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狼图腾 - 《狼图腾》读后感——腾格里,请接受我的眼泪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和大部分国人一样,对狼的感觉就是贪婪、狡猾、凶狠、残暴,让人厌恶、畏惧。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国人歌颂过狼。然而《狼图腾》能够颠覆每一个有良心的国人原有对狼的观念。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我们不了解一样事物的时候,会跟着前人的观点人云亦云,但一旦深入了解以后,才会发现事实与观念反差如此之大。
  我相信这本书的真实,我也相信狼图腾。
  这本书虽然给我带来阅读的快感,但它给我更多的是思考和忧虑,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新奇到惊叹,进而又是心碎的过程。作者运用一种强烈的对比手法,让自己和读者感受着巨大的震撼。
  在蒙古草原人眼中,狼是一位伟大的老师,由于它的“训练”,草原马都有吃苦耐劳,耐饥耐渴,耐暑耐寒的特点;由于它的存在,控制了羊、牛、马等所有草原动物的数量,使得大草原不遭到破坏,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草原的草皮很薄,经不起动物的连续践踏,如果动物超量,会引起草原沙化)。而人和狼又是草原上最高级两种生物,他们相互学习、斗智斗勇又相互敬畏,并控制着对方的数量。狼会使用几乎所有人类史书上记载或没有办法记载的战略战术(除了美人计外),它教会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的蒙古帝国。他们既是敌人,又是朋友。
  正是有这位老师,使得蒙古民族对狼的至尊崇拜,并以狼为图腾。
  草丰水美的额仑草原,原本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的地方。
  茫茫大草原,是位博大而残酷的母亲,那里所有的动物:人、狼、马、狗、狐狸、旱獭、黄鼠、黄羊等等,都是她的儿女,缺一不可。他们在母亲的怀抱里,组成强大的食物链,相互控制着数量来回报草原母亲,因为任何一个物种超量,都会给带来草原母亲以致命威胁,这种回报是天然的。
  草原的生存环境是残酷的,优胜劣汰是生存的唯一法则。所有的生物通过草原这个真实的大舞台斗智斗勇,十八般武艺,轮番使用,不是你死便是我活,每个能够存活终老的生命,都可以说是优秀的、顽强的、可敬的。每个草原牧民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对所有的猎物都不会赶尽杀绝,任何一个物种的消灭,也可能给草原致命的打击。
  但是大部分国人并不理解这一点,他们只知道狼凶狠、残暴,敢吃任何动物,是唯一能与人发起挑战的动物。所以要将之赶尽杀绝。

  当天、人、狼矛盾而又和谐统一时候,狗悍、草丰、水美、马壮、羊肥,额仑草原美得让人心醉。
  当人将狼赶尽杀绝的时候,首先被消灭的是一直为人作战第一线的狗,古有“兔死狗烹”的说法,这里是真实的狼死狗烹;其次,草原马因为失去了它的天敌 -----狼,不再终日奔跑,彪悍,变成如今没有人要的又瘦又小的蒙古马;然后,羊因为失去控制它们数量的天敌----狼,大批地繁殖,数量剧增,拼命地啃吃草地,再加上人为的开垦耕种,很快遭殃就是草原母亲了,尔后,“……腾格里已经不是原来的腾格里了,天空干燥得没有一丝云。草原的腾格里几乎变成了沙地的腾格里。干热的天空之下,望不见茂密的青草,稀疏干黄的沙草地之间是大片大片的板结沙地,像铺满了一张张巨大的粗砂纸。干沙半盖的公路上,一辆辆拉着牛羊的铁笼卡车,卷着黄尘扑面而来,驶向关内。一路上见不到一个蒙古包皮、一群马、一群牛。偶尔见到一群羊,则乱毛脏黑、又瘦又小,连从前额仑草原的处理羊都不如……”。
  事实上,由于我国大面积的草原沙地化,北京及北方地区每年春季都要遭受沙尘暴的袭击。
  痛心的是,这么美丽的草原,它没有毁在封建王朝手里,没有毁在山河破碎,被外敌侵略时期。造成这么大的反差,我想每个国人都不愿想见的,这段可耻的历史就发生在现代,造成这种局面的就是我们伟大的共|产|党当时的错误愚蠢的政策,而这一切被一位可敬的老知青-----姜戎记录下来了。这对我这个从来都是循规蹈矩,从小听着爱国歌,受党教育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的人来说,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碎的事实!
  “……当狼咬翻那只大羊的时候,立即引起周围几十只羊的惊慌,四处奔逃。但不一会儿,羊群就恢复平静,甚至有几只绵羊还傻乎乎战战兢兢地跺着蹄子,凑到狼跟前去看狼吃羊,像是抗议又像是看热闹。那几只羊一声不吭地看着热闹,接着又有十几只羊跺着蹄子去围观。最后上百只绵羊,竟然把狼和血羊围成一个三米直径的密集圈子,前挤后拥,伸长脖子看个过瘾。那副嘴脸仿佛是说“狼咬你,关我什么事!”或是说“你死了,我就死不了。”羊群恐惧而幸灾乐祸,没有一只绵羊敢去顶狼。……
  ……这场景使他突然想起鲁迅笔下,一些中国愚昧民众伸长脖子,围观日本浪人砍杀中国人的地面,真是一模一样。……”

  说实在的,我想起以前人们喜欢围观一些惨景,报纸等媒体也谈到国人有此癖好,往往无人挺身而出,而且对周围有人倒霉了,还有一些人居然幸灾乐祸,还真有点迷惑不解。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正值中午,我们学校一座宿舍楼紧靠的那一面山着火了,学生们都出来瞪大眼睛观看这一难得一见的火景,当时我刚走出教学楼,看到许多同学很兴奋地往那里跑去看热闹,朝那儿一看,火烟冲天,心叫糟了,赶紧打119,接线员向我详细询问了当时的情况-----地点、风向、火势大小及扩散范围等,很快消防车和消防员来了,有老师和几个男生也跟着一起到山上将大火扑灭了。之后我才想起,我不能肯定地说我是唯一一个打电话报警的,但我是第一个报警的,大火已经燃烧了一段时间了,却没有一个人想到去报警,这在一个高等学府,正常吗?相信大家的周围也不乏这种实例吧。恰恰这本书,给了我答案,那是因为中国人的性*格是属羊的!而侵略者属狼!想起我国近代史的屈辱,八国联军、小日本把中国搞得山河破败,民不聊生,虽然有千千万万的热血儿女奋起抵抗,但历史真相告诉我们,更多的中国人只是默默地接受宰杀,更不用提还有为数不少的汉奸在帮助外国侵略者了。听我们家乡里一些老人说过,当时日本人的数量其实是相当少的,基本上是一个日本人管一个县。
  八年抗战为什么那么久,那是因为有一大批汉奸伪军帮忙,他们熟悉中国的地形地貌、国人的性*格、思维方式及诸多信息情况,基本上这抗战八年,参加日本人侵略战斗的大部分人是汉奸伪军和被日本人抓过来的周边国家一些人,与抗日军队进行顽强对拼。真正日本人的数量只是少部分而已。我在这里说出一句国人难以接受但的确如此的话:中国人是群善于窝里斗的高手!!
  对于近代史,我们应该更多的是反思和自省。
  哈,这让我想到现在一些所谓的愤青,只知道叫嚣什么打倒小日本,烧什么日本国旗等等,像是要硬摁住日本人的脖子低头认错誓不罢休之势。包皮括许多国人也不明白,连德国人都知道道歉了,为什么日本人就是不道歉??其实道理很简单,反问一句,你每天吃饭,有没有向盘子里的猪肉道过歉了呢?!道歉永远只会发生在两个平等主体之间!

  有一种庆幸,我并没有变成众多“丑陋中国人”中的一员,我的血还没有冷。
  书中主人翁陈阵养小狼的经历,也是让人对狼产生更深一层敬畏。因为对狼的好奇、敬佩、着迷,使得这个知青冒险去掏狼崽养了一只狼,这只狼的名字就叫“小狼”,长大了,它也只认这个名字,这只倔强可爱的小狼从眼睛还未睁开就失去了自由艰难地成长,说到艰难并不是虐待它,相反陈阵对它比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儿子还要好,艰难是指它渴望的是自由而不是被驯养,它不放弃任何一次获得自由的机会和信念。随着小狼一天一天的成长,小狼和陈阵之间产生了一种胶着化不开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始终让人感觉都是平等的。它并没有“认贼作父”,它时刻等待机会,在极为有限的环境里,它都能本能得训练自己生存能力,狼的天性*就是“不自由,宁毋死”。无论陈阵对它多么疼爱,也没有狼教育过它,无论怎样驯养,也改变不了它的血液里追求独立、自由、顽强、桀骜不驯的高贵品质。它从来没有感谢陈阵对它的圈养,由于与生俱来的野性*,使得它一生都生活在铁链之下,群狗之中,就算陈阵的错误地将它的四颗尖利的牙钳断,也改变不了它狼之本色*,最后,它的死也是死在追寻自由之上。这也成为陈阵心中永远的痛。
  看到小狼之死,我的心碎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神圣的精神,它比任何生命都更加纯粹,更加让人敬佩。
  这让我想到书讲到一次人狼大战,人马狗对狼群进行蓄谋已久地围攻,狼群伤亡惨重,但狼始终都是沉着应战,没有出现一只逃兵和俘虏,那些被战伤的狼主动地露出弱点,吸引人和狗对自己攻击,将战机和生的希望留给那些未受伤的狼。每只狼的死都是战死的!
  唉!真是让人嗟叹,很多时候,在精神方面,人真的赶不上狼。难怪蒙古人将狼视为自己的图腾。
  书看完了,泪也流尽了,心情久难平静……
  希望我能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草原水草丰美的样子,我一定会站在辽阔的草原上,向着变幻着美丽彩霞的天空,张开双臂,向腾格里,向草原狼致敬。
  另:我对这本书最后的附篇《理性*探掘----关于狼图腾的讲座与对话》没有看完,对作者的历史观感觉有所偏颇,无法认同,但并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的热爱。
或许您还会喜欢: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
孤独六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写过一篇小说叫「因為孤独的缘故」,后来成為一本小说集的书名。2002年联合文学举办一个活动,以「孤独」為主题,邀我作了六场演讲,分别是:情慾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和暴力孤独。我可以孤独吗?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慾只是无可奈何的佔有。 [点击阅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迄今为止,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智齿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自从梁功辰换了那把硬度偏高的牙刷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有夸张的嫌疑,毕竟梁功辰一天只刷两次牙。但他每次刷牙时,我都极力躲闪,那牙刷分明是砂纸,每当那再硬一点儿就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针”的刷毛接触我时,我都比较痛苦,像受刑。我是一颗智齿,梁功辰的智齿。从你的牙齿中缝往两边数,第8颗是智齿。也许你会说,智齿和盲肠一样,是人身上多余的东西。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
王朔《过把瘾就死》
作者:王朔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她向我提出结婚申请时,我们已经做了半年毫不含糊的朋友。其间经过无数的考验,最无耻最肆无忌惮的挑拨者也放弃了离间我们关系的企图。可以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和坚如磐石的,就像没有及时换药的伤口纱布和血痂粘在一起一样,任何揭开它的小心翼翼的行为都将引起撕皮裂肉的痛楚。 [点击阅读]
皮皮鲁和活车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不信。我不能不信。我的汽车活了。我的那辆牌照号M7562的金羊牌汽车是活车。国内开车族没有不知照金羊牌小轿车的。这种轿车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特别令驾驶员青睐的是它的操作系统几乎是完美已无缺的,灵活,可靠,值得信赖。难怪金羊牌轿车的广告是这样说的:金羊牌轿车。坐车的是老板。开车的也是老板。拥有一辆金羊牌轿车是我多年的夙愿。当然,它的价格对于我这样的靠工资吃饭的职员来说,令人望而却步。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2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