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苦行记 - 第四十六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四十六章
  当时的富翁——约翰·史密斯去旅行——横财——一匹价值六万美元的马——精明的报务员——纽约城一富翁——包皮了辆公共马车——“进来,不要钱”—一“你一分钱也不能给”——-“加油,车夫,我坐够味了。”——友善的纽约人
  那时有一些富翁——我指的是“繁荣时期”。每发现一个富矿,就造就出一两个富翁—一我还记得几个。他们是些满不在乎,放荡不羁的人物,他们发了财,大部分居民也同样得利——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得利更多。
  有两个表兄弟,是赶车的,他俩为一个人拖运矿石,接受一小股银矿股份,抵偿三百美元的运费。他们把那座矿的三分之一交给别人去开采,自己仍然赶车,但没干多久。十个月后,那座矿偿清了债务,每月付给每个股东八千到一万美元—一即每年十万美元。
  内华达早期造就的一个富翁胸前挂着价值六千美元的钻石,他发誓说他不幸福,因为他用钱还没有挣钱来得快。
  另一个内华达富翁吹嘘他每月的收入常常达到一万六千美元;他总是爱提起他初到这个地方时,就在这个给他带来财富的小矿里,他是如何为了每天那五美元而拚死拚活地干活。
  这个出产银子和山艾树的州还产生了另一位命运的宠儿——他几乎一夜之间就从一个穷光蛋一跃而成为富翁。不久以后,他居然能够出十万美元买一个政府要员的职务,他确实也出了钱,但未能如愿以偿,因为他的政治资本不如他的银行存款那么响当当。
  还有个约翰·史密斯。他是个诚实、厚道、好心肠的人,生长在下层社会,目不识丁。他赶一辆马车,还有个小农场。农场可以使他过得舒舒服服,因为尽管农场产草量不多,但他出产的那点干草在市场上每吨却值二百五十到三百美元金币。不久,史密斯用几亩草场换了金山一个未开发的银矿。他开发了那座矿,建了个简单的十杆矿石粉碎机,十八个月后,他放弃了干草生意,因为矿产收入已经达到他最满意的数字。有人说是每月三万,有人说是六万。总之,史密斯是很有钱的了。
  后来,他去欧洲旅行。回来后,他一有机会就大谈他在英格兰见到的大猪,在西班牙见到的肥羊,在罗马附近见到的壮牛。他心中装满了旧世界的奇迹,奉劝大家都去旅行。他说,一个人不去旅行,就绝对想象不出世界上那些惊人的事物。
  有一天,乘船的时候,乘客们下了五百美元赌注,谁能把轮船未来二十四小时的航程猜得最接近实际就归谁。第二天将近中午时,这笔钱都交给事务长,封在一个信封里。史密斯心中兴奋却不露声色,因为他买通了轮机手。但是,另一伙人夺得了那份奖赏!史密斯叫道:
  “嘿!那不行!他猜的航程比我宽两英里。”
  事务长答道:“史密斯先生,你比船上任何人都差得远。昨天我们走了两百零八英里。”
  “好,先生,”史密斯听道:“正是在这点上我赢了,我猜的是二百零九英里。如果你再看看我的数木(目),你会看到一个2和两个0,这就是200,是不是?——它们后面还有个9(2009),这就是两百零九。我捉摸这钱该归我。”

  古尔德——卡利公司的矿产有一千二百英尺,它原来属于该公司牌号上的那两个人。卡利先生拥有三分之二——他说,他把它卖了二千五百美元现款和一匹不中用的老马,这家伙十七天内吃的干草和燕麦就花光了这笔钱。他还说古尔德把他那部分拿去换了两条旧军毯和一瓶威士忌,这瓶酒三小时内就弄死了九个人,有个无辜的陌生人闻了一下瓶塞就落了个终身残废。四年后,这座他们转卖掉的矿在旧金山市场上价值七百六十万美元,金币。
  在早些日子,有个穷困潦倒的墨西哥人,就住在弗吉尼亚城背后的一条山谷里,他的房子北面的山腰上流出一股手腕粗的泉水。奥菲尔公司分出一百英尺矿产和他交换那股泉水。那一百英尺原来是金矿最富的部分;这笔交易过后四年,它的市场价值(包皮括矿石粉碎机)就达一百五十万美元。
  在奥菲尔矿的巨大财富还不为人所知的时候,有一个人在该矿拥有二十英尺,他拿去换了一匹马,还是匹可怜巴巴的牲口。大约一年后,奥菲尔股票涨到每英尺三千美元,这个一文不名的人常常说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令人吃惊的豪华与悲惨的典型——因为他能够骑上一匹值六万美元的马,然而却凑不出足够的现钱去买一副鞍子,他只好去借一副,要不只得不用鞍子。他说如果命运再送给他一匹六万美元的马,那会把他给毁了。
  有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在弗吉尼亚作报务员,月薪仅一百美元,最初,他不能识别从旧金山乘船来到这里的乘客名单中的德国姓名,就机智地弄了本旧的柏林姓名地址录来作为代用品。他密切注意着经过他手中的探矿电报,根据这些情报,通过旧金山的一个朋友买进卖出股票,用这种方法,他发了财。有一次,从弗吉尼亚发来一份密电,报告在一个著名的矿里又有丰富的发现,并且通知对方在大量矿产探明之前严守秘密。他以每英尺二十美元价值买进四十英尺这种股票,后来他卖掉一半,价格每英尺八百美元,剩下一半价值翻了一番。不到三个月,他赚了十五万美元,便辞去了报务员工作。
  还有一个曾经由于泄漏电报秘密而被公司解雇的电报员,他和旧金山一个有钱人合谋,把弗吉尼亚一宗大的矿产诉讼审理结果在旧金山有关方面收到密电一小时之内提供给他。为此。这位同谋者根据该情报卖买股票赚得的利润中,他将占有相当的比例。于是,他化装成一个车夫,来到山里一个偏僻的电报房,和报务员混熟了,一天又一天地坐在电报房里,抽着烟斗,抱怨说他的牲口精疲力竭,再也走不动了——同时,他倾听着从弗吉尼亚发来的嘀嘀嗒嗒的电报声。最后,密电通过电线宣布了诉讼结果,他一听到,立即发报给他在旧金山的朋友:
  “倦于等待,将卖马回家。”
  这是事先约定的暗语。省去了“等待”这个词,表示诉讼结果与原预料的相反。那个假车夫的朋友以低价买进该矿许多股票,结果是赚了一大笔钱。

  弗吉尼亚有个大矿合并了很久以后,原矿还有五十英尺属于一个人,他根本没有在合并文件上签字。那部分矿产已经很值钱,人们想尽干方百计要找到这个人,但他失踪了。有一次,听说他在纽约,一两个查访者赶到东部,但没有找到他。又有一次,传来的消息说他在百慕大群岛,一两个查访者立即径直去东部,再乘船去百慕大——但他没有在那里。最后,听说他在墨西哥。他的一个朋友,靠在酒店里作招待的工资为生,凑了一点钱找到了他,以一百美元买下了他的“英尺”,回来后把那笔财产卖了七万五千美元。
  够了,在银地的传说中,这些例子比比皆是,就是我有意,也根本不可能—一列举。我唯一的目的是为了使读者了解一点“繁荣时期”的特点,用其它方法我都不能讲得这样生动。为了对那个时期和那个地方有一个真实而全面的认识,上面提的事例是很必要的。
  我曾和以上提到的富翁中的大多数有过私交,因此,为了老交情,我改变了他们的职业和经历,为的是使太平洋沿岸的公众不致于认出这些红极一时的阔人。他们不再红极一时了,大多数都已经重新沦于贫困,默默无闻了。
  在内华达,曾经流行着两个富翁冒险的故事,或许真有其事,也许没有,我把他写在这里,因为它值得一写。_。___
  吉姆上校见过一些世面,或多或少懂些人情事故;而杰克上校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生活十分艰苦,从来没有进过大城市。这两个发了横财的幸运儿计划去欧洲旅游——杰克上校是去游览观光,吉姆上校则是为了保持住他的不幸生活带给他的单纯质朴。他们晚上到达旧金山,次晨乘船出发。到纽约后,杰克上校说:
  “我一辈子都听人说起马车,今天我想坐一回;花多少钱我都不在乎。来呀。”
  他们走出大门来到人行道上,吉姆上校叫住一辆漂亮的四轮马车。但杰克上校说:
  “不,先生!我不要你那种小里小气的东西,我来这儿要玩个痛快,钱多少都不在话下。我要坐最漂亮的车儿。瞧就是那辆。叫住那辆上面有画儿的黄马车——你别为难——一切费用我全包皮了。”
  于是吉姆上校叫住了辆空载的公共马车,他们爬进去。杰克上校说:
  “这不是很快活吗?啊,不,不,我并不觉得咋样!座垫、窗子、图画直弄得你无法安静。那些伙伴们如果能看见我们在纽约象这样乘风破浪,会说些什么呀?的确,我希望他们能看见我们。”
  接着,他把头伸到窗外,向车夫喊道:
  “喂,约翰尼,这对我的胃口!——也真的对你胃口,你可以确信,对你胃口!我要把这个破烂儿租上一整天。我坐上来了,老伙计!让他们出去,赶他们走吧!我不会亏待你的,小伙子!”
  车夫把手伸进皮窗洞,拍着手要车钱——那时还没有普遍使用铜锣,杰克上校握住那手,诚恳地握了一下。他说:
  “你了解我,老伙计!绅士之间好说话。闻一闻这个,看你是不是喜欢!”

  他把一枚二十美元金币放在车夫手里。过了一会儿,车夫说他找不起。
  “找个屁!开车吧。快把钱放进口袋里”
  接着啪地一巴掌拍在吉姆上校的大腿上:
  “这不很够味吗?要是我不连续一个星期每天都租一架这东西,把我吊死。”
  当车停下来时,一个少妇爬上来。杰克上校盯住看了一阵子,然后用手肘碰了碰吉姆上校:
  “什么也别说,”他耳语道。“要是她高兴就让她坐吧。上帝保佑,这里还空得很哪。”
  那少妇掏出皮夹子,把车钱递给杰克上校。
  “什么钱?”他问。
  “请递给车夫。”
  “把钱收回去吧,太太。我们不让你给钱。欢迎你来坐车,高兴坐多久就坐多久,这辆车是包皮了的,我们一分钱都不让你出。”
  那少妇困惑不解地缩回角落里坐下。一个提着篮子的老妇人走上来,拿出车钱。
  “对不起,”杰克上校说。“衷心欢迎你上车来,太太,但我们不能让你出钱。就坐这儿吧,太太,一点也别拘束。就象是你出过钱一样。”
  不到两分钟,又进来三位绅士,两个胖女人,和一对小孩子。
  “过来吧,朋友们。”杰克上校招呼道:“别管我们。坐车不要钱。”他又凑近吉姆上校耳朵说,“纽约并不是个不爱好交际的地方,我捉摸——一它没有这么个名声!”
  他不让任何人交钱给车夫,诚心实意地欢迎每一个人。人们回过神来,都把钱装回口袋,舒舒服服地坐下来享受这快乐的时光。又进来六七个乘客。
  “啊,还空得很,”杰克上校说。“进来吧,就象在家里一样。没有陪客,请客就毫无意义。”然后又对吉姆上校耳语道:“但是,难到这些纽约人是很友好的吗?难道他们不是冷冰冰的吗?到处都有冰块。我捉摸他们会去坐运尸车,如果顺道的话。”
  又上来一些乘客;越来越多。两边的座位都挤满了,有一排人站着,抓着头顶上的楔子。提着篮子、带着包皮袱的人爬上车顶。压抑着的笑声从四面八方荡漾开来。
  “嗯,就这种彻底的,冷冰冰的,十足的厚脸皮而论,如果他们不比我见过的任何人都棒,我是个印第安人!”杰克上校小声说。
  一个中国人挤进来。
  “我坐够味了!”杰克上校叫道。“加油干,车夫!继续坐吧,女士们,先生们。只是别拘束——一切我包皮了。车夫,这些人爱坐多久就坐多久——都是我俩的朋友,你明白。把他们送往各处,到他们要去的地方——如果你还要钱,到圣尼古拉大街来,我们好说话。祝大家旅行愉快,女士们,先生们——爱坐多久就坐多久——一分钱也不要你们出!”
  这两个伙伴下了车,杰克上校说:
  “吉米,这是我见过的最友善的地方。那中国人和别人一样轻松自在地走上来。要是再待一会儿,还会见到黑鬼呢。的确,今晚得把门抵好,要不这些野鸭子还会来同我们睡觉呢。”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复仇的女神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玛柏儿小姐习惯在下午,看第二份报。每天早上,有两份报送到她家里。如果头一份能准时送到的话,她会在吃早点时读它。送报童很不一定,不是换了个新人,就是临时找人代送。报童对送报的路径,各有各的做法。这也许是送报太单调了的缘故。 [点击阅读]
复活
作者:佚名
章节:136 人气:0
摘要:《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二十一节至第二十二节:“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么?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三节:“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约翰福音》第八章第七节:“……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点击阅读]
夜半撞车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1在我即将步入成年那遥远的日子里,一天深夜,我穿过方尖碑广场,向协和广场走去,这时,一辆轿车突然从黑暗中冒了出来。起先,我以为它只是与我擦身而过,而后,我感觉从踝骨到膝盖有一阵剧烈的疼痛。我跌倒在人行道上。不过,我还是能够重新站起身来。在一阵玻璃的碎裂声中,这辆轿车已经一个急拐弯,撞在广场拱廊的一根柱子上。车门打开了,一名女子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拱廊下,站在大饭店门口的一个人把我们带进大厅。 [点击阅读]
夜城1·永夜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私家侦探有着各式各样的外型,只可惜没一个长得像电视明星。有的私家侦专长征信工作,有的则是带着摄影机待在廉价旅馆里抓奸,只有极少数的私家侦探有机会调查扑朔迷离的谋杀案件。有些私家侦探擅长追查某些根本不存在或是不应该存在的东西。至于我,我的专长是找东西。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找不出那些东西,不过既然干了这行就别想太多了。当时我门上招牌写的是泰勒侦探社。我就是泰勒,一个又高又黑又不特别英俊的男人。 [点击阅读]
夜城2·天使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圣犹大教堂是夜城唯一的教堂,我只有在生意需要的时候才会去。这间教堂距离到处都有敬神场所的上帝之街很远,独自耸立在一个极为安静的角落里,远离夜城一切华丽亮眼的霓虹。这是间不打广告的教堂,一间毫不在意路过的人们愿不愿意进入的教堂。它只是默默地待在原地,以防任何不时之需。圣犹大教堂以迷途圣人之名而建,是一幢非常非常古老的建筑,甚至可能比基督教本身还要古老。 [点击阅读]
夜城3·夜莺的叹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夜城里任何形式的能量都有,不过想要在这里成为电力供货商的话,不但需要稳定的能量,还得要不受外界干扰才行。不管怎样,夜城中形形色色的霓虹灯光总是得要有电才能运作。身为一座大城市中的小城市,夜城拥有许多能量来源,包皮括某些不合法甚至不自然的能量,比方说活人血祭、囚禁神祇、折磨理智,甚至是吸收了能量力场的小型黑洞。还有一些十分浩瀚恐怖、诡异奇特的能量来源,以人类心智无法承受的方式运作。 [点击阅读]
夜城5·错过的旅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夜城老是给人一种时间不够的感觉。你可以在这里买到所有东西,但就是买不到时间。由于我有许多事情要办,又有许多敌人在身后追赶,所以只好急急忙忙地穿梭在夜城的街道之间。我很惊讶地发现来来往往的人潮都跟我保持一种比平常还要遥远的距离,看来若非我母亲的身分已经流传开来,就是大家都听说了当权者公开悬赏我的项上人头。为了避免卷入无妄之灾,于是众人纷纷及早走避。 [点击阅读]
夜城6·毒蛇的利齿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伦敦中心附近藏有一个可怕的秘密,有如毒蛇缠绕在其中:夜城。一个黑暗堕落的地方,一个大城市中的小城市,一个太阳从未照耀也永远不会照耀的所在。你可以在夜城中找到诸神、怪物,以及来自地底深处的灵体,如果他们没有先找上门来的话。欢愉与恐惧永远都在打折,不但价格低廉,也不会在橱柜中陈列太久。我是个在夜城出生的人,而打从三十几年前出生的那天开始,就不断有人想要置我于死地。我名叫约翰·泰勒,职业是私家侦探。 [点击阅读]
夜城7·地狱债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夜城,黑暗而又神秘的领域,位于伦敦市内。不论是诸神与怪物,还是人类与生灵,都会为了许多私密的理由来到这个病态的魔法境地,追求其他地方无法提供的梦想与梦魇。这里的一切都有标价,商品不会太过陈旧。想要召唤恶魔或是跟天使做爱?出卖自己的灵魂,或是别人的灵魂?想将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或是纯粹只是变得大不相同?夜城随时敞开双臂,面带微笑地等着满足你的需求。 [点击阅读]
夜行观览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观览车,意指“摩天轮”。兴建期间,附近高级公寓发生惊人命案这群斜坡上的住户,都衷心期待摩天轮落成后,明天会更加闪耀……01晚上七点四十分——事情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呢?远藤真弓眼前的少女名叫彩花,这名字是她取的。少女一面高声嘶喊,一面挥手把书桌上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全扫落到地上。不对,手机、大头贴小册之类她喜欢的东西部避开了。 [点击阅读]
夜访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代序姜秋霞安妮·赖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她1941年出生在美国新奥尔良,1961年与诗人斯坦·赖斯结为伉俪,1964年获旧金山州立大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她在成名之前做过多种工作:女招待、厨师、引座员等等,经历十分丰富,为她的写作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0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