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卡拉马佐夫兄弟 - 第三卷预审 第09节米卡被带走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笔录签字以后,尼古拉-帕尔费诺维奇郑重地向被告读了“裁决书”,里面说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处地方,某区法院预审推事,对被控某罪某罪(一切罪状都详细写了下来)的被告某人(即米卡)进行了审讯,因被告坚不承认所控各罪,但未提出任何证据,以资辩白,而同时某某证人(一一列出),某某事实(一一列举),又足以充分证明其罪状,为此根据刑法某条某条,裁决如下:为预防某人(即米卡)逃避检举与审讯起见,将该被告予以拘押。本裁决书已向被告宣读,抄件一份咨送副检察官查照云云。一句话,他们宣布米卡从即时起已成为罪犯,立即押解进城,送到一个很不愉快的地方去加以监禁。米卡注意地听了以后,只是耸耸肩膀。
  “好吧,诸位,我不埋怨你们,我准备好了。……我明白你们不能不这样做。”
  尼古拉-帕尔费诺维奇柔和地对他说明将由现在恰巧在这村里的区警察所长马弗里基-马弗里基奇立刻押他进城。……
  “等一等,”米卡忽然打断了他,带着一种抑制不住的感情对所有在屋子里的人说,“诸位,我们大家全是残忍的,我们大家全是恶魔,都在使人们,使母亲们和婴儿们哭泣,但是一切人里面,——现在就这样判定吧,——一切人里面,我是最卑鄙的恶棍!随它去吧!我一辈子都在每天自己顿足捶胸,决定改过自新,可是每天仍旧做些同样的肮脏事。我现在明白象我这类人需要打击,命运的打击,用套索套住,靠外界的力量把他捆起来。否则我自己是永远不会,永远不会改邪归正的!但是雷声响了。我承受一切背着罪名公开受辱的苦难,我愿意受苦,我将通过受苦来洗净自己!也许我会洗净自己的,对么,诸位?但是你们最后一次听清楚我的话:我没有犯杀死我父亲的罪!我承受刑罚,并不是因为杀死了他,而是因为想杀死他,也许果真会杀死的。……但是尽管这样我还是打算同你们斗争一下,这是要预先告诉你们的。我将同你们斗争到最后的结局为止,在那以后就让上帝来判决好了!再见吧,诸位,我在审讯的时候对你们叫嚷过,请你们不要生气,那时候我还是很愚蠢的。……再过一分钟我就要成为罪犯,现在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作为还是一个自由的人,最后一次对你们伸出他的手来。同你们告别!同大家告别!……”

  他的声音发抖了,他真的伸出手来,但是站在旁边最近的尼古拉-帕尔费诺维奇忽然近乎抽搐似的,把手往后一缩。米卡立刻看见,哆嗦了一下。伸出去的手顿时垂了下来。
  “侦查还没有结束,”尼古拉-帕尔费诺维奇有点不好意思地喃喃说,“我们到城里还要继续下去,自然在我来说是愿意祝您成功,……希望您证明无罪的。……其实对您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我永远倾向于认为您与其说是有罪的人,不如说是一个不幸的人。……要是我能代表大家说话,我们这里大家都准备承认您是一个本性正直的青年,可惜沉湎于某些欲望未免沉湎得有些过分了。……”
  尼古拉-帕尔费诺维奇在说到最后的时候,他那小小的身形显出一副威严的神气。米卡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仿佛这个“小孩”眼看着就会挽住他的胳膊,把他领到另一个角落,再继续谈他们不久前谈过的“姑娘”问题。但也并不奇怪,甚至是被带去处死刑的罪犯,有时也会闪过一些完全和眼前的事情无关的毫不相干的念头的。
  “诸位,你们是善良的,你们是人道的,——我能不能见她一面,和她最后一次作别?”米卡问。
  “当然可以的,但是由于……一句话,现在不能没有人在场……”
  “请你们尽管在场好了!”
  格鲁申卡被领了进来,但是两人的告别是短暂的,话也极少,使尼古拉-帕尔费诺维奇感到颇不满足。格鲁申卡对米卡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说过是你的,就一定是你的,不管他们判处你到哪儿,我永远跟着你走。再见吧,平白无辜地毁了自己的人!”她的嘴唇颤抖,眼泪潸然而下。
  “原谅我吧,格鲁申卡,原谅我的爱情,原谅为了我的爱情把你也害了。”
  米卡还想说什么话,但是忽然打住,走了出来。周围立刻挤满了人,眼光全牢牢盯在他身上。在昨天他坐着安德列的三套马车象响雷般疾驰过来停靠在那里的门廊下面,停着已经预备好的两辆大车。马弗里基-马弗里基奇矮壮结实,满脸起褶,正在不知为出了一件什么意外的乱子而生气,又叫嚷又发火。他带着过分严肃的神情请米卡上车。“以前我在酒店里请他喝酒的时候,这人的脸完全不是这样。”米卡一面想,一面爬进去。特里丰-鲍里索维奇也从台阶上走了下来。大门旁挤了许多人,有农民,村妇,车夫们,大家都盯着看米卡。
  “再见吧,信奉上帝的人!”米卡忽然从车上向他们喊了一声。
  “再见吧!”响起了两三个人的声音。
  “你也再见吧,特里丰-鲍里赛奇!”
  但是特里丰-鲍里赛奇甚至头也没回,也许他很忙。他也在那里叫嚷着,张罗着。原来第二辆车,伴随马弗里基-马弗里基奇同行的两名村警所坐的那辆车,还没有预备妥当。那个被派赶第二辆车的农民一面穿罩衫,一面激烈地争辩说不应该他去,应该由阿基姆去。但是阿基姆不在,已经有人跑去找他;农民坚持己见,要求等一等。
  “马弗里基-马弗里基奇,我们这里的乡下人全都不要脸!”特里丰-鲍里赛奇嚷道,“阿基姆前天给了你二十五戈比,你喝酒花光了,现在又吵了起来。马弗里基-马弗里基奇,您对待我们这里这些可恶的乡下人这样好,真叫我吃惊,这话我不能不说!”
  “为什么要用第二辆车子?”米卡说,“我们可以坐一辆车,马弗里基-马弗里基奇,我决不至于进行抗拒,离开你脱逃的。要护送的人干什么?”

  “先生,要是您还不懂得怎样同我说话,请您好好学一学。您不能对我称‘你’,别跟我你呀你呀的。至于您的好意,请您留到下次再说吧。……”马弗里基-马弗里基奇突然恶狠狠地对米卡说,好象正好借此发泄一下自己的怒气。
  米卡不吭声了,他满面通红。过了一会,他忽然觉得身上发冷。雨停了,但是阴沉的天空仍旧遮满着乌云,阵阵寒风直扑到脸上。“我身上发了寒战还是怎么的?”米卡想着,扭动了一下两肩。最后马弗里基-马弗里基奇终于爬到车上,沉重地坐了下去,占了很大地方,好象毫不在意似的,紧紧地挤着米卡。确实,他心里不痛快,对于派到他头上来的这趟差使很不高兴。
  “再见吧,特里丰-鲍里赛奇!”米卡又叫了一声,自己感到这次喊叫已不是出于善意,却是怀着恶意,言不由衷地喊出来的。但是特里丰-鲍里赛奇傲慢地倒背手站着,眼睛直盯着米卡,带着严肃和恼怒的神情,一句话也没有回答米卡。
  “再见吧,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再见吧!”忽然传来卡尔干诺夫的声音。他不知突然从什么地方跑了出来。他跑到车旁,向米卡伸出手来。他连帽子也没有戴。米卡连忙抓住他的手紧握着。
  “再见吧,亲爱的人,我永不忘记你宽厚的心肠!”他热情地说。但是车子动了,他们的手分了开来。铃铛响了,米卡被带走了。
  卡尔干诺夫跑进外屋,坐在角落里,低下头,手捂住脸哭了。他这样坐着,哭了许久,哭得就象还是个小孩子,而不是已经二十岁的青年人。唉,他几乎肯定相信米卡是有罪的!“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呀?这以后,还怎么做人呢!”他杂乱无章地感叹着,心情悲苦忧郁到几乎绝望的地步。他在这时候甚至都不想再活在世上。“值得活下去么?值得活下去么?”这位痛心的青年人叫嚷着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坑地阵亡战士纪念碑四周长满了玫瑰。这是一片茂密的灌木林。杂乱丛生,小草透不过气来。白色的小花开着,像纸一样卷起。花儿簌簌作响。天色破晓,就快天亮了。每天早上独自穿过马路去往磨坊的路上,温迪施数着一天的时光。在纪念碑前,他数着年头。每当自行车过了纪念碑后的第一棵杨树,他数着天数,从那儿他骑向同一个坑地。夜晚,每当温迪施锁上磨坊,他又数上一遍年头和天数。他远远地看着小小的白玫瑰、阵亡战士纪念碑和杨树。 [点击阅读]
人豹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神谷芳雄还只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公司职员。他逍遥自在,只是在父亲担任董事的商事公司的调查科里当个科员,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工作,所以难怪他忘了不了刚学会的酒的味道和替他端上这酒的美人的勉力,不由得频繁出入那家离京桥不远、坐落在一条小巷里的名叫阿佛洛狄忒的咖啡店。 [点击阅读]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分歧者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作品导读如果世界按照所有最美的特质划归五派:无私、无畏、诚实、友好和博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会不会有杀戮、争端、夺权、暴乱?答案你知道。因为丑恶从未消失,它只是被深深地隐藏起来,妄图在某一天爆发出来,冲毁这世界。 [点击阅读]
动物农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锁好几间鸡棚准备过夜,只是这一天他喝得烂醉,竟忘记关上那几扇小门了。他东倒西歪地走过院子,手中一盏提灯的光圈也随着摇摇晃晃。走进后门,他把靴子甩掉,又从放在洗碗间的酒桶里给自己倒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杯啤酒,就爬上床去。这时琼斯太太早已在那儿打呼噜了。琼斯先生寝室里的灯光一灭,农场里个个厩棚就响起一阵骚动和嘈杂的声响。 [点击阅读]
司汤达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出生在罗马一个显贵门第。我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尚年轻,立意改嫁,托一个无子女叔父照管我的学习。他高兴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收留了我,因为他想利用他的监护人身份,决定把他收养的孤儿,培育成一个忠于神甫的信徒。对于狄法洛将军的历史,知道的人太多了,这里就用不着我赘述。将军死后,神甫们看到法国军队威胁着这个宗教之国,便开始放出风,说有人看到基督和圣母木头塑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名士风流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柳鸣九文学的作用在于向别人展示作家自己所看待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一个人物曾经这样认为:“为什么不动笔创作一部时间与地点明确、而且具有一定意义的小说呢?叙述一个当今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忧虑,发现自己的问题,既不去揭示什么,也不去鼓动什么,仅仅作为一个见证。”这个人物这样思忖着。 [点击阅读]
吸血鬼德古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东欧,一四六二年自从她的王子骑马出征后,伊丽莎白王妃每晚都被血腥恐怖的恶梦折磨。每一夜,王妃会尽可能保持清醒;然而等她再也撑不住而合眼睡去后,她很快便会发现自己徘徊在死尸遍野、处处断肢残臂的梦魇中。她又尽力不去看那些伤兵的脸——然而,又一次,她被迫看到其中一人。永远是他那张伤痕累累的囚犯的脸,然后伊丽莎白便在尖叫声中醒来。 [点击阅读]
哑证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埃米莉-阿伦德尔——小绿房子的女主人。威廉明娜-劳森(明尼)——阿伦德尔小姐的随身女侍。贝拉-比格斯——阿伦德尔小姐的外甥女,塔尼奥斯夫人。雅各布-塔尼奥斯医生——贝拉的丈夫。特里萨-阿伦德尔——阿伦德尔小姐的侄女。查尔斯-阿伦德尔——阿伦德尔小姐的侄子。约翰-莱弗顿-阿伦德尔——阿伦德尔小姐的父亲(已去世)。卡罗琳-皮博迪——阿伦德尔小姐的女友。雷克斯-唐纳森医生——特里萨的未婚夫。 [点击阅读]
唐璜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 [点击阅读]
地狱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致中国的合作者、读者和书迷们:对于今年不能亲至中国一事,我深感遗憾,因此想借这封短信向你们所有人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有了你们,才有我所谓的成功。谢谢你们为我的作品中文版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你们的厚爱尤其让我感动。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拜访你们美丽的国家,亲口表达我的谢意。谨致最诚挚的祝愿。 [点击阅读]
堂吉诃德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2
摘要:【一】乍看似乎荒诞不经.实则隐含作者对西班牙现实深刻的理解.作者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现实主义的描写在中占主导地位.在环境描写方面.与旧骑士小说的装饰性*风景描写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诗般的宏伟规模.以农村为主要舞台.出场以平民为主.人数近700多人.在这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绘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的社会画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虚实结合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