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卡拉马佐夫兄弟 - 第一卷阿辽沙 第02节那样的时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佩西神父断定他的“可爱的孩子”会再回来自然是不错的,甚至也许已经抓住了,虽不是全部、却总是极敏锐地抓住了阿辽沙的精神状态的真正实质。但作者却要坦率承认,我自己现在也很难明晰地传达出这部小说里这个为我所宠爱的年轻主人公一生中这个奇怪而前途未卜的时刻的真实含义。对于佩西神父向阿辽沙提出的痛苦的问题:“难道你也和那些信仰不坚的人站在一边么?”我自然可以替阿辽沙明确地回答:“不,他并不和信仰不坚的人站在一边。”不但如此,甚至正好相反:他所有的不安正是由于他的信仰坚定而产生的。但是不安总还是出现了,产生了,而且十分痛苦,甚至在过了许久以后,阿辽沙还把这苦痛的一天看作是他一生中最难堪而不幸的日子。假使有人开门见山地问:“他的一切烦恼和惊慌难道只是因为长老的躯体不但没有立即显示治病救苦的奇迹,反而过早地腐烂而起的么?”那么我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是的,确是这样。”只是我要请求读者不要过于忙着去嘲笑我这位年轻人的纯洁的心。就我自己来说,不但不想替他求取原谅,不想用他年纪轻、以前读书太少等等的话来为他的幼稚的信仰辩白求恕,反倒要做相反的事,坚决地声明,我对于他的本性恰恰感到更加衷心的敬重。毫无疑问,有的青年人能小心接受内心的感受,已经善于对事物不产生热烈的爱,而只限于温和的爱,头脑虽然清楚,但从年龄上来说却有些考虑过多(因此也就显得庸碌),我承认,这样的青年人或许可以避免我的那位青年人身上所发生的事,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能够被某种情感所冲动,即使这情感是无理性的,只要从伟大的爱所产生,那么老实说,这比完全不受感情的冲动还要可敬些。在青年时代更是这样,因为经常考虑过多的青年是靠不住的,也是不值价的,——这是我的意见!有理性的人们也许马上要喊起来:“但是总不能让每个青年人都这样迷信呀,你的青年人是不足为训的。”对于这点,我还是这个回答:是的,我的青年人有信仰,有神圣而不可动摇的信仰,但是我还是不想替他请求宽恕。
  你瞧,我上面虽曾声明(也许声明得太仓促),我不替我的主人公解释,辩白,求恕,但是我看到有些事情还是必须说明一下,以便于读者下一步理解我所讲的故事。我要说的是这里的问题并不是所谓奇迹。并不是急不可耐地轻率期待着出现奇迹。阿辽沙当时并不是为了某种成见的胜利,需要奇迹,完全不是如此,他并不为了以前的某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而一心盼望着它尽早取得胜利,——不,完全不是的;这里对他来说首先、最主要的是面子,仅仅是面子,——他心爱的长老,他尊敬到崇拜地步的这位高僧的面子。问题是在于他的全部的爱,在当时和整个过去一年中深藏在这个纯洁的青年的心里的对于“万事万物”的爱,有时候,至少在热情冲动的时候,几乎全部专注在一个人(这也许甚至是不合理的)——他所衷心爱戴而现已逝世的长老的身上了。实际上,好久以来这个人在他面前已成为一个无可争辩的典范,以致于他的全部青春的力量及其憧憬不能不专注地倾注在这个典范的身上,有时候甚至到了忘掉“万事万物”的地步——他以后自己想起来,他在这痛苦的一天竟完全忘掉了他在前一天还是那样关心和思念着的长兄德米特里;还忘记了也是在前一天曾打算热心履行的把二百卢布送给伊留莎的父亲这回事。然而他所需要的不是奇迹,只是“最高的公理”,他认为如今公理已经遭到了破坏,而这使他的心突然感到受了残酷的创伤。因此,哪怕仅仅是由于事态发展的需要,如果阿辽沙所一心期待的这种“公理”会表现为立刻希望从他所崇拜的导师的遗骸上产生出奇迹来,那么这又有什么可怪的呢?要知道修道院里所有的人全在这样想,这样期待着,甚至阿辽沙平日极为崇拜他们的智慧的那些人,例如佩西神父,也是这样。因此阿辽沙毫不曾用种种怀疑去苦恼自己,而使自己的幻想也采取了跟大家一样的形式。再说他整整一年的修道院生活,也早已使他的心习惯于此,如今他的心已经习惯于期待这一类的事情了。然而他所渴望的仍旧是公理,公理,而不仅是奇迹!可谁想到这个人,在他的期望中本应被推崇为高于全世界一切人之上的,现在不但没有得到他应得的名誉,却竟然遭到了贬低和侮辱!为了什么?是谁裁判的?谁竟会作出了这样的评断?这一连串问题立刻使他那没有经验的、处女般纯洁的心受到了痛苦的煎熬。他无法不怀着怨恨的、甚至满腔愤怒的心情,眼看这位高僧中的高僧竟受到那班浅薄的、品格远比他低下的群众的讪笑和恶毒的嘲弄。就算并没有奇迹,没有奇妙的现象显示,就算急切期待着的事并没有实现,——但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受辱和丢脸,为什么会有这样过早的腐烂,象一些恶毒的教士所说的那样,竟“跑到了自然的前面”?为什么要有刚才他们同费拉庞特神父那样得意洋洋地推断出来的所谓“指示”,而且为什么他们认为自己竟有权作出这样的推断?天道和神力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它“在最需要的时刻”(按照阿辽沙的想法)竟藏起了自己的手,就好象它自愿听命于盲目无言而残酷无情的自然法则?

  就为了这,阿辽沙的心中痛苦得流着鲜血,自然,正象我先前已经说过的那样,这里面最主要的是他在世上最爱的那个人的面子,它已蒙受了“耻垢”,已遭到了“辱没”!即使我的青年人的抱怨是轻率浅薄而缺乏理智的,但是我还要第三次重复(我预先承认也许我自己这样也是轻率浅薄的):我很高兴我的青年人在这样的时刻显得不很理智,因为只要是个不太蠢的人,总有时间会变得理智的,假如在这样不平常的时刻,青年人的心上还没有涌现出爱,那它什么时候才会涌现呢?但即使这样,我也不愿隐瞒不谈在对阿辽沙来说是混乱痛苦的那个时刻里,尽管昙花一现,却确曾出现在他的脑海中的某种怪事。这隐约地新出现的某种怪事,就是指此刻不断萦绕在阿辽沙脑际的昨天他同哥哥伊凡谈话所得的某种痛苦的印象。而且正是在此刻。哦,这并不是说他的心灵里主要的、或者说根本的信仰有什么动摇。尽管对上帝突然产生了抱怨,他却仍旧爱他的上帝,毫不动摇地信仰着他。但是从回忆昨天同伊凡的谈话而来的某种模糊、痛苦而邪恶的印象,现在却突然重又在他的心灵里蠕动,在愈来愈压制不住地向上涌起。在天色已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拉基金从隐修庵穿过松林到修道院里去,忽然看见阿辽沙趴在树下,脸伏在地上,动也不动,仿佛睡熟了。他走近去喊他。

  “是你在这里么,阿历克赛?难道你也……”他露出惊讶的神色说,但是没有说完就停住了。他本来想说:“难道你也心乱到这种地步了么?”阿辽沙没有抬头看他,但是从身上的某种动作来看,拉基金立刻猜到他听见了自己的话,而且明白他话中的意思。
  “你怎么啦?”他仍旧惊讶地说,但是他脸上的惊讶,已逐渐开始越来越变成带有嘲弄意味的微笑。
  “你听着,我已经找了你两个多钟头。你突然从那里溜走了。你在这儿干什么?你发了什么傻劲?你倒是看一看我呀!……”
  阿辽沙抬起头,坐了起来,背靠在树上。他没有哭,可是他的面容显得痛苦,而目光中还含有气恼的神色。但他不瞧着拉基金,却望着一边。
  “你知道么,你的脸色完全变了。你以前那种出名的温和一点也没有了。对谁生气么?有人欺负你么?”
  “滚你的!”阿辽沙突然开口说,仍旧不看他,无力地摆摆手。
  “哎哟,我们竟变成这样了!完全象一般凡人那样大喊大叫起来。这真是天使下凡了!阿辽沙,你真叫我感到奇怪,你知道,我这是真心话。我早就对这里的一切事情都见怪不怪了。可我总还把你当作有学问人看待的。……”
  阿辽沙终于望了他一眼,但却有点心不在焉的样子,好象始终还不大明白他在说些什么似的。
  “难道你只是因为你的老头子发了臭所以才这样的么?难道你原来真的相信他会搞出什么奇迹来么?”拉基金嚷起来,又显出当真十分惊讶的样子。
  “我原来相信,现在也相信,而且愿意相信,将来还要相信,你还要什么?”阿辽沙发火地嚷道。
  “什么也不要了,老弟。见鬼,现在连十三岁的小学生也不会相信这种事了。可是真见鬼,……那么说现在你对你的上帝生了气,造反了:因为他没有抬举你,没有在节日赏赐给你勋章!唉,你们这些人呀!”
  阿辽沙微微眯缝起眼睛,长时间地看着拉基金,目光里忽然闪烁着一点什么,……但却并不是对于拉基金的忿恨。
  “我并没有对我的上帝造反,我只是‘不接受他的世界’罢了。”阿辽沙忽然苦笑着说。
  “什么叫不接受他的世界?”拉基金对于他的答话寻思了一下,说。“你这是说的什么胡话?”
  阿辽沙没有回答。
  “好,别再说空话了,现在谈正经的吧。你今天吃过东西没有?”
  “我不记得……大概吃过了。”
  “从你的脸色看来,你真该吃点东西了。看着你都觉得可怜。你昨晚就一夜没睡,我听说,你们那里有过聚会。以后又发生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看来,你大概只吃过一小块圣餐面包皮。我的口袋里倒有点腊肠,是为了预备万一,刚才从城里动身到这里来的时候带在身边的,但是腊肠你准又不肯……”
  “把腊肠拿来吧。”
  “嘿!你居然这样了!那么说,真的造反了,真刀真枪的!好吧,老弟,这类事不应该凑凑合合地。你到我那儿去。……现在我自己也想喝一点伏特加酒,真累得要命。伏特加恐怕你还不敢喝吧?……或许也想喝一点么?”
  “伏特加也喝。”
  “你瞧!妙极了,老弟!”拉基金诧异之极地望着他说。
  “好吧,管它这样那样,管它伏特加酒也好,腊肠也好,反正都是一件有劲的事,大好事,千万不能错过!我们走吧!”

  阿辽沙默默地从地上站起来,跟着拉基金走了。
  “要是你哥哥伊凡看见了,那才惊讶呢!真的,令兄伊凡-费多罗维奇今天早晨动身到莫斯科去了,你知道么?”
  “我知道。”阿辽沙漠不关心地说,心里突然闪过大哥德米特里的影子,但只是一下闪过,虽然使他想起仿佛有一件什么事,一件一分钟也不能再拖延的急事,一种可怕的义务和责任,但连这个念头也没有能引其他任何印象,还没有深入到他的心坎里,就立刻从脑际飞走,忘却了。阿辽沙后来过了好久还记得这件事情。
  “令兄伊凡有一次议论我,说我是个‘庸碌无才的自由主义大草包皮’。你也有一次忍不住当面说我是个‘不诚实的人’,……随它去吧!现在我倒要看一看你们的才能和诚实。”说到最后这句话,拉基金已经是在那里低声地自言自语了。“喂,你听着!”他重又开始大声地说起来,“我们绕过修道院,顺着小路一直进城去吧,……唔?我恰巧还要到霍赫拉柯娃家里去一趟。你想一想:我写了一封信,告诉她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她居然立刻就回我一封信,用铅笔写的,——这位太太非常爱写信,——信上说她‘真料不到象佐西马神父那样可敬的长老竟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她的确写的就是‘行为’这两个字!看来她也发火了。你们都是这样的!等一等!”他又突然嚷了一声,忽然停步不走,抓住阿辽沙的肩膀,让他也站住了。
  “你知道,阿辽沙,”他死死地看着他的眼睛,完全被他自己心里忽然产生的一个突如其来的新念头迷住了,尽管表面上还在笑着,但却显然害怕公开说出这个突如其来的新念头,因为他对自己现在在阿辽沙身上所看到的那种使他感到奇怪而意料不到的情绪,始终还有点不敢信以为真,“阿辽沙,你知道我们现在最好上哪儿去?”最后他终于带着讨好的口气畏畏缩缩地说。
  “随便……上哪儿去都行。”
  “上格鲁申卡家去,怎么样?去不去?”拉基金终于说了出来,怀着忐忑不安的期待心情,甚至紧张得全身发抖。
  “就上格鲁申卡家去吧。”阿辽沙立刻平静地回答,这个回答来得这样迅速而平静,完全出于拉基金的意料之外,以致使他几乎倒退了几步。
  “真的么!……你瞧!”他惊讶得喊出来,但是突然紧紧抓住阿辽沙的手,迅速地领着他顺小路走去,心里还一直担心,害怕阿辽沙会改变决心。他们默默地走着,拉基金甚至怕开口说话。
  “她一定会十分高兴,十分高兴的。……”他喃喃地说,但马上又沉默了。其实他领阿辽沙到格鲁申卡家里去,根本不是想让她高兴;他是一个十分认真的人,只要对自己没利,是任何事情也不会做的。现在他是抱着双重的目的,第一是复仇,那就是要看看一个“正人君子的丢脸”,看看阿辽沙无可避免地“从圣徒堕落到罪人”,这种乐趣是他现在就可以预先体味到的;第二,他还有某种对于他十分有利的物质上的目的,这等到下面再详细叙述。
  “如此说来,那样的时刻来到了,”他心里暗自幸灾乐祸地想着,“我们自然要把它一把抓住,把握这个时机,因为它对于我们是十分有利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1408幻影凶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5
摘要:一迈克·恩斯林还站在旋转门里面的时候就看到了奥林——多尔芬旅馆的经理——正坐在大堂里厚厚的椅子上。迈克心里一沉。要是我让律师一块儿来就好了,他想。哎,可现在为时已晚。即使奥林已经决定设置重重障碍,想办法不让迈克进入1408房间,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总有办法对付他的。迈克走出旋转门后,奥林伸出又短又粗的手走了过来。 [点击阅读]
劳伦斯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今年是20世纪英国最有成就、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诞生!”!”0周年。这位不朽的文学大师在他近2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世人留下了!”0多部小说、3本游记、3卷短篇小说集、数本诗集、散文集、书信集,另有多幅美术作品,不愧为著作等身的一代文豪。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HerbertLawrence)!”885年9月!”!”日出生在英国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矿区。 [点击阅读]
名利场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当时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榨压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也在这时响起了炮声。 [点击阅读]
啤酒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赫邱里-波罗用欣赏的眼光有趣地打量着刚被引进办公室的这位小姐。她写给他的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要求见他一面,没提任何别的事。信很简短,语气也很认真,唯有坚毅有力的字迹,可以看出这位卡拉-李马倩是个年轻活泼的女性。现在,他终于见到她本人了──高挑,苗条,二十出头。她是那种任何人都会忍不住多看一眼的女人,身上穿的衣服很昂贵,裁剪也很合宜。她的眉生得相当方正,鼻梁挺直而有个性,下巴坚毅果决。 [点击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悬崖上的谋杀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博比·琼斯把球放在球座上,击球前球杆简单地轻摆一下,然后慢慢收回球杆,接着以闪电般的速度向下一击。在五号铁头球棒的随便一击下,球会呼啸腾起,越过障碍,又直又准地落到球场的第十四穴处吗?不,远非如此,结果太糟了,球掠过地面,稳稳地陷入了障碍坑洼。没有热心的观众发出沮丧的哼哼声,惟一的目击者也显得一点不吃惊。 [点击阅读]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红字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扇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 [点击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这些地方的变化日新月异,它们已有了戴王冠的仙女。——莱昂德罗·迪亚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刚走进那个半明半暗的房间就悟到了这一点。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本是为了进行急救,但那件多年以来使他是心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