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朗热公爵夫人 - 第九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天主了结风流债
  到了一八二三年,德-朗热公爵去世,他的妻子已经自由。安东奈特-德-纳瓦兰在地中海的一方小洲上过活,爱情已使她未老先衰。但是教皇可以解除泰蕾丝修女的誓愿(指进修道院时对神许下的贫修、贞洁、顺从等三愿)。付出了多少爱情换来的幸福之花可以为这对情人开放了。怀着这样的心思,蒙特里沃从加的斯日夜兼程奔到马赛,又从马赛奔到巴黎。他抵达法国数月之后,一艘全副武装的双桅横帆商船从马赛港出发,朝西班牙驶去。这艘船是好几位知名人士租来的,差不多都是法国人。他们对东方怀着狂热的兴趣,打算到东方各地去游历一番、蒙特里沃对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了解甚多,使他成为这些人不可多得的旅伴。他们要求他同去,他也同意了。国防大臣任命他为少将并将他安插进了炮兵委员会,为他此行提供了方便。
  双桅帆船启航二十四小时后,在西班牙海岸某岛屿西北停泊。这艘船本来经过精心挑选,船体机身航海性能良好,桅帆轻巧,因此能够在距离礁石大约半海里的地方抛锚而毫无危险。有礁石的这一侧,是绝对无法靠岸的。如果渔船和当地居民远远望见帆船在这里停泊,他们先是根本不会担心受怕;后来,也轻而易举地为停船找到了理由。靠近岛屿以前,蒙特里沃叫人挂起美国过旗。雇到船上干活的水手是美国人,只会讲英文。蒙特里沃先生的一位伙伴将他们全部载上一只小艇,带领他们来到小城中一家派店。在旅店里,他让这些人一直处于酩酊大醉状态,舌头动弹不得。然后他对人说,双桅帆船上坐的是探宝的人。这种人在美国因异想天开而十分著名,该国有一位作家还专门描述了他们的事迹。这样,船只停在礁石中就得到了足够的解释。这个自称为水手长的人说,船主和船员在这里寻找一七七八年沉没的一艘大帆船的残骸,船上有从墨西哥启运的珍宝。旅店老板和地方当局也就不再多问。
  阿尔芒和忠心耿耿助他一臂之力促成他这艰难之举的朋友们,首先考虑到,无论用武力还是用巧计,从小城这一侧将泰蕾丝修女解救出来或劫走,都无法成功。于是这些胆大包天的人一致商定,从难处着手。他们打算就从看上去完全不可逾越的地方开辟一条通道直达修道院,象拉马克将军强攻卡帕雷岛一般征服大自然。蒙特里沃当年曾参加那次令人难以置信的远征。在当前情况下,岛屿尽头峭壁般的花岗岩,比起当年卡帕雷岛的花岗岩来,可供蒙特里沃手攀脚踏之处还要少;对他来说,似乎修女们比当年的哈得孙-洛沃爵士更为可怕。
  劫走公爵夫人搞得满城风雨,将会使这些人蒙受耻辱。象海盗那样,将城市、修道院围困起来,不给他们的胜利留下一个见证人,与此也相差无几。对他们来说,此举只有两条路可循:要么搞一场大火,刀兵之灾,惊动整个欧洲,却让人对犯罪的原因摸不着头脑;要么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人劫走,叫修女们确信是魔鬼登门。动身以前在巴黎召开的秘密会议上,取胜的是后一个方案。为使此举圆满成功,进行了周密的设想。这些对巴黎的享乐已经厌倦的人,这次大概会得到一次真正消愁解闷的机会。
  一艘类似独木舟的小船,轻便异常,马来亚款式,马赛制造,使他们得以在礁石中继续航行,直到再也无法通过的地方。两条用钢丝拧成的缆绳,相距几尺远,平行拉起,约在反方向的斜面上;从缆绳上要滑过箩筐,也用钢丝编成,如同在中国一样,当作从一块岩石到另一块岩石的桥梁。缆绳与箩筐配套成龙,就这样将座座礁石连接起来,犹如某些蜘蛛往来其间的蛛丝,蜘蛛正是这样将大树团团围住。从历史上说,是最善于模仿的中国人首先仿效了这种本能的作品。无论是惊涛骇浪,还是海上随时发生的变化,都无法破坏这脆弱的工事。缆绳相当灵活,其弧度经瑟堡海港不朽的创始人、已故加香工程师仔细研究,足以对付惊涛骇浪。这条学问高深的曲线,一越过它,凶猛的流水便无能为力。这条曲线是由天才的观察家根据大自然的秘密尚不能解释的一条规律确定下来的,这也几乎是整个人类天才之所在了。

  船上只留下德-蒙特里沃先生的伙伴们。肉眼无法看见他们。经过这里的船只,水手们从上甲板顶上用最好的望远镜-望,也不会发现混杂于礁石之间的缆绳和藏身于岩石之间的人。经过十一天的预备工程,这十三个人妖,抵达位于海面以上三十多图瓦兹(法国旧长度单位,一图瓦兹为1.949米)的岬角脚下。这岬角的山石,对于人来说,其难以攀缘的程度,大概与老鼠在一只完整瓷花瓶肚儿的光滑外缘上爬行相差无几。幸亏这巨大的花岗岩块已经开裂。裂缝的两侧上下笔直,有如直线。他们便在裂缝里每隔一尺钉进大木楔。这些无畏的干将们又在木楔中嵌进铁钩。铁钩率先早已备好,另一端为一铁杆,上有孔。将一块块路板固定在铁杆上。
  踏板为极轻的松木板做成。一根桅杆,同岬角高度相同,下端嵌在海滩下面的岩石里,上开一槽口。踏板正好可与这槽口相接。其中有一人,是学识渊博的数学家,他不愧为这些实干家的一员,巧妙地计算出了从桅杆顶部到底部逐步将一块块踏板移开所需要的角度,以便以桅杆中部为起点,将上一部分踏板成扇形展开时正好抵达岩石顶端;下一部分踏板情形也相同,只是方向相反。这个阶梯,轻得出奇,又十分坚固。为造它,花了二十二天工夫。一张磷纸,一夜工夫,加上大海的波涛,便足以使其一切痕迹永远消逝。这样,内情就绝对不可能泄露出去,任何追寻闯入修道院的人的企图,终将是徒劳。
  岩石顶端有一块平地,四面均为悬崖峭壁所包围。十三个陌生人,从桅楼顶上用望远镜察看地形时,认为上面虽然凸凹不平,他们仍有把握,能够轻而易举地抵达修道院的花园。园中树木相当茂密,可提供稳妥可靠的隐身之地。可能到了那里以后,才能决定用什么办法将修女劫走。已经花费了如此大量的心血,他们不希望由于偶尔被人发现,功败垂成,只好等到下弦月最后稍失以后再动手。
  整整两夜,蒙特里沃披着大衣,躺在山岩顶上。修道院里晚祷和晨祷的唱经声在他心中激起无法言喻的狂喜。他一直走到墙边,以便能够听到管风琴的音乐,并极力在众声中分辨出那一个嗓音来。尽管十分寂静,空间的距离却只容许音乐模糊不清的音响达到他的耳际。这是多么甘美的和谐呀!再也感觉不到演奏中的瑕疵。从中显示出来的纯洁的艺术意念,既不要求心灵努力倾听,也不要求费神理解,却与心灵相通。这又勾起阿尔芒多么可怕的回忆!在这音乐微风的吹拂中,他的情爱又整个地迸发出来,他希望从空中传来幸福的诺言。最后一夜,他一连数小时,双眼一直凝望着一间居室没有栅栏的窗户。在这悬崖峭壁上,栅栏并无必要。他看见那间居室彻夜亮着灯光。于是,那种常常很对但也常常搞错的内心直觉,向他喊道:“她就在那儿!”第二天早晨,太阳还未升起,他便走下山岩。

  “她肯定就在那儿,明天,她就是我的了!”他自言自语道,将许许多多快乐的心思与缓缓敲响的钟声糅合在一起。多么稀奇古怪的心境!这个修女,爱情的剧烈痛苦使她憔悴,泪水、斋戒、少眠、祈祷使她未老先衰。这个饱经风霜的二十九岁的女子,他更加狂热地爱着她,远远胜过他从前爱那个轻浮的少女,二十四岁的女子,空气中的女精灵。高尚的苦难或激烈的情绪动荡在女子脸上刻下美妙动人的表情,性格刚毅的男子难道不是生性容易为这种表情所吸引么?有的男子感到自己内心深处有一股永不枯竭由慰藉和柔情合成的清泉,需要泼洒在一个因柔弱而更加妩媚、因感情而变得坚强的女性身上。对他们说来,痛苦悲伤的女子,其美貌岂不是最能牵动情怀么?娇嫩、鲜艳、连成一体的美,一言以蔽之,“漂亮”,具有庸俗的诱惑力,庸俗的人会上钩。有些女性的面容,爱情在痛苦的皱褶之间,在忧伤的残迹之中-醒。蒙特里沃大概是喜欢这种面容的。
  一个情人,用他充满强烈欲望的声音,难道不会使一个全新的生命迸发出来么?这个新生命,年轻,生机勃勃,只是为了他才破壳而出。那旧壳,在世人看来已破碎不堪,在他看来,却极其美丽。他岂不是占有了两个女子么?一个,在别人眼中,苍白、憔悴、悲伤;另一个,是自己心上的女子,其他任何人都看不见,是一个用感情来理解生活的天使,她的全部光辉,只是为了庄重的爱情才显示出来。
  将军离开他的哨位以前,听见从这间居室中传出微弱的音符,音色柔和,充满了温情。他回到山岩下面,见他的朋友们都在那里。他对他们说,他有生以来从未感受过如此令人心醉神迷的快乐。寥寥数语,饱含着虽然极力守口如瓶却又能感染人的激情。郑重其事地表达激情,一般人总是很尊重的。
  第二天晚上,十一位忠心耿耿的战友在黑暗中登上山岩顶端,每人携带匕首一把,巧克力一份,以及盗贼这一行所需的一切器具。到了修道院的围墙边,他们使用预先造好的梯子,越过围墙,进入修道院的基地。蒙特里沃一一认出了从前他去接待室时经过的拱顶长廊和接待室大厅的窗户。当场他制订出计划,并且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从接待室的窗户投进来的光线,照亮了加尔默罗会修女所占用的那部分。就从这窗户进去,打开一条通道,进入过道,看看是否每间居室门上写有人名。走到泰蕾丝修女的居室,趁她熟睡之机闯进去,塞住她的嘴巴,将她捆绑起来,劫走。这些人除了具有苦役犯的胆大和灵巧以外,又有上流社会的人所独具的知识。为了不让出声,他们可以毫不在乎地nang一匕首。对他们来说,这个行动计划的每一部分都不难办到。
  花了两小时的时间,将窗上的铁栅锯断。三个人在外面警戒,两个留在接待室中。其余的人,赤着脚,在修道院的内院等距离拉开。蒙特里沃躲在一个年轻人身后进入内院。这人叫亨利-玛赛,是他们当中最机灵的人。为谨慎起见,他穿了一件与这一修道院的道袍十分相象的加尔默罗会修女道袍。假修女和蒙特里沃抵达宿舍区时,挂钟敲了三点。他们迅速将各居室情形侦察完毕。听听没有一点动静,便借助于一盏昏暗的灯,去查看门口的名字。幸亏每扇门上都写着名字,每个名字上还伴有信仰狂热的警句、圣徒和圣女的肖像。这都是每个修女对自己生活的新角色书写的题辞,揭示出每个人最后的意念。

  到了泰蕾丝修女的居室门口,蒙特里沃读到这样的题辞:SubinvocationeSanctaematrisTheresae(拉丁文:圣女泰蕾丝保佑)!格言是:Adoremusinoeternum(拉丁文:永远崇拜(或永远爱慕))。蓦地,他的伙伴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看从门缝里露出一缕强光,这光线照亮了过道的石板地面。这时,龙克罗尔先生赶上了他们。
  “所有的修女都在教堂里,开始举行追思祭礼了,”他说道。
  “我留下,”蒙特里沃答道,“你们撤到接待室去,关上这过道的门!”
  他让假修女放下面纱,给他作前导,迅速窜入室内。他们看见,在修女居室的前厅,已经死亡的公爵夫人,放在她的床板上,停在地下,两只蜡烛照亮了她。蒙特里沃也好,玛赛也好,两人都说不出一句话来,也没有发出一声叫喊。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后来,将军作了一个手势,那意思是:扛走她!
  “快逃!”龙克罗尔喊道,“修女仪式行列开始行进,你们马上就要被发现了!”
  强烈的欲望会使动作变得魔术一般决。当修道院院长在前,修女们随后,向这里走来,准备将泰蕾丝修女尸体运走的时候,死者已被飞速带到接待室,从窗户递出去,运到了墙角下。负责看守死人的修女,冒冒失失到死人房间里去翻箱倒柜,想要了解其隐秘,而且那么专注地进行搜查,竟然丝毫没有听见外面的动静。待她出来,尸体已不见了,她不免大惊失色。吓得目瞪口呆的女人们还没有想到要四下找寻时,一条绳索已将公爵夫人放至山岩脚下,蒙特里沃的伙伴们已将他们的工程毁掉。到了早晨九点钟,阶梯也好,缆绳桥梁也好,均已踪迹全无。泰蕾丝修女的遗体已经运到船上。双桅帆船开到码头上将其水手装运上船,当天就无影无踪了。蒙特里沃独自一人留在他的舱室里,与安东奈特-德-纳瓦兰为伴。一连数小时,她的面孔善意地为他放射出极为美丽的光辉,这是死亡赋予我们的遗体以特有的平静之故。
  “啊,这个么,”蒙特里沃重新在上甲板出现时,龙克罗尔对他说道,“从前,她是一个女人;现在,什么都不是了。咱们往她两只脚上各拴一个圆炮弹,把她扔到海里去吧!你想起这事,也就象我们想到童年时读过的一本书那样算了。”
  “对,”蒙特里沃说道,“这无非是一首诗罢了。”
  “你现在精明了。从今以后,你尽可以有激情;但是爱情,必须学会将它放在合适的地方。只有一个女人最后的爱情才能满足一个男人的初恋。”
  一八三四年一月二十六日
  于日内瓦莱韦克草地
或许您还会喜欢:
游思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1你无影无踪地向前奔涌,永恒的游思,哪里有你无形的冲击,哪里死水般的空间便会荡起粼粼的波光。是不是你的心儿神往着那在不可估量的寂寞里向你呼唤的爱人?你缠结的发辫散落,飘扬成暴风雨般的纷乱;你前行的路上火珠滚滚,犹如碎裂的项链落下串串火星,这是不是就因为你心情急迫,步履匆促?你疾行的步履把世界的尘土吻得甜美芬芳,把腐朽之物扫荡殆尽;你舞蹈的四肢是暴风雨的中心,把死亡的圣霖哗哗地摇落到生命之上, [点击阅读]
爱者之贻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石真译1沙杰汗①,你宁愿听任皇权消失,却希望使一滴爱的泪珠②永存。岁月无情,它毫不怜悯人的心灵,它嘲笑心灵因不肯忘却而徒劳挣扎。沙杰汗,你用美诱惑它,使它着迷而被俘,你给无形的死神戴上了永不凋谢的形象的王冠。静夜无声,你在情人耳边倾诉的悄悄私语已经镌刻在永恒沉默的白石上。 [点击阅读]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
真假亨特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我决定侦察悬崖上的城堡,救出被囚禁的德国同胞。我们要带的东西分量不轻,至少要带足三到四天的用品,包括干粮、马饲料、灯泡和长火炬。我们还给三个大油箱加足了燃油。所有这些用品,都是梅尔顿在同庄园主的买卖成交之前,向乌里斯商人订购的。事先,他还与尤马部落进行过谈判,把所有急需的东西交给他们运输。海格立斯对我说过,城堡周围的尤马部落有三百来人,四百多匹马。 [点击阅读]
笑面人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于一八○二年二月二十六日诞生在法国东部伯桑松城。雨果的父亲,西吉斯贝尔-雨果,本是法国东部南锡一个木工的儿子,法国大革命时他是共和国军队的上尉,曾参加过意大利和西班牙战争,在拿破仑时期晋升为将级军官。雨果从童年起就在不停的旅游中度过,他的父亲西吉斯贝尔-雨果把妻子和孩子从一个驻扎地带到另一个驻扎地。 [点击阅读]
紫阳花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这可是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实在是太偶然了。与其说是一般的偶然,更应该说不是单纯的偶然,而是好几个偶然的因素,巧上加巧碰在一起,就促成了这么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要说是促成,还不如说是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突然出现更准确。那天,川岛省吾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会神使鬼差地躺在自己太太的床上休息。通常省吾都不在夫妻俩的主卧房睡觉,他在自己的书房安了一张床,平时基本上都在这张床上休息。 [点击阅读]
红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贵志慢慢拉开她背后的拉链,让她的胸部更裸露,在洋装袖于被脱掉时,她还缩着肩协助配台。但,胸罩被拿掉的瞬间,她又不由自主交抱双臂了。虽明知终会被贵志为所欲为,冬子却不希望现在马上被碰触,至少,她要再多保留一些时候。三个月前的六月初,木之内冬子开始发觉在生理期前后有些微异的迹象。身高一百五十五公分、体重四十公斤的她身材瘦弱,对身体本就不太有自信,即使这样,最近几年却也从来没有过什么病痛。 [点击阅读]
罗亭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那是个静谧的夏天早晨。太阳已经高悬在明净的天空,可是田野里还闪烁着露珠。苏醒不久的山谷散发出阵阵清新的幽香。那片依然弥漫着潮气,尚未喧闹起来的树林里,只有赶早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缓缓倾斜的山坡上,自上到下长满了刚扬花的黑麦。山顶上,远远可以望见一座小小的村落。一位身穿白色薄纱连衣裙,头戴圆形草帽,手拿阳伞的少妇,正沿着狭窄的乡间小道向那座村庄走去。一名小厮远远跟在她后面。 [点击阅读]
藏金潭夺宝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圣诞!这是两个多么可亲、多么令人神往的字眼!我是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哪个民族或哪个时代的语汇里,再也没有第二个如此深奥如此神圣的字眼,圣诞是年年都会到来的普普通通的节庆日子,是全家快乐的团聚、小孩充满喜悦的日子。有的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真诚的呼唤:“过去和现在的耶稣基督,你永远在我们心中!”有的人情不自禁地亮起歌喉或至少让他的孩子们唱起欢乐颂:世界走向毁灭时,基督诞生到世界。 [点击阅读]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