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卡拉马佐夫兄弟 - 第三卷俄罗斯教士 第01节佐西马长老和他的客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俄罗斯教士
  第一节佐西马长老和他的客人
  阿辽沙焦急不安、心情痛苦地走进长老修道室的时候,几乎惊讶得站住了:他生怕见到他时,他已到了弥留之际,也许已经失去了知觉,但现在他却忽然看见他坐在安乐椅上,脸色虽衰弱疲惫,却显得愉快而振作,在客人们簇拥中,正在同他们安静地闲谈着。其实他只是在阿辽沙回来前一刻钟才起床的;客人们老早就聚在他的修道室里,等他睡醒过来,因为佩西神父曾坚决地保证说:“师傅一定会起来,和跟他心意相投的人们再谈一谈,这是他在早晨亲口答应过的。”佩西神父对于即将死去的长老的许诺以至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总是坚信不疑的,坚信到即使看见他已经完全没有知觉,甚至不再呼吸,也会因为曾得到过还要醒过来和他作别的诺言而对死亡本身都不肯相信,仍旧一直期待死者会醒过来,履行诺言。早晨,佐西马长老在入睡以前,确实曾对他说过:“在还没有同你们,同我心爱的人们再畅谈一次,看一看你们的亲切的脸,再向你们吐露一下我的真情以前,我是不会死的。”聚拢来听这显然是长老的最后一次谈话的,都是多年来最忠实于他的朋友们。一共有四个人:司祭约西夫神父和佩西神父;司祭米哈伊尔神父,隐修庵的住持,年纪还不很老,没有多大学问,是平民出身,但是性格刚强坚定,抱有纯朴的信仰,态度严肃,内心却充满深情,但他显然有意隐藏着,甚至有些羞于流露。第四位客人是一个完全老迈而且憨厚的修士阿菲姆神父,出身于最贫苦的农户,几乎不大识字,平素举止安静,沉默寡言,甚至从来不大跟谁说话,是最驯顺的人中间最驯顺的人,看他的神气,就好象是曾被某种超过他的头脑所能理解的伟大而可怕的事物所永远吓呆了似的。佐西马长老很爱这个好象永远战战兢兢的人,永远对他怀着异乎寻常的敬意,但也许一辈子同他说话比谁都少些,尽管有许多年曾和他两人一起在俄罗斯各圣地云游。这是多年以前,已经过了四十年的事情了,那时候佐西马长老刚在一个贫穷而不甚著名的科斯特罗马修道院里初次开始隐修的苦行,不久以后,又随同阿菲姆神父出外云游,为他们的贫穷的科斯特罗马修道院募化基金。现在宾主一起聚在长老的第二间屋子——也就是放着他的床铺的那一间屋子里,以前已经说过,这间屋子是相当狭窄的,所以四个人(不算照常在旁侍立的见习修士波尔菲里)都勉强在长老的安乐椅周围挤着坐在从第一间屋子里端来的椅子上。天色已黑,屋子里由神像前的油灯和蜡烛照亮着。长老看见阿辽沙走进来,站在门旁,带着不安的神色,就快乐地向他微笑,伸出手来:

  “好呀,安静的孩子,好呀,亲爱的孩子,你来了。我知道你会回来的。”
  阿辽沙走到他面前,向他跪下,哭泣了。有什么东西在他的心头翻腾奔涌,他的心灵战栗,他真想号啕地哭出声来。
  “你怎么啦,要哭还早哩,”长老微笑着说,右手放在他的头上,“你瞧,我坐着谈话,也许还能活二十年,就象昨天那个手里抱着小女孩丽萨维塔从高山村赶来的可爱的善心女人对我所说的那样。愿上帝赐福给那个母亲和小女孩丽萨维塔!”他画着十字。“波尔菲里,你把她的献款送到我说的地方去了么?”
  他是想起了昨天那个快乐的女信徒所捐的六十戈比献款,是请他送给“比我还穷苦的人”的。这类款子是信徒们作为自己为了某一件事自愿承受的惩罚而捐献,而且总是从自己用劳力换得的钱中拿出来的。长老派波尔菲里昨天黄昏时候到新近遭了火灾的一个小市民妇女家里去,——她是寡妇,还有子女,家被烧毁后只好出外行乞。波尔菲里连忙报告说已经照办了,把款子送了去,照所吩咐的那样,说是“一个隐名善心女人”捐助的。
  “你起来吧,亲爱的,”长老对阿辽沙接着说,“让我看一看你。你到过自己家里,见过你那位哥哥了么?”
  他这样坚定明确地只探问他哥哥中的一位,阿辽沙觉得很奇怪,但是到底是哪一位呢?看来,也许他昨天和今天打发他出去,都正是为了这一位哥哥。
  “看到了两个哥哥中的一个。”阿辽沙回答。
  “我是说昨天那个,大的,我对他叩头的。”
  “我只是昨天看到了他,今天怎么也找不到。”阿辽沙说。
  “你赶快去找他,明天再去,越快越好,把一切事情扔下,赶紧去。你也许还来得及阻止住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昨天是向他将要遭遇的大苦难叩头。”
  他忽然默不作声,似乎沉思了起来。这些话很奇怪。昨天亲眼看见长老叩头的约西夫神父和佩西神父对看了一眼。阿辽沙忍不住了:

  “父亲和师傅,”他十分慌乱地说,“您的话太含糊了,……他将要遇到什么样的苦难?”
  “你不必探问。我昨天好象觉察到了某种可怕的事情,……就仿佛他的整个前途都在他的眼神中显露了出来。他有那样一种眼神,……使我看了心里立刻就为这人正在替他自己酝酿的某种东西吓呆了。我一生中有过一两次看到一些人有这样的脸色,……仿佛显示出这些人的整个命运的脸色,可惜居然都应验了。我打发你到他那里去,阿历克赛,是因为我觉得你的友爱的面容也许对他会起点作用。但是一切由于天命,我们的命运也都是这样。‘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你应该记住这一点。阿历克赛,你要知道,我一生有许多次心里在暗中为你的容貌祝福,”长老带着温和的微笑说,“我对你的事是这样想的:你应该离开这里,到尘世中去象修士那样地生活。你会有许多敌人,但就连你的敌人也会爱你的。生活将给你带来许多不幸,但你会恰恰为了这些不幸而感到幸福,并且祝福生活,还使别人也祝福,——这是最重要的。你就是这样的人。我的神父和师傅们,”他对客人们说,脸上带着感动的微笑,“直到今天为止,我没有说过,甚至没有对他说过,为什么这个年青人的脸在我的心里会感到那么地亲切。现在我才对你们说:他的脸对我来说就好象是一种提醒和预告。在我的早年,还是小孩的时候,我有一位哥哥,在十七岁上,还很年青的时候,我就亲眼看见他死去了。以后,随着我的生命一年年度过,我渐渐地深信,我这位哥哥在我一生的命运里就好象是一种上天的指示和感召,因为假如他不曾在我的生活中显示,假如根本没有过他,我想,我也许永远不会当修士,走上这条宝贵的道路。这种最早的显示是出现在我的童年时代,可是到了我一生的暮年,它又仿佛在我的眼前重现了。奇怪的是,神父和师傅们,阿历克赛的脸和他虽不十分相象,只有一点点近似,可是在精神上我却觉得相象极了,以致有许多次我简直就把他当作是那个年青人——我的哥哥——在我一生将终时,作为一种提醒和感召,又神秘地来到了我的面前。我对我自己,对我有这样奇怪的幻想,简直都感到惊奇。你听见么,波尔菲里,”他朝这位平素服侍他的见习修士说,“我有许多次看见你的脸上好象有不高兴的神色,因为我爱阿历克赛胜过爱你。现在你知道这是什么缘故了,但你要知道,我也是爱你的,而且常常为了你的不高兴而感到发愁。亲爱的客人们,现在我想把这青年,我的哥哥的故事讲出来,因为在我的一生中再没有另外一种显示比它更为宝贵、更为动人和富有预言意味的了。我的心深受感动。在这时候我反省我的一生,好象又一次重头经历了它。……”

  在这里我应该声明一下:长老同他生活中最后一天来访的客人们所作的最后一次谈话有一部分记录了下来。那是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在长老去世几天以后,凭着记忆追记的。然而这是不是完全是那天谈的,或者是阿辽沙把他的师傅以前同他所谈的话也加了些进去,我没法判断。而且在这记录里,长老的话似乎是不间断的,似乎是在用说故事的形式向他的朋友们叙述他的一生,而根据以后的叙述来看,实际情况无疑并非如此,因为这天晚上是作一般的闲谈,虽然客人们不大打断主人的话,但他们也还是插进去谈自己的想法,甚至或许也讲了些自己的事情。况且这次叙述决不会这样的不间断,因为长老有时喘不过气,说不出话来,甚至还躺到自己的床上休息过,尽管他并没有睡,客人们也仍坐在原地没有离开。有一两次谈话还被佩西神父诵读圣经所打断。有意思的是他们中间谁也没有想到他当夜就会死去,尤其是因为他在这自己一生的最后一晚,经过白天睡了一大觉之后,忽然似乎获得了一种新的力量,使他能够从头到尾坚持和他的朋友们所作的这次长谈。这似乎是一种最后的爱,由于它才使他维持了一种几乎不可思议的活力,但是时间极短,因为他的生命突然中止了。……不过这话容后再说。现在我要声明的是我不打算把谈话的详情全写下来,而仅限于长老所讲的故事,象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所记录的那样。这样可以简短些,不那么累人,虽然我还要重说一遍,有许多自然是阿辽沙从以往的谈话里取来,加在一起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
七钟面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早起那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杰米·狄西加,每次两级阶梯地跑下“烟囱屋”的宽大楼梯,他下楼的速度如此急速,因而撞上了正端着二壶热咖啡穿过大厅的堂堂主仆崔威尔。由于崔威尔的镇定和敏捷,幸而没有造成任何灾难。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人豹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神谷芳雄还只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公司职员。他逍遥自在,只是在父亲担任董事的商事公司的调查科里当个科员,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工作,所以难怪他忘了不了刚学会的酒的味道和替他端上这酒的美人的勉力,不由得频繁出入那家离京桥不远、坐落在一条小巷里的名叫阿佛洛狄忒的咖啡店。 [点击阅读]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
八百万种死法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我看到她进来。想看不到也难。她一头金发近乎银色,要是长在小孩头上,就叫亚麻色。头发编成粗辫子盘在顶上,用发针别住。她前额高而平滑,颧骨突出,嘴巴略大。加上西部风格的靴子,她得有六尺高了。主要是双腿长。她穿着紫色名牌牛仔裤,香槟色皮毛短上衣。雨时断时续下了一整天,但她没带伞,头上也没有任何遮挡。水珠在她的发辫上闪烁着,像钻石。她在门口站了会儿,四下张望。这是周三下午,三点半左右。 [点击阅读]
再次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昆虫的天地卡弥尼树的枝丫,悬曳着露水打湿的坚韧的蛛丝。花园曲径的两旁,星散着小小的棕色蚁垤。上午,下午,我穿行其间,忽然发现素馨花枝绽开了花苞,达迦尔树缀满了洁白的花朵。地球上,人的家庭看起来很小,其实不然。昆虫的巢穴何尝不是如此哩。它们不易看清,却处于一切创造的中心。世世代代,它们有许多的忧虑,许多的难处,许多的需求——构成了漫长的历史。 [点击阅读]
变形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一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 [点击阅读]
古都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啊,今年又开花了。”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在城里狭窄的院落里,这棵枫树可算是大树了。树干比千重子的腰围还粗。当然,它那粗老的树皮,长满青苔的树干,怎能比得上千重子娇嫩的身躯……枫树的树干在千重子腰间一般高的地方,稍向右倾;在比千重子的头部还高的地方,向右倾斜得更厉害了。枝桠从倾斜的地方伸展开去,占据了整个庭院。它那长长的枝梢,也许是负荷太重,有点下垂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