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局外人 - 局外人·读书心得——谁不是局外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我的记忆,从来还没有过这样一部作品,特别是一部作为享誉世界、糅合了坚韧的哲学于朴素观察中的小说,让我身历“主角”的感觉。根据大多的阅读事实,过 往那种迅速的切入,一般来自功利、为方便某种阅读行走的技术描写,它们植根于普罗大众浅显的生活经验和幻想、及天然生理冲动。金庸先生就是利用这些经验, 架大了羸弱的中国人欲|望,形成华夏儿女独特武侠情结。卫慧小姐的先风更直奔主题,“宝贝”成为特色*文 化,不能不说人心所向。
  这种说法下提到加缪和他的《局外人》,多少有点冒犯,对于一个理智的共 产主 义者,仅其笔下分解的西西弗推石头传说,就能看出他对世人无比的怜悯;这不是一般无产 阶 级者所能拥有的胸怀,也不是某一个政体所能妥协的描绘。而同样了不起的是,在《局外人》如此哲学课景下,诸多熟悉情绪却被唤醒,现实之井同时建立。套用评 论家们的行话:在技术处理和体裁的选择上,加缪的确给了我们一个更靠近事实方向,一个能清晰看到本我孤单存在的身形。
  本相的禁锢如何被真实看到,作家们作过很多努力。因为权 利,及法 律的钳制,当事人变成为局外人往往不可避免,甚至顺理成章。卡夫卡的《审 判》、奥威尔的《1984》曾有过类似形象表述:K和温斯顿,前者是个莫名其妙的解释者,过去如迷一样了。后者则怀天生困惑,悲剧性*想去揭开历史。而不论 是个人过去,还是历史面具都不容冒犯。一旦国 家机器启动,就如高效大型运算中心,这里早编织了大量的谎言和欺骗程序,当事人的情况真实如何,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始终会正确出现,哪怕是用上恼羞成 怒手段。K最后像“一条狗似的”离去,温斯顿终于爱上了英俊“老大哥”,没有什么比这两个主角更类同局外人了。

  如果说《审判》、《1984》更侧重在揭示权 利的无法撼动和丧心病狂,《局外人》在线形上则有更多延伸。加缪的前半生友人、后半生敌人萨特给了权威定论:《局外人》是“荒诞的证明”;是“关于荒诞和 反对荒诞的书”。但同太多笔下世界相比,这是个怎么看上去也温情的世界:默尔索老太太的死,儿子一路上遇到都是好心问候的人群。养老院里此起彼伏的群体哭 泣、老夫少年狂的情人眼泪、院长人情味十足的问候和关照,传统礼仪文化十分珍视六十多岁的她的离去。这是多么符合一个文明社会、人类良性*发展的现象。可这 时冲突出现了,这样的世界里,念过大学,由单亲妈妈带大的孩子,竟然没有在法兰西母亲般的土地上哭泣。他甚至在给妈妈守灵时喝咖啡、抽烟。在妈妈下葬当天 与情人看喜剧片、幽会。尔后,他在出租房里深居简出,和皮条客交上朋友,写出手段高明的骗人情书,很快,他找不出完整的理由杀死了一名异乡者——那同样目 光无辜的阿拉伯人。到这里,小说已经独立完成了一个优美篇章,它有些海明威的事实,福克纳的消沉,卡夫卡的恐惧,甚至,它提早实现了昆德拉的小资本情调。 我们如果用上当时时代概念,它多么象现代小说漫不经心的执行者。小说的人物虽然蜗居在一个小地方,没有去繁华大巴黎。却带现代社会小职员普遍寒漠态度;杂 乱的公寓里,身份不明的男女做着欲盖弥彰的事情;深夜中,反复上演人狗依恋的孤独故事。交往的试探和对行为的不负责交织、展现着。但空间一旦抽位,默尔索 就投奔永恒的大海,这是放松心灵,自我寻找的地方,是某种意义上现代人的乌托邦。我们也可从中看到默尔索的身份,在法兰西土地上保持原始烂漫而对现实索味 的人,一个进化,和反抗的无聊现代代言人。我想,这也是我在阅读中感觉和默尔索如此靠近的原因。

  小说到下半部分有了史诗效果。默尔索不再是沉默人,他在无所谓的态度中延伸后突然发现,自己两个月没离开这扇门了,没去他心爱海边,没去会身材不错,想和 他结婚的情人。他的情感被轻微唤醒,他想着他当然爱妈妈的,可也没必要在葬礼上流泪。他考虑着出狱后和情人结婚,继续开始他的工作,可眼前一切受阻了。他 开始在心里激烈抗战、在审判席上仔细观察。被告席到旁听席、到证人席,这里拉开了前所未有距离。那些人说,他“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自己的母亲”,新 闻媒体尝试把事态扩大,律师、神甫适时出现了。一场机制的全势力和人情攻杀围来了,他们审判他,强加诸多罪名,同时不知恬耻施展着人情,和虚伪的爱。
  默尔索反抗了,他只是一个无心杀人犯。“今天,妈妈死了”——回到小说第一句,我们能看到一种天成的凄清形态,不可挽回的事实,或者---更多隐忍、亲切 的爱。虽然接着是“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时间被模糊,感情变得混杂不清。但再跳过两句看,“它说的不清楚,也许是昨天死的。”这里对前边解释真是一个 清晰提示,在主角潜意识里,再也没有比尊重事实还重要的准则。所以,在没掌握到对玛丽清晰的爱时,他不会说爱她,但结婚未必非有爱才能,所以,对结婚的问 题他说“随便”。就是这么一个——大概认为自己无辜,对事实明察秋毫的杀人犯开始了狂风暴雨的反击。他连续拒绝见神甫,放弃上诉机会。在监狱用想象力抵抗 惩罚,他希望改革死刑制度;希望“法警的绳索断了,临刑前不翼而飞”。他在死缠烂打的神甫进来后,“揪住他的长袍的领子,把我内心深处的话,喜怒交迸的强 烈冲动,劈头盖脸地朝他发泄出来”。他在对这种代表最形式的爱发出了深刻疯狂的诘问后,安静下来。看着满天星斗,听田野上飘来的声音,真切想念妈妈,感受 友爱。即将来临的死亡多么美妙啊。

  “人活着就是意味长久的生病”,苏格拉底2000多年前这么说,默尔索也找到了他的真理。小说下半部分,古典的文艺力量显现,象征传统统治的神甫、法官露 出狰狞面孔,-阴-森而将腐朽的气味。在这场本没观众的对抗中,加缪运用了类戏剧、舞台处理手法,使对抗激烈势沉,历史背景的文化痕迹追溯到《牛氓》、《红与 黑》中。也因为这样,现代与传统的小说手法在《局外人》中找到了和谐方法,并因此迸发惊人的艺术效果。至于默尔索,这么一个融合了古典形象的局外人,回到 21世纪,精明和迷茫盛行的世界,恐怕是生活行走中每一个人的写照了。
  --------
或许您还会喜欢:
时间机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时间旅行者正在给我们讲解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他灰色的眼睛闪动着,显得神采奕奕,平日里他的面孔总是苍白得没有一点血色,但是此刻却由于激动和兴奋泛出红光。壁炉里火光熊熊,白炽灯散发出的柔和的光辉,捕捉着我们玻璃杯中滚动的气泡。我们坐的椅子,是他设计的专利产品,与其说是我们坐在椅子上面,还不如说是椅子在拥抱和爱抚我们。 [点击阅读]
末日逼近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萨莉!”哼了一声。“醒醒,萨莉!”“别……闹!”她含糊地应道,这次加大了嗓门。他更用力地推。“醒醒,快醒醒!”查理?是查理的声音,是在叫她。有多久了呢?她慢慢清醒过来。第一眼瞥到的是床头柜上的闹钟。两点一刻。这会儿查理不可能在家,他应该在值班的。等看清了他的面孔,萨莉心中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出事了。丈夫脸色惨白,鼓着眼睛,一手拿着汽车钥匙,一手还在用力地推她,似乎根本没有发现她已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简爱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