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卡拉马佐夫兄弟 - 第三卷好色之徒 第01节下房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好色之徒
  第一节下房
  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住宅并不在市中心,但也不十分偏僻,房子很旧,却具有悦目的外表:是带阁楼的平房,粉刷成灰色,带着红色的铁皮屋顶。然而它还能支持很久,房子开间极大,也很舒适,有各种各样的贮藏室,有各种各样的暗间和意料不到的小楼梯。里面老鼠成群,然而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并不特别讨厌它们:“晚上独自在家的时候不至于那么寂寞。”再说他也确乎有到晚上打发仆人们到厢房去,整夜关着门独自一人呆在屋子里的习惯。那所厢房在院子里,宽敞而且坚固;费多尔-巴夫洛维奇把做饭的地方也安排在那里,虽然正房里也有厨房。他不爱闻厨房的味儿,食物无分冬夏全从院子里端来。本来,这所住宅是为大家庭建筑的,主仆一起再加五倍都住得下。但是在我们讲这段故事的时候,正房只住有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和伊凡-费多罗维奇两人,而下人住的厢房里只住着三个仆人:老头儿格里戈里,他的妻子老太婆玛尔法,还有年轻的男仆斯麦尔佳科夫。关于这三个仆人必须说得稍为详细些。关于老头儿格里戈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图佐夫,我们已经说了很多。他是一个坚定倔强的人,会固执而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的,只要这个目的由于某种原因(虽然这个原因往往很不合理)在他看来是一种不可推翻的真理。总而言之,他是正直不阿的。他的妻子玛尔法-伊格纳奇耶芙娜,虽然一辈子在丈夫的意志面前表示无条件地服从,有时却也对他提出固执的要求,例如要求在农民刚刚解放以后马上离开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到莫斯科去,开始做个什么小生意,因为他们积攒了一些钱。但是格里戈里当时不容分说地断定,女人是在那里胡说,“因为一切女人全是不忠实的”,他们不应该离开旧主人,无论这主人为人怎样,“因为现在这是他们应尽的责任”。
  “你明白不明白,什么叫做责任?”他问玛尔法-伊格纳奇耶芙娜。
  “关于责任我明白。格里戈里-瓦西里耶维奇,但是我们有什么责任留在这里?我真不明白,”玛尔法-伊格纳奇耶芙娜坚定地回答。
  “不明白就不明白,但事情就这样决定。以后不许再说。”
  结果果然这样,他们没有走,费多尔-巴夫洛维奇给他们定了工资,并不多,却按时清付。格里戈里也知道他对于主人有一种不可辩驳的势力。他感到了这个,而这也是理所应当的:这个狡狯固执的小丑费多尔-巴夫洛维奇,象他自己说的那样,在“某些生活上的事情”里,有很坚定的性格,而在另一些“生活上的事情”里,他的性格就大大软弱,这在他自己也感到惊奇。他自己也知道是哪些事情,正是因为知道,所以很害怕。在有些生活上的事情里,应该特别警惕,如果没有忠实可靠的人在旁边,就会十分困难,而格里戈里正是最忠实可靠的人。费多尔-巴夫洛维奇生平有许多次甚至发生过可能挨打,而且会被痛打一顿的危险,总是由格里戈里加以解救,虽然事后每次总要挨这位老仆的一番训诫。然而单单挨打还不至使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害怕;另外还常发生一些远为严重的,甚至十分微妙复杂的情况,到那时候,大概连费多尔-巴夫洛维奇自己也说不清对于忠实、亲近的人有多么异乎寻常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他有时会突然一下子无法理解地自行感觉到的。这是一种近乎病态的情况:费多尔-巴夫洛维奇是个十分婬荡而且在情欲方面时常残忍得象恶魔般的人,但是忽然有时会在酒醉的时候自行感到精神上的恐怖和道德上的震动,对他的心灵几乎会产生一种甚至可以说是生理上的影响。他有时说:“我的心在这时候就好象是哆嗦着提到了喉咙里似的。”就在这种时候,他希望在他的附近,离他不远,倒不一定在一所房子里,但至少在厢房里,有一个忠实、坚定的,和他迥然不同、毫不荒唐的人,这个人虽然看见了他所作的一切恶行丑事,知道了一切秘密,却还是由于忠心而容忍这一切,并不反对,主要是不加责备,不说关于今生或死后的威吓话,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还要保护他,保护他免受某个不相识的、可怕而危险的人的威胁。重要的是身边必需要有另外一个人,一个相处多年的、友善的人,以便在痛苦的时候可以招他前来,只为了可以看看他的脸,或者搭讪几句话,甚至完全不相干的话,如果这个人不表示什么意见,并不生气,他心上会好象轻松些;如果这个人生气,那么就更加愁闷些也行。曾有过这样的事——自然是十分稀有的:费多尔-巴夫洛维奇甚至夜里走到厢房去把格里戈里唤醒,叫他到他那里去一下。格里戈里去了,费多尔-巴夫洛维奇谈了些完全不相干的话,然后立刻打发他走,有时甚至加上嘲弄和玩笑,然后自己啐口唾沫,躺下睡觉,无挂无牵,安然入梦。阿辽沙回来后,费多尔-巴夫洛维奇也曾有过这一类的情况。阿辽沙十分“打动了他的心”,因为他“生活着,一切都看见却不加任何责备”。不但如此,他还带来了从未遇到过的东西:对于他这老头子完全不加轻蔑,相反地,倒流露出永远不变的亲切,真诚而毫不做作的依恋,对于他这样一个不值得依恋的人的依恋。这一切对于老放荡鬼和不顾家的人,是完全的意外,对于至今只爱“作孽”的他,完全出乎意料之外。阿辽沙离开后,他自己承认他明白了一点至今不愿明白的东西。

  我在这篇小说开头时已经提过,格里戈里恨阿杰莱达-伊凡诺芙娜,费多尔-巴夫洛维奇的第一位夫人,长子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的母亲,相反地却保护第二位夫人,疯癫病人索菲亚-伊凡诺芙娜,他反对自己的主人,反对一切偶然说她一句坏话或轻浮的话的人。他对于这不幸的女人的同情竟变成了一种神圣的东西,因此,二十年来,无论什么人对她说一句甚至只是不好的暗示,他也受不了,立刻要对施加侮辱的人进行驳斥。格里戈里外表上是冷静、威严的人,不爱多嘴,要说就说有分量的、不轻浮的话。同样,猛一看去也摸不准他究竟爱不爱自己那个温顺驯服的妻子,但是他实在是爱她的,而她自然也明白这一点。这个玛尔法-伊格纳奇耶芙娜不但不是个蠢女人,也许比她的丈夫还要聪明,至少在日常生活方面比他有主意,但是从结婚那一天起,她就毫无怨言而且十分柔顺地服从他,认为他精神上比自己优越而毫没有二话地尊敬他。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两人一辈子很少谈心,至多谈些极必要的日常琐事。傲慢庄严的格里戈里总是独自考虑一切,操心一切,所以玛尔法-伊格纳奇耶芙娜早就明白他完全不需要她的劝告。她感到丈夫十分欣赏她的沉默,认为她这样做是聪明的。他从来没有真正打过她,只偶尔有过一次,也只是轻轻揍了几下。在阿杰莱达-伊凡诺芙娜和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婚后的第一年,有一次在村庄里,聚集了一些当时还是农奴的乡下姑娘和村妇们到主人的院里来唱歌跳舞。她们跳起了“牧场”舞,忽然,那时还是个年轻少妇的玛尔法-伊格纳奇耶芙娜跳到合唱队的前面,用特别的姿势跳起“俄罗斯”舞来,并不照乡村的样子,象村妇那样跳,而是照她在有钱的米乌索夫家地主剧场里充当家奴时的跳法,——这剧场里有从莫斯科聘请来的舞蹈教师专教演员们跳舞。格里戈里看见他的妻子这样跳舞,一小时以后,在自己家那个木屋里轻轻地揪住她头发教训了她一顿。但是殴打的事情从此根绝了,一辈子再也没有重新发生过,而玛尔法-伊格纳奇耶芙娜也从此戒了跳舞。

  上帝没有赐给他们儿女,有过一个婴孩也死去了。但格里戈里显然爱孩子,甚至并不隐瞒这一点,也就是说并不觉得不好意思流露出来。阿杰莱达-伊凡诺芙娜逃走以后,他把三岁的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领来,照管了差不多一年光景,自己拿木梳给他梳头,甚至自己在洗衣盆里给他洗澡。后来他既照料过伊凡-费多罗维奇又照料过阿辽沙,为这个还挨过一记耳光;但这些我都已经讲过了。至于自己的小孩,那么唯有当玛尔法-伊格纳奇耶芙娜怀孕的时候,他在期望中喜欢了一下。等到生下以后,他就既感到伤心又感到恐怖。因为这男孩生下来就是六指的。格里戈里看见了这个,懊丧得不得了,不但一直到受洗的那天始终一言不发,还故意默默地躲到菜园里去。那时候是春天,他在花园里的菜地上整掘了三天菜畦。第三天上,必须给婴孩施洗了;格里戈里当时已经想好了主意。他走进木屋,神父和宾客们都已聚在那里,最后费多尔-巴夫洛维奇也亲自驾临,来当教父。格里戈里忽然声明,婴孩“根本不应该受洗”。他这声明声音不高,话也不多,一个字一个字地吐出来,只是呆呆地凝神望着神父。
  “这又是为什么?”神父带着好玩的惊奇神色问道。
  “因为这……是条龙……”格里戈里喃喃地说。
  “怎么是龙?什么龙?”

  格里戈里沉默了一会。
  “发生了自然的错乱……”他嘟囔着说,虽然很不清楚,
  却极坚定,显然不愿再多说。
  大家笑了一阵,自然还是给可怜的婴孩行了洗礼。格里戈里在圣水盘旁边热心地祷告,却没有改变对这个初生婴儿的看法。不过他什么都不去干涉,在有病的男孩活着的两星期内,差不多没有看他一下,甚至不愿理会他,而且大半时间都不在家。但是过了两星期男孩生了鹅口疮死去以后,他亲自把他放在小棺材里,带着深沉的忧伤望着他。等到往不深的小坟坑里填土的时候,他跪下来,朝小坟叩了头。从那时期,有许多年他一次也没有提起过自己的孩子,而玛尔法-伊格纳奇耶芙娜也一次没有当他的面回忆孩子,在遇到要同什么人谈起自己的“小宝贝”的时候,就把声音压低下来,虽然格里戈里-瓦西里耶维奇并不在旁边。据玛尔法-伊格纳奇耶芙娜说,他自从埋葬了婴孩以来,特别热心钻研“神事”了,读《圣者传》,多半是默念,每次戴上大圆银边眼镜一个人念。除去在四旬斋的时候以外,他不大声朗读。他爱读《约伯书》,不知从哪里弄来了“我们符合神意的神父伊萨克-西林”的语录和信条抄本,拼命地念着,多年如一日,差不多一点也不明白其中的意义,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更加宝爱这本书。最近,他对在邻近地方偶尔接触到的鞭身教开始留意并且研究起来。他显然十分震动,但是觉得转而皈依另一种新信仰还是不合适的。他对于“神学”的渊博自然更使他的面貌平添了几分严肃气派。
  也许,他本性倾向于神秘主义。好象故意似的,六指婴孩的出世和死亡又恰巧和另一桩很奇怪的、出乎意料的新鲜事赶在一起。这事据他以后有一次自己表示,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就在六指婴孩埋葬的那天,玛尔法-伊格纳奇耶芙娜夜里醒来,听见好象有新生婴孩的哭声。她害怕了,叫醒丈夫。他细听了一下,说多半有人在呻吟,“好象是女人”。他穿衣起床。那时是很暖和的五月之夜。他走出房门,清晰地听出呻吟声是从花园里传来的。但是从院子通向花园的门夜里是锁着的,除去这个门以外就没法进去,因为花园的四周有坚固高厚的围墙。格里戈里回到屋里,点上玻璃灯,取了花园的钥匙,没理会他的妻子歇斯底里性的恐怖(她老是咬定说,她听见了孩子的哭声,一定是她的男孩哭着唤她),默默地走进园里去了。他立刻听清呻吟声是从园中小门旁边的澡堂里传出来的,而且呻吟的一定是女人,他开了澡堂的门,看见了一幅把他惊呆了的景象。一个流浪街头为全城闻名的本城疯女人,绰号叫丽萨维塔-斯麦尔佳莎娅(臭丽萨维塔)的钻进了他们的澡堂,刚刚生养了一个婴孩。婴孩躺在她的近旁,她在他的身边快要死了。她一句话也不说,因为她不会说话。但是所有这一切应该特别说明一下
或许您还会喜欢:
海顿斯坦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海神庙完成了,耸立在玫瑰如绣的花园里,旁边站着建造者,臂膀上,靠着他年轻的妻.她用孩童般的愉悦之声说:“我的杯中溢满了快乐,把我带到纳克萨斯①海滨的人,如今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光辉的神庙,这是他不朽的故土。”她的丈夫严肃地说:“人死后,他的名字会消失,而神庙,却永远如此屹立。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在看到自己的精神为人传颂时,他就永远活着,行动着。 [点击阅读]
犯罪团伙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托马斯·贝雷斯福德夫人在长沙发上挪动了一下身子,百无聊赖地朝窗外看去。窗外视野并不深远,被街对面的一小排房子所遮挡。贝雷斯福德夫人长叹一口气,继而又哈欠连天。“我真希望,”她说道,“出点什么事。”她丈夫抬头瞪了她一眼。塔彭丝又叹了一口气,迷茫地闭上了眼睛。“汤米和塔彭丝还是结了婚,”她诵诗般地说道,“婚后还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六年之后,他们竞能仍然和睦相处。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点击阅读]
神秘的奎恩先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新年前夜。罗伊斯顿招待会上的大人们都聚集在大厅里。萨特思韦特先生很高兴,年轻人都去睡觉了。他不喜欢成群结队的年轻人。他认为他们乏味,不成熟,直白。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变得越来越喜欢微妙的东西。萨特思韦特先生六十二岁了——是个稍有点驼背的干瘪老头。一张奇怪的孩子似的脸,总是一副盯着人的样子。他对别人的生活有着过分强烈的兴趣。 [点击阅读]
神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十九世纪中叶,在我们这个奇怪的世界上,有一类人开始变得愈来愈多。他们大都快上了年纪,被大家称为“科学家”,这个称呼颇力恰当,可是他们自己却非常下喜欢。他们对于这个称呼是如此之厌恶,以致在他们那份叫作《大自然)的有代表性的报纸里一直谨慎地避开它,好像所有的坏字眼都源出于它似的。 [点击阅读]
紧急传染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3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老铁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杰斐逊城是密苏里州的州府,同时也是柯洛县的县府,它位于密苏里河右岸一个风景优美的山丘地带,从这里可以俯视到下面奔腾不息的密苏里河和河上热闹繁忙的景象。杰斐逊城的居民那时候比现在少多了,尽管如此,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由于地区法院定期在这里举行会议,这赋予它一个重要的地位。这里有好几家大饭店,这些饭店价格昂贵,住宿条件还过得去,提供的膳食也还可口。 [点击阅读]
蝇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一个金发男孩从最后几英尺的岩壁上滑溜下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找条道儿奔向环礁湖。尽管他已脱掉校服式的毛线衫,这会儿提在手里任其飘摇,灰色的衬衫却仍然粘在身上,头发也湿漉漉地贴在前额。在他周围,一条狭长的断层岩直插林莽深处,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之中。 [点击阅读]
隐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使二月初的高原变得格外寒冷。一个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布兰勃赫斯特火车站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顶软毡帽的帽檐几乎遮住了他整个脸,只露出光亮的鼻尖。套着厚手套的手,费力地提着一只黑色小皮箱。雪花飘落在他的胸前、肩头,黑色的小皮箱也盖上了白白的一层。这位冻得四肢僵直的旅客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随即把皮箱往地上一扔。“快生个火。 [点击阅读]
飞鸟集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泰戈尔1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straybirdsofsummercometomywindowtosingandflyaway.andyellowleavesofautumn,whichhavenosongs,flutterandfalltherewithasign.2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点击阅读]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 [点击阅读]
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眼前是突兀林立的岩石群。多摩河上游的这片布满岩石的区域,地势险峻,令垂钓者望而却步。几年前,曾发现一女子被人推下悬崖赤裸裸地嵌陷在岩石缝中。岩石区怪石嶙峋、地势凶险,当初,调查现场的警官也是费尽周折才踏进这片岩石区域的。一个少女划破清澈的溪流浮出水面。十四五岁的样子,赤身倮体,一丝不挂。望着眼前的情景,垂钓者的两颊不由得痉挛起来。直到方才为止,在不断敲打、吞噬着岩石的激流中还不曾出现过任何物体。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