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靠自己去成功 - 谈天才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天才不一定是“早慧”。
  天才不怕打击,也不怕别人恶意批评,他只是认清自己的目标,以鸭子划水的方式,按部就班地前进。
  谁是真天才
  今天下午我为你上中文课的时候,你提到某某人是天才,又说你不是天才。
  “什么是天才?”当时我问你。
  你支吾了半天,答不上来。
  “那么爸爸算不算天才?”我又问你。
  你点了点头,说大家都说爸爸是天才。
  问题是,我有什么特殊呢?我说:“爸爸的记忆力,有的地方奇好,有些地方又奇坏;会背书,可是不会记人名,又不会记英文单字,从小功课不好,爸爸什么地方称得上天才呢?
  天才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名词,你很难说怎样的是天才,倒是能从许多事情上看出来,天才跟一般人有些不一样。
  举个例子,大发明家爱迪生,人人都说他是天才,他也确实是改变人类命运的天才,可是他小时候却被认为是弱智,因为他连最简单的东西都搞不懂。
  发现地心引力的牛顿是天才,可是当他坐在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地,就想苹果为什么会往地上掉,却不往天上飞,在当时也被认为是愚笨。
  于是我们发现天才常常是钻牛角尖,怀疑别人所不会怀疑的东西的人。他对什么都好奇,不但希望知道“是什么”,而且总希望了解“为什么”。
  天才也不一定都是“早慧”的。
  不信你统计一下,那许多十二三岁就大学毕业,甚至十五六岁就拿博士的天才,后来又如何?在茫茫人海中,他们只是逐渐被淹没。好比我早春就在屋里培育的向日葵,虽然外面还在下雪,它们早已萌发。但是当我天暖时把它们移出去,又在旁边播了几颗新的向日葵种子。隔不久,那些后种的不但快快窜高,而且比那些温室里培育的更粗壮。
  即使像莫扎特这样小小年岁就成名的天才,据研究他真正完美的作品,也是在二十岁以后才产生,又因为早期透支太多而早早死去。
  你说在那些大人吹捧下,早早就是小天才,有什么好处?只怕早期的虚名反而影响了他们后来的进步啊!
  最近一个艺术系的学生也跟我提到天才这件事。他说以前在班上,他总觉得别人是天才,因为他几个小时都画不好的东西,有些人一下子就能掌握。
  他为比懊恼了一阵子,后来想“我不是天才没关系,我勤能补拙,如果用鸭子划水的本事,默默地努力,说不定将来也能成功。”
  他现在成功了,成就远远超过同班的那些天才。最近他还对我说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有一天,他参加艺术系的同学会,大家都四十多岁了,各自谈儿子、谈女儿,谈怎么赚钱,甚至谈怎么为学校制作班级前面挂的牌子,可以得到不少回扣。
  但是当他说他前一天下午去植物园写生的时候,那些“天才”都瞪大眼睛看他:“什么?你还去写生,昨天多热啊!”
  “那些绘画天才都停笔了,都不再对艺术热情,全班到现在只有我和另一个女生,还在努力创作。”他得意地说:“所以我现在居然可以讲,如果班上有天才,我和那女生才是淘汰又淘汰之后,剩下的天才。”
  他的这段话讲得真是太对了!天才是在别人都放弃的时候他不放弃,天才是锲而不舍的努力、坚持到底的热情。天才不怕打击,也不怕别人恶意批评,他只是认清自己的目标,以鸭子划水的方式,按部就班地前进。
  对!按部就班的前进。
  你不是总看我在隆冬的时候点燃壁炉吗?
  我再急都得忍着,先把报纸撕开,皱成一团一团放在最底下,再摆上小树枝,而后堆上较粗的枝子,最后才搁上大大的木块。
  我常一边点火一边想,那些没耐心的人,可能草草堆上许多干枝子,就放上大木块。刚点燃的时候,火势大极了,怎么看都是一炉好火,可是小枝子很快地烧完,大木块还没能被烧透,那火就跟着熄灭。只有按部就班、不急功近利的人才能成功。
  天才就是这样,一步一脚印,认清目标,坚持到底。
  孩子!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天才,因为天才在眼前看不到,如同一炉真正的好火在初燃时见不到;只有到了后半夜,当别人的炉火都已烧尽,别人的热情早已冷却的时候,才知道那仍然不断散发热力、温暖人间的是一炉成功的火。
  我会在远方等着,看看你们这批小天才,以及不认为自己是天才却肯努力的人,谁会先放弃,谁又会坚持到底,终于攀上人生的巅峰。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少年,你懂的!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序做正版的自己文>桃李情深这本书是我结束2011年高考的夏天开始动手准备的。当时我以超过专业分数线一百多分的成绩被北京电影学院数字电影技术专业录取,成为亲友眼中的另类。似乎在一部分人眼中,高招完成的并不是按自己“真实志愿”录取。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老师告诉我,在实行考后报志愿的省份中,考生根据往年各大学各专业分数线来填报专业的现象尤其突出。感觉这些人像在商场里用返券一样把分数用到极致。 [点击阅读]
巨龙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对某些人而言,这是件不可能也不该存在的任务,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无疑就是送死。然而,如果阿莱克斯塔萨不被解放,龙喉氏族会一直保持对卡兹莫丹的控制,而如果任由这里的兽人一直致力于重振部落,这块看似已被孤立的领土就有可能成为他们东山再起的根据地。一声闷雷惊醒了罗宁的沉思。他仰首向天,只看到一块块厚棉般的乌云。忽然,空中传来一声可怖的低吼,罗宁的身躯不由自主的绷紧,附近的地面已被一块极大的阴影所笼罩。 [点击阅读]
心素如简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楔子传说,有一条路叫黄泉,有一条河叫忘川。忘川上的桥叫奈何,忘川河畔的花朵叫彼岸。走过奈何桥,看到望乡台,台边有一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在忘川边有一块青石叫三生石,三生石上记载着每个人的前世今生。走过奈何桥,喝下孟婆汤,你就会忘却前尘往事,遁入下一个轮回。 [点击阅读]
恋奴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代序惊叹号元湘认识楼姑娘对我来说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那就是——一连串的惊叹号。第一个惊叹号是:讲话速度。相信她的忠实读友宝宝们都知道,咱们楼姑娘所写的作品都是属于那种深情款款;柔情似水又缠绵排恻型的,有时候哭湿一张面纸不够还要抱一整盒面纸哭才过瘾……想像中,这位作者姑娘应该长得是弱质娉婷, [点击阅读]
恶魔之魂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黑龙耐萨里奥开始了一个全新而有大胆的尝试:他要收集所有龙族的精华,在他那黑暗密室了做出了一个毫不起眼却有拥有强大法力的金色圆环——龙之灵魂。与此同时,被年轻的德鲁伊玛法里奥用古老的法术击毙的暗夜精灵参事哈维斯在他的主子萨格拉斯强大法术下再生了,只是他改变了容颜,变得像一头四蹄兽,他已经变成了拥有更强邪恶法术的萨特。 [点击阅读]
明若晓溪番外篇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二年丙班的教室,已经是上午的第四节课。明晓溪边听课做笔记,边感觉身上阵阵寒意,两道愤怒的目光瞪得她胳膊上的寒毛都竖起来了。“再瞪我,就变金鱼眼了啊。”小泉也真奇怪,瞪了一上午,眼睛都不会酸吗。“你这个无情无义的女人!”恶狠狠的声音从小泉的牙齿间磨出来。“我哪里无情无义了。”恶狠狠瞪回去。 [点击阅读]
永恒之井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人类与兽人爆发战争的一万年前,艾泽拉斯世界只有一块被无边的海洋包围的巨大陆地,这片大陆被称为卡利姆多。许多不同的种族和生物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在这块黑暗的大陆中心是一片充满神秘能量的湖泊,这片湖泊——它后来被称为永恒之井——是整个世界的魔法和自然能量的源泉,在从这个世界以外无边的黑暗中汲取能量的同时,永恒之井向整个世界源源不断地释放它的能量,为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提供营养。 [点击阅读]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林肯总统说过:“构成那次巨大战争--南北战争导火线的,想不到竟是这位身材矮小的、可爱的夫人。她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伟大的胜利”。这本书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也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是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是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很久以前我就看过这本书,我被这本书深深得吸引住了。我为汤姆叔叔那悲惨的一生哭泣,同样的,汤姆叔叔的一生的写照就是全体黑人的缩影。 [点击阅读]
潜伏在办公室第一季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作者将职场里的二十三条生存法则一一解读,加入案例和实际分析,完整地诠释职场上的潜规则……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 [点击阅读]
潜伏在办公室第二季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但同样也是如今中国人的职场环境。第二部延续讲故事的风格,主角仍然是王小峰,他将继续遇到各种问题,各种人,那些问题和人熟悉得就像发生在我们周围。 [点击阅读]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管道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一百年前,普通人几乎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来看看这份在20世纪所做的生活水平状况调查统计:在1900年,美国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时0.22美元,一般工人的年收入在200美元至多400美元之间,处于当时的贫困线下。那时全美只有6%的高中毕业,平均寿命47岁。只有14%的家庭拥有浴缸。全美只有8000部汽车,铺好的路面也只有144英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