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康复的家庭 - 第二章 慎直的幽默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每隔四个星期都要去板桥的一家大学附属医院为光取预防癫痫病发作的药。长期如此,已成习惯,几乎从来没有忘过。有一天,发现家里的药只够吃到星期天早晨,于是星期六前去取药,但是医院休息,弄得我简直不知如何是好。
  我正在空荡荡的医院公共汽车站着急时,一位出来散步的住院老年病人主动问我怎么回事,然后告诉我不妨到一层的急症挂号处去打听一下。于是我到那里开了一张一天用药的处
  方,临走的时候,好像是负责人的值班护士严厉告诫我:以后要提前来取药。
  经过这一次教训,每个月快到月底的时候,家里人互相提醒,及时去医院取药,当然要避开星期六。我每次去取药总要浪费半天的时间,但发现如果在医院里看书,其实和在书房里没什么两样,于是便还主动要求去取药。
  有一次,我在医院前面的大药房等了将近一个小时,身穿白大褂的年轻药剂师叫光的名字——处方上写的是儿子的名字——我走到柜台前,他和蔼地告诉我:“这副药费点儿时间,午饭后再来。”其实,我刚才听见药房内对讲机的对话,已经觉察到分药时出现差错,所以觉得这个药剂师说话不诚实。
  我回到医院,走进餐厅。在这里,我已经吃了二十多年各式各样的饭菜。这里普普通通的三明治有的带有一种特殊的芥末味,曾经让我清晰地回想起光动手术前后的许许多多往事。那一天用餐的人很多,我坐在角落里,旁边的餐桌上,三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医生正一边吃饭一边低声谈话。话题好像是给一个脑病患者——不知道是小孩还是大人——动手术的事,说是那位患者即使手术成功,也不能作为正常人重返社会,觉得徒劳无益。
  不久以前,我在名古屋访问过接收重残儿童的医院。我想起当时看到的景象。一个精神孤独症的孩子一动不动地躺在干干净净的地板上——这所医院的病房充满清洁舒服的味道。医生蹲在旁边耐心地鼓励他。他明天就要接受肠的手术。孩子一言不发,医生告诉他发现肠出现异常的过程;孩子不能通过语言理解任何东西,医生告诉他要忍受手术后的痛苦。我一边吃着咖喱饭一边想起当时的情景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旁边那三位年轻医生也给我留下尽心尽责工作后辛苦疲劳的印象——当然,我没有勇气和他们打招呼。
  那一天,我花费从未有过的长时间才取完药回到家里。第二周,儿子感冒发烧,没去残疾人职业培训福利院,在家休息。第二天抑或第三天的晚上,我被他痛苦的咳嗽惊醒,便起身走到他床边。儿子满脸通红,睁着一双潮湿的眼睛,无神地盯着空中。我平时总是像对孩子,甚至像对幼儿一样对待他,心里总是挂念他的异常情况,而现在突然发现眼前的儿子完全像一个与真实年龄相称的大人。

  接着,儿子出现想尽快从发烧的身体消除肉体痛苦和不安的祈祷般的愿望。我看着儿子,束手无策,上一周在医院取药时萌生的怒火——被自己捂下去——不由地重新燃烧起来。我大概也和儿子一样,满脸通红,呼吸急促。但是,躺在我眼前的忍受着发烧痛苦的儿子本身也起到让我平息怒火、冷静情绪的作用。
  我面对不停咳嗽的儿子,能做到的只是给他枕边的杯子里添水,把他身上的毛毯盖好,然后熄灯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但感觉到这个星期一直堵在心口的郁闷已经消除,心情平静地重新上床……
  长子光出生的时候发现头盖骨有缺陷,把长在外面的瘤子一样的东西切除下来以后,再用塑料板修复缺陷部分,经过这些手术以后,他才算真正在这个世界上活下来。我已经多次写过,为光做手术,并且在手术以后长期定期检查、一直鼓励光勇敢生活的是日本大学附属板桥医院脑外科医生森安信雄博士。受到森安医生治疗和鼓励的不仅仅是长子光一个人。他对于我们全家来说,还是心灵上的医生。
  几年前森安先生去世以后,他的夫人给我寄来三页日记复印件。与学者、作家的日记不同,他的日记本的格式十分实用,字体认真工整,风格长年不变,显示着他的性格。夫人寄来的日记复印件记述着我和光的事情。大概夫人在先生去世之后细心阅读他的日记时发现的吧。
  第一页有很多记述,其中涉及我的只有一行:
  年轻的作家经过犹豫和迟疑之后,终于下决心同意儿子动手术。
  我对没有流露任何感情和感想的这一句话感到吃惊。不动手术,光就无法生存。年轻的父亲在一段时间里对动手术犹豫不决。这些事实记载在森安先生的日记里。我经常想,仅仅是这个事实,如果存在超越人类的东西,我在它面前就无法抬起头来。但是,犹豫不决后的断然决定甚至使我产生自己再生的感觉。
  我的描写光的作品《新人哟,醒来吧》获得文学奖,日记第二页记载森安先生参加颁奖仪式当天的感想,记录了我说的一句话:
  “我说过,是妻子和给我的儿子做手术的森安博士一直支撑着我和儿子。”
  然后写下这样的感想:
  余亦关照光君二十年,虽远不及大江先生系念光君之情,然读其各种作品、评论,知其心情与医生多有共通之处。余向大江夫妇、光君表示衷心的祝贺。

  森安信雄先生这样的医学专家评论我的作品,是我终生的荣幸。然而第二年,先生就病倒了。我闻讯大为震惊,也不管能否见得到,立即赶往医院。第三页上先生当天的日记是这样记述的:
  大江先生来探视。由门诊Dr.菅原领来。看来他甚为余担心。他说光大概也很高兴。我说在六月休息一个月,因为挂念光君病情,以后打Tel了解他的情况。于是他放下心来。给我一本新著《阅读渡边一夫》离去。打算暑假好好阅读。
  肯定门诊还有许多患者等我看病。心里着急,希望早日恢复健康,给患者治病。作为一个受到患者信任的医生,具有这种自觉性。这大概是长期在我的身心里自然形成的吧。反躬自省,今后应更加努力,精益求精。
  我参加由政治学者、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成立的“思考和平之会”已有六七年了。该会核心召集人是经济学家、我国近代基督教史专家隅谷三喜男博士。
  在该会成立几年后的一次年底聚会上,隅谷先生亲自把一张印刷品分发给大家。因为这时聚会即将结束,也就没看。在回家的地铁里,我掏出来一看,不由得震骇,同时也深受感动。
  上面的内容大致是说:大家从最近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大概都已知道,自己的确得了癌症。但医生说现在还可以工作,于是制定了五年规划,有所取舍,有的工作不能承担,想集中力量从事主要工作。核武器是世界的癌症,必须废除,所以打算继续努力开展废除核武器的运动……
  隅谷先生当时是东京女子大学的校长。我应在该校教法语的前辈的邀请,曾做过一次题为《无信仰者的祈祷》的演讲。由于这个关系,我和隅谷先生还在电视上对谈。为此,我阅读先生的《日本近代基督教史》,受益匪浅。
  先生指出,纵观我国从明治时期至战败的教育史,只有基督教徒对超国家主义势力进行过真正的反抗。今天对于——虽然还不能称为“超”——新国家主义向教育的渗透,也还是基督教徒进行真正深刻意义上的批判。
  我既不是基督教徒也不是佛教徒,在那次演讲中,我说,即使像我这样的无信仰者也会有只能称之为“祈祷”的心灵体验,在我的人生旅程中,由于一直与残疾的长子共同生活,所以不断感受这种体验。
  我每次见到隅谷先生,总是感受到一位具有信仰的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这也是引导我进入最深刻的人生感动的感情。于是,我的心里不知不觉地萌生一种奇怪的感觉。

  我想过用什么样的语言概括隅谷先生的人格。这也可以说是我作为小说家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不仅对人,即使在街头看见榉树萌出许多嫩芽,尽管年年如此,我也想写一篇短文表现眺望这些树木的感受。我对浮现在脑海里的文章反复增删修改,直至形成稳定的文体……
  对于隅谷先生,我想用“慎直的幽默”一语来概括。我想查一下这个平时不用的词语,于是拿过手边的词典查看,有的解释为“谦慎正直”,有的解释为“一本正经”。正是如此!因为我从每次聚会时隅谷先生的简短总结发言中都发现他的谦慎正直的幽默。我和他住在同一条铁路沿线上,有时在换车站台上碰见他,那副一本正经的模样令我畏怯地不敢上前打招呼。然而从远处看到先生的举止动作里含着一种令人愉悦的幽默,使我一整天心情愉快。那么,先生对什么如此谦慎正直呢?大概可以说是对基督教的主吧……
  我心里萌生的奇怪感觉又是什么呢?我觉得以前也遇到过如此谦慎正直的高尚的人,那无疑就是森安信雄先生。森安先生已经去世。有一年,在森安先生的忌日,我和妻子前去探望他的夫人。听他夫人说,森安先生和隅谷先生原来是旧制一中——一高的同学,而且还是同一年级。这使我惊讶,也使我深知其理。
  森安先生和隅谷先生在我心里结合成慎直的幽默的人品印象。这不是扎根于他们青少年时代一起接受的学校教育吗?据森安先生的夫人说,先生出生于基督教信徒的家庭,至今还信仰基督教,但先生本人似乎与教会没有关系。所以我想,联结森安先生与隅谷先生的纽带自然就是青少年时期的教育环境。
  森安先生的确是一位慎直的人。我陪长子一起去先生的医院就诊时,长子兴高采烈,他的言行逗得——光原本就有幽默之处,知道幽默的效果,也有让先生高兴的意思——先生经常笑起来。但是,先生对于一旁的我总显得冷冰冰的样子。先生去世以后,我从他的日记里才知道先生不仅对我的长子,而且对我也十分关怀。先生对待我的长子的态度里洋溢着自然而高雅的幽默……
  如果说隅谷先生对主谦慎正直,那么森安先生又是对什么呢?森安先生不正是对他日记里所记载的“长期在身心里自然形成的”、“受到患者信任的医生自觉性”谦慎正直吗?
  我经常突然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好像光和自己从小到青少年时期一直受到同样的教育。其实仔细一想,父子俩在二十多年里一直共同受到森安先生谦慎正直的幽默的教育。
或许您还会喜欢:
愁容童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母亲送给古义人一块地皮。在古义人的记忆里,幼少年时期,那里曾耸立着参天的辽杨。最初提起这个话头,是母亲年愈九旬、头脑还清晰的那阵子。在那之前,古义人几年回去一次,母亲九十岁以后,便大致每年都要回到四国那个森林中的山谷。准确的时期已经记不清了,就季节而言,应该是五月中旬的事。“年岁大了,身上也就有老人的气味了。”母亲从大开着的门窗向对岸望去。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新宿鲛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01鲛岛脱下牛仔裤与POLO衫,正要迭好,忽然听见一阵惨叫。鲛岛停顿了一会儿,随后关上储物柜,上了锁。钥匙吊在手环上,而手环则用尼龙搭扣绑在手腕上。他用浴巾裹住下身,走出更衣室。这时又听见了一声惨叫。更衣室外是一条走廊。走到尽头,就是桑拿房了。桑拿房前,还有休息室与小睡室。惨叫,就是从小睡室里传来的。小睡室大概二十畳①大,里头只有一个灯泡亮着,特别昏暗。 [点击阅读]
无妄之灾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薄暮时分,他来到渡口。他大可早就来到这里。事实上是,他尽可能拖延。先是跟他的一些朋友在“红码头”午宴;轻率、散漫的对谈,有关彼此都认识的一些朋友的闲话——这一切只意味着他内心里对他不得不去做的事退缩不前。他的朋友邀他留下来喝午茶,而他接受了。然而最后他知道他不能再拖延下去了的时刻终于还是来到了。他雇来的车子在等着。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杰罗德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十月的微风在屋子的周围吹拂着,杰西听到后门不时地嘭嘭作响。秋天里门框总会膨胀,必须猛地一拉才能关上。这次,他们把这给忘了。她想,在他们沉醉于爱河之前,得让杰罗德回去关上门,不然的话,嘭嘭的撞门声会让她发疯的。接着她又想,考虑到眼下的情景,那会多么荒唐,会整个儿破坏情绪的。什么情绪呢?这可是个好问题。 [点击阅读]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1块8毛7,就这么些钱,其中六毛是一分一分的铜板,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在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儿硬赖来的,每次闹得脸发臊,深感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实在丢人现眼。德拉反复数了三次,还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除了扑倒在那破旧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显然别无他途。德拉这样做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 [点击阅读]
沙漠秘井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埃及人把他们的首都开罗称之为“凯旋之城”和“东方的门户”。尽管前一称呼早已徒有虚名,但第二个称呼却是名副其实。开罗确是东方的大门。作为大门,它就不得不首当其冲地面临西方影响的冲击,而这个当年的“凯旋之城”已老朽不堪,没有还手之力了。 [点击阅读]
波洛圣诞探案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我亲爱的詹姆斯:你一直是我最忠实最宽容的读者之一,正因为这样,当我受到你一点儿批评,我就为此感到极大的不安。你抱怨说我的谋杀事件变得太文雅了,事实上是太贫血了。称渴望一件“血淋淋的暴力谋杀”,一件不容质疑的谋杀案:这就是特别为你而作的故事。我希望它能让你满意。 [点击阅读]
点与线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一安田辰郎一月十三日在东京赤坂区的“小雪饭庄”宴请一位客人。客人的身份是政府某部的司长。安田辰郎经营着安田公司,买卖机械工具。这家公司这几年颇有发展。据说,生意蓬勃的原因是官家方面的订货多。所以,他时常在“小雪饭庄”招待这类身份的客人。安田时常光顾这家饭庄。在附近来说,它虽然称不上是第一流,却正因为如此,客人到了这里才不会挤得肩碰肩的,吃得心里踏实。 [点击阅读]
牙医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吃早饭的时候,莫利先生的心情绝称不上极佳。他抱怨熏肉的味道不好,不明白咖啡为什么非要给弄得象泥浆似的,而他对面包的评价是每一片都比上一片更难以下咽。莫利先生个头不高,却有一副给人决断感的颚和好斗感的下巴。他姐姐身材高大,颇有女手榴弹兵的气度,她料理着他的生活。她若有所思地看着弟弟,问他洗澡水是不是又该冷了。莫利先生勉强回答了一声没冷。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