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苦行记 - 第十九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九章
  迪格印第安人和非洲丛林人的比较——食物,生活与性格——卑鄙地袭击马车——勇敢的车夫——一个高尚的红种人
  第十六天上午,我们到达落矶谷口,离盐湖二百五十英里。在这个除驿站外远离任何白人居住区的荒凉地方,我们看到了直到我写这本书时所见到过的最不幸的人种。我指的是“高苏特印第安人”。就我们的所见所闻,他们甚至比加利福尼亚的下贱的迪格印第安人还要低劣得多,比美洲所有的野蛮人还要低劣;比特拉、德·富甘人要低劣;比霍屯督人低劣;在有些方面实际上比非洲的凯茨人还要低劣。事实上,我曾翻遍了伍德那几卷大部头的《未开化人种》,想找出一个其野蛮程度足以和高苏特人相提并论的野蛮部落,但只发现一个民族还算和这耻辱的定论沾得上边,这就是南非的“波士耶人”(或称丛林人)。我们看见的这些在路边、驿站周围游荡的高苏特人,是一种矮小,羸弱,“骨瘦如柴”的动物;面部呈普通非洲人的灰黑色!他脸上,手上的污垢积聚贮存了数月、数年甚至数代之久,因年龄差异而有不通程度的堆积;他们是个冷漠、鬼崇、奸诈的民族,象我们读到过的(或没读到过的)所有“高等红种人”一样偷偷摸摸地注意一切事物,脸上毫无表情;象所有印第安人一样懒惰、忍饥耐饿、不知疲倦;他们是些不要脸的乞丐——如果一个印第安人失去了乞丐的本能,他就不会“动”,如象没有摆的钟一样;他们饥饿,永远饥饿,猪吃得下去的任何东西他们都不会拒绝,猪通常都会拒绝的东西他们也不会挑剔;他们也打猎,但他们的奢望不过是猎食大耳野兔,蟋蟀和蝗虫,从鳲鸠和郊狼那里盗窃腐肉;他们是野蛮人,当有人问他们是否信仰印第安圣灵时,他们露出一种近乎激动的表情,以为你说的是威士忌;这些高苏特人是个稀疏、分散的民族,近乎象一丝不挂的黑人儿童,他们什么也不生产,没有村子,没有结构严密的村社——他们唯一的栖身之处不过是挂在灌木上用以遮挡风雪的破布片,而且,他们的家乡是我国及其它任何国家能够提供的最陡峭,最寒冷,没人愿涉足的穷乡僻壤。

  显然,高苏特人和丛林人的祖先是同类的黑猩猩,袋鼠或是挪威老鼠,以及进化论者追溯到的任何动物始祖。
  高苏特人和一般人一样希望兔子打架,但他们常常一连几个月靠驿站丢出去的下水、杂碎过活,然后在夜黑风高时,趁人不备,放火烧掉驿站,伏击冲出的人们。有一天晚上,他们袭击了一辆马车,车里仅坐着一个乘客,是内华达准州的地方法官。他们的第一排箭(还有一两颗子弹)就把窗帘穿得象筛子一样,射伤了一两匹马,车夫受了致命伤。车夫是个勇敢的人,他的乘客也是个好样的。一听到车夫的喊声,莫特法官立即从车箱里钻出来爬上车顶,抓住了缰绳。车夫受伤后便倒在车箱上,但双手紧紧抓住缰绳不放。直到有人来解救才松手。莫特法官从车夫松开的手里把缰绳接了过去,车夫把头放在莫特法官的双脚之间,沉着地指引着道路;他说,他相信自己能够活到把那些歹徒都甩掉,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就没有严重问题了,法官按照他的指点驾车(他指出难走的地段和通常的路径),就可以顺利地到达下一站。法官把敌人丢在了后面,最后终于冲到那个驿站,他知道夜间的危险已经过去了;但是他却没有战友来分享这一胜利,因为那个英勇的车夫已经死去。

  现在,让我们忘掉我们对大陆驿车夫所说的那些严厉的话吧。高苏特人使我恶心,尽管我是库柏的信徒,崇拜红种人,甚至崇拜在《最后的莫希干人》中那些和边区人民有适当交往的有一定文化的野蛮人。那些边区人把每个句子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语法严谨而精练,另一部分只不过想要带上一种猎人和山里人讲话的味道:就象百老汇的店员啃了一部爱默生·贝内特的作品,花几个星期在鲍厄里剧院研究了边区生活后,说话时所带的那种口气——我是说,高苏特人叫我这个印第安人的崇拜者恶心作呕,促使我去察考那些权威著作,以确定过去我是否是透过柔和浪漫的月光观察红种人而把他们估计过高了。随后的发现使我清醒过来。真奇怪,他们身上的油彩和金箔会那么快就脱落了,暴露出他们的卑劣、肮脏和令人讨厌。证据那么快就汇积起来,无论你在哪里找到一个印第安部落,你见到的总是或多或少经环境美他过的高苏特人,但毕竟还是高苏特人。他们应该受到怜悯,这些可怜的动物;他们能够得到我的同情,直至时间过了很久以后的今天。在这以前,没有任何人同情过他们。

  外面有一种印象,似乎巴尔的摩华盛顿铁路公司的许多雇员都是高苏特人,但这是讹传。仅有一点点说得过去的相似之处,虽然足以使无知者误入歧途,但骗不了那些仔细地看过这两种人的人们。但严肃地说,那种说法不仅愚蠢,而且大错特错;因为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它的必然后果都损害了那些人的名誊。他们在落矶山脉那严酷的沙漠里度过的艰难日子,只有老天才明白!如果在我们的心里找不到基督的同情和怜悯来赐于这些可怜的周身一丝不挂的人的话,那么以主的名义,至少不要对他们落井下石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
低地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站台上,火车喷着蒸气,亲人们追着它跑过来。每一步,他们都高高扬起胳膊,挥舞。一个年轻的男人站在车窗后。窗玻璃的下沿到他的腋下。他在胸前持着一束白色碎花,神情呆滞。一个年轻女人把一个脸色苍白的孩子从火车站拽出去。女人是个驼背。火车开进战争。我啪的一声关掉电视。父亲躺在房间正中的棺材里。房间四壁挂满照片,看不到墙。一张照片中,父亲扶着一把椅子,他只有椅子的一半高。他穿着长袍,弯腿站着,腿上满是肉褶子。 [点击阅读]
偷影子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莎士比亚爱情里最需要的,是想象力。每个人必须用尽全力和全部的想象力来形塑对方,并丝毫不向现实低头。那么,当双方的幻想相遇……就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景象了。——罗曼·加里(RomainGary)我害怕黑夜,害怕夜影中不请自来的形影,它们在帏幔的褶皱里、在卧室的壁纸上舞动,再随时间消散。但只要我一回忆童年,它们便会再度现身,可怕又充满威胁性。 [点击阅读]
冒险史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一歇洛克-福尔摩斯始终称呼她为那位女人。我很少听见他提到她时用过别的称呼。在他的心目中,她才貌超群,其他女人无不黯然失色。这倒并不是说他对艾琳-艾德勒有什么近乎爱情的感情。因为对于他那强调理性、严谨刻板和令人钦佩、冷静沉着的头脑来说,一切情感,特别是爱情这种情感,都是格格不入的。我认为,他简直是世界上一架用于推理和观察的最完美无瑕的机器。但是作为情人,他却会把自己置于错误的地位。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
反物质飞船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CT是一种反物质,它也可以说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体现形式。对于地球来讲,CT是陌生的,但在太空中却存在着许多由它构成的流星、慧星和小行星。CT原子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这是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差别,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差别。CT物质看起来与普通的物质别无二致——只要二者不碰触到一起。一旦碰触发生,两种物质正好相反的电荷互相抵销,相反的粒子发生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
变形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一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 [点击阅读]
司汤达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出生在罗马一个显贵门第。我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尚年轻,立意改嫁,托一个无子女叔父照管我的学习。他高兴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收留了我,因为他想利用他的监护人身份,决定把他收养的孤儿,培育成一个忠于神甫的信徒。对于狄法洛将军的历史,知道的人太多了,这里就用不着我赘述。将军死后,神甫们看到法国军队威胁着这个宗教之国,便开始放出风,说有人看到基督和圣母木头塑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国际学舍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赫邱里·波罗皱起眉头。“李蒙小姐,"他说。“什么事,波罗先生?”“这封信有三个错误。”他的话声带着难以置信的意味。因为李蒙小姐,这个可怕、能干的女人从没犯过错误。她从不生病,从不疲倦,从不烦躁,从不草率,也就是说,就一切实际意义来说,她根本不是个女人。她是一部机器——十全十美的秘书。然而,今天上午李蒙小姐所打的一封十足简单的信竟然出了三个错误,更过分的是,她甚至没注意到那些错误。 [点击阅读]
夜城外传·影子瀑布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世界上存在着一座梦想前去等待死亡的城镇。一个恶梦得以结束,希望终得安歇的所在。所有故事找到结局,所有冒险迎向终点,所有迷失的灵魂都能迈入最后归宿的地方。从古至今,世界上一直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地方,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黑暗角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魔法的消逝,大部分的奇景都已不复见,而这类隐藏的角落也随之凋零。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