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两百年的孩子 - 第四章 "三人组"想起相同场面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
  明回到二楼的寝室后仰面躺在床罩上,像朔刚才那样将两手垫在脑袋下面,试图竭力回忆起朔想要回想出的那些内容。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明就觉得弟弟什么都比自己优秀。由于明总是这么说,母亲就用"人各有长处"的说法来鼓励她,后来这句话成了明所喜欢的话语之一。
  母亲是这么说的:
  "朔儿会把在书本上读到的内容和实际经历过的事情记得很清楚,而且,是作为故事而记忆下来的,因此能够叙述得很有趣。
  "另一方面,明儿不是习惯作为画面而记忆下来吗?即便想要说出来,也难以马上说出口,就是因为这个缘故。经过一段时间,当把事物如此这般地描绘出来后,不就能详细地说出来了吗?……'人各有长处'嘛。"
  明站起身来,用天蓝色笔芯的铅笔在纸上描绘起朔肯定会用语言回想出的内容。首先,要从梦境中看到的房屋的模样开始……然后,明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是医院里的单人病房。点滴注射的金属管架,还有好几根软管。
  站立在旁边的真木正向病床探过身去,朔把手搭放在真木宽阔的后背上……
  明则位于好几个人后面的那条狭窄起来的通道上。在那个位置上,她听到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道:
  "刚才,真木为我说了好听的话语。"……
  2
  当明画完回忆出来的场面时,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候。
  阿纱姑妈为明他们送来午餐用的炖鸡和饭团后,说起了这么一件事:

  "昨天夜晚呀,一想到'三人组'正在柯树的树洞里睡觉,我就越发睡不着了,于是回想起了老奶奶最后那段时光。
  "有一天,老奶奶一睁开眼睛,头脑就难得地清醒起来,高兴地说,'刚才,真木为我说了好听的话语。'我就笑着说,'三人组前来看望你了吗?太好了!'
  "然而,昨天终于睡着以后,我在梦境里看到了一模一样的情景。眼下我就在想,那或许只是一个梦而已,可我又觉得,那不是一个简单的梦。"
  明因此而来了精神,她让阿纱姑妈看了那幅画,说起自己在柯树树洞里的体验。真木自不必说是沉默,朔也同样沉默不语,可明感觉到这两人完全认可自己所说的话语,并在后面支持着自己。
  明刚一说完,阿纱姑妈就用已经使用过的餐巾纸擦起自己的眼泪,然后,她紧紧抱住了明的肩膀。过了片刻,阿纱姑妈这样说道:
  "真木、朔儿和明儿所开始干的事情,是需要勇气的、很了不起的事情。我虽然是成年人,却没有勇气。老奶奶临去世前说那番话时,我也觉察到真木是真的来过了,可我却只是一笑了之。"
  3
  明刚开始上幼儿园那阵子,从家门口数起,第一个拐角处就是接送的公共汽车站。有一天,父亲接她回家的时候来晚了,明就紧蹭着树篱的底部独自一人回来了。看着明身穿幼儿园制服行走时的模样(由于被父母告知,即便别人和自己搭话,也不要跟随那人而去,她便像看不到任何人似的低着小脑袋),此后父亲就经常说:

  "就好像罂粟种子在滚动似的。"
  假如整个身体就像罂粟种子那样的话,自己的心又该多么小啊……
  即便上了中学以后,明也总是认为自己的心脏非常之小。不仅在每天的生活中畏畏缩缩,就是睡着之后也是提心吊胆,因而经常做恶梦。
  当父亲的文章在周刊杂志上连载时,为之绘制插图的母亲尤其把截稿时间放在心上。明非常惧怕报社打来的电话,梦见记者带着截断器隐身于梦境之中,也就把截稿①这个词汇,理解为剪去②书信的封口字③,虽然并不清楚那封口字是什么,却联想到了截断器。
  母亲因此对明颇为担心,告诉她说:
  "在梦境中遇见什么,那是没法子的事,但是一旦睁开眼睛后,就不要再去想它!"
  父亲则像当初将明比喻成罂粟种子时那样,只是津津有味地说:
  "如果真能这样的话,那就好了。"
  4
  明在想,真木曾经被老师说成不知梦为何物,后来就一直对此难以释怀。于是,明将思路整理、归纳如下:
  1.真木也认为自己可以做梦。
  2.然而,他却不能区分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与梦境中的事物。
  3.因此,当被问及"你做梦了吗"时,便会感到困惑。
  刚才,明回忆起昨夜在柯树树洞里睡觉的时候,去了与这里不同的场所和不同的时间,而且,真木和朔也一同去了。就连阿纱姑妈也认可了自己所说的内容。
  由于是乘坐"做梦人"的时间装置前去的,因此那确实是一个梦。"三人组"做了相同的梦,而且,关于这同一个梦境,明和朔都可以证明,真木确实也做了梦。想到这里,明的内心不禁充满喜悦之情。她还想道:

  "'做梦人'的时间装置这个说法,原本是朔儿想出来的。朔儿如果更加深入地进行思考,一定可以说明在我们之中发生了什么。"
  5
  晚餐结束后,真木已经不打算去回想从昨天夜晚到今天早晨所发生的那些事了,只是热衷于收听电视中的"N响时段"①在他身旁,明对朔这样说道:
  "真木也知道了梦境世界,这真让我高兴。人呀,虽然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同时不也生活在梦境世界里吗?"
  "也不能说只有人才会如此。因为,狗也是会做梦的。真木第一次睡在柯树的树洞里那一夜,'腊肉'不也乘坐'做梦人'的时间装置来了吗?"
  "'腊肉'该不是原本就在那里的吧?"
  "朔儿,我认为呀,生活在现实世界里与生活在梦境世界里呀,其重要程度也许在九十九比一这个比例上。即便是这样,真木的内心呀,也只有那百分之一被扩展开了。"
  "就心理学而言,做梦的比例不是更大吗?我们就把真木的内心给扩展开来吧。
  "昨天夜晚,我们为什么能够在大家的梦境中同去一个场所?同去一个时间?如果能把这个问题想明白的话,或许就可以进行新的冒险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战争与和平
作者:佚名
章节:361 人气:0
摘要:“啊,公爵,热那亚和卢加现在是波拿巴家族的领地,不过,我得事先对您说,如果您不对我说我们这里处于战争状态,如果您还敢袒护这个基督的敌人(我确乎相信,他是一个基督的敌人)的种种卑劣行径和他一手造成的灾祸,那么我就不再管您了。您就不再是我的朋友,您就不再是,如您所说的,我的忠实的奴隶。啊,您好,您好。我看我正在吓唬您了,请坐,讲给我听。 [点击阅读]
户隐传说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没有想到拉动门栓时竟然发出惊人的响声,令男子吓了一大跳,好在风声掩去了这一声响,没有惊动房间里的人。从太阳落山的时候起就起风了。风儿摇动着树林里粗壮的树枝。整座山峦开始呼啸,呼啸声掠过屋子的屋顶。已经到了11月的月底,天空却刮起了在这季节里不可能出现的南风。据村子里的老人说,现在这个时候刮这样的风,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愿这不是出事的征兆。对男子来说,就是靠着这风声,才使他在拉动门栓时没有被人发现。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
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明明那是别人说过的话,而且我还记得别人说那些话时的情景;可是,我总觉得那才是发自我灵魂深处的话。不过,既然语言得有两个人参与才能成立,也就不能不说是由于我的存在才成为别人的语言的真正的源泉了。有一回,那位核电站的原工程师,也就是和我相互排斥的那个人,他既想让我听见,却又装做自言自语似地说:“没有比选上救场跑垒员①更令人胆战心惊而又最雄心勃勃的了!那是为业余棒球殉难啊。 [点击阅读]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斯塔福特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曾经轰动一时,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兴趣的“斯泰尔斯庄园案”,现在已经有点冷落下来了。然而,由于随之产生的种种流言蜚语广为流传,我的朋友波洛和那一家的人。都要求我把整个故事写出来。我们相信,这将有效地驳倒那些迄今为止仍在流传的耸人听闻的谣言。因此,我决定把我和这一事件有关的一些情况简略地记下来。我是作为伤病员从前线给遣送回家的;在一所令人相当沮丧的疗养院里挨过了几个月之后,总算给了我一个月的病假。 [点击阅读]
新人呵,醒来吧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去国外旅行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经常要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每次做这种旅行时,我都像一棵无根之草,在陌生的国度里设法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为此我都要做一点准备,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我不过是在旅行时带上出发前一直在读的一系列丛书,不久我将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可是一读到在东京时读的这些书,胆战心惊、急躁、沉靡的我就会得到鼓舞。 [点击阅读]
新人来自火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侯维瑞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持并称为本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大师手中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高峰。19世纪末、20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现实主义小说依然发挥着它的批判作用,从道德、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暴露与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