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卡拉马佐夫兄弟 - 第二卷米卡 第02节猎狗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他必须坐马车赶去,可是就连雇马车的钱也毫无着落,一共只有两个二十戈比的硬币,过了多年舒适的生活以后,如今剩下来的竟然就只这么一点点了!不过他家里还放着一只早就不走了的旧银表。他连忙拿起它,送到一个在市场上开小钟表铺的犹太钟表匠那里。那钟表匠买了下来,给了他六个卢布。“连这也是出乎意外的!”兴高采烈的米卡喊了起来(他一直怀着兴高采烈的心情),拿起六个卢布,就跑回家去了。回家后他又向房东借了三个卢布凑凑数。房东们是那么喜欢他,所以他们尽管拿出来的是自己最后仅有的几文钱,还是很情愿地借给了他。正在兴高采烈心情下的米卡当时就坦白告诉了他们自己的命运即将决定,还详细地,自然是非常匆忙地把刚刚他向萨姆索诺夫提出的几乎整个“计划”都讲给他们听,又说菩萨姆索诺夫最后怎样劝告,他的未来的希望怎样等等的话。他以前也常把他的许多秘密告诉房东们,所以他们拿他当自己人看待,完全不把他看作是一位骄傲的老爷。这样,米卡一共凑了九个卢布,就打发人去雇驿站的马车到伏洛维耶车站。但正因为这样,就显示出而且使人记住了这样一件事实,那就是:“在某一个事件发生的前夜,正午的时候,米卡身边一个小钱也没有,为了等钱用,曾卖去了表,向房东借了三个卢布,而这一切都有证人在场。”
  我预先把这事实指出来,以后大家会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米卡坐马车赶到伏洛维耶车站去的时候,虽然满心高兴地预感到他终于可以解决“这一切难题”了,但是他还是心惊胆战地担心着:此刻他不在跟前的时候,不知格鲁申卡会不会出什么事情?比如说,会不会恰巧在今天终于下决心去见费多尔-巴夫洛维奇?正因为这样,所以他动身的时候没有对她说,并且吩咐房东们如果有人来找他,无论如何不要说出他到哪里去了。“今天晚上一定要回来,一定要回来,”他一面在车上颠簸着,一面反复这样说,“也许最好把这猎狗拖到这里来,……以便办完手续。……”米卡提心吊胆地这样幻想着,但可惜他的幻想是注定了不能照他的“计划”实现的。
  首先,他离开伏洛维耶车站走上村道的时候,时间已经很晚了。那段路也不是十二俄里,而是十八俄里。其次,伊利英斯克的神父有事到邻村去了,他没有遇到。在米卡坐了原来的马车,由已经十分疲乏的马拉着动身到邻村去找他的时候,夜幕差不多已经降临了。那个神父是个矮小羞怯,面貌和蔼的人,立刻向他说明这位猎狗先生虽然最初住在他家里,但是现在已经到苏霍伊村去了。他在那里也要谈一片林子的生意,所以今天就留宿在看林人的茅舍里。米卡再三请求他立刻领他到猎狗那里去,就算是“救他一命”。神父虽然起初有点犹豫不决,可是后来终于答应领他到苏霍伊村去,显然是产生了好奇心。但倒霉的是神父竟劝他“走几步路”到那儿去,因为总共只有一俄里“多一点点”。米卡自然同意,就迈开每步一俄尺的步伐走起来,弄得可怜的神父几乎不得不一路小跑跟在他后面。这是个年纪还不算老,举止却十分谨慎的人。但米卡向他也立刻讲起自己的计划来,热烈而且神经质地请他出主意应该怎样和猎狗进行交涉,并且一路上说个不完。神父注意地听着,却不大出什么主意。对于米卡的问话,他只含含糊糊地回答些“我不知道,唉,我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呢”,等等的话。米卡提到他和父亲为遗产闹意见的时候,神父甚至害怕起来,因为他似乎有一些依赖费多尔-巴夫洛维奇的地方。他还惊奇地问他为什么把这个做木材生意的庄稼人郭尔斯特金叫做猎狗,并且当时就殷勤地告诫米卡说,即使他真是猎狗,也不能管他叫猎狗,因为他听到这个称号会非常生气,所以必须叫他郭尔斯特金,“要不然,您和他会什么也谈不成,他会连听也不想听的。”神父最后这样说。米卡顿时怔了一下,说这是萨姆索诺夫自己这样称呼他的。神父一听到这个缘由,就立刻岔开话头不说下去了,尽管他本来应当当时就把心里猜想的话对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说出来,这就是:既然萨姆索诺夫自己打发他来找这个农民,却又教他称他为猎狗,那会不会是出于某种动机在有意跟他开玩笑,这里面是不是有点不对劲的地方?但是米卡没有工夫考虑“这种细节”。他忙着赶路,大踏步地走着,直等走到苏霍伊村的时候才明白他们准走了不止一俄里,一俄里半,而是足有三俄里路,这使他心里很恼火,但是忍耐住了。他们走进了一所农舍,看林人,神父的朋友,占了农舍的一半地方,郭尔斯特金则隔着过道,住在比较洁净的另一半。大家走进这比较洁净的农舍,点着了一支牛油蜡烛。屋里的火炉烧得很旺。一张松木桌子上放着已经熄灭了的茶炊,旁边还有一个放着几只杯子的茶盘,一个喝光了的罗姆酒瓶子。以及一瓶还没有完全喝光的伏特加酒,和吃剩下来的白面面包皮。那个屋里的住客自己正叉手伸脚地躺在一张长凳上,把短大衣揉成一团枕在头下作为枕头,睡得鼾声如雷。米卡十分为难地站着。“自然应该把他唤醒过来,我的事情非常紧要,我很忙,今天就忙着要赶回去的。”米卡着急了。但是神父和看林人默默地站着,不表示意见。米卡走近前去,自己去唤醒他,但费了很大劲,睡觉的人却一直不醒。“他喝醉了,”米卡断定说,“可是叫我怎么办,天哪,叫我怎么办!”他忽然急不可耐地开始拉睡觉的人的手脚,抓他的头,把他架起来,让他坐在一张长椅上。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所得的结果只是使那人含糊地嘟囔着,口齿不清地大声骂起人来。

  “不行,你还是等一等吧,”神父终于开了口,“他好象实在醒不过来了。”
  “整整喝了一天的酒。”看林人附和说。
  “天啊,”米卡大声嚷着,“你们不知道我的事有多要紧,我现在真是急得走投无路!”
  “不,您最好还是等到明天早晨再说吧。”神父又重复了一遍。
  “等到早晨么?发发善心吧,这是绝对不行的!”他在绝望中几乎又想扑上去叫醒醉鬼,但是明白这完全是白费劲,所以立刻就停止了。神父一言不发,没有睡醒的看林人露出阴郁的脸色。
  “现实给人们安排了一个多么可怕的悲剧!”米卡在完全绝望中说出这句话来,脸上的汗直流。神父趁这个机会很有道理地譬解说,即使能把睡觉的人叫醒,但是既然喝醉了酒,恐怕也什么都谈不清,“您的事情又很重要,所以最好还是等到明天早晨再说。……”米卡把两手一摊,只好同意了。
  “神父,我要点亮着蜡烛留在这里坐等机会。只要他一醒,我就开始……点的蜡烛我会付你钱的,”他对看林人说,“住宿的钱也少不了你,你会记得我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的。神父,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安置您,您在哪儿睡?”
  “不,我要回家去。我就骑他的骒马回去。”他指指看林人说。“那就再见吧,希望您的事得到十二分圆满的结果。”
  他们就这样决定了。神父骑了骒马回家,心里很高兴,因为总算脱了身,但却仍在那里不安地摇着头,考虑要不要明天就把这古怪的情况先报告恩人费多尔-巴夫洛维奇,“要不然万一他知道了,生起气来,会不再给我好处的。”看林人搔了搔头皮,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农舍里去。米卡坐在长椅上,象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坐等着机会。深沉的烦恼象浓雾一般笼罩着他的心灵。一种既深沉又可怕的烦恼!他坐在那里想着,脑子里却什么也想不进去。蜡烛上结了灯花,一只蟋蟀在啾啾悲鸣,炉火烧得很旺的屋子里闷热得难受。他脑子里突然幻想起那所花园,园外的小路,父亲家的门神秘地开了,格鲁申卡跑进了门里去。……他从长椅上一下跳了起来。

  “悲剧!”他咬牙切齿地说,机械地向那个睡着的人走过去,瞧着他的脸。这是一个干瘦的,年纪还不太老的农民,长长的面孔,褐色的卷发,细细的、淡黄色的胡须,身上穿着印花布衬衫,黑背心,银表的链条从背心口袋里露出来。米卡怀着切齿痛恨的心情打量这张脸,不知为什么对他长着卷发特别憎恨。最使他感到屈辱难忍的是他,米卡,作了许多牺牲,放下了许多事情,受尽辛苦,正带着刻不容缓的急事站在他面前,而这个不劳而获的懒汉,“这个现在掌握着我的全部命运的家伙,却竟呼呼大睡,满不在乎,好象另一个世界上的人似的。”“唉,命运实在作弄人!”米卡叫出声来,忽然按捺不住,重又拼命叫唤起那个酒醉的农民来。他象发了狂似的叫他,拉他,推他,甚至打他,但是忙乱了五分钟,仍旧毫无结果,只好灰心丧气地重又回到长椅上去坐了下来。
  “愚蠢!愚蠢!”米卡叫道,“而且……这一切是多么丢脸!”他不知为什么忽然又加了这么一句。他感到头痛得厉害;“要不抛下他,干脆走掉算了?”他脑子里闪过这个念头。“不,等到明天早晨再说。非留下来不可,非留下来不可!不然我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况且也没法走,这会儿怎么走呢,唉,真是瞎说!”
  可是他的头越来越痛了。他呆呆地坐在那里,不知不觉打起盹来,忽然坐在那里就睡熟了。他似乎睡了两个钟头,也许还要多些。由于难忍的头痛,难忍到了要叫唤出来地步的头痛,他才醒了。他的太阳穴怦怦地跳,头顶心疼得胀裂;他醒来以后,好长一会还没能完全清醒,弄不清自己究竟是怎么了。最后才猜到这间生着火的屋子里有了很重的煤气,他差一点中毒而死。但是那个喝醉了的农民还是躺在那里打呼噜;蜡烛熔化了,快要熄灭。米卡喊了一声,摇摇晃晃地穿过过道,走到看林人的屋子里去。看林人立刻醒过来,听说另一间屋里有了煤气,虽然马上过来料理,但是对这个事故却显得出奇地无所谓,这使米卡感到又惊又气。
  “他死了,他死了,那……那可怎么办呢?”米卡在他面前疯狂地嚷着。
  门窗都打开了,烟囱门也打开,米卡从过道里拖来一桶水,先把自己的头淋淋湿,然后找来一块破布,在水里浸了一浸,敷在猎狗的头上。看林人对这件事却仍旧带着几乎满不在乎的神气,把窗子打开以后,没精打采地说了声:“这就行了。”就又去睡觉去了,把一盏点亮了的铁灯留给米卡。米卡忙碌了半个钟头照料这中了煤气的醉鬼,一直用湿布敷他的脑袋,已经打定主意整夜不睡了,但是实在累得精疲力尽,刚稍稍坐下来一会儿想喘一口气,眼皮就一下子合上了,接着立刻就不由自己地躺倒在长椅上,象死人一样沉睡了过去。
  他醒得非常晏,大概已经是早晨九点钟了。太阳从农舍的两扇小窗上灿烂地照进来。昨天那个卷发的农民已经穿上了上衣,坐在长椅上。他面前放着一个新的茶炊和一大瓶新的酒。昨天那瓶旧酒已经喝完,新的也已经喝了一大半。米卡跳起来,顿时猜到这该死的庄稼汉又喝醉了,已经沉醉得无可救药。他瞪着眼睛,瞧了他一分钟。庄稼人却默默地,狡黠地看着他,带着一种令人气恼的镇静神色,甚至象米卡所感到的那样,还有点瞧不起人的傲慢态度。他跑到他面前。
  “对不起,你瞧……我……您大概已经听这里的看林人说过:我是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中尉,就是老卡拉马佐夫的儿子,您正想要买下他的那片树林子。”
  “你这是瞎说!”庄稼人突然平静而坚决地说。
  “怎么瞎说?您认识费多尔-巴夫洛维奇么?”
  “我可不认识什么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庄稼人说,舌头都有点转动不灵的样子。
  “树林子,您正在想买下他的一片树林子;您醒一醒,好好清醒一下吧。是伊利英斯克的巴维尔神父领我到这里来的。……您还写了一封信给萨姆索诺夫,他打发我来见您。……”米卡喘着气。

  “你瞎说!”猎狗又一字一顿地说。
  米卡的脚都有点发凉了。
  “求求您,这不是开玩笑!您也许有点醉了。但您总还能说话,能听懂吧,……要不……要不我可真不懂了!”
  “你是漆匠!”
  “求求您,我是卡拉马佐夫,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有一件事情找您,……一个有利的提议,……很有利的……也就是关于树林子的事情。”
  庄稼人神气十足地捋着胡须。
  “你包皮了工,却专门赚钱骗人。你是个坏蛋!”
  “我跟您说,您弄错了!”米卡绝望地绞着自己的手。庄稼人一直捋着胡须,忽然狡黠地眨眨眼。
  “不,你给我指出来,你找出来,哪一条法律许可你做偷工减料的事?你听见了么!你是个坏蛋,你明白不明白?”
  米卡垂头丧气地退后了一步,忽然,象以后他自己形容的那样,似乎“有什么东西敲了他的额头一下”,他的脑子猛地里开了窍,仿佛“亮起了一根火把,我一下子全都明白了。”他站在那里,呆若木鸡,怎么也想不通:以他这样总还算是个聪明的人,怎么竟会醉心于这样的蠢事,迷恋于这种冒险的举动,还花了几乎整整一昼夜的功夫忙着照料这个猎狗,用湿布敷他的头。……“瞧,这人喝醉了,喝得烂醉如泥,而且还会狂饮烂醉一个星期的,——那等在这里会有什么用?要是这真是萨姆索诺夫故意打发我到这里来的呢?要是她……唉,我的天,我做了多大的傻事呀!……”
  庄稼人坐在那里,看着他,微微地笑着。如果换了一种情况,米卡也许真会由于怨恨而杀了这个傻子,但是现在他全身软弱无力得就象个婴儿一样。他静静地走到长椅跟前,拿起大衣,默默地穿上,走出屋子去了。他走到另一间屋里,看林人不在,那里什么人也没有。他从口袋里掏出五十戈比的零钱,放在桌上,作为过夜、蜡烛和打搅他的报偿。他走出农舍,看到四周全是树林,别的什么也没有。他信步向前走着,甚至不记得出了农舍该朝哪个方向拐,——向右呢,还是向左;昨天夜里,他匆匆忙忙同神父赶到这里来,并没有注意道路。他此刻心里对谁也没有丝毫仇恨,甚至对萨姆索诺夫也一样。他在狭窄的林中小路上,无意识地、茫然地走着,怀着“茫然若失”的心情,根本不理会正在往哪里走。他忽然变得身心全都疲倦到了极点,对面来一个孩子就可以把他打倒。但是他总算走出了树林: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已被割去庄稼的光秃秃的广阔田地。“周围全是绝望,全是死亡!”他反复地说,一直大步地往前走着,走着。
  过路的人救了他:一辆马车载着一个老商人在村道上驰过。马车走近身边的时候,米卡问了一下路,原来他们也是到伏洛维耶车站去的,商量了几句,对方就让米卡顺路搭了上去。三小时以后他们到了。米卡立刻在伏洛维耶车站雇了一辆驿车进城,忽然感到自己已经饥饿到难忍的程度。在套车的时候,他叫了一份煎鸡蛋。他一口气就吃光了,还吃了一大块面包皮,一段现成的腊肠,喝了三杯伏特加。吃了东西以后,他的精神振作了一些,心情又开朗了。他坐车在大道上疾驰着,催车夫快赶,心里忽然想出了一个新的,而且是“无可怀疑”的计划,就是如何趁今晚以前弄到“这笔该死的钱”。“想想看,只要想想看,能为了这区区三千卢布毁了一个人的命运么!”他轻蔑地说。“今天一定解决它。”如果不是不断地想念格鲁申卡,怕她出什么事情,他也许又会十分高兴起来。但是对她的想念时时刻刻象尖刀在刺他的心。后来终于到了,米卡立刻就向格鲁申卡家跑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
银湖宝藏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六月天,中午时分,“小鲨鱼”号——最大的客货两用轮船中的一艘,正以它那强有力的桨轮拍打着江上的潮水。它清早就离开了小石城,现在即将抵达路易士堡。从外表看,这艘轮船同在德国河流中常见到的轮船很不相同。下部结构,仿佛是一艘大而低矮的艇。由于北美江河上有许多浅滩,这种结构可以避免一些事故。小艇上面,仿佛是一幢三层的楼房。甲板底下,安装着锅炉和汽轮机,堆放着煤和货物。 [点击阅读]
镜中恶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我们的心仍旧战栗1987年我到德国后曾在柏林生活了三年。当时柏林还是一座有一堵“移动的”墙的城市。有些日子这堵墙就立在街的尽头,而在另一些日子它又不在那里了。我深信:那墙由生活在不毛之地的动物驮在背上游走。兔子和乌鸦,这些被射杀的动物就像枪管一样令我感到恐惧。墙消失了,被射杀的动物逃到乡下去了。可能它们逃亡时心也怦怦地跳,就像此前许多遭追杀者那样。当时正值严冬,墙的后方一片荒凉犹如不毛之地。 [点击阅读]
阴谋与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第一场乐师家里的一房间。米勒正从圈椅里站起来,把大提琴靠在一旁。米勒太太坐在桌旁喝咖啡,还穿着睡衣。米勒(很快地踱来踱去)事情就这么定了。情况正变得严重起来。我的女儿和男爵少爷已成为众人的话柄。我的家已遭人笑骂。宰相会得到风声的——一句话,我不准那位贵公子再进咱家的门。 [点击阅读]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p{text-indent:2em;}一“世间的事物,还有许多未被写下来的,这或出于无知,或出于健忘,要是写了下来,那确实是令人鼓舞的……”半个世纪以前,我出生于俄罗斯中部,在我父亲乡间的一个庄园里。我们没有自己的生与死的感觉。 [点击阅读]
随感集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白开元译1梦,我心灵的流萤,梦,我心灵的水晶,在沉闷漆黑的子夜,闪射着熠熠光泽。2火花奋翼,赢得瞬间的韵律,在飞翔中熄灭,它感到喜悦。3我的深爱如阳光普照,以灿烂的自由将你拥抱。4①亲爱的,我羁留旅途,光阴枉掷,樱花已凋零,喜的是遍野的映山红显现出你慰藉的笑容。--------①这首诗是赠给徐志摩的。1924年泰戈尔访毕,诗人徐志摩是他的翻译。 [点击阅读]
隐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使二月初的高原变得格外寒冷。一个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布兰勃赫斯特火车站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顶软毡帽的帽檐几乎遮住了他整个脸,只露出光亮的鼻尖。套着厚手套的手,费力地提着一只黑色小皮箱。雪花飘落在他的胸前、肩头,黑色的小皮箱也盖上了白白的一层。这位冻得四肢僵直的旅客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随即把皮箱往地上一扔。“快生个火。 [点击阅读]
隔墙有眼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六点钟过了。一小时前去专务董事办公室的会计科科长还没有回来。专务董事兼营业部主任有单独的办公室,和会计科分开。天空分外清澄。从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已很薄弱,暮色苍茫。室内灯光幽暗。十来个科员没精打采,桌上虽然摊开着贴本,却无所事事。五点钟下班时间一过,其他科只剩下两三个人影,唯有这会计科像座孤岛似地亮着灯,人人满脸倦容。 [点击阅读]
雪国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你好,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没有牵挂的人了,为了美的事业,他穷尽了一生的心血,直到七十三岁高龄,还每周三次伏案写作。但他身体不好,创作与《雪国》齐名的《古都》后,住进了医院内科,多年持续不断用安眠药,从写作《古都》之前,就到了滥用的地步。 [点击阅读]
雪莱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孤独者1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2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点击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这些地方的变化日新月异,它们已有了戴王冠的仙女。——莱昂德罗·迪亚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刚走进那个半明半暗的房间就悟到了这一点。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本是为了进行急救,但那件多年以来使他是心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 [点击阅读]
霍桑短篇作品选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01牧师的黑面纱①①新英格兰缅因州约克县有位约瑟夫·穆迪牧师,约摸八十年前去世。他与这里所讲的胡珀牧师有相同的怪癖,引人注目。不过,他的面纱含义不同。年轻时,他因失手杀死一位好友,于是从那天直到死,都戴着面纱,不让人看到他面孔。——作者注一个寓言米尔福礼拜堂的门廊上,司事正忙着扯开钟绳。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