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空中疑案 - 第4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玛丽-莫里索谋杀案听证会于四天之后进行。这一轰动事件引起了公众强烈的关注,听证会场挤满了人。
  第一位出场的证人是一个高大的、留着灰胡须的法国人,梅特-亚历山大。他的英文说得很慢,但十分地道。
  “你看过了尸体,”法官问,“能认出她是谁吗?”
  “她是我的客户,玛丽-安杰利克-莫里索。”
  “那是她护照上登记的名字,她还有其他名字吗?”
  “有,吉赛尔夫人。”
  场内一片嗡嗡声,记者们准备好了纸笔。法官说:“你能不能详细谈谈这位叫莫里索或者吉赛尔夫人的人?”
  “吉赛尔夫人是她的职业名字,她用它来开展业务。她是巴黎知名的放债人。”
  “她在什么地方开展业务?”
  “乔里特街,她的私人住宅。”
  “据说她常到英国来,她的业务也延伸到了这个国家?”
  “对。她在英国有许多客户,在英国的某个社会阶层享有极高的声誉。”
  “你说的某个社会阶层指什么?”
  “她的客户大都是上层和职业人士。对待这种客户需要相当谨慎。”
  “你能不能详细谈谈她的各类业务?”
  “不能。我在法律上对她负责。不过吉赛尔夫人是一位一流的生意人,具有优秀商业人士的所有素质。她将自己所有的业务都控制在手中。可以说,她是一位极富创新精神的知名人物。”
  “那么据你所知,她去世时是一位富有的女人了?”
  “非常富有。”
  “据你所知,她是否有过仇人?”
  “我不知道。”
  梅特-亚历山大走下台子,下一位证人是米切尔。
  “你是环宇航空有限公司的老乘务员,在普罗米修斯号上服务,是这样吗?”
  “是的。”
  “上周星期二,也就是18日,你在从巴黎飞往克罗伊登的两点钟的航班上服务,死者在乘坐这次航班。你以前见过她吗?”
  “见过。半年前我在8点45分的航班上服务,她有一两次乘坐这次航班。”
  “你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
  “我有记录,不过没有特别注意。”
  “你听说过吉赛尔夫人这个名字吗?”
  “没有。”
  “请讲述一下当时发生的事情。”
  “我送完午餐之后便开始发送帐单。我先以为她睡着了。5分钟以后我试着想弄醒她,结果发现她已经死了。我从乘客当中找到一位大夫。他说--”
  “布赖恩特大夫将很快出庭作证。请您看看这个。”吹管送到了米切尔跟前。“你以前见过吗?”

  “没有。”
  “你有没有看见哪一位乘客持有过吹管?”
  “没有。”
  “艾伯特-戴维斯。”年轻的乘务员走了上来。“你是环宇航空有限公司的雇员,普罗米修斯航班上周2班次的乘务副手,是吗?”
  “是的。”
  “你怎么知道发生这件事的?”
  “米切尔先生说一位乘客出事了。”
  “你以前见过吗?”吹管被送了过去。
  “没有。”
  “有没有看见哪位乘客持有过吹管?”
  “没有。”
  “还有没有你认为可以提供的线索?”
  “没有。”
  “很好,你可以下去了。”
  “罗杰-布赖恩特大夫。”
  布赖恩特报了姓名、地址、职业等。
  “请描述一下上周二即18日飞机上发生的事情。”
  “飞机即将到达克罗伊登时,值班乘务员前来问我是不是大夫,他说有位乘客生病了。我起身跟他走了过去。那女人至少死了有半个小时了。据我估计约在半小时和1小时之间。”
  “你对死因怎么看呢?”
  “没有详细的检查很难做出判断。”
  “是你注意到她颈侧有一个针眼,是吗?”
  “是的。”
  “谢谢。……詹姆斯-惠斯勒大夫。”
  惠斯勒大夫体形单薄,个子矮小。
  “你是本警区的法医?”
  “是的。”
  “请你为本案作证。”
  “上周星期二刚过3点钟,我被叫去克罗伊登机场,然后上了普罗米修斯号飞机,一位中年女子已经死了,死亡发生在约1小时之前。我注意到颈静脉上有一个小圆点,可能是黄蜂蛰叮或者小针扎刺的结果。尸体被弄到停尸间之后,我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你的结论呢?”
  “死亡是由毒素渗入血管,心脏骤然瘫痪所致。”
  “请谈一谈这种毒素。”
  “这种毒素我以前从未见过。”
  专心致志的记者们记下:“未知毒物。”
  “谢谢。……亨利-温特斯普。”
  温特斯普先生体格高大,表情和蔼。他是政府在罕见毒品方面的首席权威。法官将毒针拿起来问温特斯普先生是否见过。
  “见过。并且已经对它做了分析。”
  “请谈谈分析结果。”
  “当然。某些部落常使用这种毒素,他们事先在箭头上蘸上一种名为箭毒的毒物。”
  “您认为死亡是由箭毒所致?”
  “哦,不。”温特斯普说,“这种毒素并非由人制作,据我分析,针头上蘸的是一种名为布姆斯兰的毒汁。”
  “什么是布姆斯兰?”

  “一种南非的毒蛇,世上现存最剧毒的蛇类。我举个例子吧,将毒汁注射到鬣狗身上,还未拔出针头它就死了。毒汁致使皮下出血,心脏功能瘫痪。”
  记者们写下:“离奇的故事。空中毒蛇事件。比眼镜蛇更致命。”
  “你有没有见过用此类毒汁杀人的案件?”
  “没有。”
  “谢谢,温特斯普先生。”
  探长威尔逊宣誓作证说,在座位下发现的吹管没有指纹。对吹管的发射距离做了试验,最大射程为10码。
  “赫邱里-波洛。”
  波洛的证词相当严谨,他没有注意到任何特别的事情。对,是他发现了地上小针,所发现的地方正好是死者颈部的下方。
  “霍布里伯爵夫人。”
  记者们写到:“伯爵的妻子为空难之谜出庭作证。”他们最喜欢的还是年轻漂亮的维尼夏-克尔,但她的证词却没有詹姆斯-赖德引人注目。
  “你的职业是什么?”
  “埃和斯水泥公司的总经理。”
  “请仔细看看这支吹管,你以前见过吗?”
  “没有。”
  “你就坐在死者前面的4号座位上,可以看见机舱里所发生的一切?”
  “不,我看不见,因为座位都是高靠背。”
  “假如有人走上过道,将吹管对准死者,你一定能看见。”
  “当然,但我没有看见这种情况。”
  “你座位前两排的一位男子去过洗手间。”
  “对。”
  “他直接朝你走来?”
  “不,他直接从洗手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他手上拿着什么东西吗?”
  “什么也没有。”
  “还有谁离开过座位?”
  “我前面的那个人,他经过我去了机舱的后面。”
  “我抗议。”克兰西先生从座位上撑了起来嚷到,“是在这之前,大约是1点种。”
  “请坐下,”法官说,“会轮到你的,……请继续,赖德先生。那么这位先生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吗?”
  “好像是一支钢笔。他回来的时候手上拿着一本橙色的书。”
  “朝你走过来的人只有他?你自己离开过座位吗?”
  “我去过洗手间,不过我手上没有吹管。”
  “你的音调有些失礼。请下去。”
  诺曼-盖尔的证词几乎都是否定的,很快他就被愤愤不平的克兰西先生代替了。
  于是,记者写到“侦探小说作家出庭,知名作家承认购买过杀人武器。”
  “对,”克兰西说,“我的确买过一支吹管,而且我今天把它带来了。我强烈抗议将杀人致死的吹管与我的吹管联系起来。这是我的吹管。”他得意地炫耀着自己的吹管。记者们写到:“作证庭上的第2支吹管。”克兰西严肃地对法官说,自己出庭是为了维护正义。他长长的发言不时被打断,从他嘴里并没有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简-格雷的证词对记者们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意义。随后是两位法国人。阿曼德-杜邦说他是前往皇家亚洲学会作学术发言的。在飞机上他和儿子一直都在探讨技术性的问题,没有注意到身边发生的事情,直到听人说身后一位乘客出了问题。
  “你认识死者吗?”
  “不认识。”
  “据说她是巴黎的一位知名人物?”
  老杜邦耸耸肩,“我没听说过。况且,近来我经常不在巴黎。”
  “据我所知,你最近去过中东。”
  “对,古波斯。”
  “你们父子去过世界上许多神秘遥远的地方?”
  “是的。”
  “你有没有见过有什么民族用蛇毒作为武器?”
  “没有,绝对没有。”
  儿子的回答与父亲的大同小异。他不认识死者,没有注意到飞机上的任何事情。还有,他弄死了一只毒蜂。杜邦父子是最后出庭的证人。
  法官清了清嗓子对陪审团说,这是本法庭所处理过的最难于捉摸的案子。一个妇女在空中,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遭谋杀,很显然凶手就在出庭作证的人当中,他们之中的一位以极为狡猾的手段在说谎。
  犯罪的方式及其残酷,在10位--加上乘务员有12位--证人中,凶手手持吹管将毒针吹射到死者的喉部。具有意义的物证是一支吹管,一支毒针和死者脖子上的针眼。由于出庭作证的人都否认认识死者,这件事只好交由警方进一步调查了。
  一位方脸的陪审员带着疑虑的目光欠身说:“您说吹管是在一个座位下发现的,那是谁的座位?”
  法官核对了一下文档,威尔逊探长凑上去在他耳边低语了些什么。
  “哦,对,是9号座位,波洛先生的座位。我可以告诉大家,波洛先生是一位知名的、受人尊敬的私人侦探,他曾经多次成功地与伦敦警察厅合作。”
  方脸陪审员将目光转向波洛先生,似乎有些怀疑眼前这位留着胡子的矮小的比利时人。
  法庭休会5分钟。当陪审员重新入座,并将陪审裁决书交给法官时,他皱了皱眉,“废话!我无法接受这份裁决。”几分钟后,一份修正裁决书又递交了上来:“我们一致同意死者中毒而亡,然而没有足够的证明是谁下的毒。”
或许您还会喜欢:
星球大战6:绝地归来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对反军联盟来说,这是一段黑暗的时期……冻结在硝酸甘油中的汉-索洛,被送到了可恶的歹徒加巴手中。决心救他出来,卢克天行者、莱亚公主以及兰度-卡内森向加巴在塔托勒的堡垒发起了一次冒险的进攻。现在,在这部《星球大战》中最令人激动的一章里,反军指挥官把所有反军战斗舰召集起来,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而达斯-维达。 [点击阅读]
燕尾蝶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韦迪·卫斯特韦特之墓韦迪·卫斯特韦特是位出生于新泽西州的海军军官。他从越南战场上生还后,深深地为佛教的精神所折服,因此在退役后移居日本。虽然不能舍弃带血的牛排和打猎的爱好,但他尽可能对佛教教义加以部分独特的解释,努力使两者并存。当韦迪正在享受他最喜爱的打猎时,死神来临了。当看到爱犬得林伽已经把受伤的野鸭追得无路可逃时,他扣动扳机准备打死野鸭。 [点击阅读]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刘易斯·卡罗尔(LewisCarroll)的真名叫查尔斯·勒特威奇·道奇森(1832~1898),是一位数学家,长期在享有盛名的牛津大学任基督堂学院数学讲师,发表了好几本数学著作。他因有严重的口吃,故而不善与人交往,但他兴趣广泛,对小说、诗歌、逻辑都颇有造诣,还是一个优秀的儿童像摄影师。作品《爱丽丝漫游仙境》是卡罗尔兴之所致,给友人的女儿爱丽丝所讲的故事,写下后加上自己的插图送给了她。 [点击阅读]
玩偶世家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点击阅读]
神秘的第三者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凌晨时分,帕克-派恩先生乘坐由巴塞罗那开往马霍卡岛的汽轮在帕尔马下了船。他立刻感到了失望,旅馆全满了!供他选择的最佳住处是一间衣橱似的不透风的楼房,在市中心的一家旅馆里。从房间向下看,是旅馆的内院。帕克-派恩先生并不打算住在那里。旅馆老板对他的失望显得漠然。“你想怎么着?”他耸了耸肩,说道。如今,帕尔马名声在外,游人如织。英国人,美国人,人人都在冬天来到马霍卡。整个岛屿拥挤不堪。 [点击阅读]
翻过平城山的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1细雨无声湿佛颔,恍觉春至奈良坡。——会津八一人们把位于奈良县和京都府交界即古时的大和国与山城国交界处的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称为平城山。从前在女子学校广泛传唱的一首歌中有过这样的歌词:“思恋何等苦,直叫人神伤黯然,踟蹰情难诉,不觉竟至平城山,心中悲情何以堪。”这首歌曲的歌名就叫平城山。翻过平城山往来于奈良与京都之间的道路被称作奈良坡。 [点击阅读]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我有十五年不到韦尔洛臬去了。今年秋末,为了到我的老友塞华尔的围场里打猎,我才重新去了一遭。那时候,他已经派人在韦尔洛臬重新盖好了他那座被普鲁士人破坏的古堡。我非常心爱那个地方,世上真有许多美妙的角落,教人看见就得到一种悦目的快感,使我们不由得想亲身领略一下它的美。 [点击阅读]
被偷换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田龟规则1古义人躺在书房的简易床上,戴着耳机专注地听着录音机。“好了,我该到那边去了。”接着“咚”地响了一声,隔了一会儿,吾良又接着说:“不过我和你之间的通信并不会中断,因为我特意准备了田龟程序。现在你那边的时间已经很晚了,你休息吧。”古义人听不明白吾良什么意思,只感觉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楚。默然良久,他才把田龟放回书架,打算睡觉。 [点击阅读]
诈骗圈套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一某一天黄昏七点过后,在新宿西口车站纷乱的人群中,田关宏看见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从数米远的地方朝田关宏这边走过来。田关瞥了一眼,谈不上对他怀有特别的兴趣,只是觉得老人的神采炯然。老人的额头宽大,胡子灰白发际上有一圈银丝。脸颊上的皱纹似乎是智慧的象征。老人看上去有七十岁了。这个老人真有贵族气派——这一感觉涌上了田关的心头。由于受到老人目光的吸引,田关又看了老人一眼。 [点击阅读]
谋杀启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1除星期天外,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半,乔尼?巴特总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在奇平克里格霍恩村子里绕上一圈,牙缝里还一个劲地大声吹着口哨,把每家从位于高街的文具店老板托特曼先生处订的晨报扔给各户——不论是豪宅还是陋居,要不就从房门的投信口把报纸塞进去。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