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蓝色长廊之谜 - 第04章 第十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
  在“花卉姬馆”玻璃暖房入口处的正对面,有一处沙龙风格的接待客人的地方。山原道男将浅见和今尾芙美引入那里,吩咐正在整理支票的女子上茶。
  四周都装饰了几乎高达天棚的兰花,红茶的浓香完全淹没在兰花的清香中,给人种雅致脱俗的氛围。
  “浅见先生大概不知道吧,山原先生拥有日本第一的洋兰生产厂,占有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份额。”
  芙美像夸耀自己的事业一样赞许道。山原害羞似的笑着,一眼就看出他是一个稳重的人。
  这座建筑是商品陈列室兼现场出售处,生产工厂离这里不远。即使这样,日本第一的洋兰生产厂在小小的乡间小镇、乃至于德岛县形成了不小的文化冲击。
  “采访蓝色长廊,不从第十堰开始不行吗?”
  啜了一口茶后,浅见回到刚才的话题,率直地问道。
  “哈哈哈,没有说不行!”山原尴尬地笑着,“可是,现在吉野河的话题全集中在第十堰上。”
  “啊……”浅见模棱两可地应道,“那还不十分清楚,实际上方才在图书馆看了建设省出版的《四国三郎物语》这本书,书中介绍了第十堰的情况。”
  “呀,你看了那本书?”
  “嗯,看是看了,但总觉得写得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知为何目的要发行那本书?真是捉摸不透。据说第十堰建于江户时代,明治时代曾经要拆除它。”
  “是那样!”
  “那现在还存在什么问题呢?”
  “是这样的。总之,现在再次提出拆除问题,本地舆论分成两派,引起激烈争论。这么说,浅见先生还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才说来采访蓝色长廊的吧?”
  山原仿佛说“你是个满不在乎的家伙”——用异样的目光凝视着浅见。
  “不,我并不是来采访那样的社会问题。我此行的目的是采访以德岛县旅游为主题的各式各样的风土人情。这样,偶尔碰到县里发布‘蓝色长廊’构想,所以我想我很幸运,并想以此为主题进行采访。”
  “那么是采访观光呢?还是采访蓝色长廊呢?”山原的脸部渐渐浮现绝望的表情。
  “噢,当初是那么打算的,可是爬朝山道,过祖谷溪,一路遭遇奇怪的事情:遇见女儿被过路妖魔杀死的一对夫妇,听说一对男女乘坐的车子坠落深谷的事件,在有罗汉的寺庙被一位女子欺骗……总之,是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奇遇。”
  “呵,遭诈骗了?有没有损失……”
  “不,损失倒没有什么,只是付了一顿午饭钱,羞得她面红耳赤就过去了。”
  “那真是对不起啦!”
  “为此,不管喜欢不喜欢,观光采访一事只好扔在一边,不得已将工作转移到自己不擅长的事件报道上来。也可以说是顺便。遇到第十堰这个吉野河的焦点问题是不能回避了,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务必谈谈好吗?”
  “嗯,是顺便吗?……”山原一副试探的样子。
  “不,我那是委婉的说法……正如你所说,那是相当深刻的社会问题。”
  “深刻是深刻,对于我们世代居住在吉野河流域的人们来说,的的确确是二者必择其一的紧迫而深刻的问题。这不仅是吉野河,而且是全国所有地方必须面对的问题。”
  “那么说,是保护自然环境还是开发……”
  “诚如所言,特别是最近,从长良川河口堰和有明海泄水闸工程的经验来看,大规模开发给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是有目共睹的,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觉。”
  “照这么说,吉野河也有河口堰计划了?”
  “是呀!连浅见先生这样的记者都不知道,可见中央的人们是何等不关心地方呵。说起吉野河的河口堰——严格地说,是在入海口逆流而上十三公里的地方,在那里筑起活动坝,拆除原来的第十堰,这就是建设省的计划,目的是采取防洪对策。”
  “啊!是那样呀,确实如书上所说,就是为了抵御一百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胁町也会受害吗?”
  “哈哈哈,是那样写的吧!”
  “总感到是随心所欲的写法,也就是说,是为了推进项目建设的自私行为!”
  浅见往杯里加了水,山原一个劲地笑。
  “山原先生是反对河口堰吗?”浅见的提问击中要害。
  “啊,怎么说好呢?”他疑惑地歪着头。
  “不赞成吗?”
  “呀,我只是一个花匠,被风一吹就可怜地摇摆起来!”山原支支吾吾地说着俏皮话,“正在酝酿反对吧!”
  芙美焦急地说道:“喂喂!你还未决定啊!”
  “那么说,今尾小姐是反对派啦?”浅见问道。
  “当然啰!”芙美耸了耸肩膀,“我家里祖父、姐姐都是强硬的反对派!”
  两位亲人是怎么回事?浅见刚想问,山原就抢先说:“她的爷爷……”与先前慢声细语的口吻不同,说话快得像“机关枪”,浅见感觉自己的提问被他封住了。
  “说起今尾武治老人,他是知晓胁町‘蓝’昌盛时代的最后一个人了。不但胁町,而且他还知道吉野河流域的历史与文化。你爷爷今年多大岁数了?”
  “八十七岁。”芙美即刻回答。

  “你要调查吉野河的事情,我算什么,带你到她爷爷那里去不是很好吗?”
  “行啊……”
  没有带浅见去,大概有什么理由吧!在芙美低下头的瞬间,脸上掠过一丝为难的神色。
  2
  最后,在山原的强烈劝导下,芙美把浅见带到祖父居住的地方。
  “爷爷比较任性,也许会说一些不得体的话,请别生气!”芙美絮絮叨叨地叮嘱一番。今尾的家系胁町的古老家族,使人感到更具历史的沧桑感,不用说房梁上有棁。
  在房后的空地上停了车,沿院外走半圈甬道才能到达院子大门,然后通过内院才能进入正房。但芙美似乎不想走正门,她打开光亮精致的格子窗,一只脚刚迈进去,一股醋酸的气味扑鼻而来。浅见心想,这恐怕就是染蓝的味道吧?
  浅见从三合土铺地的宽敞的大门进去,穿过约有二十张榻榻米铺席大小的铺着地板的厢房,只见左右两侧房间成U字形排列,从三面环抱整个庭院,一看便知是个大户人家。
  芙美打开与厢房右侧相连的房门,招呼浅见进去。原本是屏障,经过改装,砌了一堵墙,墙上开了一道门。这种设计风格有点与家庭不相称,里面是一间极普通的客厅,只有到了这里,才会忘记这是一户有棁的人家。
  上了茶稍等片刻,芙美带着祖父武治老人进入房间,随着咳嗽声出现的武治,怎么看都不像八十七岁的老人。身高大约有一百七十厘米,在他那个年代属大个子了。头发雪白,脸上皱纹像刀刻一般,但步履稳健,眼光敏锐,具有堂堂古代武士的风范。
  “听说你想听听第十堰的事情?”
  原以为说出地道的阿波话,需要芙美翻译,可出乎意外他竞说出几乎与东京话一样的普通话来,浅见吃了一惊。芙美马上察觉,说:“爷爷年轻的时候一直呆在东京。”
  “闲话少说!”
  武治老人一脸苦相,催促着浅见赶快答话的样子。
  “我看了建设省出版的一本书,书上讲,提起吉野河治水,第十堰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浅见像小学生一样紧张地提出疑问。
  “啊,说什么一百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那简直是恫吓!”武治直截了当地说道。
  “一开始,那个计划出笼的时候,说它八十年一遇,什么时候变成一百五十年一遇啦,如还嫌不够的话,可以说三百年一遇,甚至可以说千载难逢,尽提这些毫无道理的邪说。总之,最初提出活动坝,制订方案,取决于设定的参数,目的是要增强说服力。实际上,即使遇到了一百五十年一次的大洪水,现在的第十堰不仅可以足够抵挡,而且……总而言之,这种说法就是为了造成沿河两岸居民的恐慌,使他们认同这种必要性。这可以说是行政或建设推进派的惯用伎俩,实在可恶!”
  真厉害!浅见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但论理严谨,而且言语中透着一股年轻人的锐气。
  “啊,现在能够经得住一百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是事实吗?”
  “不错,是事实,听说专家进行了模拟试验。其结果,即使一百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来袭,堤坝还有两米高的余地。”
  “可是,我觉得,行政方面有责任确保万无一失,所以他们想建活动坝也是可以理解的。”
  “胡说!”老人呵斥道。浅见缩头挠腮,芙美慌忙规劝爷爷:
  “活动坝不行吗?”浅见诚惶诚恐地探问。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武治老人断然否定,“第一他们计划的着重点之一是治水问题,如刚才所言,模拟的结果,明白无误地得出了无需建活动坝的结论。第二,是所谓水利问题,自泡沫经济以来,不会去建许多的工厂,没有水资源的需求,今后也不会有新的需求。第三,建设省涉及到改善环境问题,这简直是一派胡言,如果修筑了活动坝,自然环境就变好的希望等于零。综上所述,在吉野河修建活动坝啦、河口堰啦,全然没有必要!”
  “尽管如此,想要推进计划付诸实施,仍然是公共投资吗?”
  “是的,反正想要投钱是他们的目的,建设费该是一千亿日元,假如工程开工,恐怕还打不住,或许要一千三百亿或一千五百亿。对于承包商和政治家来说,好比是从喉咙里掏钱。当然,地方上也会有利益分成,这些都是事实。虽说是暂时的,但以土建行业为主,带动经济的效果也许是巨大的。可是,之所以这样说,毁坏了第十堰这个德岛县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就如同将灵魂出卖给了恶魔。如果不看准这一点,就会遗恨千载。”
  武治老人一口气说完,喘了一口粗气,肩膀上下起伏,到底是岁数不饶人。可以不必那样费尽心血讲嘛——浅见真为老人捏了一把汗。
  “第十堰为何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呢?”言外之意,大概是说堤坝的高度吧。
  “嗯?什么为什么?难道你还没有看过第十堰?”
  “没有!还没有看过!”
  “蠢货!”老人又骂道,“没有看过第十堰,就没有发言权。不要把这样的人带到我这里来。”呵责芙美后,老人气呼呼地站了起来。
  3
  不亲眼看看成为问题焦点的第十堰,就无从谈起——遵照老人的意见,浅见在芙美的陪同下前往现场。

  “咳,我说的吧,惹你生气了,是不是?”
  芙美从副驾驶座窥视浅见说道。怎么看她也不像惭愧的样子,而是一副觉得挺有趣的表情。
  “生气的是你爷爷,而不是我,他不是说,没有看到至关紧要的第十堰,还是用酱汤洗洗脸再来吧!”
  车不是走主干道,而是选择了沿吉野河的道路行驶。吉野河两岸堤坝之间的距离大约有一公里,是一条河床宽阔、水面壮观的大河。实际的主流沿河中心线忽而偏右忽而偏左,形成百米宽的急流,奔腾而下,两边河床的滩涂上水草繁茂,到处都是葱郁的竹林。
  “听说急流向两岸的堤坝渗透扩张,不过我还没有见过。”
  “那是一百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
  “与那不一样吧,洪水超过这么高的堤坝真是无法想象。”
  的确看过之后的感觉是,这么宽阔的河面,如此高的堤坝,要涨满水流量是不可想象的。上游有闻名的早明浦水库,一百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是荒唐的无稽之谈。武治老人称之为“恫吓”是可以理解的。
  下了县道“西条一北岛线”,在一个叫上板町的地方渡过了河。芙美解释说,那个方向是最适合观看第十堰的地方。
  驶过了六条大桥,向左拐不久就停了车。站在堤岸上可以看到第十堰,极其壮观!称之为堰,浅见想象就是普通的拦河坝。但那种印象完全错了。一个长约一百米,像“魔鬼的搓衣板”一样的大坝横卧在整个河而上,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拦河大埙。湛蓝色的水已经蓄到坝的上部,离略微倾斜的“搓衣板”顶部还有七八级,形成清澈的急流,一面扬起白色的飞沫,一面飞流直下。在堰的四周,到处伫立着白鹭,似乎瞄准了水中的鱼儿。远远望去,这是一幅多么恬静而壮美的图画!
  “来到这里,可调节一下身心了。”
  芙美亲切地说道。
  可以看到,被拦河坝挡住的部分上涝水,分流到了旧吉野河。这里在《四国三郎物语》这本书里作了介绍,是将吉野河的主流引向原来的别宫河的分流点。
  “真不敢相信,这是二百几十年前建造的。”
  浅见发出了感叹。而且在这期间一次也没有决口,真是了不起。老人所说的“世界文化遗产”一点也不夸张。
  “在离这一公里的下游修建活动坝后,再把这座大坝拆除,这就是建设省的计划。”
  “嗨,毁掉?太可惜了!”
  想法未免天真,但这确是浅见的感想。这样的景观在日本,不,即使在全世界也难得一见。即使想要重建,用现代科学技术反而难建这样的非功利性水利工程,无论如何也建不起来。
  “必须拆除它是急等解决的问题吗?”
  “所以说那是一百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
  “可是,你爷爷不是说,不用担心模拟试验的结果吗?”
  “推进派说那只是反对派单方面的试验。”
  “嗯……可是……只要看一看这里的风最,毁坏这么好的东西,再花一千亿修筑活动坝,是否有这个必要真值得怀疑。我感到,依然是动用公共投资来修建活动坝。”
  “是吧!”芙美声音激昂地说道,“我们坚决反对。假如工程开始,土建行业和—部分人会找到工作,也许赚到钱,但那是一时性的。与之相比较,失掉的会更宝贵。或许浅见先生不明白,如果第十堰被拆除,活动坝建起来,这优美的风景就荡然无存;鱼类的回游让人担心,吉野河的丰富物产因此发生变化,这是十分悲惨的。”
  芙美的声音渐渐低沉下来:“浅见先生可曾见过长良川河口堰?”
  “噢,见过!”
  “那么,你大概知道吧!请你设想一下,那个奇形怪状的像监狱的监视塔一样的建筑物横卧在那里,那吉野河就不成为吉野河了。吉野河将变成了人类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只会流水的工具。”
  或许过于激动伤感,芙美边说边流出了眼泪。
  “现在的情形如何?赞成派与反对派的比率?”
  浅见提这样的问题未免有点冷酷。
  “双方都很少,但看起来推进派的势力正在增强。假若这样的不利局面持续下去,一般市民也一定会泄气的,这可是逆时代的潮流而动啊,如同阿波蓝被化学染料打败而灭亡一样,吉野河或许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的,否则,不是‘蓝色长廊’,而是变成了‘混凝土长廊’。不是要重新认识蓝吗?不是可以刮起重新认识第十堰的好处的风吗?”
  浅见仿佛要鼓舞芙美似的,特意轻轻地说道。
  “啊,是嘛!假如蓝色长廊消失了,混凝上长廊……不愧是采访记者,说得多好!下次若遇到推进派的人,就那样说。”
  芙美来了少许精神。
  4
  返回与来时相反,沿着南岸的公路行驶。
  这边靠近河岸,可充分欣赏吉野河的风景。
  浅见第一次见到了一下大雨就沉入水底的“潜水桥”。吉野河别名叫“暴河”。每逢大水流经的桥梁,就会沉入水中,浅见敬佩想出此办法的先人的智慧。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先人们“顺其自然,与自然共生存”的思想。

  武治老人照旧板起面孔迎接客人。
  脸上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似乎在问:愚蠢的城里人学到了多少知识呢?芙美满怀信心地向祖父披露了浅见刚才的“学识”。
  “浅见先生说,假如毁坏了第十堰,那就变成了‘混凝土长廊’,而不是‘蓝色长廊’。”
  令人吃惊的是,芙美与祖父说话的口音,变成了标准的普通活。
  像浅见这样经常旅行的人感到,随着广播和电视的发展及普及,现在方言正在从日本消失,无论去哪个山村,年轻人几乎全都会说普通话。也许这是时代的潮流、民族的进步,但由于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这也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丧失。
  ‘嗯,不要说好听的!”
  武治老人微微歪着嘴唇,似笑非笑的样子。
  “我想如此工程浩大的拦河坝,在二百几十年前的古代建成,其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浅见说道,“我们不能忽视,那不仅仅是古玩摆设,在现实中具有很好的功能。我想,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发挥第十堰的作用,而不是首先考虑建活动坝。”
  “说得好!”老人满意地点了点头,“我认为,官吏之流是不会去考虑的。为了说明第十堰的陈旧问题,作为其对策,首先把修建活动坝作为前提,再列举许多理由来说明第十堰的陈旧,在这之前,没有认真讨论过第十堰的修缮或改造。至少在活动坝问题之前,在我们面前没有提出不可能整修的问题,突然出笼的就是建造活动坝,需要一千亿日元建设费。”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昭和五十九年由建设省提出正式的实施计划并开始立项作业,为制订基础数据而进行的预备调查,由德岛建设事务所和委托调查研究所已于昭和五十五年着手进行。”
  “昭和五十九年是几年前?”
  浅见屈指算来。日本年号极其烦杂,没有效率。昭和六十四年及平成元年,平成X年相当于昭和Z年,一旦核算成公历年就明白了,不知为什么不正式启用公历年。
  总之,平成九年换算成昭和年,应是昭和七十一年。可是按照年度计算,三月份应是昭和七十一年。
  “十二年前吗?……”
  无意中说了那句话,这时浅见的心里却像针扎似的一阵疼痛。
  (十二年前——)
  同样的一句话,早上在池田警署听说过。
  十二年前的昨天,一辆小车坠落祖谷溪,车上一对男女当即死亡。
  “官署早在十六年前就开始计划了,我们在数年之后才知道那件事。”
  老人说话的声音听起来似乎很遥远。浅见意识到突然袭上心头的联想。
  祖谷溪杀人事件与第十堰问题毫不相干?但整整十二年岁月沧桑的重迭、巧合,这种奇妙令人不安。这种毫无意义的偶然巧合,总是萦绕在浅见腑海里挥之不去……
  “我认为建设省是骗子,不,是强盗,可以说有时通过破坏环境来间接杀人。就拿第十堰问题来说,他们不问事实,把适合自己的东西作为学术性证据公布于众,在后台操纵的是承包商和政客。一旦这样决定了,市民不论怎么说,不论怎样反对都要强制执行。预算决定后,社会形势无论发生什么变化,或者工程本身失去了必要性,绝对不会中途停止。因此,才造成了六道湖排水开垦工程这样无用的东西。”
  老人不顾浅见的困惑,滔滔不绝地叙说着。什么强盗啦,杀人啦,似乎有些过激,但也反映了老人对吉野河满怀深情。
  不过,浅见的耳朵里,不时响起“杀人”的词语、简直像看透自己的心思一样,不由得暗暗吃惊。
  “譬如,在推进计划时,官署首先进行的调查是环境影响评估。即调查生物的繁殖状况。调查设施建设如何对环境造成影响。虽说这种做法理所当然,也很好,但这样形成的资料无论如何也不给一般市民看。公开的时候已经做了大幅修改,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事实完全被掩盖了,如会损害香鱼的繁殖换成了几乎没有影响。这明摆若是蒙骗嘛!如果不把这称之为欺骗,把什么称为欺骗呢?”
  武治老人的记忆力和判断力如此准确,令人惊叹。他不断地消化和吸收新的知识。甭说他年老昏聩,连年轻的浅见都不如他精力充沛。
  “有没有与市民——特别是反对派进行讨论?”
  “讨论过,可对那帮家伙来说仅仅是形式,只是手续而已。装装样子听听反面意见,却紧紧抱着用纳税人的钱调查得来的资料,只公布适合他们的部分。把事实隐藏起来,说一些威胁人的话,要问根据在哪,就逃避说根据不能公开,真是毫无道理!”
  “可是,我认为,官署的人要么无视市民,要么隐藏环境影响评估的坏结果,不认为那样好!”
  “当然,官署里也有正义者,眼看自己的上司与政客、承包商勾结在一起,想要推动计划实施,一定会感到痛心的。可是,即使有这样的人,在政、官、财一体化的压力面前,要么被简单地清除,要么被毁灭!”
或许您还会喜欢: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0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白发鬼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诡怪的开场白此刻,在我面前,这所监狱里的心地善良的囚犯教诲师,正笑容可掬地等待着我开始讲述我的冗长的故事;在我旁边,教诲师委托的熟练的速记员已削好铅笔,正期待我开口。我要从现在起,按照善良的教诲师的劝告,一天讲一点,连日讲述我的不可思议的经历。教诲师说他想让人把我的口述速记下来,以后编成一部书出版。我也希望能那样。因为我的经历怪诞离奇,简直是世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点击阅读]
白牙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黑鸦鸦的丛林,肃立在冰河的两岸。不久前的一阵大风,已经将树体上的冰雪一掠而去。现在,它们依偎在沉沉暮霭之中,抑郁寡欢。无垠的原野死一般沉寂,除了寒冷和荒凉,没有任何生命和运动的含义。但这一切绝不仅仅意味着悲哀,而是蕴含着比悲哀更可怕的、远超过冰雪之冷冽的残酷。那是永恒用他的专横和难以言传的智慧,嘲笑着生命和生命的奋斗。那是“荒原”,是充满了野蛮,寒冷彻骨的“北国的荒原”。 [点击阅读]
白衣怪圈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月4日星期一上午7时5分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冬夜一片漆黑。海伦·卡伯特在拂晓时醒了过来。她躺在路易斯伯格广场她父母的家中,一缕缕暗淡的晨曦刺破了笼罩这间三楼卧室的黑暗。她睡在一张有顶篷装饰的床上,懒得睁开眼睛,依然沉浸在鸭绒被赐予的舒适温暖之中。她称心如意,全然不知她的脑组织已出了大毛病。这次假期海伦并不很愉快。她是普林斯顿大学3年级学生,为了不影响功课,她预约了在圣诞和新年假期中做刮子宫手术。 [点击阅读]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