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科学怪人 - 第1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是日内瓦人,我的家族是当地最有名望的豪门之一。我的祖先们几代以来都是担任政府顾问和市政官,而我父亲已经担任过好几个社会要职,声名显赫。父亲因为他的正直和对公共事务孜孜不倦地关注而倍受人们尊敬,他把自己整个青春时代都用于处理国家事务,因此不断变化的环境一直使他未能成婚,直到他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时,才为人夫和人父。
  因为父亲的婚姻状况很能显示他的品格,所以我不能不提几句。他有一个最亲密的朋友是商人,原本非常富有,但是他命运多舛,最后家道中落,陷入贫困。他叫博福特,骄傲,而且固执。过去他是名流望族,享尽荣华富贵,所以一旦潦倒后,他就无法忍受那种贫困、以及被世人遗忘的生活。
  他用最体面的方式还清了债务,然后便带着自己的女儿来到卢瑟恩镇隐居,过着默默无闻的清贫生活。我的父亲对博福特怀着最真挚的友谊,深深为他的不幸遭遇和隐居生活感到难过。他也对博福特过分的自尊心感到痛惜,他始终不断地在努力寻找博福特的下落,希望能够劝他回心转意,并通过我父亲的名望和资助东山再起。
  可博福特刻意将自己的居所隐蔽得很深,等我父亲终于找到他之后,已经过去了十个月。我的父亲得知他的消息后喜出望外,急匆匆地赶往博福特的住处。他的房子坐落在一条靠近卢斯河的狭小街道上。但是当他进屋以后,看到的只是悲惨和绝望……
  博福特在破产之后仅剩下一小笔钱,这些钱只够几个月的开销。他原本希望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可是结果却毫无进展。每当他反省自责的时候,便更加悲从中来,不胜懊恼。时日一长,他便因为悲哀过度而垮了下来。三个月后,他已经卧病在床,气息奄奄了。
  他的女儿无微不至地照看着他,但是她绝望地意识到他们仅存的那点家产正在迅速耗尽,而且他们毫无其他经济来源。但是卡罗琳娜·博福特具有非比寻常的个性,在苦难的生活中,全靠她的勇气支撑着她坚持下去。她做着平凡的工作,靠编织等各种活计挣得一点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
  他们就这样捱了几个月,她父亲的健康每况愈下,她的时间几乎完全用来照顾父亲了,因此她的活计也逐渐无法维持。在第十个月里,她父亲死在她的怀里,只留她孤零零的一个人在世上。这个打击把她打垮了,她跪在父亲的灵柩旁,泣不成声。
  就在这个时候,我父亲走进了他们的小屋,他就像一个保护神一样来到女孩身边,负起照顾她的责任。在她父亲的葬礼结束后,我父亲把她接到了日内瓦,寄宿在他的一个亲戚那里。两年以后,卡罗琳娜成为了他的妻子。
  我的父母年龄相差悬殊,但是这却让他们更加亲密,感情更加投入。我父亲品性端正,为人正直,因而他才会对爱投入更多。我父亲以前曾经爱过一个并不值得爱的人,等他发现真相后倍受打击,所以他对一个值得他爱的人就更加珍视。他对我母亲的爱恋中还怀有一份感激和敬慕,完全不同于老夫对少妻的宠爱,而是对我母亲所具有的美德的敬重,而且他也希望,在某种程度上,他能够用他的爱来弥合母亲心灵上遭受的创伤。
  父亲对母亲简直百依百顺,关怀备至,就像一个园丁保护着奇花异草一般,不让她受一点风寒,并且精心安排她的周围环境,使她温柔、善良的心灵能够焕发出愉悦。虽然母亲的情绪后来始终宁静安详,但她的健康还是因为过去的不幸遭遇而受到损伤。在他们结婚以前的两年之中,父亲陆续辞去了所有的公职。在他们结合之后,他们立即移居到气候宜人的意大利,希望异国的美景和旅行所带来的快乐能够帮助母亲恢复健康。

  从意大利出发,他们又游历了德国和法国,我是他们的长子,出生在那不勒斯,所以我在襁褓里就伴随着他们四处游历。整整好几年间,我都是他们的独子。他们彼此如胶似漆,并且从蕴藏着他们无尽爱意的矿藏中源源不断地向我倾注他们的爱心。母亲的温柔抚爱和父亲慈祥和蔼的笑容,就是他们留给我最早的印象。
  我是他们的小宝贝,更重要的是,我是他们的孩子,是上天赐予他们的无辜而且无助的生命。我需要他们养育,而我的未来也牵系在他们手中,他们是将我引向幸福、还是苦难,就看他们如何履行对我的职责了。
  他们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他们赐予了我生命,并对我负有完全的责任,再加上他们本来就都是充满爱心和柔情的人,所以可以想见,我婴儿时期的每时每刻都耳濡目染在耐心、仁慈、自制的氛围中。我就像被一条绸带牵引着,一路上都是无尽的幸福和快乐。
  很长时间里,我是他们惟一的关爱。母亲很想再生一个女儿,但是我在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他们的独苗。我大约五岁的时候,我们家到意大利边境地区作短途旅行,并在科莫湖畔度过了一个星期。
  他们仁慈、善良,经常会去探访穷人的小屋。这对于母亲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而是成为一种必须,一种热诚。她时刻记着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以及她又是如何被解救出来的,所以她有种使命感,觉得该轮到她去做别的可怜人的保护神了。
  有一次,他们出去散步。在路过一个小山坳里的贫民区时,有一间小茅屋特别引起了他们的注意。那间小屋显得特别破败,在小屋边上还有一些破衣烂衫的孩子,这景象表明这里贫困得无以复加了。
  一天,我的父亲一个人到米兰去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探访那间破茅屋。在里面,她发现一个农民和他的妻子正弯着腰,含辛茹苦地给五个饥肠辘辘的孩子分发少得可怜的食物。在那些孩子中间,有一个女孩特别引起我母亲的注意。她的长相与众不同,其他四个孩子都是黑眼睛、吃苦耐劳的小流浪儿,而这个女孩却长得瘦弱单薄,皮肤白皙。她金黄色的头发明亮、活泼,尽管衣着褴褛,但是小姑娘看上去却有着天然的高贵。她眉峰清晰、眉宇修长,碧蓝的眼睛晶莹无瑕,她的双唇和脸庞非常敏感、甜美,只要是见到她的人,都会无一例外把她当作独一无二、上天赐予的小天使,因为她的一切特征,都带着上天的印迹。
  农妇看到我母亲正用惊异、敬慕的眼神打量着这个可爱的女孩,便热情地向她述说女孩的身世。女孩并不是她的孩子,而是一个米兰贵族的女儿。她的母亲是德国人,在分娩的时候不幸去世了,孩子便由他们夫妇代为抚养,当时,他们家境还相当富裕。女孩的父亲,是一个沉浸在意大利辉煌历史之中的意大利人,他将自己整个奉献给祖国的解放事业,但是最终却因为祖国的软弱而成为牺牲品。究竟他是死是活,还是仍旧囚禁在奥地利的地牢里,无人得知。他的所有财产都被抄查,孩子则沦为身无分文的孤儿。女孩继续由养父母抚养,虽然她在陋室中长大,却像荆棘丛中一朵比温室里的玫瑰更娇艳的奇葩。
  当我的父亲从米兰回来的时候,发现有个小女孩和我一起在我家别墅的大厅里玩耍。这个女孩简直比画中的天使还要楚楚动人,她的双眼晶莹透亮,体态轻盈。母亲述说了事情的原委,并在得到父亲的同意之后,她去说服女孩的监护人转交他们的监护权。

  那对夫妇非常喜爱这个可爱的孤儿,她的存在就像上天的赐福。但是既然上帝施予她如此强有力的保护人,那么再把她滞留在贫寒之中,就未免对她太不公平了。他们征询了村子里的牧师,结果是伊丽莎白·拉温瑟成为我们家亲密的一员,成为我美丽、可爱、时时刻刻伴随着我的玩伴,简直比亲妹妹还亲。
  每个人都喜欢伊丽莎白,大家对她的爱深沉、强烈,而我对此总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喜悦。在伊丽莎白来我家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开玩笑地对我说:"我有一件漂亮的礼物要送给我的维克多,明天他就可以拥有了。"第二天,她把伊丽莎白带到了我的面前,说这就是她许诺的那份礼物。而我呢,带着孩子式的认真,真的从字面上理解我妈妈的话,认为伊丽莎白归我所有,将由我来保护她、爱她、珍惜她。我把所有对她的赞美都看成对我个人财产的由衷赞美。我们虽以堂兄妹相称,但是没有任何语言、任何表达法可以描述她和我之间的关系——她对我来说不仅是妹妹,因为她至死都只属于我一个人。
  我们两个青梅竹马,年纪相差不到一岁。而且不用说,我们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口角。我们之间始终充满了和谐的气氛,性格的不同和差异甚至使我们更加亲近。
  伊丽莎白文静、专一;而我却容易热血沸腾,总是更专注于对事物的研究,以及对新知识的狂热渴求。伊丽莎白喜欢徜徉在空灵的诗歌创作之中,陶醉在瑞士家乡旖旎、奇伟的风光中——其中有雄伟起伏的山峦,变化多样的四季,时而风暴骤起,时而寂静宁谧,有冬之静穆,也有阿尔卑斯山区夏之生机盎然。
  当她陶醉于自然万物奇伟的外表的时候,我则热衷于探索世界的本质规律。世界一直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吸引着我去探索、发掘。巨大的好奇心,试图揭开自然界所隐藏着的法则的狂热,以及揭开谜团后的欣喜若狂,这种儿时最早的情感波澜,我至今都能记得。
  在父母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小我七岁的弟弟出生之后,我的父母完全放弃了旅行的生活方式,并在家乡安顿下来。我们在日内瓦有一幢房子,并且在日内瓦湖东岸的贝尔日维还有一幢乡野别墅,距离城市有三英里之遥。我们主要居住在那幢乡野别墅中,父母的生活大部分与世隔绝。
  而我则有意要避开人群,只与少数人保持亲密的关系。所以我与大多数同学关系一般,但是却和其中一位同学建立了最亲密的友谊。亨利·克莱瓦尔是日内瓦一个商人的儿子,禀赋出众,极具想象力。他喜欢探索,刻苦坚韧,甚至热衷冒险。他博览了骑士传奇和浪漫小说,他自己也谱写英雄颂歌,并开始创作很多有关魔法和骑士历险的神话传说。他还试过让我们表演戏剧,并参加化装舞会;而其中的角色取材于容瑟瓦尔战役的英雄,亚瑟王手下的圆桌骑士,以及血溅疆场,将圣墓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骑士团。
  恐怕没有人的童年能比我的更幸福了。我的父母善良、仁厚,绝不逼迫我们照他们的意愿行事,相反,他们给我们创造了种种快乐,我们乐在其中。当我拜访了其他人的家庭之后,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于是对父母更加充满感激,加倍孝顺。
  我的脾气有时急躁,容易冲动。但是由于我性格中某些特征的引导,我的热情和狂热没有向追求幼稚的东西发展,而是转化成了一股学习动力,但我并不是对所有的知识都一视同仁的。我承认文法结构、国家法典、各国政治状况,都对我毫无吸引力。相反,宇宙的奥秘才是我急于学习的东西。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天地的精髓是体现在事物的外部存在形式,还是大自然的内在精神,以及人类的神秘灵魂;而且,我想探寻的还有这个世界超自然的秘密,或者从其最高形式上说,就是这个世界存在的物质秘密。

  而与此同时,克莱瓦尔却忙于研究事物之间的道德联系,比如,人生的各个阶段,英雄的美德和人类的行为等都是他研究的课题。他的希望和梦想是成为像那些英雄传奇里的游侠和探险家那样的人物。
  在我们和睦的家庭里,伊丽莎白像一盏圣灯照亮着我们的灵魂。她与我们心灵相通,她的音容笑貌,以及无瑕的双眸里流露出的甜美的目光,时时刻刻都在那里祝福、激励着我们。她活生生就是爱的天使,吸引着我们,安抚着我们。我本来可能会在我的研究中变得越来越沉闷,我冲动的个性也会使我变得越来越浮躁,但是她却抑制了我的不良趋势,使我变得像她一样温文尔雅。
  而克莱瓦尔——可能倒不至于被什么邪恶的念头腐蚀他的精神,但是如果不是伊丽莎白向他展示真正的善良和爱心,并且使他把乐善好施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他也许就不会成为像现在这样完美的人,如此慷慨仁慈,善解人意,在热情地追求冒险的同时还充满善心和温柔。
  每当我回忆自己孩提时代的时候,总是觉得无以言表的快乐。可惜此后,不幸就开始玷污我的心灵,把我原本大有作为的光明前程断送在阴暗、狭隘的自我中心里。
  此外,在叙述我早年的经历的时候,我也要提及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后来一步步地,不知不觉地把我引向苦难的深渊。因为当我发现那些可怕的、宿命般的狂热刚刚在我内心升腾起来的时候,那种狂热还只是像山涧里的溪水,断断续续,时隐时现,可是慢慢到最后,它就变成汹涌澎湃的滔滔大河,将我所有的快乐和希望都冲得无影无踪。
  自然科学是决定了我命运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这个自述中,我也想谈谈是什么使我迷恋上了那门科学的。我十三岁那年,全家一起去索侬附近的温泉浴场度假。当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我们困在旅馆里。在房子里,我无意中发现了一卷科纳柳斯·阿格里帕的著作。我开始只是随便翻翻,但是作者试图阐述的理论,以及他列举的一些奇妙的事实很快就将我原本冷淡的情绪转变为一种狂喜,就像是有一道奇异的灵光射进了我的脑海一般。我满心欢喜地把我的发现告诉父亲,可是父亲漫不经心地看了一下书的封面,然后说:"啊,科纳柳斯·阿格里帕!我亲爱的维克多,别把时间浪费在这上头了,他简直是胡说八道。"
  如果父亲当时不是这样轻描淡写,而是愿意费一些工夫向我解释——阿格里帕的理论已经被完全推翻,而科学家已经引入一套现代科学体系,要比旧的理论体系强有力得多,因为旧的理论模式只是空中楼阁,而新的理论模式是建立在事实和实证的基础上的——那么,我的好奇心肯定就会得到满足,然后把科纳柳斯·阿格里帕的书扔在一边,既而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我原来的研究上。而且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的思想甚至根本就不会产生致命的冲动,最后将我引向毁灭。但是我父亲那仓促的一瞥令我感到他根本就不知道书里在说些什么,于是我继续贪婪地埋头阅读这本书。
或许您还会喜欢:
海顿斯坦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海神庙完成了,耸立在玫瑰如绣的花园里,旁边站着建造者,臂膀上,靠着他年轻的妻.她用孩童般的愉悦之声说:“我的杯中溢满了快乐,把我带到纳克萨斯①海滨的人,如今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光辉的神庙,这是他不朽的故土。”她的丈夫严肃地说:“人死后,他的名字会消失,而神庙,却永远如此屹立。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在看到自己的精神为人传颂时,他就永远活着,行动着。 [点击阅读]
犯罪团伙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托马斯·贝雷斯福德夫人在长沙发上挪动了一下身子,百无聊赖地朝窗外看去。窗外视野并不深远,被街对面的一小排房子所遮挡。贝雷斯福德夫人长叹一口气,继而又哈欠连天。“我真希望,”她说道,“出点什么事。”她丈夫抬头瞪了她一眼。塔彭丝又叹了一口气,迷茫地闭上了眼睛。“汤米和塔彭丝还是结了婚,”她诵诗般地说道,“婚后还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六年之后,他们竞能仍然和睦相处。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点击阅读]
神秘的奎恩先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新年前夜。罗伊斯顿招待会上的大人们都聚集在大厅里。萨特思韦特先生很高兴,年轻人都去睡觉了。他不喜欢成群结队的年轻人。他认为他们乏味,不成熟,直白。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变得越来越喜欢微妙的东西。萨特思韦特先生六十二岁了——是个稍有点驼背的干瘪老头。一张奇怪的孩子似的脸,总是一副盯着人的样子。他对别人的生活有着过分强烈的兴趣。 [点击阅读]
神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十九世纪中叶,在我们这个奇怪的世界上,有一类人开始变得愈来愈多。他们大都快上了年纪,被大家称为“科学家”,这个称呼颇力恰当,可是他们自己却非常下喜欢。他们对于这个称呼是如此之厌恶,以致在他们那份叫作《大自然)的有代表性的报纸里一直谨慎地避开它,好像所有的坏字眼都源出于它似的。 [点击阅读]
紧急传染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3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老铁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杰斐逊城是密苏里州的州府,同时也是柯洛县的县府,它位于密苏里河右岸一个风景优美的山丘地带,从这里可以俯视到下面奔腾不息的密苏里河和河上热闹繁忙的景象。杰斐逊城的居民那时候比现在少多了,尽管如此,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由于地区法院定期在这里举行会议,这赋予它一个重要的地位。这里有好几家大饭店,这些饭店价格昂贵,住宿条件还过得去,提供的膳食也还可口。 [点击阅读]
蝇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一个金发男孩从最后几英尺的岩壁上滑溜下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找条道儿奔向环礁湖。尽管他已脱掉校服式的毛线衫,这会儿提在手里任其飘摇,灰色的衬衫却仍然粘在身上,头发也湿漉漉地贴在前额。在他周围,一条狭长的断层岩直插林莽深处,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之中。 [点击阅读]
隐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使二月初的高原变得格外寒冷。一个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布兰勃赫斯特火车站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顶软毡帽的帽檐几乎遮住了他整个脸,只露出光亮的鼻尖。套着厚手套的手,费力地提着一只黑色小皮箱。雪花飘落在他的胸前、肩头,黑色的小皮箱也盖上了白白的一层。这位冻得四肢僵直的旅客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随即把皮箱往地上一扔。“快生个火。 [点击阅读]
飞鸟集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泰戈尔1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straybirdsofsummercometomywindowtosingandflyaway.andyellowleavesofautumn,whichhavenosongs,flutterandfalltherewithasign.2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点击阅读]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 [点击阅读]
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眼前是突兀林立的岩石群。多摩河上游的这片布满岩石的区域,地势险峻,令垂钓者望而却步。几年前,曾发现一女子被人推下悬崖赤裸裸地嵌陷在岩石缝中。岩石区怪石嶙峋、地势凶险,当初,调查现场的警官也是费尽周折才踏进这片岩石区域的。一个少女划破清澈的溪流浮出水面。十四五岁的样子,赤身倮体,一丝不挂。望着眼前的情景,垂钓者的两颊不由得痉挛起来。直到方才为止,在不断敲打、吞噬着岩石的激流中还不曾出现过任何物体。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