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恐怖黑唇 - 第五章 断罪(1-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五章断罪
  1三十年前
  九月二十九日。
  原田义之连续奔走了多日。
  为查明库拉西岛的热带传染病研究所的真相,他八方寻求,可是无论哪里,都没有透出一丝解明真相的曙光。
  已访问过许多在旧军队中枢部,特别是还活着的为数不多的南方派遣军军官,其中不乏有将校级的人物。但是,谁也不知道库拉西岛热带传染病研究所的事情。
  在厚生省查阅了旧南洋厅的资料,但仅得知热带传染病研究所是开战那年被陆军接收,同时,接收以前研究所的原全部人员都撤离了。
  调查异常艰难。原田又会见了在N报社资料室工作的尾形。
  “你可以了解一下战友会的名册,怎么样?”
  尾形这样说。
  “战友会名册,什么地方的?”
  “包皮皮括库拉西岛那一带,被派遣的是陆军五一八师团,各师团部有防疫给水部,其主要职能是确保防疫和军队食用水,再者就是兵要地志的制作。兵要地志就是作战地域的详细图,各军队分布等。这些姑且不论,五一八师团防疫给水部应该知道其势力圈内的热带传染病研究所的事,这是可以肯定的吧?”
  “那个战友会名册,在什么地方可以见到呢?”
  “在厚生省有全国的战友会名簿。到那儿查阅,要寻找有关防疫给水部,不就容易了吗?”
  “太感谢了!”
  “可你为什么如此热心于此呢?”
  尾形露出谜惑不解的神色。
  “是的,要想干出点什么,就非得钻进去不可。”
  原田苦笑了。
  出了资料室,向厚生省走去。
  这时的厚生省,已是黄昏时分了。
  原田得到了一个人的住址。
  ——户恒保道。
  是世田谷区“世田谷成人病医疗中心”的院长,原兵籍是陆军第五一八师团的军医少佐防疫给水部部长,战败后从西加罗林群岛的佩累利乌岛复员。
  原田给户恒院长挂电话说希望会见,户恒昕说原田是医师,就答应了。
  晚上八点,原田拜访了户恒的宅邸。户恒住在经堂侥高级住宅,是座相当豪华的宅邸。
  被引进会客室。
  户恒进来了,年龄六旬,体魄矮小,容貌和蔼而略带微笑。
  “请坐,和您见面很高兴。听说您想知道战争中的事情,是吗?”
  “先生曾是五一八师团防疫给水部部长吧。”
  “是的。你知道得很清楚。”
  “在厚生省调查时得知的。”
  “是吗?”
  户恒的身体深深凹进沙发,作出一种不拘礼节的姿态。
  “现有一事相求。我想调查一下设在库拉西岛那座热带传染病研究所的真实情况。”
  “哦,哦。”
  “《饥饿岛》一书作者——N报社的尾形先生您知道吗?”
  “知道,因为买了这本书。”
  “从那位尾形先生开始,到防卫厅战史室、厚生省、南言派遗军的军官们,我逐步进行了调查,可都不知道热带传染病研究所的情况。现在的情况怎样呢?在研究所服务的军队名册没有。就是说,研究所从战史上被抹掉了。那么,作为当时第五一八师团防疫给水部部长的先生您,不会不知道吧?……”
  原田中断了谈话,窥视着户恒的表情。户恒的面部神色并无特别的变化。
  “是库拉西岛的热带传染病研究所吗?有关那个研究所的事,连我也不太清楚。”
  户恒衔着烟回答。
  “您不知道?”
  “是的。传染病研究所。确实是归我们防疫给水部管辖。可是,那个研究所是例外,指挥系统不同。”
  “那么,照你所说,那个研究所不是归第五一八师团管辖……”
  “是的。我被派遣到第五一八师团防疫给水部,是在昭和十八年底。当时,师团长告之,热带侍染病研究所不在管辖之内,所以不过问。”
  “不过,那一带的岛屿是五一八师团的守备区域吧?”
  “是的。”
  “这么说,那是陆军的直辖组织……为什么……”
  “我想不是吧!”

  回答好象并不自信。
  “那种直辖组织,在陆军中有吗?”
  “我实在是……”户恒摇摇头。“按照常识,应归南方派遣军医务局所属,或者是陆军省直辖吧?关于这些,我就不清楚了。可是,难道连记录也没留下吗?”
  “是的,无论什么地方,都没有库拉西岛那个研究所的记录。”
  “真奇怪……”户恒歪着头。“虽然不能认为那是个重要的研究所……”
  “当时的五一八师团长现在还在吗?”
  原田认为,倘若是师团长,那也许知道。热带传染病研究所是否归归陆军省直辖,目前尚不明了。但这是极其机密的。这一点可以肯定。姑且认为师团长也不知道内情,可指挥系统是一定知道的,从那儿也许可以追溯。
  “师团长在战后病死了。并且,师团参谋长等主要军官在对盟军的登陆作战时也都战死了。反正,那是一个随着战局的恶化而临时拼凑起来的师团,所以师团的番号数字大,正常的兵器没有,有的士兵连训练都没有参加过就上了战场。”
  “是这样……”
  原田有气无力地点点头。
  “那么说——不,这事对你有什么用处吗?……”户恒比较客气地问。“我因为防疫给水部的工作关系,曾调查对库拉西岛。那时,从配备给库拉西岛守等部队的军医那里,听说过一丁半点的那个研究所的事。”
  户恒向空中近眺。
  “是什么样的事呢?”
  “我记得大概是在昭和十九年去的岛上。当时,盟军的蛙跳作战已经开始,马绍尔群岛的库泽林刚失守。战局急转直下,库拉西岛的饥饿状况日益严重。那个军医说,守备部队没有补给物资,士兵们认为研究所内当然储备有粮食,因而引起骚乱。那军医问我,那个研究所到底是研究什么的。”
  “……”
  “问题在于,士兵们怎么会认为研究所储藏粮食,这是什么道理?”
  “……”
  原田无言地望着户恒。
  “这话要追溯到开战之始。研究所被陆军接收后,听说海军的‘二式大艇’经常飞到研究所来。”
  “海军?”
  “是的。那时库拉西岛上的飞机跑道当然还在,可研究所被湿地隔开。不知是否是这个原因,二式大艇有时在研究所前面的海面上降落,但一律在夜间。”
  “在夜间……”
  “是的,夜间来,夜间又去,一定是运来什么又运走什么。所以,士兵们就想到研究所里有粮食之类的。据说这一疑惑被驻岛守备队长否定了。随着战局的变化,二式走艇也消声匿迹了。”
  “若说到海军的二式大艇,那研究所是受到陆军的支持在研究什么了?”
  “我就是这么说的。哦,我所知道的,只有这些。”
  “哦。”
  原田小声说着,点点头。
  出了户恒宅邸,不到九点。
  向车站走去。原田边走边感到,这谜真是越调查越高深莫测,扑朔迷离。送个拉西岛的热带传染病研究所,你越是调查,似乎它的真实面目就越发遥远。
  守备师团防疫给水部部长不知道,师团长也不过问,南方派遣军、陆军省,还有大本营都没有记录,战后的战史也抹掉了它的存在。这座研究所——
  原田有一种深深的绝望感。他醒悟到:在此以前的一切调查都是徒劳的、蓄谋抹掉的东西,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依靠个人力量是不能再重新崛起了。
  研究所是由军队中枢部某个机关极其秘密地开设,又极其秘密的关闭了。全体所员在库拉西岛饿死的幌子下消失了,研究所也消失了,仅是岛中大佐和中冈大佐悄悄回国了。然而,原田光政和他的三个伙伴在一切都消失之前逃脱了。
  能想象的只有这些。
  这些想象是不能公诸于世的。
  一切一切都随着战局恶化而消失了。
  “只能直接行动了吧?”
  原田嘟哝着。
  2岛中身世
  在九州,夏日还迟迟不肯离去。
  原田义之来到长崎县的谏早。

  十月三日,根据季节,可能已是深秋了,但肌肤上却毫无这种感觉。空气中的干燥度加大了。原田的心中,已意识到了深秋的寂寥感,不,是先于季节变更的寂寥,早已埋在了心里。
  调查八方受阻——这越来越明显。峰岸也没得到情报,他似乎也在为此苦虑。
  一切突破口都淤塞了。原田死心了。旧陆海军联合秘密地研究什么的那座热带传染病研究所,已融化在无法开掘的冥冥黑暗之中了。
  靠个人力量不能使三十多年前的恶梦复苏,原田被绝望苛责着。虽然已杀了直接凶手,可在铁槌没向岛中教授和中冈干事长砸下去之前,不能说复仇是成功的。
  原田考虑的是直接复仇。阳光无论从什么角度也射不到被湮没了的谜。即使诱拐、拷打,也要让岛中和中冈吐露真情——这个决断,在心里渐渐坚固起来。
  谏早诊疗所。
  在这招牌面前,原田停住脚步。
  谏早诊疗所院长——后藤有弘,毕业于帝大医学部,战败时在陆军大村医院工作。原田从毕业生名册上发现的,他和岛中是同期学生。
  同期学生,又是医生,对岛中军医时代的事可能还有记忆。原田怀着这一线希望。如果访问了同期学生还不能得到什么,再停止调查,届时便直接付诸行动——这就是原田的既定方针。
  访问后藤有弘院长,还不仅因为他是岛中的同学,在岛中的兵籍簿中,记载他从医学部毕业后,被任命为军医少尉,立刻在陆军大村医院工作,由医生马上被授予尉官,取得博士学位后马上又被授予佐官。这些姑且不论,岛中在昭和十七年十月,以军医大佐身份被派往库拉西岛。
  岛中被任命少尉军官的同时,战争爆发了。这期间,他在陆军大村医院约工作了一年。后藤院长也是同样经历。询问后藤,或许能得到点儿什么——原田抱着一种侥幸心理。
  他也知道,这尤如抓住一根稻草。
  请求面见院长。
  后藤院长轻声将原田唤进诊疗室。他有一张瘦削的脸,一见就知道性格光明磊落,与岛中不同,的的确确是一个粘着人们手垢的、作为好爷爷的市镇医生。
  “话长吗?”
  “是的。想在先生有空的时候,再占用您的时间……”
  后藤以大家都听不见的声音,招呼护士。
  “我有急事,要停止工作。”
  后藤站了起来,好象左腿不太方便。
  “可是,先生……”
  原田不想打扰他的诊疗。
  “还有孩子呢,”后藤笑了笑。“与我相比,病人更愿找孩子停诊。好,请。”
  后藤把原田引进与诊所一样的住宅。
  “有远客,而且是晚辈呢。”
  他吩咐女佣人,拿出了啤酒。
  “哦,您有什么事呢?”
  “是这么的,先生您知道岛中常平教授吧?”
  “当然知道。”后藤立即答到。“我是市镇医生,人家岛中是教授——运气好哇。”
  他笑了。
  “在陆军大村医院时,他和您在一起?”
  “是这样,我与他是同期同学。”
  “想了解一下岛中教授军医时代的事情。可以预先告诉您,不是要陷害教授,只是……”
  原田认为还是要根据具体对象,讲一定程度的真话为好。医学界狭窄,一个青年医生搜寻教授的昔日,很容易引起反感,尤其后藤又是岛中的同窗、旧友。
  “只是,什么呀?”
  后藤望着原田。
  “他把握着解开杀人事件的钥匙。”
  “杀人事件?”
  后藤放下了饮酒的杯子。
  “是的。”
  原田作了概要地说明,当然不会说出中冈干事长的名字。
  “可怕的事呀!”
  听完后,稍息片刻,后藤感慨地说。
  “能从先生这儿得到些什么,我不清楚。只是我已对父亲和妹妹的亡灵发过誓。但是,库拉西岛的热带传染病研究所究竟有什么?为何从所有的记录中抹销?这点不弄清楚,就无法向对手复仇。”
  “对于这种事,岛中君是杀人的指使者,可能吗?”

  后藤的眼中,掠过一道亮光。
  “有可能。”
  原田直率地回答。
  后藤沉默了一会儿。
  “那么,您想知道什么呢?”
  询问时,表情轻松了。
  “岛中教授从大村医院被派往库拉西岛。如果,先生曾听到什么他在研究所的事情的话……”
  “那个,弄错了。”
  后藤打断原田的话。
  “那……”
  “岛中君在大村医院约待了一个月,立刻被派往战地。”
  “可是,那——不会有什么地方弄话了吧?在兵籍簿……”
  “若这样,那就是兵籍簿弄错了。我参加了岛中君的送别会,不会错。”
  后藤断言。
  “……”
  “为什么,会那样呢……”
  后藤自言自语。
  “岛中教授去哪儿了?”
  原田受到冲击。不仅是热带传染病研究所,就连岛中的军历,军方也有意隐瞒。他的身体因激动而颤抖着。
  “应征到哪儿,是军事秘密。就是问,恐怕也不会说。可是,仅半年就从哈尔滨来信了。所以我知道岛中君参加的是关东军。”
  “是哈尔滨……”
  “因为身体健康,又积极肯干,晋升了中佐——就只有这样一封信。想回信,可驻地、所在部队番号一样也没有,只好作罢了。”
  “那么,岛中教授就再也没回大村医院了吗?”
  “没有。”后藤摇了摇头。“我毕业那年患了坏疽病,没能去战场,战败后很久,都在大村医院工作。再没有收到岛中的来信了。现在,我进京时,还与他互相问候。仅此而已。”
  “那时,热带……”
  “不对,我听说,是从关东军被编入南方派遣军的呀。”
  “是吗?……”
  原田叹了口气,有一种深深的虚脱感。研究所被埋没,连军历也被埋没。在此以前,无论怎样还可寻觅,可即日起,就不知从何入手了。这就是所谓的军队、国家匿秘的军队。仅哈尔滨一个地名,有什么用呢?
  “意外地拜访您……”
  原田感到歉意。
  “请等一会儿。”
  后藤把已起身的原田挽留住;
  “我对岛中君并无仇恨。按理说,谈话到此可以结束了,不过听了你的话,知道你的苦衷。倘若如你推测那样,岛中君是事件的幕后操纵者,那是决不能饶恕的。一个医生,杀人……”
  后藤语气变得尖锐。
  “若是误解或曲解,那就好了。可是着托盘端出,就可怕了——听了你在此之前的调查结果,我不能不这样推测。”
  “……”
  “你知道岛中君在帝大医学部细菌学研究教室研究过杆菌吗?”
  “嗯。”
  “这个,已调查过。所谓杆菌,是一种细长棒状的细菌,霍乱、伤寒等就是那种细菌。岛中在杆菌教室里待过是有记录的,而可推测是由此才被派到热带传染病研究所的。”
  “所谓关东军七三一部队呢?”
  “关东七三一部队!”
  刹那间,原田如同被水浇了一般。
  东军七三一部队——是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的别名。
  什么没想到这儿?——原田感到惊诧,不由得身体一阵痉挛。
  “你已追到这儿了,但没想起七三一部队,这是因为岛中君在关东军里没有军籍的缘故吧。从大村医院直接被派往南方派遣军——这,也是迫不得已的吧?”
  后藤似乎觉察到原田的内心。
  “是。”
  口渴了,声音有点儿变调。
  “我在听你讲话时,就感到这里有复杂的背景。库拉西岛的热带传染病研究所是否与关东军七三一部队有关系,尚不清楚。一般说来没有吧。从库拉西岛的那个研究所的规模看,可能进行了不起的研究。可是,从你说的那些外部条件和现象分析,又与关东军七三一部队相仿。”
  人们在叙述秘密事情的时候,常常会采取一种特殊的姿势。后藤的身体前趋,压低了声音。
  “嗯。”
  原田凝视着后藤那皱纹环绕的双耳,点点头。
或许您还会喜欢:
紧急传染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 [点击阅读]
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谢泼德医生在早餐桌上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茶花女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 [点击阅读]
莫罗博士的岛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 [点击阅读]
蒙面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在他面前将信整齐地放成一摞。他拿起最上面的一封,琢磨了一会儿上面的地址,然后用放在早餐桌上的专用裁纸刀将信封背面纵向裁开,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在里面还有一个信封,用紫色的蜡仔细地封好,上面有“亲启保密”的字样。赫尔充里。波洛那鸡蛋形的脸上的眉毛向上扬了扬。他喃喃道;“耐心点,这就来了!”又一次用上了那把裁纸刀。这一次信封里出来了一封信-字迹颤巍巍的,又长又尖。好些字重重地画上了线。 [点击阅读]
青春咖啡馆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我们年纪相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 [点击阅读]
风流狂女的复仇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矮男子闯进来了。矮男子头上蒙着面纱。“不许动!动就杀死你们!”矮男子手中握着尖头菜刀,声调带有奇怪的咬舌音。房间里有六个男人。桌子上堆放着成捆的钱。六个人正在清点。一共有一亿多日元。其中大半已经清点完毕。六个人一起站起来。房间的门本来是上了锁的,而且门前布置了警备员。矮男子一定是一声不响地把警备员打倒或杀死了,不然的话,是不会进房间里来的。六个人不能不对此感到恐惧。 [点击阅读]
黑麦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1.今天轮到索玛斯小姐泡茶。索玛斯小姐是资历最浅、效率最差的打字员。她年纪不小了,面孔温驯多虑,像绵羊似的。水还没开,索玛斯小姐就倒水去冲茶叶,可怜她一向搞不清壶水有没有沸腾。她一生有许多烦恼,这也是其中之一。她倒好茶,将茶杯放在每个茶碟上,各加两片软绵绵的甜饼干。 [点击阅读]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 [点击阅读]
人性的优点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1、改变人一生的24个字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而要去做手边清楚的事。1871年春天,一个年轻人,作为一名蒙特瑞综合医院的医科学生,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忧虑:怎样才能通过期末考试?该做些什么事情?该到什么地方去?怎样才能开业?怎样才能谋生?他拿起一本书,看到了对他的前途有着很大影响的24个字。这24个字使1871年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医学家。 [点击阅读]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