的周建设,却被省委汪副书记的内侄高要天代替了。早晨,市委组织部长于兆粮满腹心事地走进市委大院。这些日子,周建设的事在她心头挥之不去,儿子在周建设婚礼上搞的闹剧,使得周建设和肖眉离了婚。她一直对他心怀愧疚,很想在市委秘书长的评选中对他有所帮助,其实不用她帮忙,只要按原则办事就行了,因为论实际能力,周建设本来是众望所归。没想到半道上杀出个高要天,于兆粮到底没能顶住上面的压力,只好再一次对周建设心怀愧疚了。想到这里,她不禁叹一口气。
  经过办公楼前的宣传栏时,她的目光被围观的人群吸引住了。现在正是上班的高峰期,大大小小的干部正围在宣传栏前看一张大红的海报,她一路上跟人打着招呼,也走了过去。原来,宣传栏上贴出了一张辞职海报。大红纸上写着:

  “为了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我——周建设,从即日起辞掉机关工作,不领取国家分文工资,自愿到商海之中,行独木舟,搏击大海。”最后还有两句诗,“天下黄土到处是,何处黄土不绿树——辞职人:周建设。”
  听着人们的议论,于部长向自己的办公室走去,迎面碰上周建设提着东西大步走来。周建设的脸上一扫近日的阴霾之气,他恭敬地向于部长点点头,大踏步走了。
  看看时间已过了两点,周建设快步走进市区僻静处一个挂鹰鹏公司牌子的院子。院落里有一栋旧式的二层建筑。周建设穿过院子,来到走廊上。
  “你找谁?”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突然从一个房间里伸出头来问。
  周建设微笑着说明来意,把自己的简历交到小伙子手里,并且很客气地问他贵姓。
  “我姓马,马光明。老葵在楼上,去吧。”马光明说完回屋坐下。
  周建设看了看楼上说:“能不能麻烦你带我去?”
  马光明看一眼周建设说:“你跟我来。”说完迈开大步就走。
  周建设跟着他来到楼上一间办公室。老板老葵是一个40多岁的粗壮汉子,留着连鬓络腮胡,头顶像半个青壳鸭蛋。他们进去的时候,他正把两条毛茸茸的腿跷在桌上看连环画。马光明小声向他报告以后,把周建设的简历递了过去。老葵拿眼角扫了一下周建设,接过了简历。看完后扔在桌上,顺手又抄起一本小人书继续翻了起来。
  态度傲慢的老葵此时没有想到,站在他面前的这个谦恭的青年,日后将会跟他展开一番你死我活的较量。接纳了他,从此就在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他的命运将由此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不过现在在他眼里,周建设只是一个落难秀才,一条可以随时听他使唤的狗。
  一旁站着的几个马仔争着看扔在桌上的简历。其中有个20多岁的漂亮女孩特别引人注目,她在那堆人里鲜艳得像一朵怒放的花。周建设很快就了解到:那个长相粗野,左眼边有一块伤疤的叫老四;身材瘦小,样子机灵的叫阿昆;那朵鲜花叫钟小丽。
或许您还会喜欢: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山楂树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等爱变成习惯◎小左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我用了一晚上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