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卡拉马佐夫兄弟 - 第一卷折磨 第01节费拉庞特神父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一卷
  折磨
  第一节费拉庞特神父
  阿辽沙在清早天还没亮时被叫醒了。长老醒来,感到很软弱,却仍想离开床坐到靠椅上去。他神志极清;脸色虽然非常憔悴,却是清朗的,几乎是快乐的,眼神也是愉快、和蔼而恳切的。他对阿辽沙说:“也许我活不过今天了。”后来他想忏悔,并且立刻行受圣餐礼。他象往常一样向佩西神父作了忏悔。在完成这两种圣礼以后,就开始行临终涂油礼。司祭们到齐了,修道室渐渐聚满了在隐修庵里修行的修士们。这时天已大亮。修道院里的人也陆续来了。仪式结束后,长老想和大家告别,——同他们亲吻。因为修道室里挤不下,先来的人陆续出去,好让别的人进来。阿辽沙站在长老旁边,长老这时又在靠椅上坐好了。他尽力所能及地说话,讲道,他的嗓音虽然很低,但还十分坚定。“我给你们讲道讲了多少年,也就是出声说了多少年的话,好象已经养成了动辄就说话,一说话就给你们讲道的习惯,现在弄得沉默对我来说倒比讲话似乎还要更难些,即使是现在,亲爱的神父们和修士们,在我身体非常衰弱的时候也是这样。”他说着笑话,亲切地环视着聚在他身旁的人们。阿辽沙后来记住了一些他当时所说的话。但尽管说得很清晰,嗓音也相当坚定,他的话却很不连贯。他讲了许多事情,似乎想在临死以前,把一生中没有全说出来的一切一下子倾吐出来,再说一次,并且不单单是为了说教,而且仿佛是渴望无一例外地跟一切人分享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欢欣,在自己一生中再一次吐露自己的胸臆。……
  “你们应该彼此相爱,神父们,”长老教诲说(据阿辽沙后来所能回忆起来的),“爱上帝的人民。我们并不因为自己来到了这里,关在这个院子里,因此就比俗世的人们神圣些,正相反,凡是来到这里的人,正因为他来到这里,就已经自己意识到他比所有俗世的人们,比地上的一切人都坏些,……一个修士以后住在这个院子里越久,就应该越加深切地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如果不是这样,那他就根本没有必要到这里来。只有当他意识到他不但比一切俗世的人坏,而且应该在世界上的一切人面前为人类的一切罪恶——不管是全体的或是个人的罪恶负责,那时我们才算达到了隐修的目的。因为你们要知道,亲爱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世上一切人和一切事物负责,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这不但是因为大家都参与了整个世界的罪恶,也是因为个人本来就应当为世上的一切人和每一个人负责。这种认识不只是修道的人,而且也是世上一切人生活道路的终极目标。因为修士并不是特殊的人,而不过是世上一切人都应该做的那种人。惟有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心才得到了感动,滋生了广博无垠、充塞天地、不知餍足的爱。那时候你们每个人就会有力量用爱获得全世界,用泪洗净全世界的罪恶。……你们每人应该省察自己的心,不断自行忏悔。不要怕自己的罪恶,即使已经觉察了以后也不要怕,只要有悔悟心就行,但是不应该和上帝讲条件。我再说一遍,你们不应该骄傲。在小人物面前不要骄傲,在大人物面前也不要骄傲。不要憎恨排斥你、侮辱你、责骂你、诽谤你的人。不要憎恨无神派、教唆坏事的人和唯物论者,——不但对他们中善良的人,甚至对其中的恶人也不要恨,因为即使在他们里面,也有许多的好人,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你们要在祈祷中这样提到他们:主,救一切无人替他们祈祷的人吧,甚至也救救那些不愿向你祈祷的人们。而且还应该马上补充说:主啊,我并不是因为高傲自大才这样祈祷的,因为我自己比一切人都还要低劣。……你们应该爱上帝的人民,不要让外来的人搅乱羊群,因为如果你们沉迷在怠惰和洁身自好的骄傲之中,尤其是陷在贪婪之中,就会有人从四面八方前来掠夺你们的羊群。要不断地给人民讲解福音,……不要敲诈勒索,……不要爱金银,不要收聚它们。……你们应该信仰,举起旗帜,高高地举着。……”
  长老说的话比在这里转述的和阿辽沙后来记下来的要凌乱得多。他有时完全中断了说话,似乎要歇一歇力,喘口气,但却仿佛一直心情十分高兴。大家十分感动地听着他,虽然有许多人对他的话感到奇怪,觉得它暧昧晦涩,……以后大家才又重新记起他的这些话来。阿辽沙中间偶尔从修道室走出来一会儿,他对于聚在屋内屋外的修士们普遍的激动和期待的神情感到很惊讶。有些人的期待几乎是惊惶不安的,另一些人则是庄严肃穆的。大家全期待在长老圆寂后立刻会有伟大的事情发生。这期待从某种观点看来几乎是浅薄的,但是甚至最严肃的长老们也受了这种影响。其中司祭佩西神父的脸最为严肃。阿辽沙走出修道室,是因为拉基金从城里回来了,暗地叫一个修士请他出来,交给他一封霍赫拉柯娃太太写来的古怪的信。她告诉阿辽沙一件来得十分凑巧的很有意思的新闻。原来昨天曾来向长老膜拜、求他祝福的虔诚的平民妇女中有一个住在城里的老妇人普罗霍罗芙娜,是个士官的寡妇。她的儿子瓦先卡由于职务关系远行到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去了,她已经有一年没有接到任何信息。她问长老:可不可以把她儿子作为死者在教堂里追荐,祈祷他的亡魂安息?长老严峻地回答她,不准她做这样的祈祷,说这等于是施行妖术。但接着因她的无知而宽恕了她,并解释说这“好象看预言书一样”(霍赫拉柯娃太太信里这样说),同时还安慰了她:“说她的儿子瓦先卡一定活着,他不是自己快要回来,就是快要寄信回来,所以她应该回家去等着。”结果怎样呢?霍赫拉柯娃太太兴高采烈地补充说:“预言竟一字不差地实现了,甚至还多些。老太太刚回家,人家就交给她一封已在等着她的从西伯利亚奇来的信。不但这样,瓦夏在这封他中途从叶卡捷琳堡①写来的信里还通知他的母亲,说他本人正在随同一位长官一起返俄途中,在接到此信后三星期内即可‘指望拥抱自己的母亲’。”霍赫拉柯娃太太坚决而且热烈地请求阿辽沙立刻把这新出现的“预言的奇迹”通知院长和全体修士,因为“这是应该使所有的人,大家都知道的!”她在信的末尾这样感叹地说。这封信写得匆忙潦草,每一行里都流露出写信人的激动的心情。但是阿辽沙已经用不着通知修士们了,因为大家已经全都知道:拉基金在打发修士去找阿辽沙的时候,还托他“恭敬地禀知佩西神父阁下说拉基金有事报告,但因极为重要,所以一分钟也不敢延搁,为此惶恐地请求原谅他的冒昧”。因为修士在通知阿辽沙之前已先把拉基金的请求向佩西神父报告过了,所以阿辽沙出来读了信以后,所能做的只不过是立刻把信转交给佩西神父,作为一个证据罢了。连这位态度严峻、不肯轻信的人,皱着眉头读完关于“奇迹”的报告以后,也不能完全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他的两眼放光,嘴角忽然露出了庄严而热切的微笑——

  注:①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旧称——
  “我们竟还能见到这样的事么?”他好象情不自禁地脱口说了出来。
  “我们还能见到这样的事,还能见到这样的事!”四周的修士们重复地说着,但是佩西神父重又皱起眉头,请大家至少暂时不要向任何人声张。“现在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因为世俗人士中轻率的举动太多了,况且现在这件事情也有可能是偶尔自然地发生的。”他谨慎地补充了一句,似乎是为了使自己安心,但几乎连自己也不大相信自己所持的保留态度,这是旁边听着的人看得十分清楚的。与此同时,这“奇迹”自然也已传遍了整个修道院,甚至传到许多到修道院来参与弥撒的人们那里。其中对这个新发生的奇迹最感到吃惊的,是昨天才从极北的奥勃多尔斯克地方来到这里挂单的那个圣西尔维斯特修道院的修士。他昨天站在霍赫拉柯娃太太身旁,向长老膜拜,曾指着那位太太的被“治愈”了的女儿,热切地问长老:“您怎么竟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问题是:现在他已经有点困惑不解,几乎不知道该相信什么了。还在昨天晚上的时候,他去见了修道院的神父费拉庞特。这位神父住在蜂房后面一间单独的修道室里。这次拜访很使他吃惊,引起他强烈的、可怕的印象。费拉庞特老神父就是那个虚心持斋和发愿保持缄默的年老修士,我们已经说到过他是反对佐西马长老——主要是反对长老制的人,他认为长老制是一种轻浮而有害的新花样。这位反对者虽然是缄默者,几乎同谁也不说一句话,但却是很危险的。他的危险主要在于有许多修士十分同情他,连到这里来的世俗人士里面也有很多人尊敬他,把他看作伟大的苦修者和有德行的人,尽管也无疑地看出他是一个疯僧。但是正是这种疯劲使人着迷。费拉庞特神父从不去见佐西马长老。他虽住在庵舍里,却没有人用庵舍的规矩去约束他,这也正是因为他的一切举止常显出疯狂的样子。他大约有七十五岁了,也许还要大些。他住在院墙角上蜂房后面一间差不多要倒塌的旧木头修道室里。这修道室是在多年以前,还在前一个世纪,为一个也是很伟大的持斋者和缄默者约纳神父修建的。那个神父活到一百零五岁,关于他的苦行至今在修道院里以及附近一带还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费拉庞特神父在七年以前设法也搬到这个平静的小修道室里来住,——这修道室简直就是一间农舍,但是又很象钟楼,因为里面有许多捐献的神像,神像前面还点着捐献的长明灯,好象费拉庞特神父就是被派在那里负责看管它们和点燃油灯的。听说他三天只吃两磅面包皮,决不再多,——这是一点也不假的;一个就住在养蜂场里看守蜂房的人每三天给他送一趟,但他就连跟侍候他的这个看蜂房的人也很少讲话。四磅面包皮连同礼拜天晚弥撒后院长准派人给这位疯僧送来的圣饼,就是他一星期的全部食粮。罐里的凉水每天给他换一次。他很少出来做弥撒。到修道院来膜拜的人们看见他有时整天跪着祈祷,不起身,也不朝旁边看。有时即使同这些人对答几句,也极简单零乱,古里古怪,而且常常近于粗鲁。在极偶尔的情况下,他也会同外来的人谈天。但多半只说些奇特的字眼,给访客一个哑谜,然后不管人家怎样请求,也决不再加以解释。他没有教职,只是一个普通的修士。在一些无知无识的人们中间流传着一种很奇怪的谣言,说费拉庞特神父和天神们有来往,只同他们谈话,所以对人们沉默不语。偶然闯进养蜂场的那个奥勃多尔斯克来的修士,按照养蜂人(也是个十分沉默阴郁的修士)的指点,向院墙边费拉庞特神父的修道室里走去。养蜂的人曾预先说过:“他也许会象同外来的人一样跟你说话,也许完全不理你。”这位修士去的时候,正象他以后自己所说,心里十分害怕。时间已经很晚。费拉庞特神父这次坐在修道室门旁一个矮长凳上。一棵很大的老榆树在他的头上簌簌作响。夜晚的寒气袭来。奥勃多尔斯克的修士跪在这位疯僧面前磕头,请求祝福。

  “修士,你要我也跪在你面前磕头吗?”费拉庞特神父说,“快起来!”
  修士起来了。
  “你赐给祝福,也受了祝福。坐在旁边吧。从哪儿跑来的?”
  最使这可怜的修士吃惊的是费拉庞特神父尽管无疑从事着艰巨的苦行,年纪又那样老迈,样子却还是魁梧有力,腰背挺得笔直,并不弯屈,气色极好,虽然显得瘦削,却很健旺,身上显然也还有极大的精力。他具有大力士般的体格。他岁数虽大,头发甚至还没有全白,过去是深黑色的须发现在还很浓密。他的眼睛是灰色的,大而发光,却凸出得很厉害,能让人吓一跳。说起话来“O”字的音特别重。他穿着栗色的衣褂,是用以前叫做囚衣料子的粗呢做的,腰里系着一条粗绳子。露着脖子和胸口。长褂里面露出厚麻布做的几乎完全发黑的衬衫,大概好几个月没有换洗了。听说他在长褂里面身上系着三十磅重的铁链。赤脚穿着破烂的旧鞋。
  “从奥勃多尔斯克的小修道院,‘圣西尔维斯特’修道院来的。”外来的修士低声下气地回答,用好奇而有点畏怯的小眼睛匆匆打量着这个隐修者。
  “我到过你的西尔维斯特那里。在那儿耽搁过。西尔维斯特身体好么?”
  修士目瞪口呆。
  “你们全是些糊涂人!守的什么斋?”
  “我们的斋按照古代修院的规则。在四旬斋的时候每逢星期一,三,五不开饭。星期二和星期四给修士们吃白面包皮,蜜饯水果,野杨莓或者腌白菜外加燕麦糊糊。星期六是白菜汤,豌豆煮面条,麦片稀粥,全加奶油。星期日那天,菜汤加上干鱼和煮麦片。在复活节前的一礼拜,从星期一直到星期六,一连六天都只吃清水和面包皮,什么煮熟的东西都没有,就连面包皮和水也吃得极少;在可能的范围内不每天进食,和四旬斋的第一星期完全一样。在圣星期五的那天,不许吃一点东西。在星期六,我们也要持斋到三点钟为止,以后才吃一点面包皮和水,喝一杯酒。在圣星期四,我们吃不放油的菜,喝点酒,或者就吃点干粮。因为洛迪西雅宗教会议对圣星期四的规定是这样的:‘不应在星期四松懈持斋,以玷辱整个的四旬斋。’这就是我们那边持斋的情形。但是这怎么能和您相比,伟大的神父,”修士补充说,胆子壮了一些,“您整年只吃面包皮和水,甚至在圣复活节的时候也是这样,而且我们两天的面包皮够您吃七天了。您这样伟大的斋戒真是惊人。”
  “蘑菇呢?”费拉庞特神父忽然问,带着浓重的土话口音。
  “蘑菇么?”修士惊讶地反问。
  “是呀。我可以离开他们的面包皮,完全不需要它,哪怕到树林里去靠蘑菇或野果就可以生活。他们这里却离不开面包皮,所以就被魔鬼拴住了。现在有些肮脏的人说持斋是不必要的事。他们这种议论是骄傲的,肮脏的。”
  “不错呀,”修士叹息说。
  “你在他们中间看到魔鬼没有?”费拉庞特神父问。
  “在谁中间?”修士畏畏缩缩地问。
  “我在去年三一节的星期日到院长那里去过,以后再没有去。我看见有鬼坐在一个人的胸脯上面,藏在修士服底下,只有头上的角露在外面;还有鬼从一个人的口袋里往外张望,眼睛闪闪烁烁,惧怕我;还有鬼住在一个人的身子里,最不清洁的肚子里,还有悬挂在脖子上的,抓住脖子带着走,可是自己看不见。”
  “您……看得见么?”修士问。
  “我对你说,我能看见,看得清清楚楚。我离开院长走出来的时候,看见有一个鬼藏在门背后躲着我,身子很高,有一俄尺半,也许还高些,深棕色的尾巴又粗又长,尾巴尖恰巧落在门缝里,我并不傻,突然把门一关,就夹住了它的尾巴。它尖叫着,想要挣脱,我朝它身上画了三次十字,——就把它镇住了。它当场就断了气,象个压扁的蜘蛛似的。现在大概已经在角落里腐烂发臭了,可他们却看不见,闻不出来。我有一年没去了。我只是告诉你一个人,因为你是外来的。”
  “您的话真可怕!伟大圣洁的神父!……”修士越来越胆壮起来,“您的名声很大,连远处都知道,据说您同天神不断地有来往,真的吗?”
  “他有时飞下来的。”
  “怎么飞下来的?什么样子?”
  “象鸟的样子!”
  “天神现身为鸽子么?”
  “有天神,也有圣灵。圣灵也可以现身为别种鸟儿降下地来;有象燕子的,有象金丝雀的,也有象山雀的。”
  “但是您怎样把他跟山雀分辨开呢?”
  “他能说话。”
  “怎么说的?说哪种话?”
  “人的话。”
  “他对您说什么?”
  “今天他通知说,有一个傻瓜来见我,问些不相干的话。你想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修士。”
  “您的话真可怕,神圣、高贵的神父,”修士摇摇头,在他的畏惧的眼睛里露出不信任的神情。

  “你看见这棵树没有?”费拉庞特神父沉默了一会,问道。
  “看见的,高贵的神父。”
  “你瞧是榆树,我看来却是另外一种景象。”
  “什么景象?”修士默然空等了一会后,问道。
  “那是在夜里发现的。你看见那两根树枝么?在夜里,那是基督的手向我伸来,用那两只手寻找我。我看得很清楚,不由得哆嗦起来。可怕,真可怕。”
  “既然是基督,有什么可怕的?”
  “会抓住你,带着飞走。”
  “活活带走么?”
  “关于伊里亚的神灵和名声,难道你没有听见过么?他会抱住带走的。……”
  这位奥勃多尔斯克的修士在谈完话回到分派给他和一位修士同住的修道室里的时候,虽然心里甚至感到很困惑,但是他的心无疑地比较更倾向费拉庞特神父,而不是佐西马神父。这位奥勃多尔斯克来的修士主张持斋最力,所以觉得象费拉庞特神父那样一位伟大的持斋者能够“看见奇迹”,似乎也并不奇怪。他的话尽管听来很荒诞,但是上帝知道他的话里含有什么意义,而且迄今一切虔敬基督的疯僧的言行还没有看见过象他那样的。对于夹住小鬼尾巴一事,他真心诚意地乐于相信它不仅是一种比喻,而且的确是事实。此外,他过去还没来到修道院时,就对长老制有极大的成见,虽然在这以前他只不过听说过,却就已经随着别的许多人一同把这制度完全看作是危险的新鲜玩意。到修道院后才过了一天,他就注意到几个轻浮的、不赞成长老制的修士背后所发的牢骚。尤其因为他天性机灵而好管闲事,对一切事情都极为好奇,所以那桩重大的消息,说是长老佐西马作出了一个新的“奇迹”,弄得他心乱如麻。阿辽沙以后记起,在挤到长老身边和围在修道室外边的那些修士们中间,这位好奇的奥勃多尔斯克来的客人的身影曾经在他面前闪现过好多次,——他在各处人堆里钻进钻出,什么都留心,什么都打听。但是他当时没大注意他,只是到了以后才全想了起来。……他当时也没有工夫理会这事情,因为佐西马长老又感到了疲乏,重新躺上床去,已经闭上眼睛,却突然又想其他来,叫他到面前去。阿辽沙立刻跑过去。当时只有佩西神父、司祭约西夫神父和见习修士波尔菲里三人在长老身边。长老睁开了疲乏的眼睛,注意地瞧了阿辽沙一眼,忽然问他:
  “你家里的人在等着你么,孩子?”
  阿辽沙一时答不上话来。
  “有没有需要你的地方?昨天答应过人家今天再去么?”
  “答应过……父亲,两位哥哥,……还有别人。……”
  “你看。你一定要去的。不必难过。你知道,我不等你在场听我在世上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会死的。我要对你说这句话,孩子,把它作为我对你的最后遗言。对你,亲爱的孩子,因为你爱我。现在你先到你答应过的那些人那里去吧。”
  阿辽沙立刻服从了,虽然离开他心里感到很难过。但是长老答应对他说出在地上的最后一句话,而且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对他的最后遗言,这使他的心欢欣得战栗起来。他匆匆忙忙地出门,想一等到城里事情办完就赶紧回来。恰巧佩西神父也对他说了几句临别嘱咐式的话,使他产生了意料不到的强烈印象。这是在他们两人走出长老的修道室的时候。
  “你要经常记住,小伙子,”佩西神父并没拐弯,开门见山地说,“世间的科学集结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在最近的一世纪里,把圣经里给我们遗下来的一切天国的事物分析得清清楚楚,经过这个世界的学者残酷的分析以后,以前一切神圣的东西全都一扫而光了。但是他们一部分一部分地加以分析,却盲目得令人惊奇地完全忽略整体。然而这整体仍象先前一样不可动摇地屹立在他们眼前,连地狱的门都挡不住它。难道它不已经存在了十几个世纪,至今还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里和民众的行动里么?甚至就在破坏一切的无神派自己的心灵里,它也仍旧不可动摇地存在着!因为即使是那些抛弃基督教反抗基督教的人们自己,实质上也仍然保持着他们过去一直保持的基督的面貌,因为直到现在无论是他们的智慧或者他们的热情,都还没有力量创造出另一个比古基督所规定的形象更高超的人和道德的形象来。即使做过尝试,结果也只弄出了一些畸形的东西。你要特别记住这点,年轻人,因为你已经被你那即将去世的长老派到尘世里去。也许当你想起今天这个重大的日子来的时候,也会不忘记我作为衷心的临别赠言对你所说的这些话的,因为你岁数还轻,而世上的诱惑很大,不是你的力量所能经受。现在去吧,我的孤儿。”
  佩西神父说完这些话以后,为他祝福。阿辽沙走出修道院,玩味着这些突如其来的话时,忽然意识到这位一向对他不假辞色的严肃的修士,竟是他的一个料想不到的新朋友和热爱他的新导师,——就好象佐西马长老在临死以前把他遗交给他了。阿辽沙忽然想:“也许他们之间真的作了这样的约定。”他刚才听到的出乎意料的、有学问的议论,偏偏是这样一种而不是别种议论,正足以证明佩西神父用心之热诚:他已经忙着想武装少年的头脑以便和诱惑斗争,为遗交给他的少年的心灵修筑一道他自己所能想象得到的最最坚固的长城
或许您还会喜欢:
霍比特人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在地底洞穴中住着一名哈比人。这可不是那种又脏又臭又湿,长满了小虫,满是腐败气味的洞穴;但是,它也并非是那种空旷多沙、了无生气、没有家具的无聊洞穴。这是个哈比人居住的洞穴,也是舒舒服服的同义词。这座洞穴有个像是舷窗般浑圆、漆成绿色的大门,在正中央有个黄色的闪亮门把。 [点击阅读]
青年近卫军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0
摘要: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 [点击阅读]
青春咖啡馆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我们年纪相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 [点击阅读]
静静的顿河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评论重读《静静的顿河》,那些久违了的又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痛苦的思想和命运,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热情。顿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所哺育的哥萨克民族通过战争,在痛苦和流血之后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肖洛霍夫把拥护苏维埃、迈向社会主义称为伟大的人类真理,并把它作为作品的主题之一。肖洛霍夫对顿河无比热爱,书中经常出现作者对顿河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赞颂。顿河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和泥土的浓烈味道,让读者过目不忘。 [点击阅读]
面纱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1她惊叫了一声。“怎么啦?”他问道。房间里的百叶窗关着,光线很暗,但还是能看清她脸上恐惧的表情。“刚才有人动了一下门。”“呃,八成是女佣人,要不就是哪个童仆。”“这个时候他们决不会来。他们都知道吃完午饭我要睡觉。”“那还会是谁?”“是瓦尔特。”她嘴唇颤抖着小声说道。她用手指了指他的鞋。他便去穿鞋,但他的神经多少也有点紧张,因而显得笨手笨脚,而鞋带偏偏又是系着的。 [点击阅读]
风流狂女的复仇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1矮男子闯进来了。矮男子头上蒙着面纱。“不许动!动就杀死你们!”矮男子手中握着尖头菜刀,声调带有奇怪的咬舌音。房间里有六个男人。桌子上堆放着成捆的钱。六个人正在清点。一共有一亿多日元。其中大半已经清点完毕。六个人一起站起来。房间的门本来是上了锁的,而且门前布置了警备员。矮男子一定是一声不响地把警备员打倒或杀死了,不然的话,是不会进房间里来的。六个人不能不对此感到恐惧。 [点击阅读]
风葬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雪江从早上开始心情就不好。要是平常的话,肯定会训斥浅见睡懒觉的,可是今天她看见小儿子,露出一副无奈的神情,转身就回自己的房里去了。听佣人须美子说,雪江连早饭也没吃。“我妈她怎么了?”“牙疼。”“是嘛?……”浅见似乎有点幸灾乐祸似地反问道。“是的,听夫人说,装的假牙不好,像针扎似地痛。”“哦,是那样啊,牙不好。 [点击阅读]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0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飞鸟集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泰戈尔1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straybirdsofsummercometomywindowtosingandflyaway.andyellowleavesofautumn,whichhavenosongs,flutterandfalltherewithasign.2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1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我睡醒的时候,床的另外半边冷冰冰的。我伸出手想试探一下波丽姆留在被子里的余温,结果只摸到了粗糙的帆布被单,她准是又做了噩梦,爬到妈妈被窝里去了。嗯,准没错。今天是收获节。我用胳膊支起身子,屋子里挺亮,正好看得见他们。小妹妹波丽姆侧身躺着,偎在妈妈怀里,她们的脸紧挨在一块儿。睡着的时候,妈妈看上去要年轻些,脸上尽管还是一样疲倦,可已经不那么憔悴了。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2燃烧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壶中茶水的热气早已散发到冰冷的空气中,可我双手仍紧紧地握着茶壶。我的肌肉因为冷而绷得紧紧的。此时如果有一群野狗来袭击,我肯定来不及爬到树上,就会遭到野狗的撕咬。我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僵硬的四肢,可我却坐着,像顽石一样一动不动。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周围的树丛已隐隐显露出轮廓。我不能和太阳搏斗,只能看着它一点点地把我拖入白昼,而即将到来的这一天是几个月来我一直所惧怕的。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3嘲笑鸟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我低头俯视着自己的鞋子,一层细密的灰尘正缓缓地落在磨旧的皮革上。此时,我正站在原来放着我和妹妹波丽姆的床铺的地方,旁边不远是放饭桌的地方。烟囱已经塌了,烧得焦黑的碎砖头堆成了一堆,靠这个我还勉强能认得出原来房间的位置,不然的话,在这茫茫灰海中,我靠什么来辨认方向?十二区的一切几乎已荡然无存。一个月以前,凯匹特的火焰炸弹摧毁了“夹缝地带”贫苦矿工的房子、镇子里的商店,甚至司法大楼。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