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亮剑 - 第十章 鸿门宴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独立团政委兼代理团长赵刚正在屋子里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听见门外有人喊:“报告。”赵刚眼睛没离开书,嘴里下意识应道:“进来。”李云龙披挂整齐地推门进来,他脚跟一碰,挺胸敬礼:“报告政委,独立团一营营长李云龙奉命来到,请首长指示。”赵刚抬头一看,伤了一下,便马上反应过来,不由浑身不自在,他张嘴骂道:“老李,你装什么大尾巴鹰?成心寒掺我是不是?”李云龙依旧站得笔直,绷着脸说:“报告首长,我李云龙是犯了错误的人,请首长随时批评教育。”赵刚脸上挂不住了,他把书本一合站了起来:“你他妈怎么这么多废话?先坐下来不行吗?”“报告政委,部下不敢。”“呕!”赵刚照李云龙当胸一拳:“老李,你装什么蒜?有话说,有屁放。”“首长,有酒吗……”“没有。”“首长可不兴说瞎话,我看见那酒瓶子了。”赵刚无可奈何地拿出了酒瓶子。李云龙终于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他一把甩飞了帽子扯开风纪扣,随手摘下驳壳枪扔在土炕上,一骗腿上了炕,大模大样地敲敲炕桌道:“满上,满上。”
  赵刚边斟酒边发牢骚:“我怎么觉得像是我受了处分似的?”在喝酒的问题上,赵刚已是彻底放弃原则了。这事若放在以前,李云龙大白天平白无故就想喝酒,门儿也没有。军事上的事团长说了算,生活上的事政委说了算,这是有分工的。为喝酒的事,李云龙是拍桌子瞪眼也好,跳脚骂街也好,赵刚毫不通融,那时他管起李云龙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李云龙被降职成了营长,赵刚心里很不是滋味。一见到李云龙他脸上就不自然,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李云龙早号好了赵刚的脉,知道这小子有了心理负担,于是就喜欢在赵刚面前晃悠,见面就毕恭毕敬地立正敬礼。他喜欢看赵刚尴尬的样子,因为这时要酒喝,一般都能得到满足。
  尽管被降了级,李云龙在独立团还是一言九鼎,全团人包皮括赵刚始终拿他当团长,开作战会议时,他照旧行使团长的职责,分派任务时对各营营长骂骂咧咧。他自己对此没觉得有何不妥,全团人也觉得天经地义。连上级机关都知道这种情况,故意睁一眼闭一眼,连个新团长都不派,只让赵刚代理。上级召开会议,都是赵刚一个人去,回来再向李云龙汇报,每当这时他便端足了架子,盘腿坐在炕上,半合着眼,嘴里还哼哼哈哈的,恨得赵刚直咬牙,心说这狗日的哪里是被降了级?明明是成了自己的上级。
  前些日子,一营有个新兵不明底细,张嘴叫了李云龙李营长,李云龙皱皱眉头转身走了,一个老兵火冒三丈,照着新兵劈面一个耳光骂道:“你狗日的叫什么哪?李营长?那是你叫的吗?”新兵挨了揍觉得委屈,他捂着脸申辩道:“他是咱营长嘛。”老兵凶恶地威胁道:“你再说,还想挨揍是不是?”赵刚知道后,居然没有批评打人的老兵,倒把挨打的新兵训了一顿:“谁让你这么叫的?你穿开档裤时他就是团长了,咱独立团除了他,没有别的团长,明白吗?”李云龙有次见了副团长邢志国,他半开玩笑地给邢志国敬了个礼,邢志国当时脸都白了,他发火道:“团长,你成心给我添堵是不是?咱说好了啊,你以后要再开这种玩笑,咱俩就不是老战友了。”李云龙嘴上向他道歉,心里却很受用。全团人都这么认为,上级怎么任命那是上级的事,在独立团,团长的位子只姓李,就算李云龙被降成伙夫,在这一亩三分地里,他永远说了算。此时,李云龙逮住了酒,自然是一杯接一杯,赵刚斜眼看看他道:
  “喝点儿就差不多了吧?你有完没完?”“这得看是谁说了,要是上级这么说,我立马不敢再喝了。要是老战友这么说,按我的理解,是嫌我喝得少,不够意思,是吧?”李云龙的话里带着明显的威胁。赵刚被噎得一时没话了,他想了想道:“要这么说,你还是喝死算吧,他妈的全团就你特殊,你凭什么?你咋不说全团就我被降了级呢?”
  “官丢了再不让喝点儿酒,你还让不让老子活啦?”赵刚转移话题道:“老李,今年一开始势头不错,苏联红军和英美盟军已经从南北两个方向攻入德国本土,希特勒快撑不住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也频频得手,连日本本土也处在美军轰炸机的攻击航程内,我估计,战争有可能在今年结束。”李云龙喝口酒道:“欧洲和太平洋离咱们太远,咱们还是关心眼皮下的事吧。眼前的鬼子也快不行了,他们在收缩防御,兵力越来越吃紧,连十四五岁的孩子都应征入伍了,不少据点也被放弃了。上个月,晋绥军楚云飞部突然攻占了安化县城,把他的指挥部迁进了城而日军竞默认了这个现实,放弃了夺回县城的打算。”“老李,你别喝了,你看出什么名堂没有?”
  “咱老李是谁?能看不出这点道道来?要我说,鬼子倒不足为虑,要堤防的倒是楚云飞这小子,安化县城一落到他手里,对咱们的地盘已形成三面包皮围之势,这小子只要得机会随时可能咬老子——口。”赵刚笑了:“你果然老谋深算,我也这么想,抗战即使结束了,离和平还远着呢,咱们和国民党早晚要干一仗,楚云飞是个明白人,他也早看出这步棋了,现在就想展开兵力,占据主动,在晋西北形成局部优势,一旦时机成熟就吃掉咱们。”李云龙不屑地哼了一句:“谁吃谁还不一定呢,想吃掉咱独立团,他也不怕把门牙硌下来?对了,我差点儿忘了,我刚接到楚云飞的信,他请我去安化县城会会,说是准备了便宴,兄弟们叙叙旧。”赵刚吃了一惊:“怎么?他现在就想动手?”

  “也太早了点儿吧?”“你真打算去?”“当然,有饭吃有酒喝能不去吗?再说啦,要是不去,楚云飞那张嘴还不到处坏我名声,说咱老李是兔子胆,咱也丢不起那面子,那句话怎么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老子不能失节呀。”“扯淡,你当你是什么节妇烈女?这是‘鸿门宴’,他楚云飞是模透了你的脾气,知道你死要面子,故意给你下套儿,这一去凶多吉少,咱们何苦去争一时之长短,你不能去冒这个险。”
  李云龙还当他是团长,根本没有要和赵刚商量的打算,只是来打个招呼,他见赵刚阻止,便不耐烦了,他绷着脸道:“老赵,咱们好像有分工呀,军事上的事我说了算,你越权啦。”赵刚一急也顾不上李云龙的面子了,他涨红了脸针锋相对地说:“那是以前,现在我是团长,你不要搞错了,我不同意你去。”李云龙一听就翻了:“放屁!你少给老子摆团长架子,老子给你敬礼是给你面子,让你狗日的高兴高兴,你他娘的还当了真啦?告诉你赵刚,你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老子还非去不可,惹急了老子,老子就不认你这狗屁代理团长……”赵刚火冒三丈,哗啦一声把酒杯摔在地上。李云龙哪吃这一套,砰地一声把酒瓶子摔了,又觉得不解气,飞起一脚踢翻了炕桌……
  楚云飞今天心情不错,他换了一身新军装,显得仪表堂堂,这种新制式美式军服是最近刚换发的,西服式翻领,系绿色领带,袖口上镶着代表校官阶级的黄色袖线,左胸上方佩着两排五颜六色的略表,他对自己的上校肩章很不以为然,他知道这副上校肩章不会戴得太久了,他快换副少将肩章戴戴了。自从他给李云龙发去了请柬后,便精心准备起来,他知道李云龙会来,这个人太好面子了,甚至到了虚荣的程度,就算知道你这里预备好了绳套,他也要故意把脑袋伸进来。不过,楚云飞想是这么想,可行动上一点儿不敢马虎,谁要是把李云龙当成个一脑袋高粱花子的土包皮子,谁就是天大的傻瓜。此人城府极深,大智若愚,表面上称兄道弟,那张嘴像抹了蜜,不知道的人猛一看,还真以为他和楚云飞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亲兄弟,其实他对国民党军的那种戒备已经深入骨髓了。这是个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人,吃点儿亏就要想方设法抱复,一旦出手就凶狠异常,招招都是辣手,黑云寨那几个土匪头子的下场就是例子,连楚云飞都有点不寒而栗,此人不除,必成后患。
  平心而论,楚云飞还是挺喜欢那家伙的,和他打交道很愉快,只要不谈党派利益,两人还是挺说得来,这家伙天生就有些英雄气概,像条汉子,若是没有战争,此人可交。他想象不出,李云龙今天来赴宴。会做些什么防范措施,以他的狡猾,不会猜不出这里的凶险。就算他带一个连的警卫,那也不过是一碟送上门的小菜,这是什么地方?进来容易出去可难啦。
  副官报告:“团长,他们来啦。”站在指挥部门口的楚云飞抬头望去,见三匹白马卷起一股黄尘风驰电掣般从远处奔来,楚云飞一楞,才三个人?这李云龙胆大得没边了?李云龙带着两个膀大腰圆的卫士,三人都骑着缴获的东洋马,身穿关东军的黄呢面皮大衣,足蹬高统马靴,卫士们左右披挂着两枝20响驳壳枪,斜挎着马刀,很是威风。
  这三位骑手显然是在卖弄骑术,他们一直狂奔到大门口才猛勒缰绳,东洋马两蹄腾空,直立而起,发出一声长嘶,李云龙跳下马,把缰绳一扔向楚云飞走来。
  楚云飞带领一群校级军官站在门口等候迎接,他嘴角一动,漾出一丝冷笑,心里说,这家伙还挺招摇,行头倒不含糊,马是好马,枪是新枪,卫士们胸前的牛皮弹袋簇新锃亮,驳壳枪的枪柄上还系着长长的红绸子。他觉得这家伙在有意摆谱,品位挺俗的,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个新上门的小女婿,你当是到丈母娘家相亲吗?楚云飞向前迎了几步,双方都戎装在身,自然是按军人礼节相互敬礼,然后才是握手,两人又是拉手又是勾肩搭背,亲热得不行,也不问问谁大谁小,一律称兄。
  李云龙亲热地扯着大嗓门道:“楚兄啊,你可想死兄弟我啦,不瞒你说,昨晚做梦还梦见老兄呢,咱哥俩喝得那叫热乎,你一杯我一盏,真他娘的换老婆的交情,谁知喝着喝着老兄你就翻了脸,用枪顶着我脑门,吓得我一激灵,楞是吓醒啦,你说这是哪儿的事啊。”“哪里,哪里,云龙兄是抬举我呢,连做梦都惦记我楚某,我说这几天怎么浑身不自在?来,云龙兄里面请。”楚云飞也半真半假地开着玩笑。厅堂里的宴席已经摆好,两人你推我让了半天才由李云龙坐了上座。
  李云龙望着桌上丰盛的菜看喷喷叹道:“楚兄不愧是大户出身,硬是会享福啊,兄弟我可是土包皮子,这些菜别说吃,连见也没见过。”楚云飞道:“别看我是山西人,可我不护短,坦率地讲,山西菜上不得台面,不入流。北方菜系说得过去的只有鲁莱,正巧我这有个山东厨子,手艺勉强说得过去,如今是国难时期,条件差一些,委屈云龙兄了。”李云龙不等邀请便伸出筷子夹了一块水晶肘子放进嘴里,边嚼边让,似乎他是主人:“大家吃,大家吃,都别客气,虽说国难当头,饭总还是要吃的,兄弟我不怕别人说咱‘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楚云飞一笑:“还是前方紧吃好,什么时候前方能紧吃了,说明战争快结束了。云龙兄,仗打完了有些什么打算呀?”李云龙站起来用筷子指着离他很远的一盘菜道:“喂:那位兄弟,把那盘菜往我这儿挪挪,我这胳膊不够长,好,好,谢谢。楚兄,你是问我吗?我嘛,没别的想头,等委员长赏个一官半职的,也好耀祖光宗嘛,楚兄有机会还得替兄弟我美言几句。”

  楚云飞很是推心置腹地说:“云龙兄,我对你们十八集团军可是有意见,以你老兄的本事和战功,这几年在晋西北混出的名头,你的上司怎么视而不见?明明是有功之臣,怎么不升反降呢?你不过是杀了几个土匪嘛,这是维护地方,除暴安良嘛,该嘉奖才是,兄弟我看着不公啊。”李云龙的嘴一直没闲着,这会儿已经吃个半饱了,这才准备喝酒,他举杯道:“楚兄啊,我李云龙是个粗人,平时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世上谁最关心我?惦记我?是老兄你呀,别说了楚兄,再说我眼泪要下来啦,来!冲老兄这话,干了这杯。”
  两人碰杯,各自饮了。“楚兄,你掏心窝子,兄弟我也不能掖着藏着不是?这话我只对楚兄一个人说,咱虽说被降了级,可我那独立团还是兄弟我说了算。你看,连老兄你也没拿咱当个营长不是?你堂堂上校请个营长吃饭,也丢老兄你的面子呀。再说啦,指不定啥时候时来运转,我这团长的帽子不又戴上啦?这年月,兵荒马乱的,琢磨我李云龙的人不少,这是好事。老兄你想,要是没人招我,咱也不能先招别人不是?要是有人成天琢磨你,瞅冷子咬你一口,这就好了,咱这就逮着理啦,得理咱就不饶人,谁让你招我呢?咱不光要吃他的肉,连骨头也得嚼碎了咽了。到那时我上司得乖乖把团长帽子给我戴上,所以说,兄弟我就不喜欢天下太平,就喜欢乱,喜欢有人招我惹我,要不咱到哪儿去找升官的机会?”
  楚云飞仰天大笑,他用手指着李云龙道:“我看出来了,云龙兄小时候大概是个打架不吃亏的孩子,而且喜欢寻找对手,就是没有对手也要创造出个对手来,是不是?”李云龙点头承认道:“不好意思,是有那么点儿毛病,有时没人理我了,就他娘的……手痒痒。”
  “云龙兄,闲话一会儿再叙,咱们先说点儿正事?”“楚兄有话尽管讲。明说吧,楚某敬重云龙兄是条好汉,战争结束后,兄弟我想向阎长官保荐云龙兄去陆大深造,毕业后混块少将牌子不成问题。”“哟,那敢情好,条件是什么?楚兄是山西人,在娘肚子里就会做买卖了,有来无去不成买卖,楚兄不会白送我个人情吧?”
  “云龙兄,我的部队要扩编了,有个副师长的位子还空着,老兄有兴趣吗?其实,八路军也好,晋绥军也好,都属‘国军’战斗序列,都一样打鬼子,哪儿干不一样?”
  “云龙兄,你我是朋友,这话我只和你一个人讲,抗战结束后,贵党边区政府的合法性恐怕也就不存在了,政府不会允许国中之国的现象存在,军队也要统一整编,云龙兄该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一下。”
  “这是好事呀,我知道,老兄有好事总先想着我,这样吧,容我考虑一下,升官是好事,兄弟我做梦都惦记着,来,喝酒,喝酒,顺便问一句,楚兄不光是对我李云龙感兴趣吧?我那一团人马,楚兄想必也有考虑。”
  “当然,责团战斗力之强悍,第二战区同仁有目共睹,野狼峪一战,日军闻风丧胆,连委员长都惊动了,这么好的部队,云龙兄恐怕也舍不得丢下,还是带着走吧。”
  “来,楚兄干了这杯,兄弟我够量了,路上不安全,我得早点儿走,回去也好考虑考虑老兄的建议。”“哪里话,云龙兄的酒量我有数,这才到哪儿?今天你我得一醉方休,谁没醉谁不够朋友,今晚就住我这儿,这里有的是房子,委屈不了云龙兄。”楚云飞微笑望着李云龙,显得很真诚。李云龙的舌头似乎有些发硬,略显醉态地打哈哈:“哟,这……这不行,兄弟我这一宿要……要不回去,我那政委肯定以为……咱老李逛……逛窑子去了,我们八路军比不了你们,不……不许干这个。”
  楚云飞霍然变色道:“云龙兄,我要是硬留你呢?难道也不给我这个面子?”屋子里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几个晋军的尉级军官不知何时已站在李云龙的两个卫士身后,手扶着腰间的枪套虎视耽耽,楚云飞沉着脸,手里玩着高脚杯,不时抿上一口,屋子里变得很静。李云龙的两个卫士目不斜视,面不改色,一动不动,似乎根本不关心身旁的动静。李云龙给自己斟满一杯酒,在楚云飞杯子上碰了一下,一扬脖子喝了。他亲热地拉着楚云飞的手,脾气显得出奇得好:“楚兄呀,兄弟我惹你生气啦?别跟我一般见识呀,你看,咱自罚一杯,给老兄赔礼啦。”

  “楚兄啊,兄弟我不是不知好歹的人,老兄对我好,我心里明白,天地良心呀,这会儿我这心里……真他娘的热乎乎的。楚兄,不是咱不给老兄面子,只是今天兄弟我不太方便,你想呀,鬼子总惦记着要买我脑袋,咱能卖吗?兄弟我伯路上有个闪失,不得不做些准备,让老兄见笑了……”李云龙向卫士便了个眼色,三个人慢慢解开棉军装的扣子,敞开了棉衣……楚云飞怔住了,三个人的棉衣里连衬衣都没穿,裸露的胸腹部竟缠满了炸药……
  楚云飞叹了口气道:“云龙兄,到我这儿吃顿饭还搞得这么兴师动众的?这分明是信不过我楚某啊,真叫人寒心哪。”
  “楚兄要这么说,可真叫兄弟我无地自容啦,老兄千万别误会,咱这不是对付鬼子吗?咱们是友军,你我又是兄弟,我害谁也不能害老兄你呀,楚兄,你不知道,兄弟我一喝多了脑子就不够使,手就爱乱摸,上次就是,稀里糊涂摸到一个娘们儿的脸上,差点儿又挨了处分,这次可更不敢乱模啦,要一不留神摸到导火索上不是麻烦了吗?我死了是小事,连累了楚兄可就太不仗义啦。喂!那几个弟兄站在那儿也够累的,咱们自家兄弟喝酒还摆这排场干啥?弟兄们随意吧。”
  楚云飞挥挥手,军官们退下。“楚兄,我是吃饱喝足啦,可家里的弟兄们还啃窝头呢,你看这一桌子剩菜……老兄是体面人,当然不会吃剩菜,那让人笑话呀,兄弟我反正是泥腿子一个,穷惯啦,糟蹋了多可惜,你看是不是……谢谢楚兄,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那兄弟我就不客气啦……”
  楚云飞把李云龙送到城门口,李云龙有些不胜酒力,舌头也不利索了:“楚兄,真……舍不得分手,好不容易见……见面,你得送送兄弟,人家古人十……十八里相送,咱就别……别这么多客套啦,一两里地足够了,是那意思就行啦。喂!城楼上那几位弟兄,把……把家伙收好,别……别他娘的拿……拿家伙在老子眼前晃悠,老子小时候让……让狗吓着过,胆子小……”
  那天楚云飞把李云龙送出很远,说不清是几里地,反正是城楼上机枪的射程之外。
  这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日战争终于结束了。这个饱受八年战争之苫的国家沸腾起来,老百姓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他们热泪纵横,欢呼雀跃。这个饱受苦难的民族在一百多年中和外国入侵者进行过数次战争,均以失败告终。这一次,终于成为胜利者,没有什么事能比和平的到来更使人兴奋的了,每个人心中都充满希望。那位领导八年抗战的蒋委员长的威望简直达到空前的高度,一时成为万众瞩目的民族英雄。
  只有政治家和职业军人们最为冷静,他们冷冷地注视着这欢腾的海洋,在欢乐的洋面下,两股巨大的潜流在相互逼进,马上就要骤然相撞,激起惊天动地的巨浪。他们绝不相信和平,在这个世界上,政治家只相信权力,而军人们最相信的,莫过于手中的武器。
  9月,晋西北八路军李云龙部的一个营遭到国民党军楚云飞部的突然袭击,在突破八路军的外围阵地时,遭到守军的突然反击,从营长到伙夫无一例外地端起雪亮的刺刀和敌军展开白刃战,双方伤亡惨重。天亮,八路军增援部队赶到。国民党军撤退。后经联络,双方均声称误会。十几天后,楚云飞部一个营正接受一支伪军部队的投降时,遭到八路军李云龙部的包皮围,伪军和国民党军一起被缴了械。伪军部队倒没说什么,反正是投降,被谁缴械都一样。那一个营的国民党军弟兄却很愤怒,怎么把我们也当成伪军啦。八路军李云龙部似乎过了好几天才弄清楚,敢情是误会了。李云龙很不好意思,致信楚云飞连连道歉,声称当时是喝酒喝过了量,一时认错了人,实在不好意思,并一再表示要将缴去的武器完壁归赵。楚云飞等了一个月没见动静,派人前去交涉,李云龙客气地回复:“正在统计中,请耐心等几天。”又是一个月后,楚云飞再次催促,八路军方面再回复:“统计得差不多了,再等几天。”
  几个反复之后,事情还没解决,国民党军方面提出建议,由双方长官会晤面谈。
  八路军方面回答:“可以,请楚长官去八路军驻地面谈,李云龙长官特设便宴招待。”
  不提吃饭还好点,一提吃饭楚云飞自然想起那次鸿门宴。不由顿生疑窦,生怕李云龙如法炮制,便找个理由推托了。李云龙得了理,便声称此事只和楚云飞谈,别人不够资格。这件小事一来二去竞拖了一年多,直拖到内战爆发,国共双方数百万军队展开了一场大厮杀……李云龙认为自己是个说话算话的人,他很在乎名声,在给楚云飞最后一封信中,他表示:“打仗归打仗,兄弟还是兄弟,李某说话算数,那批装备请老兄派一个连过来搬就是。那个副师长的位子也务必给兄弟我留着,等仗打完了再去上任。”楚云飞阅后把信扯了,心说我他妈有病是怎么着?把好好一个连往狼嘴里送?李云龙这小子,是个占便宜没够,吃了亏难受的主儿,关于楚云飞和李云龙的交往,赵刚是这么评价的:“君子碰上小人了,当君子的就别想占便宜。”
或许您还会喜欢:
筑草为城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筑草为城》是一部学者化的艺术长卷,一部茶叶世家的兴衰史。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筑草为城》为《茶之三部曲》第三部。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美的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点击阅读]
致青春
作者:佚名
章节:179 人气:0
摘要:9月10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她轻轻抬头用手背擦汗,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的阳光让她眼前短暂的一黑,突然的高温让她有些不适应。她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0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良心作证》
作者:莫言
章节:16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0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
莫言《酒国》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一辆拉煤的解放牌卡车到市郊的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沿途,由于激烈思索,脑袋膨胀,那顶本来晃晃荡荡的五十八号咖啡色鸭舌帽竟紧紧地箍住了头颅。他很不舒服,把帽子揪下来,看到帽圈上沾着透亮的汗珠,嗅到帽子里散出来的热烘烘的油腻气味里混合着另外一种生冷气味。这气味很陌生,使他轻微恶心。他抬起手,捏住了喉头。临近煤矿时,黑色的路面坑坑洼洼,疾驰的卡车不得不把速度放慢。 [点击阅读]
许地山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