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局外人 - 读《局外人》有感——他只是个打酱油的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要遵循各种各样的规则,这些规则一是来自法律的约束,其次是来自道德的制约,在明文规定和约定俗成的律例之外,还有一种更加隐秘的用以衡量人的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即他人通常的行为模式。
  “正常”是个带有朦胧感的词汇,并没有人在这一词汇上有过特别的定义,其衡量标准是他人的行为。而他人是谁?多数人。然而这一点上也无法量化。
  亲人离世要哭泣,朋友聚会要高兴,收到礼物要表现出惊喜的神情,别人伤心时要去安慰……是谁规定了这些场景下必须体现的情绪,假如不表现出适合的情绪,就会被视为另类或怪胎,会被谴责和质疑,你为什么不和别人一样?
  《局外人》里的主人公就是个怪胎,默而索是个普普通通的职员,某天,他妈妈死了。默而索既没有哭,也没有伤心,而是无动于衷地抽烟,埋葬了妈妈后照常和女人做*爱,照常上班,交朋友,生活。
  加缪被视作是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而存在主义的中心思想是认知自我的存在,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在加缪看来,世界仅仅是一片荒 原,人类是被无意中抛洒到荒原上的种子,每一粒种子之间都没有具体的关联,有些被黄沙掩盖,有些自顾自生长,而生存的意义便是在这荒原上尽可能地存活,再 尽可能顺利地死去。存活过程中的孤独、黑暗、绝望和被抛弃,便是整个生命中的大本真,一切条条框框的规则都是无意义不重要的。
  默而索并非没有情感,并非是冷血动物。可以说,正是因为他完全遵循了情感的痕迹,才脱离了社会属性*对他的制约,对妈妈的感情始终潜伏在他内心 深处,但另外有一种力量,更加深沉的激*情和信仰,让默而索直面死亡所带来的缺失。默而索心中的信仰正是虚无。因为认识到生命的无可选择,生命本身便成了一 场虚无,虚无引导默而索走向另一条更加坚定的道路——真实。

  萨特曾经讲过很有名的一句话:“他人即地狱”,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来自对他人的投射,主体意识基于客体而诞生,从而自我的“存在”时刻都会与他人的“存在”产生剧烈的冲突,这一冲突正是地狱的来源。
  加缪早年和萨特是好友,两人都被誉为是存在主义的哲学大师,但在后期,加缪公开发表声明与萨特决裂,继而和萨特站在了不同的阵营。(顺便八卦 一下,加缪本人比萨特帅,萨特又矮又不好看,但是抢女人的时候却比加缪在行,这点上加缪对萨特也相当不爽。)加缪和萨特最大的分歧在于,加缪更坚持个人行 为的徒劳和无意义,在《局外人》中可以看出,加缪将默而索塑造成了一个对生活全然无作为的角色*,默而索对生活的麻木和冷静近乎冷血,并且充满了孩童式的任 性*和天真。加缪对客观世界的反抗是以纯意识上的抗争进行的,在行为上体现出的仅仅是虚无。而萨特的反抗是针对他人的,与他人意识抗争从而确立自我意识的存 在。
  正是由于加缪对于生命态度的超脱,死亡作为生的对立面和延续面,成为了他看待生活的重要渠道。《局外人》以一句经典的“今天,妈妈死了。也许 是昨天,我不知道”作为开头,开篇便点亮了死亡的主题。故事中有三段死亡,妈妈的死,阿拉伯人的死,默而索的死,从前到后依次表明了加缪三个核心的观念, 自然,荒诞,真理。
  默而索对妈妈之死的麻木,源于对自然的全盘接受。妈妈是荒原上的另一粒种子,枯萎是必经的过程,像咖啡的香气,夜晚及鲜花的气味一样自然。是事物存在和流逝的状态,无从更改和控制,只能以旁观者的面目看待。
  阿拉伯人的死,则是加缪对“偶然”的讽刺,是荒诞式的处理后果,默而索枪杀阿拉伯人,仅仅因为他挡住了阳光,而阳光和大海是默而索最热爱的事物。默而索对生命是漠然的,他也不存在道德的自我审判,因此这一杀人事件对他而言,就如同拨开遮住阳光的叶子。

  之后的审讯中,默而索依旧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他人对自己的指控,审讯过程,默而索在妈妈死后的表现成为了人们指责他的重要判断标准,在他人 眼中,一个没有在妈妈葬礼上哭泣的人,毫无疑问是个冷血动物,残忍的杀人犯。检察官甚至说了这么一句:“我控告这个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 亲。”也就是说,在一桩刑事案件中,道德标尺成为了重要指标,成了人们排除异己的工具。
  尼采作为典型的无神论存在主义者,一直都强调道德是群居社会的产物,是维持群体利益的工具,是扼杀个性*和个人意识的,是会限制人的自由并抹杀 人的本性*的。加缪显然继承了尼采这一思想,将默而索置于集体审判的平台上,一方面激化了个人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对立冲突,另一方面又使默而索以局外人的冷静 视角看待全部的冲突过程,依旧是以“无作为”对抗激烈的道德抨击。
  默而索被判死刑是种必然,但这并不意味着默而索的“存在”遭受了毁灭。事实上,在对抗中,默而索获得了胜利。社会意识的目的从来不是毁灭异 己,而是同化异己,《1984》中的温斯顿,从一开始的激烈反抗,到最后的全盘投降归顺社会,才是社会意识的最大成功。只有在同化遭遇失败的时候,毁灭才 必须成为唯一的没得选的途径。
  讽刺的是,对默而索而言,毁灭他的生命恰恰使得他走向了幸福之路。正是在自我的存在面临死亡的时刻,默而索找到了真理,而真理是,他存在过, 他对此有绝对的把握,至于其他,皆是无意义的虚无。刽子手的刀锋自以为划开了他的喉咙,实际上划开的,确是默而索通向真理的大门。

  默而索以局外人的身份活着,依旧以局外人的身份幸福地死去。套用很流行的一句话,他高高兴兴提着酱油瓶来了这世界,打满了酱油就走了。——你 们是死是活,与我有什么相干?我心中的火焰自我内心燃起,也将自我内心熄灭,我的爱从我意识里而生,也可以随时不见。所有的规则皆是跳房子的格子线,我只 需蹦着跳着越过去,有什么不可以。
  加缪曾经说过:“幸福和荒诞是同一块土地上的两个儿子。”对于默而索而言,生命的本身是荒诞的,但存在的幸福感是真实的。《局外人》的结尾,默而索有这么一段独白:
  “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是的,我只有这么一点儿把握。但是至少, 我抓住了这个真理,正如这个真理抓住了我一样。我从前有理,我现在还有理,我永远有理。我曾以某种方式生活过,我也可能以另一种方式生活。我做过这件事, 没有做过那件事。我干了某一件事而没有干另一件事……面对着充满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 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 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
  我认为这是我读过的最美好的结尾。不是俗套的happy ending,不是悬而未决的谜题,也不是痛彻心扉的大悲剧,就是一个人,一个真实的人,活过了真实的一生,终于在真实的死亡面前发现了真实的真理。一切都如此完美。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复活
作者:佚名
章节:136 人气:2
摘要:《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二十一节至第二十二节:“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么?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三节:“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约翰福音》第八章第七节:“……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点击阅读]
夜城4·魔女回归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夜城里什么东西都有,从神圣的遗产到污秽的法器一应俱全。不过除非具有钢铁般的意志,不然我绝不推荐任何人参加夜城里举行的拍卖会。虽然大部分的人根本不敢在拍卖会中跟我抢标,不过我已经很久没有出席任何拍卖会了,因为每次我都会在标到真正想要的东西之前先标下一堆垃圾。有一次我意外标到了一张召唤妖精用的“普卡”,结果就出现了一只只有我才看得到的花花公子玩伴女郎,足足跟了我好几个月。 [点击阅读]
夜城8·非自然询问报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在夜城,黑夜永无止尽。这里是隐身于伦敦的黑暗魔法之心,美梦以各种型态现世,诱惑与救赎永远都在特卖。你可以在夜城中找到任何事物,只要对方没有抢先找上门来。火热的霓虹,深邃的黑暗,信用卡难以支付的罪恶,狂放的夜店,疯狂的音乐。换上你的舞鞋,舞动到血流如注为止。夜晚持续不断,欢乐永不止歇。随时都会有人手中握着印有你的名字的子弹。我名叫约翰·泰勒,是一名迷失灵魂、在诅咒之地寻求救赎的私家侦探。 [点击阅读]
夜城外传·影子瀑布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世界上存在着一座梦想前去等待死亡的城镇。一个恶梦得以结束,希望终得安歇的所在。所有故事找到结局,所有冒险迎向终点,所有迷失的灵魂都能迈入最后归宿的地方。从古至今,世界上一直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地方,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黑暗角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魔法的消逝,大部分的奇景都已不复见,而这类隐藏的角落也随之凋零。 [点击阅读]
大师与玛格丽特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暮春的莫斯科。这一天,太阳已经平西,却还热得出奇。此时,牧首①湖畔出现了两个男人。身材矮小的那个穿一身浅灰色夏季西装,膘肥体壮,光着秃头,手里郑重其事地托着顶相当昂贵的礼帽,脸刮得精光,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得出奇的角质黑框眼镜。另一个很年轻,宽肩膀,棕黄头发乱蓬蓬的,脑后歪戴一顶方格鸭舌帽,上身着方格布料翻领牛仔衫,下身是条皱巴巴的自西眼裤,脚上穿一双黑色平底鞋。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2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大象的证词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奥利弗夫人照着镜子。她自信地瞄了一眼壁炉架上的时钟,她知道它已经慢了二十分钟。然后她继续摆弄着自己的头发。奥利弗夫人坦率地承认,令她烦恼的是经常要改变发型。她差不多已把每种样式都试过了。她先梳了一个庄重的,把头发从四面向上卷得又松又高;接着又梳了一种迎风式的,把发绺往后梳,修饰得看上去很有学者风度,至少她希望如此。她已经试了绷紧的整齐的卷发,也试过一种很有艺术味道的凌乱的发型。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失去的胜利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前言1945年我曾经讯问过许多德国将领,他们一致的意见都是认为曼施坦因元帅已经被证明为他们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他们都希望他能出任陆军总司令。非常明显,他对于作战的可能性具有一种超人的敏感,对于作战的指导也同样精通,此外比起任何其他非装甲兵种出身的指挥官,他对于机械化部队的潜力,又都有较大的了解。总括言之,他具有军事天才。在战争的最初阶段中,他以一个参谋军官的身份,在幕后发挥出来一种伟大的影响。 [点击阅读]
女妖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庄司武彦是个二十五岁的未婚青年,他父亲是银座有限公司的京丸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京丸是战后发迹的美术古董商,他为了扩大经营,组建了京丸股份公司。武彦的父亲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武彦去年毕业于大学的文科,至今也没有找工作。他也不愿在父亲的公司做事,但又不是游手好闲之辈,所以整天闷在家里看书。他可以说是个文学青年,但只爱好一般的文学作品,尤其对推理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是文学青年中为数不多的侦探小说迷。 [点击阅读]
学生街杀人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从收音机里缓缓流淌出的路唐纳森的演奏,作为此时在场两人心情的BGM明显有些不合适。光平盘腿坐在原地,伸手关掉了收音机。六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立刻被沉默所支配。广美的表情比平时更严肃,她把日本茶倒进两个茶碗里,然后把较大的一个茶碗放到了光平面前。这个茶碗是附近一个寿司店开张的时,抽奖获得的奖品。 [点击阅读]
寻羊冒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某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业务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